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327局面

奋斗在苏俄 327局面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挂着水珠的玻璃窗外,细碎的雪花簌簌而落,努力的妆点着即将进入长夜的莫斯科。

    一窗之隔的房间内,维克托嘴里叼着一支雪茄烟,深吸一口气,再将烟雾吐出去……他是真心抽不惯这种高档的玩意,被人都说雪茄吸起来很香,可他却总也感觉不到那点香味。

    此时维克托所吸的雪茄,是之前斯大林同志给他的,据说,这些雪茄是哥斯达黎加人民先锋党的代表前来莫斯科时,作为礼物赠送给斯大林同志的。

    一支雪茄只抽了两口,维克托便将它放到了一边,没办法,这种高档货他是真的享受不来,与其抽这玩意,他倒是宁可去抽那些劣质的马合烟了。

    在维克托身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绿色封皮的文件,从封面上的字迹内容看,这是一份由外交人民委员会与芬兰停战代表团所签订的和平协议。是的,经过了半年多的协商之后,这份旨在恢复赫尔辛基与莫斯科之间和平的协议,终于弄出了最终版本,芬兰人从昨天开始,正式退出了这场持续将近三年的战争。

    最终签订协议的时候,参与谈判的代表不仅仅有来自芬兰和苏联的代表,还有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代表,相比起半年前,这一次的谈判中,英美代表对芬兰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了许多。

    按照英美以及芬兰代表的说法,芬兰人在战争爆发前,也就是1939年到1940年间,立场是绝对中立的,至于后来芬兰的参战,则是因为1940年苏联对芬兰实施的侵略行动,随后,芬兰采取的进攻,只是为了夺回失地,因此,芬兰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个协同法西斯德国作战的协约国,而是一个为了收复失地而采取行动的正义国家。也正因为如此,芬兰军队在夺取了卡累利阿地区的失地之后,... ...就进入了防御的状态,没有继续对苏联的领土实施进攻。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芬兰在过去近三年的战争中,扮演的并不是一个侵略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正义者的角色,其对苏联的进攻也不是为了配合德国人,而是完全为了芬兰人民的利益,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的是苏联人,而不是芬兰人。

    毫无疑问,这种诡辩式的说法,是不可能赢得莫斯科的认同的,按照莫洛托夫的说法,芬兰人的行径即便不是为了配合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也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趁火打劫,与罪犯一同趁火打劫的人,同样也是罪犯,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场谈判本身根本就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摆实力,换句话说,谈判的最终结果如何,看到不是谁占了更多的道理,而是要看谁的实力更加强大。用后世美国某人的一句话说,就是要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来讨论这个问题。

    所以,当沃尔霍夫方面军与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列宁格勒外围地域,向德军发动全面反击,同时,卡累利阿方面军向芬兰防线做出进攻态势的时候,芬兰的代表终于在协议上签了字——芬兰人很清楚,如今他们所面对的苏联红军,已经不是1940年冬季战争时期的苏联红军了。如今的苏联红军更强大,技战术水平跟高,士兵的作战能力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更加成熟,在德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依靠芬兰人自身的力量,是没办法与联盟抗衡的。

    而在德国人败绩明显的情况下,芬兰人便开始打求和的算盘,这件事本身也说明了他们所发动的战争,究竟是正义的收复失地,还是地地道道的趁火打劫了。

    在这份最终签订的和平协议中,芬兰人不仅丢掉了超过八分之一的领土,还丢掉了其国内的第二大城市,维堡,另外,还需要向... ...苏联赔偿超过3亿美元的战争赔款。除此之外,其常备军的数量以及武器装备的规模,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经此一役,芬兰可谓是元气大伤。

    至于现在,作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主席,维克托在芬兰问题上,主要关注着其国内政治的走向。

    就情报部门所获得的情报显示,赫尔辛基目前的局势非常不稳定,身为总统的里斯托?吕蒂反对和平协议的签订,并认为主张和谈的曼纳海姆与巴锡基维已经背叛了芬兰和人民。但这个家伙的主张未能赢得多数派的支持,相反,立场现实的曼纳海姆与巴锡基维所代表的,才是真正的多数派。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里斯托?吕蒂将会在近期宣布辞职,这是芬兰大资产阶级右派与左派之间的媾和,也是为了赢得国际上的认可和支持。而取代吕蒂的,必然会是在芬兰享誉盛名的曼纳海姆,他将成为芬兰新一任的总统,至于总理的职务,现在还不好确定。

    昨天,维克托去斯大林同志的办公室参加了一次简会,在此次会议上,斯大林同志对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分指示,要求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在芬兰更积极的展开活动,对芬兰的政局走向施加影响。

    就目前来说,斯大林同志认为巴锡基维是已知的,曼纳海姆最好的接班人,他应该成为芬兰下一任的总理,因为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接触,包括外交人民委员会方面,都认为巴锡基维的立场是偏向莫斯科的,这是一位亲苏的芬兰政治人物。

    但是作为重生者,维克托却是非常的清楚,巴锡基维在战后的芬兰,的确表现出了亲苏的立场,但这种亲苏的立场只是一种表象,在这份表象的背后所隐藏的,是巴锡基维彻头彻尾的反**本质。必须实话实说的是,在二战之后... ...此人担任芬兰总理、总统的十几年时间里,芬兰政府表面上对苏联恭恭敬敬,甚至只要提到苏联,就会用类似“伟大的邻国”这种词汇,但在实质上,该国所奉行的,却是彻头彻尾的偏右路线。

    不过,尽管维克托很了解巴锡基维及其政府所秉持的立场,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多说什么的,毕竟就像外交人民委员会所说的那样,在芬兰现有的政治人物中,既有一定声望,又在立场上偏向苏联的,也就只有巴锡基维这么一个人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芬兰的历史比较特殊,这个国家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还是属于俄罗斯帝国的,本身不具备独立的地位。而在十月革命之后,芬兰获得了独立,并得到了苏维埃俄国的承认,但在其内战中,左派势力被政府军击败,从而也导致芬兰的左翼运动没有发展起来。

    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莫斯科要想在芬兰寻找偏左翼的代理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斯大林同志希望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能够在芬兰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希望能够在芬兰培养偏左翼的政治力量,而这时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实际上,随着苏军在正面战场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莫斯科在某些对外政策方面,也正在发生着明显的转变,其中一个很显眼的表现,就是对国际共运的支持力度问题。

    在战争期间,因为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上升为联盟的首要矛盾,因此,莫斯科对国际共运的至此力度大为削弱,从战争爆发开始,莫斯科的立场,便是支持各国**与掌权的资产阶级政党合作,放弃暴力革命的方式,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立场,才导致了第三国际在去年的解... ...散,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国际共运进入低潮期。

    而随着苏军在对德战场上展开反攻,外交人民委员会开始主导对国际共运的新立场,这个新立场开始变的积极主动,尤其是在东欧、东南欧等地。此前,南美部分国家的左翼政党代表访问莫斯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另外,莫斯科对波兰人民军的支持,对希腊民族解放战线的支持,都是很显著的例子。

    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强,维克托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觉得自己应该起草一份报告,将“**与工人党情报局”的概念提出来了,在他前世的历史中,这个组织虽然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其存续期间,对东欧地区的左翼力量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样一个组织的成立,有助于拓展联盟的影响力,肯定会得到斯大林同志认可的。

    当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下来的时候,簌簌而落的细碎雪花终于消失了,窗外华灯初上,林荫路上却是一道人影都看不见。

    隔着玻璃窗,维克托看到瓦连卡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开到了楼下,这才转身朝门口的方向走去——今天晚上,他要陪马林科夫、贝利亚两位同志吃晚餐,去晚了显然不太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