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563灾害

奋斗在苏俄 563灾害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进入十一月份的彼得罗扎沃茨克,就像是被装进了一个功率开到最大的冷库,降到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似乎在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酷寒的严冬。

奥涅加湖马头,十几辆车组成的车队在码头外围的山丘下方停住,坐在第一辆车内的维克托率先推门下车,在瓦连卡的护卫下,朝着山丘上方的山脊线攀登而去,而在他的身后,则跟着一大票从各自车上跟下来的共和国各部主要领导。

此时,天上还在下着雪,雪花细碎而密集,不是那种絮絮的雪花,而是结识的冰粒子。

从山丘下方一路爬上去,维克托嘴里护着白色的蒸汽,扭头朝奥涅加湖的湖面上看去。

从这个位置上,可以眺望茫茫无际般的奥涅加湖,因为下着细雪的关系,湖面上看上去雾蒙蒙的,但是那已经完全冰封的冰层,却依旧清晰可见。

第二个攀上山丘基线的,便是作为共和国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的安德罗波夫同志,他与维克托一样,在登上山脊线之后,立刻变转身回望,眉头紧皱的看向奥涅加湖方向。

昨天上午的时候,维克托人还在莫斯科,到了当天下午,他在接到气象部门的报告之后,便急匆匆的返回了卡累利阿。

按照气象部门的汇报,这一波降雪是由一场极地冷空气带来的,明后两天,整个东欧平原范围内,都将形成持续的大范围降雪,在局部地区,有可能会出现雪灾,甚至是更进一步的极寒天气所造成的自然灾害。

卡累利阿地区本身就处在极北地区,在应对极寒天气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当地的农业并不怎么发达,因此,雪灾这种自然灾害,对当地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但现在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受战争的影响,包括彼得罗扎沃茨克在内的几个主要城市,以公共供暖为主要形式的冬季... ...供暖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极地寒流,很可能会给整个卡累利阿地区带来意料之外的损失。

作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书记,维克托虽然不兼任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的职务,但受联盟党政不分的影响,他这个第一书记对政府方面的工作,也是持有一定发言权的,因此,这些关系到共和国国民生计的问题,他当然也需要给与足够的关注。

“现在需要抓紧的工作,是对包括彼得罗扎沃茨克、灭德维日果尔斯克、孔多波加等内在的,公共供暖系统尚未恢复的主要城市的取暖保障工作,”紧跟在安德罗波夫身后的,便是身为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的维罗莱宁同志,这位兢兢业业的芬兰人满脸忧色,他从坡下艰难的走上来,还没等身子站稳,便迫不及待的说道,“我的意见是,消费品与居民服务委员会必须立刻做好工作安排,在几个主要城市放开取暖用木材和油料的供应。”

卡累利阿地区的情况,其实与西伯利亚地区的情况相差不大,在寒冷的冬季,越是农村地区越是不用担心取暖的问题,反倒是城市居民,才会遇到供暖不及时,甚至是无法保障的困境。之所以如此,原因也很简单,毕竟联盟是个森林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在农村地区,不管怎么样也不会缺少了取暖所用的木头,但是城市中就不一样了,在公共取暖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是需要由消费品与居民服务委员会来解决的。

这一场寒潮来的太突然,而且温度下降的太快,用气象部门的话来说,就是“几十年不遇”,如果取暖的问题不首先解决掉,那是真的要死人的,而且不是死一个两个。

维克托站在坡顶上,目光凝视着已经被彻底封冻的奥涅加湖......之前他还负责整理过奥涅加湖的水文资料,知道在往年的时候,... ...奥涅加湖的湖面要封冻成这个样子,应该还得等上半个多月的时间,但是今年情况非常特殊,才刚刚进入十一月份,这汪大湖便冻成了一个冰坨子。

奥涅加湖的封冻对于如今的卡累利阿地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要知道,整个卡累利阿地区的交通设施,在过去几年的战争中损毁严重,且不说几乎完全被毁的铁路运输线了,就连公路设施也基本处在瘫痪的状态,在运输方面,真正能够依赖,还算是能够有效运转的,也就只有水路运输了。

原本按照维克托的计划,他是打算在接手了卡累利阿地区的工作之后,首先便推动交通运输业的恢复重建工作,并以此来打开局面的,但他接手工作的时间不太对头,赶到了秋末冬初的节骨眼上,在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能搞工程项目的,因此,相关的工作只能推到明年天气转暖之后了。

另外,就算是维克托上任的时间刚刚好,他要想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入到交通运输业的重建项目上,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像之前所说的,沃兹涅先斯基同志所掌控的国家计委,在预算的分配工作上卡的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借着对预算的分配,把手伸到了联盟中央以及地方各级的经济建设层面,用好听一点的话说,就是他们会对预算的使用给与“指导性意见”,而用不那么好听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在间接甚至是直接干预人民委员会各部委以及各加盟共和国、各州的预算使用权。

马林科夫同志也好,贝利亚同志也罢,他们都对沃兹涅先斯基所领导的国家计委高度反感,在这里面,固然有双方政治立场不同的原因,但更多的,应该还是他们对计委的指手画脚感觉不满。

当然,现在对计委不满的也不仅仅是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两人,与他们态度相同的干部多了去了,这其中就包括了波... ...波夫、赫鲁晓夫以及波诺玛连科,就维克托所知,就因为计委干预加盟共和国的预算支配工作,气盛的波诺玛连科同志甚至跑到斯大林同志那里将计委告了一状。

有趣的一点是,在战后重建的工作安排上,波诺玛连科同志与维克托的立场非常接近,前者同样也主张优先恢复和建设白俄罗斯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将今年预算中的主要部分,用于恢复经由明斯克通往波兰、莫斯科、基辅、列宁格勒等地的铁路和公路设施。

但就像维克托在沃兹涅先斯基同志那里所遭受的阻力一样,波诺玛连科的想法同样遭到了国家计委的反对,沃兹涅先斯基对白俄罗斯方面给出的建议,同样也是让他们将本年的预算,主要用在恢复白俄罗斯的工矿企业上。

计委的决策当然波诺玛连科所无法接受的,后者好歹也是封疆大吏,在如何安排工作的问题上,自有其立场,想要让波诺玛连科这样的人做个工具人,老老实实接受计委的指挥,哪有那么容易?因此,双方最终将官司打到了斯大林同志那里,而最终的结果,还是波诺玛连科取得了胜利。

而在类似的问题上,远在乌克兰的赫鲁晓夫同志,则是采取了另一种策略,他没有同沃兹涅先斯基那些计委的人对着干,而是直接接受了对方的建议,并在顿涅茨矿区的矿井排水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在维克托之前刚刚回到莫斯科的时候,就看到过赫鲁晓夫同志向人民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在乌克兰党和政府的努力下,顿涅茨矿区在过去三个月里真抓实干,共排出矿井积水1.2亿立方米,还修复了将近900公里的塌方矿道等等等等。总之,就是乌克兰做了很多工作,至于说收效......按照赫鲁晓夫同志的说法,由于德军对整个顿涅茨矿区的破坏是根本性的,因... ...此,相关的排水和矿道修复工作,至少还要持续六到九个月,而矿区的生产恢复工作,估计要到后年年初才能基本完成。

于是,作为人民委员会的主席,柯西金同志才仔细考虑了乌克兰方面的工作报告之后,请示了斯大林同志,给出的回复,是让赫鲁晓夫同志先将矿区的生产恢复工作放一放,先把主要精力放到农业生产的恢复上去,至此,赫鲁晓夫同志彻底将计委甩到了一边,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维克托当然也不想得罪人,如果可以的话,他也希望能够像赫鲁晓夫同志那般的圆滑,但问题是,圆滑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不是自己来付,就是由地方的损失来埋单,就像赫鲁晓夫同志的圆滑,为他埋单的就是乌克兰浪费掉的三个月时间。

维克托不想那么干,相比起来,他更愿意学习波诺玛连科同志的做法,巧合的是,他也很波诺玛连科同志一样,不怕得罪计委的那些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