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862 时移世易

奋斗在苏俄 862 时移世易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28 15:31:15 来源:笔趣阁SO

.

就像之前所说的,在过去几十年里,联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观点,始终都认为阶级斗争并不会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而消失,与此相反,阶级斗争还会随着社会主义发展而恶化,这种恶化不仅仅来自于外部,也来自于联盟内部,因此,联盟不管是在对内问题上,还是在对外问题上,都把弦绷得很紧。

扣扣五***三陆七伍

为什么联盟一直都将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看得那么重要?为什么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以支援重工业的经济政策,能够在联盟推行近三十年?为什么莫斯科会对意识形态工作如此看重,以至于各种与意识形态整肃相关的运动,会时不时就搞上一次?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有一个理论性的基础,即在联盟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都是一项重点工作。

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联盟核心领导层,始终认为苏维埃的国家政权并不稳固,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显然无处不在,从来自境外的敌对国家的入侵威胁,到境内间谍、破坏分子以及***反苏维埃敌对势力的阴谋颠覆,这些都是联盟需要给与高度关注的。

为什么斯大林同志在联盟、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威望这么高?仅仅是为战前搞的那一场大清洗吗?还是说仅仅因为最终获得了胜利的卫国战争?实际上,这两点都是斯大林同志威望高企的重要原因,但却不是唯二的原因,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二十年代开始的五年计划中,斯大林同志对联盟前景的预估是准确的。

在一九二七年所召开的联共十五大上,斯大林同志谈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便明确指出,联盟必须集中全力搞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因为不搞这些,联盟的国民经济就上不去,而国民经济上不去,联盟的工业发展,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联盟将会在帝国主义的入侵中被打败。

是的,早在十五大上,斯大林同志就明确指出了一点:他认为当时西方国家所出现的空前繁荣,只不过是暂时的,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在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下一次的经济危机很快就会到来。而一旦新的经济危机出现,那些在经济上遭受重创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对外转嫁矛盾,于是,战争就会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考虑到联盟的特殊性,斯大林同志认为,苏联必然会成为那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的主要目标。

在联共十五大召开的时候,恰逢西方国家刚刚从一战中恢复过来的时期,当时,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在经济上发展迅猛,社会高度繁荣,按照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说法,他们已经彻底消灭了贫困,并将在此基础上最终消灭阶级。

而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显然证明了斯大林同志的决策是具有预见性的,就在联共十五大召开后的第二个年头,席卷整个欧美世界的大规模经济危机爆发了,当时,就连经济最为繁荣的美国,都陷入了所谓的大萧条时期,而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纠缠,包括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一系列国家,都开始法西斯化,尤其是远东的日本,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进一步蚕食,直接威胁到了联盟的地缘政治安全。

从那时起,斯大林同志的预见性,以及其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面的坚持,便得到了全联盟的认同,及至随后的卫国战争爆发,他的个人权威也随之全面树立了起来。

如果是站在联盟的立场上,那么回顾过去近三十年来联盟所走过的路,就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斯大林同志所推行的那一套理论,他所坚持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方针,其实是非常正确的,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斯大林同志的引领和指导,联盟才能够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迅速发展为今天这样的工业国,并且经受住了残酷战争的考验

.

在击败德国法西斯的同时,也为联盟收获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是的,斯大林同志理论和观点,至少在过去三十年里都是合乎联盟国情以及国际形势的,但就像那句话所说的,这世上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形势,也不存在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的「万世理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府也罢,其观点、立场以及理论,都是需要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改变,甚至是改进的。

塔读在后世的人看来,斯大林同志在如今的联盟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权威,是因为他大搞个人崇拜,将自己的地位神话了,但实事求是的说,对于一个人来说,即便是想要搞个人崇拜,他的身上至少也要有一种值得别人崇拜的存在才行吧?

就像希特勒,如果他没有发动入侵波兰的战争,只是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便停下推外扩张的脚步,那么他对德国人来说,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存在?是的,他也将被德国人神化,因为他将成为统一德意志的领袖,同时,也是将德意志从泥淖中带出来的民族英雄。甚至可以说,对于德国人来说,在苏联红军攻入德国之前,希特勒都是他们的神,而这份神性的消失,只是因为希特勒战败了而已。

至于斯大林同志,他至少在卫国战争结束后的最初几年里,都是而且应该是苏联人心目中的神,而他身上那份神性的消失,也不是因为赫鲁晓夫所推动的去斯大林化政策,更不是因为那一份所谓的「秘密报告」,斯大林同志身上神性的消失,只是因为他所推动、所尊奉的那一套理论,已经不再符合联盟以及苏联人的诉求了。

试想,如果斯大林同志在卫国战争结束之后,不,准确的说,是在联盟的第一枚核弹试爆成功之后,便急流勇退,将手中的权力交给下一代的执政者,自己舒舒服服的躲个清闲,去找个地方养老,那么,若干年之后,苏联人对他的评价又将是什么样的?

是的,时代变了,人的思想就得跟着变,而由人的思想所制定出来的政策,同样也得跟着变,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不就是这个道理?

在维克托看来,联盟的大政方针其实从联盟第一枚核弹试爆成功之后,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转变了,因为随着联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核武器,苏美之间直接爆发战争的几率,便已经无限缩小了,而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除了美国之外,就再没有哪个国家干预直接入侵联盟了,这一点与卫国战争之前的局面是截然不同的。

试想一下,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英国也好,法国也好,乃至于日本、波兰、德国,这些曾经干涉过联盟革命的国家,还有能力再挑起与联盟之间的战争吗?不是维克托过度自信,在当前的形势下,就算联盟主动在地中海击沉了一艘英国舰船,估计伦敦也不敢直接向联盟宣战,他们更多的,只会是表达各种抗议情绪,并向他们的美国爸爸哭诉。

所以说,在核平衡的前提下,联盟的外部环境其实还是以和平为主的,各种形式的对抗,也必然会集中在其它领域,而不会直接反馈到军事冲突上。

同样的道理,在联盟内部,以叛乱形势展现出来的军事威胁,其实出现的几率也非常小了。维克托认为,联盟的核心领导层其实搞错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将民族主义分子所搞出来的叛乱,与旨在推翻苏维埃政权所发动武装叛乱画上了等号,但事实是,这两种叛乱在性质上完全不同。

民族主义分子所挑动的叛乱,其目的是旨在分裂联盟,或者说,是为了将某个地区或是某个加盟共和国,从联盟的政治版图中分离出去,他们其实对推翻联盟的苏维埃政权不感兴趣,同时,也没有

.

那个能力。而旨在推翻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叛乱,对联盟来说,其实才是威胁性最大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