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927 卫星项目

奋斗在苏俄 927 卫星项目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15 23:10:55 来源:大家读

政治主张,或者说是政治纲领这种东西,听起来似乎是很虚的一种东西,它就类似于那种为了鼓动情绪而设计出来的口号,其宣传的是一种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承诺。谁都知道,政客们所许下的承诺,就和贬值贬到令人感觉惊悚的津巴布韦元一般的不值钱.....或许更不值钱。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像米利恰科夫所说的,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尤其是对于一个富有前途的政治家而言,政治主张这种看上去很虚,很不实际的东西,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有了属于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这个政治家而言,才能告诉所有人,一旦他成为了国家领导人,将要做什么,将要实施怎样的政策,其所推动实施的政策对什么人有利等等等等。也只有让别人知道了他的政治主张,明确了他所想要推动的政策,那些认可他,推崇他的人,才能成为他的追随者,团结在他的周围,并由此组建起一个全新的政治力量。

过去,维克托知道自己在前行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是什么,比如说地方任职的经历,再比如说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而就在今天,米利恰科夫又点出了他的一个缺陷,那就是缺少属于他自己的政治主张,亦或是理念。

纵观联盟过往的历史,米利恰科夫所说的这些,很容易就可以得到验证。

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随着列宁同志的病逝,联盟的核心领导层中有过一段激烈的政治斗争史,在这其中,不管是斯大林同志与托洛茨基的斗争,还是与布哈林等人的斗争,其实都是围绕着路线和方针来展开的,而路线和方针,实际上就是已经系统化了的政治主张。说白了,它所讨论的,就是一个决策者认为国家应该以什么工作为重点,应该沿着什么道路前进的问题。

在那一系列的斗争中,斯大林同志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因此,他赢得了那一系列政治斗争的胜利——没错,二三十年代联盟核心领导层的政治斗争就是这么简单,不管在那个过程中掺杂了多少的阴谋、阳谋,归根结底,其决定性的东西其实就只有一个:谁的主张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从三十年中后期一直到现在,联盟内部有机会成为斯大林同志继承者的人,只有为数不多的那么一两个,这其中就包括了日丹诺夫同志以及现在的马林科夫,而这两个人,在国家的路线方针问题上,都有属于他们自身特色的一套东西,他们对联盟的经济路线以及意识形态之类的东西,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就是他们能够从无数干部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点。

同样的,作为联盟党内排名靠前的“大人物”,莫洛托夫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斯大林同志的坚定追随者,他在党内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仅仅处在斯大林同志与日丹诺夫同志之后的,而在卫国战争期间,乃至卫国战争爆发之前,他的党内地位甚至比日丹诺夫同志还要高。

可为什么莫洛托夫就从未获得过党内大多数人的认可,也从未进入过斯大林同志继任者的候选名单?仅仅是因为他自己甘于做党内二号吗?事实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在诸多的原因里,莫洛托夫缺少属于自己的政治理念,其实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素。

说得更到位一些,就是莫洛托夫在宏观的问题上缺乏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别人不了解他的立场,他的思想也影响不到外交机构之外的党员干部,因此,其在党内的影响力终归是有限的。对于一名布尔什维克党的干部来说,仅仅地位高、权柄重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理论性的东西,否则的话,其在党内的核心地位就树立不起来。

所以,在联盟的历史上,列宁同志有所谓的列宁主义,斯大林同志有所谓的斯大林主义,日丹诺夫同志和马林科夫虽然还没有可以称为“主义”或是“理论”的东西,但他们在宏观经济乃至于意识形态等方面,已经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的话,在日丹诺夫同志病逝之后,马林科夫与列宁格勒派之间的斗争,也不会进行的如此残酷了,就因为这种斗争中存在着路线之争,这是根本的争端。

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列宁同志还是斯大林同志,亦或是将来的马林科夫,他们在理论方面的建树,都能通过一本本厚实的理论著作很直观的体现出来,而相比起他们来,莫洛托夫有什么?一本回忆录吗?

“当然,维克托,如果你认为你的理念与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的理念是高度重合的,至少在根本性上是贴合的,那么,你自然没有必要着急,”米利恰科夫没有理会维克托紧皱的眉头,他继续说道,“你可以多等上一段时间,至少等到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的理论完全成型之后,你再从他的理论中,提取出某些可以借用的东西,用来充实你的观点和立场。不过,总而言之,你总归还是需要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的。”

这番话米利恰科夫就说的比较隐晦了,他的意思其实就是在提醒维克托,如果他愿意始终如一的充当马林科夫的追随者,那么什么政治理念的问题自然暂时不用考虑,毕竟作为“莫斯科机关派”的一员,他必须跟随马林科夫的脚步,亦步亦趋的往前走。如此一来,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接了马林科夫的班,成为他的继任者。

同样的道理,作为马林科夫的继任者,维克托的政治理念至少在大的方向上,应该是与马林科夫一脉相承的,而考虑到马林科夫现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维克托自然就更不用着急了。

针对维克托当前所顾虑的问题,米利恰科夫并没有费力的给他做工作,更没有劝解他亦或是引导他,给他提出什么建议,这家伙只用两句话,便将他所需要告诉维克托的东西说清楚了——如果维克托的野心不是很强盛的话,那么他自然可以选择不去列宁格勒任职,那样的话,他自然可以获得马林科夫进一步的好感,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或许......重点是“或许”......他或许可以接了马林科夫的班,成为联盟继马林科夫之后的国家领导人。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马林科夫在联盟的领导核心中,并不属于年轻的干部,但实际上,他的年纪也不算大,作为一九零二年出生的人,他今年也还不到五十岁呢,如果他有心效仿斯大林同志的话,那么他至少还能在联盟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干二十年。二十年后,即便维克托真的能够接了马林科夫的班,他也已经五十岁左右了,所谓年轻的优势,等于是被消耗一空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米利恰科夫在这里提到了一个政治主张的问题,他是在提醒维克托,如果他有那份野心,以联盟国家领导人为最终奋斗目标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治主张。如此一来,在选择政治站位的时候,他就必须考虑自己的政治主张是不是与马林科夫的政治主张相契合,如果两者相契合的话,那么他自然可以等下去,可若是两人的政治主张并不契合,那么,他对马林科夫的追随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再有,米利恰科夫的立场,其实在他所说的第一番话中,便已经很清晰的表露出来了。他的说法是,“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政治主张,与自身所属的政治派别的无关,”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即便维克托是属于“莫斯科机关派”的一员,他同样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政治主张,再结合后一句话,米利恰科夫的真实意思,其实是在告诉维克托,莫斯科机关派如今的确是团结在马林科夫周围的,政治派系内推崇的就是马林科夫的政治理念,所以,这个派别才会有另一个代号:“工业党”。

仔细研究一下马林科夫所领导的政治派别,在这里,“莫斯科机关派”这个名字,大体所表述出来的,是指这个政治派别的成员,主要是以联盟核心机关中的干部为主体成员的,它所对应的,是“列宁格勒派”、“乌克兰帮”这样的派系名称。

而“工业党”这个代称,则是来自于一九四一年马林科夫在联共布十八大上所做的那一份报告,那份报告题为《关于党组织在工业和运输方面的任务》,就是在这份报告中,马林科夫提出改进布尔什维克党对工业领导的若干原则,并获得了大批中央委员们的支持。也就是在十八大之后不久,马林科夫就被选举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由此,“工业党”这个名字才得以出现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7.cc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