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71章 会师

奋斗在苏俄 第71章 会师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9 16:53:00 来源:ibiquge.com

临时掩体内,趴伏在一张简陋木桌上打瞌睡的维克托,被一阵儿急促的枪声惊醒,他陡然坐直身子,还没等清醒过来,便下意识的伸手去帽子,结果却抓了一个空。

急促的枪声愈演愈烈,其中还夹在着隐约的炮火声,随即,便是悉悉索索的脚步声响起。

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维克托从椅子上站起身,找到自己的军帽,胡乱的戴在头上,转身的时候,却正好看到妮诺从掩体外面急匆匆的奔进来。

这女人显得很是兴奋,她一看到站起身的维克托,直接便朝他冲了过来,嘴里大声喊道:“我们的人来了,我们的人来了,咱们得救啦,得救啦!”

嘴里喊着,她已经冲到维克托的身边,不管不顾的将他紧紧搂住,两片干裂的嘴唇凑上来,在维克托的脸上胡乱亲吻,整个人就像是疯了一样。

维克托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很长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指挥着一支彻头彻尾的孤军,在这该死的赫莫斯季河渡口坚守,五天了,不,准确的说,已经五天半了,残余不足千人且弹尽粮绝的队伍,已经对生还不抱任何希望了,维克托甚至已经开始祈祷这次死亡之后,能够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里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妮诺竟然告诉他增援的部队到了,他们有希望可以脱困了,这种足以令人从地狱到天堂的好消息,一时间又如何能够接受?

过了约莫半分钟,维克托才算是回过神来,他一把将怀中的妮诺推开,自己跌跌撞撞的冲出掩体。

掩体外的战壕里,幸存下来的士兵们已经沸腾了,他们相互搂抱在一起,又蹦又跳,嘴里发出莫名其妙的嚎叫声,就像是一群疯子一般。

维克托顾不上理会这些家伙,他寻了一个弹药箱,直接踩上去,身子半趴在战壕的土丘上,借着望远镜朝西面枪炮声传来的方向望过去。

几乎就在他看过去的同一时间,望远镜视界中的那座钢铁大桥处,发出一连串的轰然巨响,随即,整座大桥在吱吱嘎嘎的曳响中坍塌,无数的钢条和混凝土坠入河中,溅起巨大的浪花。

在过去长达五天的战斗中,不管是维克托还是德国人,都没有试图炸毁这座大桥,维克托是希望留住大桥,以便从斯摩棱斯克方向撤退回来的部队通过,而德国人则是希望通过这座大桥,向苏军继续发动进攻。

但是现在,德国人主动将大桥炸毁了,这说明什么?毫无疑问,它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从斯摩棱斯克撤退回来的苏军主力,已经抵达了左近,他们正在向德军的防线反动攻势,而河岸西面的德军已经防守不住了,他们希望通过炸毁这座大桥,迟滞苏军主力部队的行动。

尽管苏军的攻势来自于西面,即便是与他们汇合了,自己也依旧是处在德军的包围圈内,但在维克托看来,能够与斯摩棱斯克苏军的主力部队汇合,自己的处境也能够变的安全许多。关键是,自己所指挥的士兵们不用饿肚子了,还可以得到武器弹药的补充。换句话说,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战况已经出现了转机。

大河对岸的岸堤上,德军正在转移着机枪阵地,十几名军官聚在河滩上,朝这边指指点点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维克托知道,由于自己指挥的部队卡在了赫莫斯季河一线,导致德军在斯摩棱斯克至赫莫斯季河一线、由米列耶沃至赫莫斯季河一线的防御无法连成一片,防御纵深过于狭窄,所以,并不能有效抵御苏军在东西两面发动的进攻。如果苏军的斯摩棱斯克主力部队,能够集中全力向赫莫斯季河一线发动突围的话,其成功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其实维克托不知道的是,西方面军司令部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原本按照铁木辛哥的命令,方面军航空兵应该通过空投的方式,给他传递一些基本的信息,但遗憾的是,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的战机,被德军摧毁了,所以才导致他对一切都毫无所知。

河东岸的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在经历了最初的亢奋之后,战壕内的士兵们还是冷静下来,焦急的等待着主力部队出现在河对面。

对于任何人来说,等待的时间无疑都是最难熬的,维克托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要用望远镜朝河对岸眺望一次。

到临近中午的时候,西侧的米列耶沃方向,也有隐约的爆炸声响起,虽然距离很远,但依旧能够隐约听到。

或许是因为受到了来自另一个方向的攻击,在整整一个白天里,德军都没有对维克托掌控的阵地发动进攻,赫莫斯季河西岸的战场,陷入了令人焦灼的平静。

一整个白天,维克托都没有再回到掩体中去,剩余的参谋们被他安排出去,到各个防御战壕中为士兵们鼓劲,如今胜利在望,只要坚持下去,希望就是属于这里每个人的。

下午的时候,维克托自己也在阵地上转了一圈,他与每个中士以上的指挥员交谈,在士兵中谈笑风生,努力用自信的情绪感染每个人——在曙光初现的最后一刻,人往往是最容易麻痹的,他需要每个人都提高警惕,不能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德国人已经不会再向维克托的阵地反动进攻了,毕竟在苏军两个方向发动突击的情况下,再试图夺取这段阵地已经没有意义了。

当黄昏最终降临的时候,赫莫斯季河西岸的堤坡顶端,一辆棕绿色的t34坦克缓缓出现在,随后,两名满身尘土的苏军士兵出现,他们从陡峭的河岸上直接滑下去,一头扎进静静流淌的赫莫斯季河。紧接着,从渡口方向上,潮水般的士兵涌上堤坡,冲进大河,那种场面,震撼的令人浑身发抖。

维克托在妮诺的搀扶下,挣扎着爬出战壕,远远地朝河岸方向走去,在他身侧,死里逃生的士兵们欢呼着超过他,冲向河道所在的位置,甚至连那些受了伤的轻伤员,也跟着蜂拥而去。

在赫莫斯季河一线鏖战了五天的士兵们,与对面的友军一样,蜂拥着冲下河堤,冲进了清澈的河水中,有人甚至丢掉了手中的步枪,径直朝着河对岸游过去,还有人跪倒在河边掩面而泣。

不知道是谁起的头,震耳欲聋的“乌拉”声开始在大河两岸响起,残破的红旗在河堤上摇晃飘飞,每个人都在尽情地宣泄着死里逃生的快感,既然能够活下来,那么用任何方式来庆祝似乎都不过分。

面对苏军来自东西两侧夹击,包抄到米列耶沃方向的德军,在入夜时分选择了理智的撤退,晚上八点十七分,第5机械化军下属第17坦克师一部,率先推进到赫莫斯季河沿线,随后,他们开始向亚尔采沃方向发动突击,试图将米列耶沃方向的德军防线缺口尽可能撕开,保障斯摩棱斯克苏军主力部队安全后撤。

但直到凌晨时分,方面军直属的舟桥部队才急匆匆赶到,他们没有尝试修复河上的大桥,而是在渡口方向紧急修筑了四道浮桥,协助对岸的苏军部队东撤。

随后几天,苏军的东撤部队顶着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陆续渡过赫莫斯季河,撤往叶利尼亚方向,就是从米列耶沃地域这道不足五公里宽的缺口处,苏军第19集团军、第20集团军以及第16集团军一部,总计有超过五万名士兵逃出了德军的包围圈,随同这些部队撤出的,还有114辆坦克、300余门火炮以及大量的军事物资。

而在持续了五天多的防御战中,维克托整合起来的这支部队,再加上别林斯基上尉统合的那一股部队,蒙受了重大的损失,仅仅是阵亡士兵便超过了两千人,受伤的更多,战斗减员超过了半数还多。最可悲的是,别林斯基上尉在渡口防御战中,被一枚流弹击中头部,于战斗打响后的第四天阵亡。由于当时维克托所部与别林斯基所部的联系已经被德军切断,维克托是直到战斗结束后才知道这件事的。

赫莫斯季河防御战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挽救了苏军斯摩棱斯克集群的主力部队,而且牵制了德军向叶利尼亚方向发动的进攻,使得叶利尼亚一线的苏军,有更多的时间巩固防线,最重要的是,它为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溃败,多少的增添了一抹亮色。

7月22日,《红星报》以头版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赫莫斯季河防御作战的事迹,维克托的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而他所指挥的这支部队由于没有番号,被称之为“英勇的赫莫斯季河防御师”,整支部队荣获了集体的列宁勋章,全师范围内,包括维克托、别林斯基在内的十四人,荣获了“苏联英雄”称号——这也是维克托重生以来获得的第一枚金星勋章。

另外,对于维克托个人来说,这一仗令他在西方面军系统内,获得了一定的认可,至少作为一名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安全少校,他不会再被众多的指挥员们排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