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318改变

奋斗在苏俄 318改变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情报工作向来都是枯燥、繁琐的,不过对于喜欢这项工作的人来说,这份工作却又是分外有趣的,它就像是在解析一个个的谜团,而在解析这些谜团的过程中,又会有一种窥探了全世界**的成就感。

如今的维克托就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重生者,这份工作令他有一种触摸到历史**的成就感,在工作的过程中,他可以了解到很多前世自己,甚至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历史史实。

随着苏德战场局势的扭转,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对外情报工作不仅没有清闲下来,方方面面的工作反倒是越来越多了,而每天反馈回来的各种情报,也是越来越多了。

而对于维克托来说,他目前重点关注的情报主要还是一个方面,那就是除苏联外,各国在核武器研发方面的进展——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他在关注,马林科夫同志,甚至是斯大林同志,也始终在关注着。

按照北美司最近提供的情报,美国人的核武器研究项目已经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他们在核反应堆的建设、铀的同位素分离和浓缩铀提炼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获得了成功,下一步,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建造一枚到两枚可以用于实战的核弹了。

而根据柏林情报站提供的情报,德国人在核武器研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迪布纳、舒曼为首的一伙物理学家,正在考虑研发一枚准核武器。按照情报上的说法,德国人正在搞的这种东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核弹,它是一种通过引爆炸弹将放射性物质大范围传播,并由此造成核污染的所谓“脏弹”。

同样是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在东亚地区,日本人也在搞核武器研发项目,他们成立了一个由仁科芳雄所领导的核物理应用研究委员会,并且从去年开始,就在中国、朝鲜的境内寻找铀矿石,但似乎... ...没有太大收获,因此,日本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进程,并不值得给与关注。

与这三个竞争对手相比,苏联在核武器研发方面的进度算是比较快的了,具体的进展与美国人差不多,而就目前来说,库尔恰托夫的实验室也在加快进度,正准备搞出第一枚可用于实战的核弹。

实话实说,在联盟开发核武器的项目上,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尤其是对外情报局,是出了很大力气的,到目前为止,对外情报局为核武器研究项目提供的情报、数据、信息,总计超过了四万份,这些东西,不仅为联盟的核武器研究项目提供了参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研究项目的进展。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没有对外情报局所窃取的这些情报信息,联盟的核武器研究项目绝对不可能进展的如此之快。

相比起之前,如今维克托对火箭研发项目的关注削弱了不少,主要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联盟在这项技术上取得进展是最突出的,别的国家,甚至包括德国在内,在这项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以及相关进展,都与联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德国,所谓的“v2火箭”研发的确是取得了成功,但其在精确度、有效射程、有效载荷等诸多方面,都远远算不上成功,至少,其先进程度与维克托所设想的洲际弹道导弹相去甚远。

另外一点,则是德国人在取得了v2火箭的试验成功之后,似乎就失去了在这项技术上继续演进的动力,当然,也有可能是东线战场的失利,使得德国人能够调动的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了,所以,他们不得不削减了某些方面的开支,而这其中就包括了火箭技术的研发项目。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德国人在火箭技术研发方面,已经陷入了停滞,他们更多的开始将精力转向成品的生产,估计是计划在实战中今早的采用... ...这项技术了。

至于美国人在火箭技术研发方面的进展,维克托是一点都不关心的,因为此前他得到过纽约情报站发送回来的情报,按照情报上的显示,美国火箭技术领域的头号人物罗伯特?戈达德,曾经向“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提交过一份报告,要求美国政府在火箭技术研发项目上投入资金。但是,他提出的建议遭到了该部门领导人万尼瓦尔?布什的拒绝,对方甚至评价戈达德说:“我不明白一个严肃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怎么能去玩火箭。”

对于万尼瓦尔?布什这个人,维克托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此人主导的“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为美国二战及战后的军事科技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说别的,仅仅是该部门领导下的“曼哈顿计划”,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

可同样也是因为此人的固执、偏见,美国才会在火箭项目上处处落后苏联一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

不过,在维克托看来,这种影响显然是对联盟有利的,他甚至希望万尼瓦尔?布什在火箭技术研发的问题上,更加固执一点才好呢。

相比起火箭技术的研发项目,维克托目前更加关注的一项情报工作,同样也是归属于对外情报局北美司所负责的,准确的说,是由华盛顿情报站所负责的。

这个情报工作涉及到了“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最近刚刚实用化的一个研发项目,说的更具体一点,就是有关“近炸引信”的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也是由万尼瓦尔?布什牵头搞的,最初由莫尔?图福所领导的卡内基华盛顿研究所负责开发,后来才转移到了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研究室继续研发。

该项目在防空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说白了,它的作用就是个改变了以往防空炮弹... ...的激发方式,炮弹只需要在靠近目标的情况下,就会自动引爆。

这东西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在炮弹的弹体内安装了一个真空无线电波发射管,一旦触发通电后,会持续向外发送无线电波,一旦炮弹接近了物体,无线电波就会被反射回来,而当反射回来的电波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炮弹就会被引爆。

不过,虽然原理非常简单,可要真的实现这种效果,却是没有那么容易的,根据华盛顿情报站提供的情报显示,美国人从三年前就开始研究这项技术了,而直到去年的岁末,才真正将这项研究实用化。

在这三年的过程中,为了研发这个项目,“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在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研究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这才最终将项目研发成功。而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对外情报局的工作意义,就在于它只运用了四名情报人员的力量,再加上不足五万美元的经费,就将美国人的这项技术搞到了手。

联盟不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甚至都不需要进行效果测试,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只需要经过基本的论证,便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甚至是直接投入生产了。

美国算不上什么前人,当然也算不上什么巨人,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有机会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联盟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个事半功倍的局面,而这个效果,显然就是由情报部门带来的。

正因为如此,随着对外情报局的扩张与发展,包括斯大林同志在内的莫斯科权力核心,才会对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工作越来越看重,维克托在地位上的提高,可不仅仅是因为他能讨斯大林同志的欢心,主要还是因为他做出的功绩足够大,足够亮眼。

另外,斯大林同志可不是一个一心念旧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维克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的足够... ...出色,他也不可能会对这个年轻人如此看重。

总的来说,在这场残酷的战争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发生了转变:在战场上,德军的优势全部丧失,原本旨在迫使苏联迅速投降的三路大军,基本全部被打残了,到现在,德军甚至丧失了在前线发动主动进攻的能力;随着转移到乌拉尔以东的工业全面恢复生产,联盟物资紧缺的局面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尤其是武器装备紧缺的局面,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观;在红军系统内部,不管是士兵的军事素养,还是指挥员的指挥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至少与德国人比起来,差距已经非常小了。

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联盟的情报搜集能力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曾经的总参情报局、内务人民委员部对外情报局、苏联科学院情报局合三为一,最终组成了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对外情报局。在维克托的领导下,这个规模庞大的对外情报组织彻底的改头换面,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发展成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至少就目前来说,这个情报组织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