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 > 北派盗墓笔记_最新章节_无弹窗 > 第157章 下葬前

北派盗墓笔记_最新章节_无弹窗 第157章 下葬前

作者:云峰李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8-24 05:31:04 来源:ibiquge.com

“撞墓”也叫撞坟,指的是旧坟碰到新坟,旧棺见到新棺。

男撞男,女碰女,一男一女损运财。

如果两具棺材里死的都是男的,那就是男撞男,说法是处理不当的话,新坟家主人的后代是要绝后的。

如果都是女的,女碰女,后代18岁以下的男娃可能会得癔症,搞不好就是早恋冲动,殉情自杀。

如果是一男一女,会伤及见棺者财运运势,就是丢钱,或短时间内破财,反正“撞墓”怎么都不好。

记得村里死的老人叫李奶奶,老好人一个,一辈子没干过什么坏事,享年83岁,无病无灾,真是晚上一觉睡过去了。

这在当地就叫“喜丧”,不用主人家招呼,很多人都自愿去家里帮忙,为了沾沾喜气儿。

老人才死,那个先生给看了风水后,就把下葬地点定在了水库土包的上头,当时定的下葬时间是三天之后,也就是后天上午,10点40到11点40之间,不能超过中午12点。

我晚上就想,干还是不干?

干的话时间不够,况且就我一个人,没人放风帮忙不行的。

可不干的话,我就浑身难受。

心里装了心事,就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隔天下午,我远远跟着两个穿着白衣服头上绑着白布条的大妈。

“你是谁?跟着我们干什么?”大妈发现了,回头问。

“没有,我没跟着你们。”

她两狐疑的暼了我一眼,加快了脚步。

我也加快了脚步,继续尾随。

到了李奶家,树上扯着灯泡,门口围了很多人,男的女的都有,年长的都在屋里忙活,年轻点儿的小辈都三五成群,在屋外抽烟聊天。

“兄弟,给。”

“你是....”这人接了我的烟。

“一个远房表亲,刚来。”

“对了,给咱李奶看风水选位置的先生,在屋里没有?”我问。

“来。”

我伸手帮他点烟,他一低头,忙用手挡风。

“呼.....”

“先生在,刚进去不久,那个头顶没什么头发的就是,姓宋。”

“哎?我也是本家,好像不认识你?你是哪个远方亲戚?”

我说,我是咱们大姨老公二弟家大伯的侄子。

从门口走进去是参面积不大的小院,院里摆着大蒸锅,四五个女的围着围裙在用擀面杖压面,这是给明天上午帮忙的人准备的吃食。

根本没人问我干什么的。

走过小院,进到内屋,我看到屋里一排站了四个人,二男二女,披麻戴孝一身白。

站最中间的胖女人手上捧着黑白照片,照片中的李奶奶脑袋上包着蓝布条,一脸慈祥的面露微笑。

有个秃顶男的,五十岁左右,手里拿着一面铜锣,说几句话就敲一下锣。

一敲锣,这四个人就笑。

尤其是抱着照片的胖女人,脸上笑比哭还难看。

过了几分钟,这秃顶男人放下铜锣出来倒水。

我忙过去问:“是宋先生吧?”

“干什么?”他边倒水边问。

我直接说:“宋先生,我是李奶奶的远方亲戚,刚来,我看那个地方,风水不太好吧...”

“哦?你懂风水?”

“没有,就是平常一个爱好,爱瞎研究。”

“说说看。”

秃头男喝了口水,饶有兴趣的看着我问。

我想了想,隐晦的说:“我觉得....住新房子比较好。”

“呵呵,不简单啊小伙子,是不是以前拜过师傅?”

“没。”我摇头。

他笑道:“李奶早年对我有恩,我宋望帮人看阴宅三十年了,又怎么会害他们一家的后代,你既然能看出来,就说明有这方面知识,放心吧,我这是借助风水之势,因地制宜,对他们家有好处的。”

短短几句话交谈,我知道这人是专看阴宅的,是个民间高手,便问怎他么个因地制宜法。

他抿了口水,看着我说:“所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你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不能多说,你既然懂一点儿这方面知识,明天来看看就知道了。”

“是吗....那宋先生会算命看相吗?”我改口问他。

他摇头,一本正经说:“凡是吃死人饭的,都干不了生人活儿,如果什么都会那就是骗子,我宋望只帮亡人看墓选址,迁棺移坟,并不懂看活人面相。”

我心想:“那就好,我就怕你看我面相看出来我是个盗墓的。”

各位,风水学有用,不是没用,几千年来传下来的东西,不能用封建迷信的借口一棒打死。我接触过不少这方面的人,单在看祖坟阴宅这方面,这个秃头宋望的本事,数一数二。这个人可以转行去看盗墓,绝对有很多人请他去当眼把头。

这就是个典型的民间借势风水局,是根据福建的民俗,风俗因地制宜,新坟压旧坟,撞墓不见棺,很厉害,具体怎么做的,马上说。

到了下葬这天早上,我又来了。

从李奶家到水库那里路可不近,大都是上坡的山路,我到的时候,一帮人正从屋里往外抬棺材。

八个人,用杠子抬棺,最前头是两个壮汉,右边儿的壮汉裤腿卷了起来,嘴里叼着烟,左边儿这个手里拿着一盘红绳,他们扶着门框往外走。

宋先生出来招呼:“让让,让让,把地上的锅拿一拿。”

一名妇女赶忙端走了锅。

随后,宋先生手里提着面小铜锣,他快步跑到门口,邦的敲了声锣,冲门外大声喊:“抬棺上山!出喜丧啦!”

听到喊声,早就守在门口的锣鼓队立即敲敲打打,有个大姐拿着个大号萨克斯,腮帮子一股,就开始使劲吹。

八抬大杠抬棺,家属披麻戴孝,纸钱抛洒一路。

因为是喜丧,队伍里没一个人哭,大家都有说有笑。

福建贵州,山里一带的农村朋友,上点岁数的可能见过我说的场面。

这里和北方地区有区别的还有棺材,这里凡是老人喜丧,都用大漆红棺,红棺材上会铺一层毛绒红毯,毯子盖在棺材盖儿上,那些长流苏就全部垂下来了,很好看的。

我当时看了下时间,8点多抬棺材出来以后,没有直接上山去水库,他们抬着棺材,先去了一座桥上。

在桥上,抬棺材的八个壮汉分成两组,互相抓着杠子使劲推,同时口中“喔喔”的大声怪叫,就跟底牛游戏一样,棺材在桥中间一会儿到左,一会儿又到右。

我在人群中没看到浪子,但碰到了二鹏举,我小声问他这是在干什么?

二鹏举指着桥上说了两分钟。

他脑子慢,说话也说不清,我猜测这么做的用意,可能是用来最后表达对亡人的不舍。

上午九点整,终于要上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