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618政治局

奋斗在苏俄 618政治局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16 19:05:29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维克托进来的不算晚,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讲解应该是才开始不久,因此,维克托听上去并不感觉费劲,理解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

    苏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分界线就是北纬三十八度线,考虑到朝鲜半岛的情况,两国在半岛中部的军事对立线应该是很漫长的,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之所以选择史仓里地区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目标地点,主要还是因为在史仓里以南,也就是美军控制线边缘地带,春川-加平-人岚里这一带,没有美国的军事部队部署,负责该地区治安和防务的,是一支南朝鲜的警察部队。

    按照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介绍,驻扎在春川-加平-人岚里这片区域内的南朝鲜警察部队,就是原日本驻朝鲜军的第一二七混成旅团,他们在上月良夫向美国人投降之后,经过简单的整编,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今天的南朝鲜警察部队,其所穿着的制服甚至都还没有更换呢。

    总参谋部显然是希望在朝鲜半岛发动一场针对美国人的军事行动,只是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总归还是知道什么叫收敛的,所以,他没有直接选择驻朝美军作为攻击目标,而是将投降的日军作为了打击对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要不直接攻击美军,那么苏美之间的战争就不会直接爆发,除此之外,将日军作为直接的攻击目标,在作战难度上,显然也要弱了很多,在对阵日军的时候,苏军有着充分的自信。

    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意见是,可以将驻扎在云川里的朝鲜警备部队武装起来,将其部署到人岚里的边境线上,寻机挑起与人岚里日军之间的军事摩擦,随后,史仓里的苏军可以及时加入战斗,利用两到三天的时间,将春川、加平等地夺下来。

    一旦苏军在这一阶段的作战目的顺利实现,那么接下来,莫斯科就可... ...以同华盛顿好好的谈一谈了。

    不要小瞧春川、加平、人岚里这个抵触三十八度线附近的三角形区域,这里水网纵横,北汉江及其支流昭阳江,都在这一区域内,从春川出发前往汉城,总共不到一百公里,而且还可以乘船而下。哪怕战事不顺,苏军只需要将昭阳江的河堤炸开,估计就能将汉城变为一片泽国。因此,这片区域的战略地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维克托在窗边听着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侃侃而谈,心里却对总参谋部的激进方案难以赞同。

    实话实说,凭借着目前苏军在火箭运载技术上的暂时领先,美国人或许的确能够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但问题是,联盟的经济状况的确是不容乐观了,莫斯科至少需要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来舔舐伤口,休养生息,而不是思考着再搞一场战争出来,哪怕只是一场局部战争。

    国虽强,好战必亡。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

    最重要的是,目前美国国内在对苏关系的问题上,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尽管杜鲁门政府试图采取激进措施,强化与联盟的对立,但其政策在两院以及五角大楼中,都有不少的反对声音,因此,联盟选择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外交立场,动辄以战争威胁华盛顿,其实并不是一个精明的决策。

    如果可能的话,维克托更愿意在苏美之间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双方可以争吵,可以相互破口大骂,但直接以军事手段为工具威胁对方,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那只会令双方都在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作为穿越者,维克托知道美苏之间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但就联盟自身的利益而言,这一天向后拖得越久,显然对莫斯科就是越有利的。

    用了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华西列夫斯... ...基同志将总参谋部的意见表述了出来,总而言之,总参谋部是希望借助一次有限的军事行动,将莫斯科强硬的态度表现出来,从而迫使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亦或是北海道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总参谋部的态度很明确,从国家军事安全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朝鲜半岛亦或是北海道,对联盟在远东的安全利益非常重要,美国人作为联盟的“盟友”,必须对莫斯科的安全关切给与足够的理解和让步,如果美国人不肯让步的话,那么华盛顿就是有意威胁联盟在远东地区的安全。

    表述完了总参谋部的态度,华西列夫斯基同志走到不远处的一把椅子前,沉默无言的坐了下去,尽管他此刻代表的红军系统的立场,但在这样的场合下,他同样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机会,更没有表示自己立场的资格。

    接下来所进行的,就是政治局各位委员同志们逐一表态了,在这个环节中,最先出来发表态度的,是米高扬同志,他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首先问出了一个维克托也非常想知道的问题:总参谋部既然认为春川、加平、人岚里三角区对南朝鲜的军事安全非常重要,那么将其作为夺取目标之后,总参谋部又凭什么判断,美国人在失去了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之后,不会选择将冲突升级?

    既然米高扬同志问出了这个问题,那么他的态度其实就明确了:他不反对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进行一次有限度的军事交锋,但冲突的规模绝对不能太大,更不能失控,说白了,就是他认为不能在苏美之间引发全面的军事冲突。

    对于米高扬同志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给出了好几条答案,比如说:联盟在核威慑方面占据优势;美国国内在美苏对抗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经过四年多的战争,美国国内已经出现了... ...明显的反战情绪,再次引发一场苏美之间的战争,会在美国国内激起不满情绪等等。

    从这番回答来看,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也好,总参谋部也罢,事前显然是慎重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其所给出的答复,也都能说的通,但这样的回答,显然并不能让政治局的委员同志们感觉满意,因为他总结出来的这些,都只是主观性的,带着强烈的臆测成分。

    政治局的同志们需要的,是一个最为稳妥有效的方案,而不是一个随时可能出现纰漏的计划。

    因此,继米高扬同志之后,随后表态的日丹诺夫、马林科夫等同志,都认为总参谋部的计划还需要慎重考虑,直接的军事行动很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必须谨慎对待。

    在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发言的时候,维克托就一直在记着笔记,随后,政治局的委员同志们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他又将每个人的发言简略了的记录了下来。对于维克托来说,这种为解决突发事件而紧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看出政治局内的每一位委员同志,在应对某类突发事件的时候,会怎么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能体会到政治局内部成员们,在讨论某些问题时的潜规则。

    就像这一次,面对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建言,为什么是米高扬同志率先开口表态?维克托考虑着,这是因为米高扬同志在政治局内的地位不高不下,正好处在中游的位置。

    类似这种需要个人表态的讨论,显然不适合让斯大林同志率先出来表态,否则的话,他都做出表态了,别人是追随他的意见呢,还是反对他的意见?如果追随他的意见,那政治局的讨论就成了“一言堂”,大家只看斯大林同志的态... ...度就够了,还讨论什么啊?若是反对他的意见呢,那......总之,斯大林同志的表态肯定是要放到最后的。

    而诸如卡冈诺维奇、日丹诺夫、安德烈耶夫他们这些老同志,当然也不适合直接站出来表态,万一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却遭到了一众人的反对,那对老同志的个人威信将是个很大的打击。

    至于马林科夫、贝利亚他们这种年轻,且刚刚加入政治局时间不长的同志,也不适合率先出来表态,虽然政治局不是讲资历、排辈分的地方,但基本的礼让还是要讲的,因此,即便马林科夫、贝利亚、柯西金他们在党内的地位不低,但在政治局内的发言,还是要靠后的,毕竟他们的排名也靠后呢。

    今天还有一个人没来,那就是远在乌克兰的赫鲁晓夫同志,不过,作为乌克兰中央第一书记,他缺席政治局会议也是经常的事。

    在做着记录的时候,维克托还走了会神,思考了一个有意思的“小问题”,既然加里宁同志已经去世了,那么接下来,谁将顶替他的位置,成功进入政治局呢?就维克托个人来看,他觉得有资格的人还挺多的,比如说莫斯科州委书记兼市委书记**夫同志,比如说白俄罗斯第一书记波诺玛连科同志,再比如说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同志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