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烟火最新章节在线阅读小说 > 一千百十二章 文武不和

韩度停顿片刻,让朱标好生思量一番,然后才慢慢说道:“就那安平总督府来说吧,每年要发生大小冲突数十场,这其中还有很多都是土人的偷袭。殿下以为,一个文官能够镇定自若的应对这些偷袭吗?能够确保每年几十次偷袭,都能够守卫周全吗?”

朱标沉默半响,最后一声叹息。他当然知道,文官当中不是没有人可以做到,但是能够做到的屈指可数不说,而且这些人身居高位,贸然去南洋也不合适。

“这么说来,是孤错了?”朱标挠挠下巴,带着歉意说道。

韩度连忙摇头,说道:“殿下没错,既然大明要将南洋纳入版图,那早晚都是要派遣官员去治理的。只是现在有的地方争斗还未结束,臣以为可以先往那些平稳一点的地方派遣一定的官员。一来也算是为将来做个示范,二来也可以看看文官究竟能不能够镇住当地的土人。”

朱标脸色稍缓,笑着点头说道:“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如此表态,韩度总算是放下心来。

韩度回到府里,仔细将和朱标的谈话梳理了一遍,顿时察觉到有不对劲的地方。若是朱标此举是为了替文官出头,那么他又为何不让方孝孺将担任总督可以按照上贡财物的多少,进行赏赐呢?

如果文官知道担任总督一年会有那么多的赏赐,那他们就算不趋之若鹜,至少也会吸引到一部分人去吧?不管怎么说,也不至于让方孝孺一个人在朝堂上单打独斗吧?

韩度想到了这一点,不过既然朱标没有和自己解释,那韩度也不会再去问。眼帘一垂,暗暗将这件事放在心里。

......

又一次早朝,方孝孺继续上奏,希望皇上能够下旨派遣文官入南洋担任总督。

面对方孝孺的再一次的上奏,朱标表现的神色淡然无动于衷,好似这一切都和他没有丝毫关系似的。

而勋贵这边也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根本就没有人多看站在中间的方孝孺一眼。

倒是文官,被方孝孺捅了这么一下,顿时像是早已按奈不住的沸水一样,炸开了锅。

“皇上,臣以为方孝孺此乃一派胡言。”一个户部员外郎站了出来,厉声说道。

见皇上没有不准,他便抬起头,继续说道:“不瞒皇上,臣曾经也买过市舶司的证券,也赚到了一些钱。臣不是自夸,对南洋臣也有点了解。据臣所知,南洋的确是能够赚到一些钱,也有些人愿意去难以做交易,但是这些几乎都是商人。除了这些商人之外,南洋几乎没有大明百姓,臣等即便是去了,又如何守土安民,教化一方?”

“正是如此.....”

“就是,连百姓都没有,派官员去做什么?”

文官那边多数人顿时点点头,纷纷附和起来。

韩度颇为意外的看了一眼站在方孝孺身边的官员,脸上浮现起微笑。这人的胆气还是不错的,敢买市舶司的证券。

要知道自从市舶司的证券发放以来,起初根本就没有人敢买。还是韩度带着一些交好的人出手,再加上有着瑶月等人帮忙,才算是勉勉强强让第一次证券发放圆满,没有砸了场子。

而商人的嗅觉相当的敏锐,当他们在知道购买证券真的能够赚钱之后,第二次就有人壮着胆子参与进来。

往后百姓接连看了市舶司的分红大会,眼热之下才有人尝试着买一点。

不过即便是百姓都大着胆子买了,官员当中几乎都没有人敢买。

面对户部员外郎的反驳,方孝孺顿时再次拜下说道:“皇上,南洋并非没有大明百姓。从洪武十五年开始,大明几乎每年都在发配罪囚入南洋,现在已经在吕宋、旧港等地安置下来。这些百姓在那里安居乐业,自然需要官员前往牧守一方。”

“哈哈哈......”

方孝孺的话顿时引得一众文官哄堂大笑,有人站出来满脸笑容的朝着方孝孺说道:“你也说了,那些发配过去的不过是罪囚而已。”言外之意就是,一些罪囚而已,有着总督府镇守着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他们这些官老爷奔波万里去治理当地。

方孝孺却不赞同此人的说法,怒目入电道:“那些人的确曾经是有罪,但是他们在南洋改过自新,罪责早就偿还了,还是大明的百姓。这一点,即便是皇上也是认可的。”

老朱端坐其上,等到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才点头说道:“大明百姓不管走到了哪里,都是朕的子民。”

一句话落下,顿时让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文官纷纷闭上嘴巴,底下头,不敢抬头看向丹陛上的皇帝。众人心里纷纷都认为皇上这是在偏袒方孝孺,心里有着一些不满。

而方孝孺则高兴起来,他认为皇上说这话,是认为他上奏的对。

面对这样的冷场,礼部尚书詹徽一步站了出来,拱手朝皇帝道:“皇上,臣以为,治理南洋非一朝一夕之事,切不可急于求成。事缓则圆,既然方孝孺上奏希望担任总督,臣以为可以命方孝孺入南洋教化一方,观其效用以便为朝廷做好应对之策。”

詹徽的话,表面上看着是处处为皇上考虑,为朝廷考虑,但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要坑方孝孺。你方孝孺不是提出想要让大家伙都去南洋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你干脆就做出一个表率,自己先去吧。

老朱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笑得意味深长,开口朝方孝孺问道:“方孝孺,你愿意入南洋担任总督吗?”

勋贵武将一边全都是无动于衷,抱着双手用看戏的表情看着方孝孺。而另外一边,文官们也对方孝孺没有好感,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戏谑。

再加上老朱的质问,方孝孺好似被完全孤立了似的,再也没有退路。而他也不孚众望,深吸一口气躬身回道:“臣,愿意!”

话音落下,勋贵这边虽然有些惋惜,从这一刻开始,南洋三十三总督再也不是勋贵武将的囊中之物了。但是这也在意料当中,并没有人表露出什么。至少看眼下的情况,只是去了一个方孝孺而已,损失还不大。

而文官们则高兴起来,有种弹冠相庆的意思。在他们看来,能够将方孝孺远远的踢到南洋是最好的结局。只要方孝孺去了,就一辈子也别想回来。

老朱将所有人的反应看在眼里,顿了片刻之后,再次问道:“除了方孝孺,还有人愿意去南洋出任总督的吗?”

面对皇上的提问,勋贵武将这边齐齐躬身喝道:“臣,末将,愿为皇上分忧......”

老朱颇为欣慰的看了他们一眼,笑着抬起手挥了挥,说道:“你们......你们的心意朕知道了。”

然后便转头看向文官这边,再次问道:“众位爱卿,有愿意去南洋担任总督的吗?”声音当中,老朱已经带上了几分冷厉。

可即便是如此,文官们一个个都缩起身子一言不发。

“一个都没有吗?”老朱颇为失望。

就在这个时候,殿门外站出来一人,躬身说道:“臣愿意!”

老朱意外的抬头,便看到一个年轻的面孔。这人老朱认得,是王元吉。

王元吉在那场舞弊风波当中,都能够岿然不动,仍然是以一甲进士第一名状元的身份出仕。一经为官就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现在不过几年过去,已经是从四品的翰林侍讲。虽然看是似升官速度并不快,但是这样稳扎稳打才是正道。不管他将来身居何位,都不会被人抓到把柄攻击,。像那些平步青云的,反而未必是好事,无人弹劾倒也罢了,一旦有人弹劾你,那这就是被人弹劾的把柄。

毕竟,谄媚迎合上也是罪。

老朱看到王元吉站出来,脸上不喜反怒,神色顿时阴沉下来,冷眼朝韩度狠狠扫过去。老朱对王元吉的人品学识非常喜爱,将王元吉放在翰林院就是为了好好的培养他。

在老朱心里,他是将王元吉当做是一部尚书来培养的。现在看到王元吉竟然选择去南洋,这完全打乱了老朱安排,他当然生气。而且王元吉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担任总督是怎么回事,所以老朱第一时间就认为是韩度暗中指使王元吉的。

韩度顿时明白老朱这是误会自己了,以为王元吉愿意去南洋是自己的授意。

面对老朱冷厉的目光,韩度坦然自若的微微摇头,示意王元吉想要去南洋,和自己没有丝毫关心系,不是自己授意他的。

老朱看到韩度的否认,眉头不由得皱起,不过现在不是问韩度的时候,老朱只好暂且将疑惑放下。

然后回头看着躬身拜下的王元吉,老朱面对这样的情况,却连不准的话都说不出来。老朱若是就此反对王元吉去南洋,那么如此区别对待,必然会引起百官的猜测。无论如何,让王元吉这么早的走进百官的视线,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没有沉默多久,老朱出生继续问道:“还有人要去吗?”

“臣愿往……”

“臣愿往……”

“臣愿往……”

接连三个文臣站了出来,韩度定眼一看。好家伙,詹事府詹事,副詹事,詹事丞,三人都是朱标的人。若是再加上方孝孺这个东宫试侍讲,要不是王元吉横插一手的话,那这些担任南洋总督的文官,就完全是出自太子府了。

韩度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方孝孺上奏完全是受了朱标的示意,其目的就是为了拿下几个总督名额。

目光带着可怜的意蕴,扫向对面的文官。这些人一个个自诩聪明,可是却没有一个看透这是朱标的手笔。

韩度悄悄的撇了站在丹陛下面面无表情的朱标,不由得好奇想到,“你把手伸到你爹的钱袋子里面,难道就不怕吃不了兜着走吗?就算是老朱不问罪于朱标,那引得老朱生气也是不划算的吧。”

韩度好奇的抬头看向老朱,竟然没有发现老朱有生气的迹象。这让韩度顿时哑然,陷入到深思当中。老朱不可能看不透眼前的这一幕是怎么回事,可他竟然会高兴这又是什么鬼?

老朱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露出笑容。他当然明白方孝孺上奏是朱标的手笔,甚至在此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了。但是他不仅没有阻止朱标,反而对此乐见其成。

别的太子若是如此明目张胆的要权,多半会被砍成十八块。但是朱标朝着老朱的钱袋子伸手,老朱却是满脸的高兴,甚至都觉得太子又长大了一些。

为帝皇者,就是要有帝皇的霸气。该要的东西,就要直接出手,什么拐弯抹角、偷偷摸摸,那都是怯弱的表现。

百官也察觉到了异样,可是还没有等他们细想,老朱便干净利落的说道:“准!退朝。”

看到皇上走下丹陛,头也不回的离开,百官只好就此退走。

韩度正跟着人群,混在里面慢慢朝着宫外走去。

却忽然被一个宦官给拦住脚步,“奴婢见过镇海侯,皇上召见。”

韩度愣神看来宦官一眼,朝左右拱拱手,连忙回道:“公公请!”

一路来到谨身殿,韩度整理一番衣袍,走进去拜下:“臣韩度,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老朱淡淡的声音,好似从韩度的头顶传来,让韩度浑身发麻。

“谢皇上。”韩度这才慢慢从地上站了起来,抬头看向正身坐在上面的老朱,迟疑了一下问道:“不知,皇上召见臣有何要事?”

“王元吉是怎么回事?”老朱懒得和韩度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问道。

韩度闻言顿时苦笑连连,辩解道:“皇上,臣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去担任总督。”

“你真的一无所知?”老朱眼睛眯起,目光如炬的扫向韩度。

韩度连连摆手,解释道:“千真万确,臣是一点都不知道。”

老朱重重叹了口气,一掌拍在旁边软靠上,微怒的说道:“朕一直想要好好培养他,才安排他去翰林院。他现在竟然想要去南洋,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臣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臣在出海之前,就已经很久都没有见过他了。皇上也知道,臣才回来不久,更加没有时间见他。”韩度连忙点明自己和王元吉连面都没有见过。

面对韩度的解释,老朱虽然没有发怒,但是脸上的表情也没有丝毫的缓和。盯着韩度,厉声质问道:“那他究竟是为什么想要去南洋?”

“我怎么知道他是如何想的......”韩度低头小声嘀咕一句。

猛然感觉到脸皮上一阵刺痛,就好似被无形的针在不断的刺了一般。抬头就看到老朱想要吃人的眼神,韩度连忙解释道:“或许,或许这是他自己的想法。毕竟他也是读书人,读书人总是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挂在嘴边的。他要是觉得在翰林院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了,那选择去南洋也是理所当然的。”

老朱听了沉吟片刻,朝身旁的老太监吩咐道:“去,将马愉找来。”

“是。”

很快,翰林院学士马愉便走了进来,见过礼之后就站在原地,躬身问道:“不知皇上召见臣,有何要事。”

老朱眨了一下眼睛,鼻子里呼出一股长长的浊气,问道:“朕问你,王元吉在翰林院里如何?”

马愉愣了一下,拱手问道:“不知道皇上想问他那个方面?”

老朱沉吟一番,说道:“你就详细的和朕说一说。”

“是。”马愉先是躬身一礼,然后抬起头思量片刻之后,才慢慢说道:“王元吉自从入翰林院,先是做文史修撰,现有钻研经义。此人是个大才,在修撰文史的时候就异于常人,不仅修撰文史速度很快,而且条理分明,几乎无有错漏,是臣这么多年来见过的第一人。”

“后钻研经义,也是让臣另眼相看。他每每能够提出独到见解,虽有些天马行空,但是仔细一想却又十分合情合理,发人深省。”

老朱听到马愉对王元吉的评价这么高,心里也冒出一股,果然朕没有看错人的喜意。板着的脸上,逐渐露出笑意。

“那他有没有说过翰林院对他没有用了之类的话?”

马愉仔细回忆了一番,摇摇头朝皇上回道:“这倒没有。不过,王元吉倒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入翰林院几年便已经将藏书给翻了个遍。这件事当初还热闹了一阵,让臣对他都不免惊异。”

好了,老朱大概是明白怎么回事了。

朝着马愉摆摆手,说道:“没事了,退下吧。”

“臣,告退。”

马愉离开之后,老朱看着一脸笑意的韩度,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你猜的没错,恐怕王元吉就是觉得读书难以寸进,才会想着去南洋担任总督的。”

韩度笑着附和的点头,既然老朱也这样认为就好,那这件事就和自己无关了。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烟火更新,一千百十二章 文武不和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