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648苏英关系

奋斗在苏俄 648苏英关系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16 19:05:29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进入八月份的莫斯科才刚刚进入盛夏的季节,而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印度,加尔各答,天气却已经热的让人难以感受了。

    城区北段,巴勒克布尔,濒临胡格利河的棚屋区,熊熊的烈焰已经在整个城区的上空遮蔽了一整夜,当又一个清晨到来的时候,浓浓的尸臭味裹夹着焦炭的气息,在整个大河上弥漫,与烟雾一同缭绕在城市上空的,是数不清的秃鹫,这些食腐的家伙们就像是盯上了臭肉的苍蝇,即便是有人开枪驱赶,也无法将它们从城市上空赶走。

    加尔各答是个发展畸形的城市,以总督府为核心的一小片区域,是所谓的“白人区”,居住在那里的,都是作为这个国家主人的白人,主要是英国人。这片城区设施齐全,豪宅林立,不管是治安还是街道的布局,都是非常齐全,非常到位的。而在“白人区”之外,则是印度人聚居的所谓“印度区”,加尔各答本地人称呼其为“黑镇”。

    在黑镇上,触目可及的地方,全都是低矮残破的棚屋,这里没有电,没有交通设施,甚至连城市基本的排水设施都没有,木质结构的破棚子一座连着一座,街道狭窄,污水横流,一旦发生个火灾什么的,往往就会将一大片街区烧成白地,死伤无数。

    即便是在这种地狱般的区域内,近乎一穷二白的人们,也根本过不上平静的生活,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辈子都难以摆脱的贫穷,还有越是穷人越摆脱不掉的另一个灾难——宗教。

    非常有意思,同时,又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是,人往往越是贫穷,就越是笃信宗教。他们在吃不上不饭,穿不上衣的时候,偏偏还相信这世上存在着众多无所不能的神,这些神俯瞰着人间,赏善罚恶,对积德行善的人给予福报,将作恶多端的人送下地狱。

 ... ...   当然,类似这样的宗教信徒,还算是比较理智的,在这世上,还有一类宗教信徒,他们只允许事件存在着他们所信仰的那一种神,只有他们信仰的神是正神,是代表世间一切秩序的存在,而别的宗教,别人所信仰的神,都是异类,而信仰异类的人,就是所谓的异教徒。

    所有的异教徒都该死!

    于是,就在两天前,加尔各答爆发了一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教徒之间的火并,一场几乎将整个加尔各答付之一炬,并且整整持续了一整天的大规模火并。

    在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教徒之间的火并并不新鲜,他们彼此间时不时的就会打上一次,就拿加尔各答来说,这个城市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教徒之间,几乎隔三差五的就要斗上一次,但真正搞到轰动全球这种程度的火并,还是头一回出现。

    超过五千人死亡,两万余人受伤,大半个城市被付之一炬,这就是此次火并的最直接后果。消息昨天传遍了全世界,将全球的舆论都给引爆了。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手里拎着一个公文包,维克托步履轻快的踱上楼前台阶,一边同迎面走过的工作人员打着招呼,一边摸索着口袋,找出自己办公室的房门钥匙。

    狭窄的办公室里有些闷热,维克托将公文包放在办公桌上,先打开冷气机,这才扯着衣领,将身上的外套脱下来,直接丢在衣架上。

    这年头的冷气机与后世的空调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至少,它的制冷效果没有那么好。

    为了让自己尽可能凉快一点,维克托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还丢了两个冰块进去,随后,他...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后面,美美的点上了一支香烟。

    刚才,他去外交部参加了一个会议,有关英国问题的一个会议。

    加尔各答所爆发的宗教冲突,震惊了全世界,一直都在关注着印度的莫斯科,自然是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作为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同志,约见了英国驻苏联的临时代办弗兰克·罗伯茨,向其表达了联盟对印度问题的深切关注。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联盟向英国方面所表达出来的态度,是“深切关注”,而不是严正指责,要知道,在加尔各答宗教冲突发生之后,华盛顿的态度就是严正指责,杜鲁门先生的发言人对媒体的表态,是美国认为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体系已经到了破产的时候,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伦敦应该选择一种体面的方式离开印度。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加尔各答宗教冲突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太恶劣了,《华盛顿邮报》上刊载的那些图片,不管是密布街道的死尸,还是布满屋脊的秃鹫,都令人看过之后毛骨悚然,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虑,这样的惨案都是耸人听闻的,是现代社会道德所难以接受的。

    整个冲突的起因,就是真纳提出的“印巴分治”构想,他从穆斯林教徒的角度出发,认为独立后的印度不能是一个整体,而应该分为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为此,他所率领的穆盟,拒绝了国会中授予穆斯林的五个席位,坚决要求巴基斯坦自治。

    穆盟的立场,被国大党批评为“对印度的背叛”,于是,双方的冲突由此而起。

    当然,在冲突最初爆发的时候,其烈度并没有这么大,其烈性化的最直接原因,在于英国驻印度总督魏菲尔,他先是对印巴分治的构想表示赞同,随后,又在与国大党方面会谈的时候,支持国大... ...党单方面组织临时政府。除此之外,在宗教冲突爆发之后,他还一方面安排人挑唆双方扩大争斗,一方面安排军警对双方进行镇压。在那横尸街头的五千人中,恐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军警射杀的。

    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魏菲尔元帅,他在印度做了四年的总督,自认为对这个国家非常的了解,且有能力打破这里的政治僵局,将这片富饶的大陆继续留在英国的殖民版图内。但事实证明,他对这个国家一点都不了解,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不仅未能将印度留在英国的殖民版图内,反倒加快了它的脱离。

    一场加尔各答宗教冲突,将英国的殖民政策变成了众矢之的,几乎是一夜之间,全世界都充斥着对伦敦的批评,其连带的效应,就是英国所有的殖民地,都开始变的动荡起来,这其中就包括了北非的利比亚,的黎波里塔尼亚寻求独立的游行示威,就在加尔各答宗教冲突后的第三天爆发了,如果说两者之间没有关联,恐怕都没有人会相信。

    所以,现在英国人所面临的麻烦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焦躁也是可以预见到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联盟向英国人做出了某种程度上的示好,一个不痛不痒的“深切关注”,足以让伦敦意识到联盟在外交立场上的转变了。

    事实也恰恰如此,就在莫洛托夫同志与弗兰克·罗伯茨的会面结束之后,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情报人员,便监听到了弗兰克·罗伯茨向伦敦方面所发送的电报,他在这份电报里详细阐述了此次莫洛托夫同志代表联盟所做的表态,同时,向伦敦提出了一项建议:他认为苏联对英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尽管他不认为这个奉行**的国家联盟,可以成为大英帝国值得信赖的朋友,但直接将缺乏友谊的关系,简单界定为... ...敌对,显然也是错误的,因此,他建议伦敦应该修改对苏政策,尽最大可能与莫斯科保持一种不基于互信,而是基于利益的务实型外交关系。

    弗兰克·罗伯茨的这份电报,对于莫斯科进一步确立对英关系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一份电报做基础,联盟就能在后续的工作中,进一步表明修改对英政策的立场。

    对于维克托来说,他对这份电报的出现也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有了这份电报的存在,就说明他此前所提出的建议,现在已经具备了切实的可行性,如果联盟与英国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能够多一些有利于彼此的互动,那么他在此前所提出的那三点建议,就有望能够获得通过了。

    不要认为这些事情对维克托自身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恰恰相反,如果他的建议能够在中央委员会中获得通过,那就说明其在联盟的外交事务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言权。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切实的参与到联盟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去了,换句话说,他所提出的外交建议,已经有资格获得中央委员会的认可了。如此一来,在下次再涉及到外交问题的时候,他所提出的观点,别人就不会全不当回事了。

    年轻的干部是如何锻炼出来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受到领导重视的?不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