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350赫鲁晓夫1

奋斗在苏俄 350赫鲁晓夫1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六月份的基辅,天气已经开始变的有些炎热了,在维克托离开莫斯科,前往基辅的时候,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后勤部门,刚刚收到了来自乌克兰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换装申请,那边的同志们已经到了更换夏装的时候了。

    这次从莫斯科前来基辅,维克托没有乘坐飞机,而是专门坐火车过来的,这也是为了相应斯大林同志的号召,这位领袖同志始终认为乘坐飞机不安全,因此,不仅他自己出行的时候尽可能的不乘坐飞机,别人出行他也总是建议不要将乘坐飞机作为首选项。

    基辅郊外,瓦希尔科沃镇,与镇子同名的集体农庄中,脸上带着些许疲惫的维克托,混迹在一个二十几个人组成的队伍中,站在一片无垠的麦田外围,向如同苍翠之海一般的西南方向眺望。

    这二十几人的队伍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各地的一把手,主要是各州的第一书记,比如说此时走在维克托身边的,就是敖德萨州的州委第一书记基里琴科。

    在前来乌克兰之前,维克托了解过一些人的基本情况,其中就包括了基里琴科的,此人在战争爆发之前就在乌克兰工作,而在战争爆发之后,他就成为了赫鲁晓夫的下属,与后者相同,他也是在各个部队的军事委员会中工作,还有一个少将军衔。

    而在敖德萨解放之后,此人便迅速脱离了军队,重新回到乌克兰的党组织内,成为了敖德萨州第一书记,兼敖德萨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人,就是穿着一身列宁装的赫鲁晓夫,他与一个身材矮小、戴着眼镜,一副知识分子形象的中年人走在一块,两人正凑在一块小声的交谈着什么。

    今天已经是维克托抵达乌克兰的第四天了,在过去的四天里,他什... ...么正事都没干,整天就跟在赫鲁晓夫的屁股后头四处转了。

    在这四天里,他先是从基辅跟着跑去了敖德萨,随后,又从敖德萨跑去了哈尔科夫,再之后就是顿涅茨克、尼古拉耶夫,直到今天,才重新返回基辅。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他已经老了,他什么都不懂,”就在维克托感觉有些无聊的时候,队伍最前面的赫鲁晓夫突然提高了嗓门,他像是听到了什么令他感觉愤怒的消息,因此,一边挥舞着胳膊,一边大声说道,“他只会看着那些别人递上去的报告做决定,从没想过自己实地的看一看,想一想,至少是向那些真正的农民兄弟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维克托眨了眨眼,抬头朝队伍的最前方看过去,他听出来了,赫鲁晓夫这是在抨击安德烈耶夫,因为好脾气的安德烈耶夫同志,现在就在负责联盟的农业工作。

    就在抬头的那一瞬间,维克托恰好看到一名穿着内务人民委员部制服的中年人,飞快的凑到赫鲁晓夫身边,在他身边说了句什么。

    这个人配着少将的军衔,维克托认识他,知道此人名叫斯特罗卡奇,在战争时期,是乌克兰卫戍部队的指挥员,赫鲁晓夫的安全工作就是由他负责的。而在战争爆发之前,此人是边防军的一名上校,因此,如今他已经回到了内务人民委员部,但还没有分配具体的工作。

    斯特罗卡奇应该是向赫鲁晓夫提了什么建议,但后者并没有接受,而是继续大声说道:“我为什么不能表达个人的意见?难道布尔什维克党的党章里,有不允许政治局委员在私底下发牢骚的规定吗?还是说我现在已经没有开口说话的权力了?!”

    “我为什么要担心我的话被别人传到莫斯科去,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吗?”赫鲁晓夫似乎越说越来... ...气,因此,越说声音越大,“安德烈耶夫同志就是不了解乌克兰的情况,这里不是莫斯科,也不是乌拉尔,在这里,尤其是已经到了六月份,对于那些未能赶上农时的地方来说,补种春小麦已经不合时宜了,即便是种上了,最终的收获恐怕还没有播下去的种子多,难道不是这样吗?”

    说到这儿,他转过身,一边看着身后的诸多乌克兰地方官员,一边问道:“过去这么多天,我们走遍了整个东乌克兰,还有大半个西乌克兰,前后走访了上百户农民,难道他们的经验,还比不上那些科学院的所谓农业专家吗?”

    看到赫鲁晓夫的视线似乎不经意的从自己身上扫过去,维克托摸了摸鼻子,重新低下头,避开了对方的目光。

    是的,在今天这些人里面,就只有他和萨福诺夫、戈里亚科夫三个人是外人,不属于乌克兰的地方干部。

    “还有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怀疑他在计委工作的经验,远没有马克西姆?扎哈罗维奇的经验丰富,”赫鲁晓夫似乎没打算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又将炮口瞄准了刚刚就任国家计委主席不久的沃兹涅先斯基,“看看他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全年要求上缴的粮食总量是多少?3亿普特,而按照计委那些人的说法,之所以定这么多,是因为乌克兰在战争爆发之前上缴的粮食总量就已经是5亿普特了。所以,这已经是在照顾我们了。”

    维克托在下面听着,他知道赫鲁晓夫在抱怨的是什么。

    之前他对安德烈耶夫的抱怨,主要集中在目前的一个争论上。这个争论说起来有些滑稽,但却直接关系到了乌克兰的农业大局问题。由于西乌克兰地区才刚刚解放不久,显然已经注定是错过了春耕了,那里的全部希望,也就是下半年的那一份收成了。

... ...    如此一来,就有了一个下半年种什么的问题了,而莫斯科那边,也就是农业人民委员会下发的指导性意见,是要求西乌克兰地区补种冬小麦,这个指导性意见,是安德烈耶夫同志从几名农业专家那里询问来的。

    而现实的情况是,西乌克兰的农民从来就没有种过冬小麦,他们也不接受这份所谓的“指导性意见”。

    要知道,在战争爆发之前,联盟才刚刚从波兰手里将西乌克兰地区夺回来,随后不久,随着战争的爆发,这片土地又落到了德国人的手里,因此,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联盟并没有多少归属感,他们本来就是不怎么听话的。

    这一次,莫斯科下达行政命令,要求在西乌克兰地区推广冬小麦的种植,直接遭到了西乌克兰农民的抵触,相关的推广工作根本没办法进行。

    在过去几天里,赫鲁晓夫带着人走访了西乌克兰的很多地方,因此对西乌克兰农民的想法是有足够了解的,他刚才说的有些话其实也没错,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了,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应该种什么吗?

    至于说对沃兹涅先斯基的抱怨,则来自于计委所下达的本年度乌克兰粮食上缴指标,这个指标是由沃兹涅先斯基制定发布的,而按照这个指标来搞的话,今年的秋收之后,乌克兰应该上缴粮食3亿普特,也就是相当于540万吨。

    计委之所以将粮食征购的指标定这么高,当然是经过周密计算的,不可能像赫鲁晓夫所说的,就是简单的考察了一下战前的标准,稍作加减,就定了这么个数字。

    但实话实说,考虑到乌克兰目前的现实,这个标准定的确实是有些高了。

    乌克兰现在的现实是什么?刚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东乌克兰由于德军的焦土政策,... ...几乎被烧的什么都不剩了,而西乌克兰则刚刚解放,已经错过了一季的收成。

    当然,除了这些不利因素之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人口的缺失。在目前的乌克兰,劳动力的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身体健全的成年男性劳动力,几乎是看不到的,真正从事农业劳动的,全都是女人、孩子和老人,以及一些残疾人。

    天知道计委在制订粮食征收政策的时候,有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好吧,赫鲁晓夫的这些抱怨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他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或许唯一的作用,就是能够在下属的面前给自己赢得一些加分了。

    不过,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尽管维克托被赫鲁晓夫带着四处乱跑,而真正属于他的那部任务却一点都没做,可在内心深处,他对赫鲁晓夫的印象还是有一些改观的,至少从这几天的情况看,此人也是个真正愿意埋下头去做事的人。

    前世的时候,总听人说苏联的官僚主义盛行,但就眼下的现实来看,至少在如今的岁月里,官僚主义这种东西,还没有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现象。

    作为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什么都关心,他关心着顿涅茨煤矿的复工问题,也关心着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铁矿的修复问题,同时,还在关心着敖德萨的船厂和基辅的小麦田。

    在维克托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真能做到他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