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烟火最新章节在线阅读小说 > 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朱标的见闻

见朱标神色顿时激动起来,老朱捏着杯盖滑动了两圈,问道:“可有发现不妥的事情?”

朱标满脸笑容的摇摇头,激动的说道:“父皇,您都不知道现在南洋发展的有多好。儿臣最先去的是吕宋,吕宋经过舳舻侯铁腕整治过后,心怀不轨之徒都被舳舻侯抓到农庄里种地。方孝孺去了之后,采取怀柔之策,很快便让吕宋百姓大大松了口气的同时,也让吕宋换发出勃勃生机。”

“父皇知道吗?现在吕宋百姓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食能果腹,衣能蔽体。人无饥馑之忧,人人皆享安居之乐。”

老朱听得目光都呆滞了,不敢置信的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吕宋有这么富足?”

马皇后也是满脸的震撼,惊讶说道:“京城都是这两年才不见了乞丐,听说米价稳定,百姓都能够吃得起大米,勉强算是没有了饥馑之忧。但是吕宋不过是海外一地而已,怎么能够和京城相比?”

朱标笑了笑说道:“吕宋当然不能和京城相比,但是它土地肥沃,又是能够一年三熟。粮食对于当地人来说根本就多的是,吃都吃不完。尤其是大明百姓去了之后,精耕细作之下粮食产量更是暴增。现在吕宋每年送到大明的粮食超过千万石,但是母后敢相信么,种粮食在吕宋根本就不是百姓乐于种植的东西。要不是因为大明严令吕宋总督府每年必须要向朝廷输送粮食,恐怕就连吕宋总督府都不会选择种植太多的粮食。”

“粮食都不种?这是为何?”马皇后十分不解。???.

天下农桑,从来都是以农为本,桑为辅。也就是说,农事还是以种粮食为主,至于其他的经济作物,不管是桑麻棉花,都是作为辅助农作物存在的,不可能取代粮食的地位。但是在吕宋,偏偏就不是这样。

就连老朱都有了不满,抬头望着朱标。在他看来,当初他在御花园里自给自足的时候,种植最多的也是稻谷,至于茶叶他也种,不过不会种太多就是了。

朱标见父皇神色不好,连忙解释道:“回父皇母后,这是因为吕宋特殊的环境决定的。吕宋根本就不会缺粮,若是没有粮食不足了,随便开垦一块荒地出来种上,两个月以后就收获了,再怎么也不至于会饿肚子。

相反,在吕宋除了种粮食,随便种点其他东西,能够获得的收益也要远远超过种粮。”

马皇后听的出神,不由得好奇问道:“那吕宋百姓都喜欢种些什么?”

朱标送了口气,连忙回道:“香料、甘蔗、橡胶,尤其是香料,最得百姓的喜欢。”

马皇后闻言沉默,这些东西哪怕是她这个后宫之主,也知道这些东西可都要比粮食值钱的多了。

朱标试探着看了父皇和母后一眼,继续说道:“香料就不用儿臣说了吧,种出来就是钱,每一颗香料就是一块块的铜钱。而且就算是种甘蔗,一亩地的收益都在种粮食的十倍以上。至于橡胶也是好东西,真正种好之后,一亩地的收益恐怕不会比甘蔗低。”

见朱标张口闭口都是钱,老朱有些不高兴了,沉声说道:“够了,不种粮食桑麻,而种这些东西。这香料甘蔗橡胶,是能够吃的饱呢?还是能够穿的暖?朕原本看方孝孺是个有大才干的人,没有想到竟然会如此的短视,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朱标愣了一下,连忙说道:“父皇,可不要忘了,儿臣刚才说过吕宋的百姓现在吃得饱穿的暖,再无饥馑之忧了。”

老朱顿时一愣,这才回想起来,刚才朱标的确是说过这样的话。眉头一皱,不解的问道:“可是这怎么可能呢?就算是他们有足够的粮食吃,但是他们都去种香料甘蔗和橡胶了,他们哪里来的桑麻织布衣物?”

朱标连忙解释道:“父皇,自从吕宋的百姓手里有了钱之后。无数大明海商将布匹、瓷器、丝绸,甚至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都源源不断的用船载到吕宋。不管吕宋百姓需要什么,大明海商就能够卖给他们什么,只要他们能够出的起钱,他们就能够卖到一切他们需要的东西。”

顿了顿之后,朱标小声说道:“父皇,虽然吕宋各种东西价格都要比大明高上一大截,但是吕宋百姓是儿臣见过,唯一能够真正穿的起丝绸的百姓。”

老朱制定的规矩,百姓也可以穿丝绸。但是在大明,百姓能够穿得起丝绸的简直就是和凤毛麟角一样稀少。所以,老朱的这个规定在这几年内也逐渐成为了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商人,明明他们有足够的实力穿得起丝绸,但是偏偏老朱就不让他们穿。明明寻常百姓根本就买不起丝绸,唉?老朱还偏偏就准许百姓穿丝绸。

说实话,老朱自己也知道现在有人在对他的这道旨意诟病,但是一生要强的他,还是咬着牙硬顶着,没有松口的打算。

现在听到朱标说,这世上真正的有百姓能够穿的起丝绸,老朱顿时眼睛都瞪大了。惊讶的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吕宋百姓真的人人都能够穿得起丝绸?”

朱标笑着点头,说道:“就儿臣亲眼看到的,虽然未必是人人都穿得起,但是至少有一半人是穿着丝绸的。”

老朱听完,高兴的拍了拍手,点头笑道:“一半就好,一半就不错了,哈哈哈......”

韩度知道老朱开怀大笑的意思,无非不过就是吕宋的百姓给他证明了,他的旨意是没有错的,百姓也的确能够穿得起丝绸。

老朱心里想的要更多,大明百姓为何穿不起丝绸?那是因为牧民的人废物,若是人人都像是方孝孺一样,岂有不能让百姓富足的道理?

好家伙,幸好老朱这句话只是在心里想想,没有说出来。他若是说出口的话,众人恐怕都会对他无言以对。刚才还不满方孝孺倒行逆施,现在却又开始赞扬起来了?翻书的速度,也没有老朱变脸的速度快吧。

老朱伸手将朱标拉到近前,仔细向他询问了吕宋的见闻。越是听下去,老朱越是频频点头。等到朱标说到口干舌燥,老朱还贴心的伸手给他递上一杯参茶。

“多谢父皇。”朱标双手接过,直接就是一阵吨吨吨。不是他不懂礼仪,而是真的干的苦了。

等到一口将一杯参茶给闷干,朱标才反应过来他自己的喝相,脸色尴尬的解释道:“父皇母后勿怪,儿臣在船上待久了,习惯还没有改过来。”

马皇后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

老朱更是大大方方的摆摆手,说道:“无妨,朕当年率兵打仗的时候,口渴的急了连血水都喝过,这算什么?”

随后叹道:“按照你的说法,现在吕宋已经完全变成了粮食、香料、甘蔗和橡胶的产地。并且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可是他们就没有想过吗?他们穿的用的,都是海商运送过去的,那万一有朝一日海商不卖了怎么办?”

“不会的。”朱标直接摇头,“只要有利可图,海商不会放着钱不赚的。而且现在的海商很多,即便是有人想要囤货居奇也难以做到。因为少数的几十个海商不卖,其他人得到消息之后,肯定会立刻组织货物卖到吕宋的。商人都是聪明人,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谁也不会冒如此风险,将生意白白让给别人。”

老朱听完,微微点头。随后沉吟道:“百姓专注农事,商人提供所需,的确是一副好光景......”

马皇后又继续问了朱标南洋其他地方的情况,朱标按照他当初行走的前后顺序,一一都讲给母后听。

马皇后虽然见识不凡,但是那只限于在大明。对于海外的情况,她也是两眼一抹黑。原本她也以为海外是蛮荒之地,现在听到朱标说起南洋诸岛的种种不同之处,顿时惊觉天下之大,生出不可坐井观天之感。

“那旧港呢?旧港不是和吕宋号称南洋双珠吗?”马皇后笑呵呵问道:“吕宋都是那样的繁华,这旧港又是一番怎样的模样?”

朱标笑着说道:“儿臣正好和母后说起这旧港呢,旧港和吕宋不同。如果说吕宋是靠着种植香料甘蔗橡胶这些东西发财的话,那么旧港就完全依靠的是商业,东西方之间的商业。”

“商业?”马皇后疑惑问了一句。

朱标连忙解释,期间还埋怨的瞪了韩度一眼,都是他把自己带进沟里的,道:“就是做生意,旧港是完全靠着和西洋人做生意繁华起来的。”

“就靠着做生意?那这旧港有吕宋繁华吗?”马皇后心里有些怀疑。

朱标却神色激动的回道:“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旧港不仅完全不必吕宋差,甚至和吕宋完全就是不一样的风貌。那里有着从西洋各个王国前来旧港的人,光是各种各样的商人就足以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马皇后听了连连点头,随后笑着问道:“那你们出去快一年了,就只在南洋转转?”

这句话,让老朱都不由得抬头望向朱标,神色当中有着不满。朱标身为大明太子,在他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刚开始还好,没有出现什么风波,可是随着时间过去,尤其是等到朱标应该回京的时间到了,朱标却没有回到京城,这不免让一些人的心潮开始澎湃起来。

好在有着老朱坐镇,那些人轻易不敢有其他心思,而现在朱标回到京城,风浪还没有涌起,便又沉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