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549朱可夫

奋斗在苏俄 549朱可夫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其实对于现在的维克托来说,结不结婚,与什么人结婚,都不是他特别关心的问题了,如果用一句虚伪的套话来形容,就是他已经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奉献给了苏维埃,奉献给了布尔什维克党。如果实话实说的话,那就是他经历的女人已经足够多了,可以用在男女之间的那点感情,早已经被分润、压榨的不剩多少了,如果不是因为担心斯大林同志不快,他甚至宁可在身边现有的几个女人里,随便找一个出来把婚结了。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经历了太多的艳艳红尘之后,所谓的爱情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有大好的事业摆在前面,谁还会再渴求什么男女之情啊。

“好像是朱可夫同志,”就在维克托无聊翻看照片的时候,在前面开车的瓦连卡突然说了一句,“他身边的那个女孩是他女儿吗?”

听了这话,维克托下意识的抬起头,隔着车窗朝外面的街道上看去。

此时,车子刚刚从红场上拐出来,上了特维尔大街......当然,现在这条大街还不叫“特维尔”,而是叫“高尔基大街”,另外,它也远没有后世那么的繁华热闹。

“在左边,”看到维克托扭头朝右边的车窗外看,瓦连卡提醒他道,“他们好像准备去那家面包店。”

维克托扭过头,看向另一侧的车窗,果然,他很快就在路边上找到了身穿军装的朱可夫,此时,在这位元帅同志的身边,还有一个身材微胖,看上去差不多十五六岁的小姑娘。

尽管与朱可夫的关系不甚好,但维克托对这位元帅同志的家庭状况还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朱可夫有两个女儿,此时走在他身边的这个,应该是大女儿艾拉。

朱可夫同志显然也认出了维克托的车,他的脚步放缓了一些,还特意扭过头来... ...朝着车子行驶的方向观望。

维克托没有让瓦连卡把车停下,就像前面说的,他与朱可夫同志关系不怎么好,至少可以说是不太熟,当然,他也没有兴趣专门停下车来跟对方攀谈。

车子很快从朱可夫父女两人的旁边驶过,等到过去了有一会儿,维克托才回过头,朝着后车窗外看了看,此刻,这对父女的身影以及模糊不清了。

重新转过身来,维克托抿了抿嘴唇,脑子里却在思考着有关朱可夫同志的问题。

作为与斯大林同志走的比较近的人之一,维克托很早以前就知道,斯大林同志与朱可夫同志的关系不太好。在维克托看来,这两人的关系之所以不好,完全是因为他们都是性格要强的那种人,朱可夫同志总是在某些军事决策的问题上,顶撞斯大林同志,坚持他自己的立场,而且,在几年的战争期间,随着在连续几次战役中取得的辉煌胜利,朱可夫同志的气性越来越高,越来越自大,越来越瞧不起人。

在战争期间,斯大林同志当然需要对这样一个属下保持克制态度,只是他越克制,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深,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这种被压抑住的矛盾,自然而然的就会爆发出来。

另外,在维克托看来,朱可夫同志除了傲气,瞧不起人这种小毛病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不懂得什么叫做收敛,也管不住他的那张嘴,作为一名军人,他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可以拥有发言权,而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应该保持缄默。

此前,就在德国人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的时候,这位元帅同志面对美联社记者的采访,大谈苏美友好,公开就战争期间英美对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表示感谢,而类似这样的发言,他在事先完全没有得到国防人民委员会亦或是外交人民委员会的许可,纯粹就是自己嘴巴大,想说什么说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英美在战争期间确实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这一点无可厚非,因此,朱可夫同志在面对西方记者采访的时候,谈论这个问题应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缺乏政治认识的,首先一点,在对待“军事援助”的问题上,莫斯科有着与英美完全不同的立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莫斯科的确有意向在援助的问题上耍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美有错漏被莫斯科抓到了。

要知道,苏联最早向美国请求军事援助的时候,是在德军进攻刚刚发起的几天之后,说的更准确一点,是在一九四一年的六月二十九日,当时,由莫洛托夫同志向美国提交了一份申请援助的清单。当时,罗斯福总统接受了这份清单,而在随后的谈判中,双方约定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苏联将向美国偿还这笔债务。

换句话说,在双方第一次谈判的时候,苏联是以战争借款的方式向美国寻求援助的,双方甚至为此展开了几轮谈判,最终还敲定了一个价格出来。

但遗憾的是,在一九四一年的六月份,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共和党人抓住罗斯福试图援助苏联人的机会,向他展开疯狂的攻讦,最终,导致了这一援助项目的流产。

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华盛顿安排霍普金斯访问苏联,打着援助的幌子,到苏联考察战争局势。当时,华盛顿认为苏联人已经处在失败的边缘了,乔治·马歇尔在提交给白宫的一份报告中,宣称苏联人抵抗的价值,就在于为西方国家提供足够的缓冲时间,考虑到这一点,为莫斯科提供一定的军事援助是必要的。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英美两国在八月份搞出来一个《大西洋宪章》,确定了在美英苏三国之间,“联合分配资源”的意向。

什么叫“联合分配资源”?说白了... ...就是由美国人提供军事援助,然后先由英国挑选他们所需要的,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才交给苏联人去利用,换句话说,苏联能够得到的,都是英国人挑剩下的。

就这样,第一批援助物资才开始从一九四二年年初起运,送往苏联,而真正给与苏联的军事援助,是在莫斯科战役获胜之后才开始的。

战后最初的一段时间,美苏之间针对援助的问题相互扯皮,莫斯科拿出来反击华盛顿的理由,就包括两方面:第一,苏联人与德国人作战付出了巨大代价,从而也为英美拖住了德国人,避免了他们的损失,因此,美国人提供的那些援助应该是免费的,是对苏联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的合理补偿。第二,英美的援助是不公平的,苏联所拿到的,都是英国人挑剩下的,因此,苏联没有义务按照美国人的开价来偿还这些援助。

总的来说,战后美苏双方的论战,主要就是有两个根本点:美国人单方面夸大对苏援助的作用和力度,否定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苏联则是强调卫国战争的残酷,以及苏联红军在战胜法西斯德国时的重要作用吗,否定英美在这场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这就是美苏双方的舆论战,他们彼此间是针锋相对的。

而朱可夫同志在面对西方记者时所说的那番话,就是在这种局势下丢出来的,毫无疑问,他等于是赞同了美国人的立场,打了莫斯科的脸,再考虑他身份的特殊性,试想,斯大林同志怎么可能不恼火?说实话,如果放在十年前,类似朱可夫同志这样的作为,估计会被贴上一个“叛国者”的标签,直接拉出去枪毙了,现在斯大林同志只是批评他自大,已经算是很给他面子了。

军人就是军人,是保卫国家、捍卫主权的武装力量,不是制订国家大政方针,亦或是代表整个国家对外发言的政治家,在任何一个国家... ...一旦军人开始跳出来干预政治上的问题,那么这个国家就离着骚乱不远了,因为政治家要想掌权的话,只能靠嘴,而军人从来都不喜欢动嘴,他们喜欢动枪。

另外,从斯大林同志对朱可夫同志的态度上,维克托还能体察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过去几年的战争中,苏联的红军系统内,已经出现了若干个小集团,这是军中利益集团成型并开始发展的迹象,而这对于国家政权的稳定是不利的,因此,斯大林同志对朱可夫同志的打压,其实也是对军中利益集团的打压。

如今的维克托似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很隐晦的思维定式,他在考虑政治问题的时候,喜欢站到斯大林同志的角度去设想,设想斯大林同志是如何看待问题的,又是什么样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保持平衡的手段又是什么等等等等。

这样的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维克托在政治上保持了正确的站位,同时,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将他引向了某个不可名状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