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73章 初见贝利亚

奋斗在苏俄 第73章 初见贝利亚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9 16:53:00 来源:ibiquge.com

莫斯科西,四十公里处,克拉斯诺兹纳缅斯克会让站。

如今的克拉斯诺兹纳缅斯克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小镇,人口不足三千,除了一处会让站之外,这里还设立有4个雷达基站,借以探测莫斯科以西的空域情况。而到了后世的一九八一年,当时的苏联政府便以这个小镇为中心,设立了一处保密行政区,莫斯科卫戍区的导弹控制中心就在这个地方,全苏联12列被称为“陆基核潜艇”的导弹列车,也归由这里的控制中心指挥,这玩意曾经被美国人视为悬在头顶的一柄利刃。原因是这些导弹列车平时就运行在西伯利亚广袤的荒原上,据说,要想对其中某一列导弹列车进行精准的卫星定位,需要动用不少于三百颗卫星。

维克托所乘坐的火车,在清晨时分停靠在了会让站——莫斯科从昨天开始实施了戒严,所有火车一律不仅进入莫斯科市区。这次的戒严很突然,原因是从前天开始,在市区内的几条主干道上,出现了大量的反布尔什维克宣传单,其中的内容,就是号召俄罗斯人站起来反抗布尔什维克党的统治,并宣称德国不是俄罗斯人的敌人,他们进攻苏联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斯大林的**暴政,解放全体俄罗斯民族。

这些传单的出现,惹怒了原本脾气就不太好的斯大林同志,于是,贝利亚同志便被臭骂了一顿,说他所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完全无能”。为了挽回自己在斯大林同志眼中的印象,贝利亚同志亲自下令,对莫斯科实行为期三天的戒严,并全力抓捕潜伏在市区内的德国间谍、叛国分子。

列车停靠在站台,内务人民委员部安排过来迎接维克托的专车,已经等候在外面了,开车的司机是一名少尉,看着很年轻,感觉甚至比瓦连卡都要小一点,这令依旧还是士官的瓦连卡同志很是羡慕。

车子驶出会让站,顺着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一路东行。

道路的路况非常不好,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而且这些坑洼明显都是炸弹炸出来的弹坑,很明显,德国人的飞机已经开始对莫斯科的近郊地域实施过轰炸了。

车子行驶到奥进错夫斯基地域的时候,在转过一片林地之后,一幅异常壮观的场景出现在维克托面前,坐在他旁边的妮诺甚至忍不住掩口发出一声惊呼。

只见在正前方的方向上,一片漫漫无际的平原上,数不清的银色飞艇状气球飘荡在空中,这些气球一共分三层,从下往上,像是珠串一般悬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气球上,反射出银亮刺眼的光芒。

地面上,拖着这些气球的是一辆辆卡车,这些气球被钢丝连接在汽车的后斗上,使它们不至于随风飘走。

“这是什么啊?”瓦连卡在前面半趴着身子,一边朝外面的天空上望过去,一边好奇的问道。

“防空气球,”维克托见妮诺也是一脸好奇的样子,便说道,“正式的名字是军用系留气球。”

尽管他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却也是第一次真正的看到实物,心头自然也有几分好奇。

前世的时候,他看到一些关于二战的报道,其中提到过这种防空气球,不过,按照那些报道上的说法,这些气球不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吗?怎么这里的气球全都是银亮色的?

让司机在一辆拖拽着气球的卡车旁边停下,维克托从车里钻出去,抬头看着头顶上方数十米处悬挂着的气球,只是因为高度太大的缘故,并不能将最下一层的气球看清楚。

他又让瓦连卡从车里拿了望远镜过来,这才真正看清楚气球的情况。

很明显,这些气球的外面都包裹了一层银亮的薄铁皮,稍一考虑,维克托就明白了这些薄铁皮的作用,有了这一层铁皮的存在,不仅可以白天里通过光线的折射来干扰敌方的飞机,还能保护气球在遭到射击的时候,不会直接炸碎、掉落,从而增加了使用寿命。

另外,串在一起的并不只是一辆卡车上拖拽的三层气球,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出来,在一串串的气球之间,同样也有钢缆连接,这就等于是在这一片空域织造了一张立体的钢缆网。一旦有敌机撞入这片区域,即便是不在气球上撞毁,也很可能会被气球之间的钢缆切割到,最终坠毁。

维克托摇摇头,禁不住感叹国家力量的强大,类似这种笨拙且投入巨大的防空举措,也只有通过国家层面的动员力量才能实现了,莫斯科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造出这么多的防空气球,本身就已经体现出了工业力量的强大。

就在防空气球网的边缘地带,另一幅壮观的景象再次进入维克托几人的视线,那是一道横贯南北的巨大防御阵地,包括男人、女人,甚至是一些孩子在内,数以万计的人正在这道战壕四通八达的防线上劳动,而且这些人中,女性明显占据了绝大多数。堑壕阵地的前方,有一道标准的反坦克壕,它就像是一条河一般,从北面视线的极限处延伸过来,一直延伸到南面的视线极限处。

人们如同蚂蚁一般在这片绵延的阵地上往来,红旗以及各种各样的条幅在阵地上空飘扬,喇叭里播放的《国际歌》在空中回荡,刺激的人热血沸腾。

负责开车的少尉告诉几人,大约一周前,莫斯科市委下达了“莫斯科人保卫莫斯科”的号召,从那一天起,每天都有几十万莫斯科市民主动离开城市,到莫斯科特别军区指定的地域参与防御工事的修建活动。原本,莫斯科市委是号召市民们每天工作六小时,为红军士兵们修建这条绵长的防线,但市民的自发劳动却远远超过了每天六小时的要求,平均下来,每天的工作时长都是将近十四小时左右。

除此之外,在莫斯科市委的号召下,整个莫斯科地区还先后组建上百支的工人自卫营、民兵自卫营,这些民间自组的部队,每天都在接受训练,准备与进犯莫斯科的德国法西斯死战到底。

维克托知道,莫斯科地域正在修建中的防御工事绝不仅仅只有一条,实际上,在维亚兹马、莫日甘斯克等地,还有数道这种规模庞大、绵延数十甚至是上百公里的防线正在修建中。

国防人民委员会的成立,就意味着苏联已经开启了应对战争的国家全面动员模式,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亦或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为这场战争提供支援、服务,在这种时候,战争就是唯一的主旋律,击败侵略者就是整个苏联的唯一既定目标。

一个多小时候,维克托乘坐的车子终于进入了莫斯科市区,相比起前线的紧张气氛,莫斯科市区内倒是显得很平静,只不过转为全天八小时运转的城市广播,还在播放着前线战事不利的消息。

在战争爆发之初的那段时间里,莫斯科始终在控制着那些战事不利的消息,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民众中引发恐慌情绪。但是随着战事持续不利,军队损失加剧,新成立的国防人民委员会放弃了最初的宣传政策,转而开始使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实播报前线战况,借此激发国民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爱国情绪。

不得不说,现如今的宣传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这一点从征兵以及工事修建的情况就能看出来。

车子停在卢比扬卡广场11号大楼的台阶前,维克托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先是抬头看了一眼这栋威严感十足的大楼,心里才想着自己这次是不是能够调到这里来工作。如果这个希望能够变成现实的话,那自己就算是彻底远离前线了。

在一楼大厅的警卫室做了报备,维克托还没走到等候室的时候,达尼尔少校便急匆匆的追了上来,他让维克托直接跟他去顶楼,贝利亚同志已经在等着见他了。

走电梯上了顶楼,维克托一路上都感觉心情忐忑,在他对前世的记忆中,贝利亚无疑是个残暴、冷血的人,而现在,他却要去和这个著名的刽子手见面了。

与预想中稍有不同的是,贝利亚同志的办公室竟然位于顶楼最东侧的一个房间里,房门是单扇的,门牌上也没有他的职务,只有一个“拉夫连季?巴甫洛维奇?贝利亚”的姓名牌。

达尼尔少校示意维克托等在门口,随后,他伸手在门上敲了敲。

“进来,”房门内传出一个稍显沉闷的声音。

达尼尔少校将房门推开,上前一步,就站在门口说道:“委员同志,维克托?维克托罗维奇少校同志到了。”

“请他进来吧,”或许是因为房门开了的缘故,这个声音不再沉闷,反倒显得很柔和。

达尼尔少校退后一步,将门口的位置让出来,随即,对维克托做了个请的手势。

维克托深吸一口气,抻了抻军装的下摆,这才上前一步,第一次迈进了贝利亚的办公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