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 > 北派盗墓笔记_最新章节_无弹窗 > 第100章 白旗接头

北派盗墓笔记_最新章节_无弹窗 第100章 白旗接头

作者:云峰李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8-24 05:20:02 来源:ibiquge.com

废矿洞下空间本就不大,现在挤了三个人更显捉襟见肘,在这样昏暗的环境中秘密讨论,倒有几分地道战的意思。

没外人在场,在场所有人都是干盗墓的,谈起话来便开门见山。

我问:“玉姐,白衣寺是你们干的?”

姚玉门表情讶意,说你怎么知道。

之前在庆阳路盗洞发现了内蒙特产烟的烟头, 我就知道

北派从内蒙过来的这帮人。

高效,速度,胆大,专业。

这些人绝不是我和豆芽仔这种半吊子能比的,他们是真正的组织。

我又试探着问:“白马寺起火了?”

姚玉门脸色平静,开口说道:“是叔叔的意思,他最近毛病犯了手头有点紧,在加上我们这帮人在银川等的时间有些长,忍不住就做了,但明塔确实不如宋塔,更是比不上唐塔,还好起货出了一对“大宣”,也就保个本而已。”

反正姚师爷如今已经不在了,我跟你们说说当初怎么回事。

ps://vpkanshu

白衣寺塔建于崇祯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最早叫白庵寺,白衣寺院比塔要早两百年,也就是说先有白衣寺,后有白衣塔。

玉姐口中的“大宣”,可不是说小萱这人名,大宣说的是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古玩行里说永宣不分家,只要是没款的,用苏麻离青钴料烧的青花瓷,统称大宣。她们得了一对宣德青花梵文高足供碗,这两小碗应该是以前放酥油的,好比佛前灯。

白衣寺塔地基下有个面积很小的地宫,面积不到十平米,里头有两件铜鎏金药师佛,一件木制经幡,这几样小东西加起来才十多万,若不是这对梵文大宣碗卖了高价,真不够功夫钱。

当时庆阳路兔子场对过就是工地,工地范围内有处废机井需要回填,姚这边儿领头的花钱买了关系,打洞倒腾上来的土都埋机井里了,这么一番操作,寻常人根本发觉不了。

至于那条盗洞,据我听说的是没有回填,到了后几年兰州大搞市容重建,那盗洞被翻出来了,因为赶工期嘛,最后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好在没人出事。

临近傍晚,玉姐他们离开了,走时他对我这样交待:

“云峰你一定要记得,后天早上,你从矿洞这里埋白旗,旗面朝着西南方向下,每隔一公里插一面,直到插满30面为止。”

“你们一定要藏好,如果事情顺利,后天晚上会有一个人敲响洞口的木板,共敲十下,随后你问他是不是来串门的,他如果说是,那就是廖三丁,如果不吭声,或者说不是,这时一定要万加小心,对方可能不是我们的人。”

“我说这些你都记住了?”

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又不解的问:“然后呢玉姐?要是廖三丁来了之后怎么办,他要是最后没来我们又该怎么办。”

玉姐想了想说:“如果廖三丁来了,你们就在这里等。”

“如果没来,证明王把头计划中有环节出了岔子,你们三个要赶快回银川躲起来。”

“云峰,现在咱们就像在踢足球,一场比赛有教练,守门员,队员,队医,替补,后援等等,王把头如今就好比有射门机会的前锋。”

“你一定要给他传好这一球。”

“球进了,就能笑到最后,把奖杯捧回家。”

“至于你们带的那几头骆驼,我和我哥需要暂时借用一下,会替你们照顾好的。”

“要打仗了,打起精神来。”

玉姐说完这些话就离开了。

“把头到底想干什么啊云峰。”姚玉门走后豆芽仔使劲搓着脸。

我摇头说我也不清楚,让咱们怎么干就怎么干,两天后插白旗做路标,随后接应廖三丁。

豆芽仔哦了声,没在说话。

两天后的早上。

“这么放行吗峰子?”

“不行,要埋深点,露一点儿头在外面就行。”

豆芽仔又往下摁了摁。

“可以了,用沙子堆紧。”

我抬头看了看大太阳:“加快速度吧,都晌午了一半还没整好。”

就这样,我们大概往前走一公里就埋一面白旗,顺着西南方向一路埋,也是够幸运,这天阿拉善没刮大风。

紧赶慢赶做完了这些,等我们回到矿坑小屋已经晚上8点多了,出了一身汗,豆芽仔光着膀子咕咚咕咚连喝了两瓶水,打了个饱嗝。

“你说廖三丁能找过来吗峰子。”

“不知道,不过白底红字的小旗晚上看着显眼,只要他能看见我们埋的一面旗子,应该能顺着路找过来。”

我们下来时盖上了木头板,眼下就是等,谁也不敢睡。

11点,12点,1点,我时不时掏出手机看眼时间。

“别睡!”我看豆芽仔眼皮打架了。

小萱打着哈欠缩了缩身子。

我也很困,强忍着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时间到了后半夜,凌晨3点半。

“嗒!嗒嗒!”

突然间,坑上有人敲响了木板。

深夜时分,嗒嗒的敲击声听着分外刺耳。

我记着玉姐的交待,不管上面是谁,不敲够十声不回话。

八。

九。

不知道这人是不是记错了,到第九下时停顿了片刻。

我紧张的手心都出了汗。

“嗒。”

不多不少,刚好十下。

我立即起身喊:“是不是串门的!”

很快,沙哑的话音传来。

“是。”

“廖伯!”我脸色一喜,对上了!

木板缓缓移开,一束手电光照下,刚好晃在我身上。

来人头发花白,一脸的风尘仆仆,正是和我有过一面之缘的廖三丁廖伯。

在我们帮助下,廖三丁背着个大包,慢慢顺着绳子滑了下来。

“有水吗。”他下来第一句话问。

“有,有,”我赶快递给他一瓶水。

廖伯嘴唇干裂,头上都是沙子,他拧开瓶盖,咕咚咕咚喝完了一整瓶水。

“不够我们还有。”

他摆摆手,吧唧着嘴说已经够了。

“廖伯你怎么来了?”我这才问了第一句话。

他拍了拍头上的沙子,看着我开口道:“不来不行啊,王显生出的价钱很高,不过,这地方这么难找,若不是一路上那些红白旗引着,我是绝计找不到这里的。”

这时豆芽仔皱眉道:“廖伯你不是修东西的吗,怎么,难道你大老远的跑来也是过来修东西的?

廖三丁闻言搓了搓手,看着豆芽仔开口说:

“年轻人你只说对了一半,我们老廖家,不但会修东西。”

“还会做东西。”

“做东西?”

“我们把头让你做什么?”豆芽仔好奇的问老人?

“呵呵,”廖三丁笑了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具体的,还要等王显生把东西拿过来才能定。”

廖三丁这人并不是在吹牛,他说拿来什么做什么,是仗着他手上家传的本事。

此人大有来头。

廖三丁太高祖名叫廖泓,当年是乾隆雍正两朝的造办处工匠,廖泓精通木匠铁匠杂匠,他仿古的手段堪称鬼斧神工,不过此人因为是个哑巴不会说话,所以虽然技艺高超,但最终也没能落个一官半职,在造办处当了一辈子仿古工匠。

乾隆爷爱好仿古的东西,当时唐英负责的御窑厂主要仿造北宋的五大名窑瓷器,廖泓则是在造办处仿古青铜器,字画,玉器,最终要做到神形兼备,供乾隆赏玩。

廖泓死后,往后在传七代,到了民国时期,宫里的造办处早解散了,但廖家的手艺没有断啊,于是廖三丁的爷爷廖佳,就去了荣宝斋,去帮人仿造古董,荣宝斋那时能崛起,廖三丁爷爷廖佳功不可没,他仿的那些东西,不知道骗过了多少行家的眼睛,甚至就连同为造假大王的岳斌也骗过去了。

仿造,就等于造假。

到了今天,更是形成了产业链。

我因为接触过,所以知道一些作假办法。

青铜器作假,主要有三种。

低级的用强酸咬,碰到这种的,拿舌头舔一下就知道了。

中级的,把青铜器扔茅坑里呕一个月,然后捞上来埋土里一年,一年后拿出来再晒,晒到臭味消失为止,这法子做的青铜器红斑绿绣,看着比较像真的,鉴别办法是用小刀刮,真货都是埋葬千年的透骨锈,刮不下来。

高级的就是拼接了,比如说两件或者三件残器,这边儿拆一个腿,那边儿卸一个耳朵,最后用鱼鳔熬的特殊胶水沾在一块抹上土,非常牢,而且是原皮原锈,做的好的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书画作假呢,有临摹,印刷,飘染,揭层。

揭层是最厉害的,分辨不出来真假,就是把一张画揭下来一层重新装裱,最终由一张真画变成两张真画,碰到这种大部分只能自认倒霉。

玉器造假。

冲压,呕粪坑,电脑刻印,原石染色。

瓷器造假。

接底,老彩新画,老器复烧,一比一电脑打款,做火石红,故意打碎后在金缮包口等等,太多了。

廖三丁家传的仿造手段,是上述所有手段里最高级的那种。

我也是后知后觉啊。

把头这是招天马行空的险棋,

所谓富贵险中求。

究竟最后能不能成功。

还要看把头从黑水城带出来什么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