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323身不由己

奋斗在苏俄 323身不由己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维克托讨厌与人争斗,尤其是那种勾心斗角的争斗,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不善于争斗,不精于勾心斗角,通常来说,喜不喜欢与擅不擅长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其实自打重生到这个世界以来,维克托在行事作风上一直都是比较低调的,他鲜少,甚至可以说是尽可能避免与别人发生冲突,不过是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还是工作中的矛盾冲突,都是如此。

    之所以如此,与维克托本身的性格有关系,当然,也与他的重生经历有很大关联。

    前世的时候,维克托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民族性决定了他在性格上的内敛与低调,张扬、好斗这类属性,并不在他的性格基因里。另外,在重生之初的那段岁月里,维克托每日里所思所想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活下去,他对这个世界有一种误解,那就是这个时代的苏联充满了危机,任何一个不小心,都可能让他把小命送掉。

    正是因为这种情绪,使得维克托在最初的一年多时间里,对这个世界,对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归属感,他唯一的念头就是安全的活着,离着战争尽可能远一点——一门心思想要远离战争的人,是不可能喜欢争斗的,而对这个国家缺乏归属感的人,更不可能轻易与人发生冲突。

    长此以往,维克托渐渐给自己培养出了一种近乎于老好人的脾性,面对斗争,甚至是面对挑衅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反击回去,而是首先考虑有没有可能绕行,有没有可能避免争斗。

    这一点,从他对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人事安排上就能看得出来,作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主席,他的野心就仅仅是保住自己对对外情报总局的掌控,除此之外,对别的部门,别的职务,就再没有太大的企图了。

    而在委员部的具... ...体工作中,维克托的态度同样也是如此,作为这样一个特殊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他在接手任何一个案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如何把相应的案子办好,而是如何办理案子,才能尽可能不将更多的人牵扯进去。

    有了这一层顾虑和考量,那么从根本上来说,维克托其实就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份工作了,至少,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主席这个职务对他来说,是不适合的。

    实际上,类似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这样的部门,因其本身的职能和性质,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为了得罪人而存在的,在这样的部门中任职,要想不招人敌视是根本不可能的。

    维克托不想让自己的手沾染太多血,也不想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得太过显眼,在他的观念中,自己如果能够选择一个好的站位,然后就躲到一边猥琐发育,这才是最好的了。整个过程中,自己的头上有一道保护伞,却又不用自己出头去冲锋陷阵,能够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些事情……

    但在他的构想中,有一个问题显然是不被忽视了,那就是他选择了站队之后,那些为他充当保护伞的人,准确的说,也就是马林科夫与贝利亚两位同志,需要的可不是将他遮蔽到羽翼下坐享其成,而是希望他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在与不同派系的斗争中冲锋陷阵的。

    更不幸的是,对于那些与马林科夫、贝利亚存在利益冲突的人来说,一旦维克托选择了站到他们那一边,那么,他就成为了敌人,在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那些人不可能直接去针对马林科夫亦或是贝利亚,毕竟那样风险太高,他们首先要针对的,还是类似维克托这样的存在。

    在任何一场涉及到高层的政治斗争中,斗争的双方都不会上来就刺王杀驾,针对对方的核心成员,而... ...是大都会采取先剪除对方羽翼,再一步步向核心推进,在针对马林科夫与贝利亚的斗争中,维克托显然就属于“羽翼”那一层的。

    过去两年间,维克托之所以没有遇上太大的麻烦,主要还是因为联盟处于战争之中,即便是再不理智的人,也不会选择在这种时候搞内部的政治斗争。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可以,或者说是有机会对马林科夫、贝利亚集团造成威胁的人,基本上都很少有机会返回莫斯科。

    像日丹诺夫同志,他长期滞留在列宁格勒;赫鲁晓夫则是在南线的几个方面军中担任军事委员,同样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返回莫斯科;卡冈诺维奇同志不是在在高加索地区督战,就是在处理铁路运输的诸多问题,能够留在莫斯科的机会也非常少;至于莫洛托夫同志,他甚至留在联盟的时间都不是很多,更谈不上争权夺利了……

    不客气的说,过去的三年战争时期,不仅仅为维克托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最为有利的时机,同样也为马林科夫、贝利亚等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最为有利的时机。

    但是现在,随着苏军在前线的全面反攻,德军败局已定,尤其是随着乌克兰大部分地区的解放,以及列宁格勒围困的解除,那种政治上的平稳局面即将被打破,当然,这也意味着主要矛盾正在发生转变,而随着这种转变的出现,维克托自然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

    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被打破了,随着战线被逐渐推离列宁格勒,下一步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重新部署已成为定局,那么接下来,日丹诺夫同志这个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军事委员,自然也要转变工作方向了。

    在两年多的围困中,日丹诺夫同志在列宁格勒树立了强大的威信,这一点无人能及,不客气的说,即便是斯大林同志在列宁格勒地... ...区的威信,也无法与日丹诺夫同志相提并论。那么下一步,日丹诺夫同志以他在列宁格勒凝聚起来的政治集团为根基,高调返回莫斯科,并扩大其在整个联盟的地位、威信,也就成为了必然。

    以日丹诺夫同志为首的列宁格勒派,要想向莫斯科发展,并在全联盟范围内占据优势,必然会对一系列旧有的既得利益集团产生威胁,他们彼此间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

    当然,这种矛盾冲突可能不是你死我活式的,但却必然要有一方甘于雌伏,亦或是被彻底打倒,而就目前来说,关键的一点仅仅在于,日丹诺夫同志与他的列宁格勒派,会选择哪一方作为首要的打击目标。

    最近两年里,在莫斯科的权力核心中,蹿升最快的无疑就是马林科夫与贝利亚,除了他们所结成的小团体之外,紧随其后的,便是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小团体。

    赫鲁晓夫本身就是政治局成员,此前不久,与他关系密切的布尔加宁也进入了政治局,尽管他的排名和资历都很低,但却依旧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另外,作为政治局中近乎小透明一般的存在,米高扬与赫鲁晓夫的关系也非常的暧昧,尽管两人在工作上缺少联系,但私下里的交情却非常的深厚。

    至于赫鲁晓夫与卡冈诺维奇之间的关系,这倒是不值得人们去担心,尽管卡冈诺维奇应该算是赫鲁晓夫的伯乐,后者完全是由前者提拔起来的。但最近两年里,赫鲁晓夫似乎正在刻意的拉远与卡冈诺维奇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赫鲁晓夫应该是察觉到了斯大林同志对犹太人的日益反感,而卡冈诺维奇却正好是个犹太人。提前与这位满嘴跑火车、情商低的吓人的老同志划清界限,显然是个明智的选择。

    总的来说,伴随着两年多,将近... ...三年的战争,莫斯科的权力核心圈子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还是有些变动的,马林科夫、贝利亚的小集团,随着两人党内地位的蹿升,已经取代了旧有的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等人,成为了政治局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紧随其后的,便是以莫洛托夫为核心的外交人民委员会小集团,考虑到加里宁、安德烈耶夫与莫洛托夫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个小集团实力不弱。

    再之后,才是以赫鲁晓夫为核心的小集团,他们蹿升的速度同样不慢,只是没有那么刺眼罢了。

    考虑到这些现实,日丹诺夫同志以及他的列宁格勒派一旦进军莫斯科,首先要对付的,应该就是马林科夫与贝利亚的小集团了,就像之前维克托所考虑的那样,以沃兹涅先斯基来顶替马林科夫,以库兹涅佐夫来限制贝利亚,这很可能就是日丹诺夫同志的计划了。

    考虑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维克托很清楚,一旦库兹涅佐夫真的进入了书记处,并接替贝利亚出任负责监管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与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的书记处书记,那么他这个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主席,将是对方下手的首要目标。

    所以,现实已经摆在眼前,喜不喜欢争斗这种想法,决定不了争斗是否会到来,到了这个时候,维克托不能不考虑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