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308人的弱点

奋斗在苏俄 308人的弱点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如果斯大林同志锐意在党内推动这项政策实施的话,”贝利亚同志思索着,说道,“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联盟党员的数量将会有一个暴增的过程,这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组织的纯洁性?”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保持着高度纯洁性,这是必然的,”马林科夫同志说道,“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即便是现在,我们党内成员的纯洁性也是无法保证的。缺乏信仰的机会主义者、投机钻营者,不可能一个都不存在,而我们能够做到的,或者说,我们应该保证做到的,就是保持整个党组织在思想上整体积极向上,在原则上能够保持基本的底线,仅此而已。”

“但是我们也必须关注一点,那就是如果队伍不纯,其在基层组织、基层党员中所起到的作用,将是有害的,”贝利亚显然是不认同马林科夫的观点,他直接反驳道,“那样的话,我们队伍虽然扩大了,但是能够起到的作用,却是消极和负面的。”

“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马林科夫摊摊手,说道。

维克托在一旁听着,他没有做过任何与党务相关的工作,因此,在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经验,甚至他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角度都与马林科夫他们这类人不同。

不过,维克托本身对党务工作就不感兴趣,因此,对马林科夫与贝利亚两人之间的争论,他也没有太上心。

“维克托,你参加了今天晚上的会议,在你看来,斯大林同志的态度是怎样的?”马林科夫与贝利亚争论了一会儿,他们两个自然争论不出个什么接过来,于是,马林科夫转而朝着维克托问道。

“斯大林同志的意思,应该是率先在军队中推行这种制度,”维克托说道,“他希望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是计划提高总政治部的地位,使其与总参谋部、国防委员部处在一个较为平衡的地位上。”

马林科夫同志点点头,说道:“斯大林同志的想法应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毕竟如今我们的红军系统中,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随后,马林科夫同志又介绍了一下军队中的党务工作状况,他是中央书记处书记、组织委员,对这方面的情况自然非常熟悉。

按照他的说法,如今全联盟一共有布尔什维克党员三百六十万,其中将近四分之三,也就是两百六十万党员,都集中在红军系统内,而全联盟近五百三十万预备党员中,有近五分之四,也就是四百万预备党员,也是在军队系统内。

话句话说,在整个红军系统内部,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指战员,都是布尔什维克党员,在党员占比如此高的系统内,推行基层党委会制度,显然更加的合适。

相比之下,在整个联盟范围内,十五个加盟共和国,155个州,六个边疆区,二十个自治共和国,八个自治州范围内,也只有一百余万党员,各类有效运行的基层党组织不到三千个。

“具备了条件是一回事,但要真正实施推行则是另一回事,”贝利亚同志说道,“考虑到现实问题,在推行这一制度的时候,遇到阻力几乎是必然的,关键问题是,由此产生的矛盾是不是会影响到前线的战局。”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维克托忍不住开口说道,“对于基层党委会制度的推行问题,在联盟范围内还可以考虑缓步实施,渐进推行,但是在军队范围内,这种制度推行却是必须的。我们必须保证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杜绝军中既得利益群体的形成,严防军队成为某个人、某个派系、某个小团体手中的工具,防止军队参与政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 ...么联盟就谈不上长治久安,也谈不上稳定繁荣。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斯大林同志的考量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担心出现矛盾,”端起面前的咖啡,轻轻抿了一口,维克托接着说道,“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矛盾从来就没有消除过,区别无非就是某个阶段,某种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罢了。有了矛盾,动手解决它就好了,回避甚至是退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意见是,我们应该跟随斯大林同志的既定策略,将这个政策坚定的推行下去,有反对意见,我们就说服他,有反对的力量,我们就推倒他,虽然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不现实,但至少我们可以避免将来遇上更复杂、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维克托前世的时候,虽然对苏联的历史了解不多,但却也知道贝利亚的失败,与军方有着莫大的关联。或许他可以对贝利亚的生死毫不关心,但他们现在是一个阵营内的,一旦贝利亚失败了,他这个新任的特务头子,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维克托真正的意思是,推行基层党委会制度这件事,不能往后拖,尤其是不能等到斯大林同志过世之后再去搞,否则的话,今晚坐在这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想舒舒服服的活着。

现在,这件事由斯大林同志出面推动,不管是以他的个人权威,还是党内所处的地位,在推动这项政策的时候,阻力都是最小的,真正敢于跳出来反对的人,肯定也是最少的。

试想一下,如果等到斯大林同志去世,这项制度还能由谁来推动?赫鲁晓夫同志吗?亦或是赫鲁晓夫之后的勃列日涅夫?说实话,他们都不是做这种事情的人,有没有做这种事情的意愿也放到一边,即便他们想做,也是根本做不来的。

维克托能看... ...清马林科夫与贝利亚两人在性格上的缺陷,就马林科夫而言,他的性格总体来说是有些软弱的,他不喜欢矛盾,不喜欢搞对立,尤其是不喜欢走到对立的前沿。

而贝利亚的性格缺陷,则是有些急躁冒进,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想要一步到位,缺乏转圜迂回的耐心。

说实话,如果换成维克托是他们两个人,那他在这件事上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犹豫的想法,只要斯大林同志说这件事应该去办,那就立马点头附和,大声喊着告诉所有人,这件事就应该去办,不接受任何反对意见。

如此现实的情况还看不清楚,还想要讨论,讨论个屁!

如今,马林科夫是中央书记处书记、组织委员,党务工作就是归他管的。过去,因为他是直接从莫斯科蹿升起来的,因此,在地方、在基层,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现在,斯大林同志要推动基层党委会的组建工作,那么抛开军中中的那一部分,地方上的基层党委会组建工作,最有可能交给谁来负责?

毫无疑问,只要马林科夫今早表明自己的立场,且坚定站在斯大林同志一边,那么这项工作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要由他来负责的。由此,他不但将会有机会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党内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趁机将触手伸到地方上去。

这样的机会,难道他不应该把握住吗?

而对于贝利亚来说,他曾经的工作令他在军队中遍布敌人,可以确定的是,即便他卖力向那些军方大佬们示好,对方也不一定会放弃对他的敌意。

既然如此,那么他还有什么可以顾虑的?有这么一个限制军方权力的机会,难道不应该牢牢把握住吗?

维克托为什么要向斯大林同志提交这么一份报告?为什么要处心积虑的重新推行“双首长制”,其原因,不就是因为他知道军方的那些... ...人对他没有好感,担心将来斯大林同志去世之后,会有人借助军队的力量来搞死他嘛。

所以,维克托与贝利亚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始终想着缓解与军方的矛盾,想要用绕指柔来软化那些百炼钢,而维克托则从未那么想过,因为他觉得那样太被动了,等于是将决定权交到了别人的手里。因此,他的决定,是未雨绸缪,抢先一步给军队戴上紧箍咒,让那些军人缺少直接参与政治斗争的机会。

只要军队没办法将暴力机器所衍生的影响力,带入到政治斗争的圈子内,维克托就不在乎军队那些人是如何看待他的,他还就喜欢别人恨他恨得牙痒痒,却偏偏又奈何不了他的样子。

别墅一楼大厅的灯光亮了整整一夜,当维克托离开别墅,坐上自己那辆伏尔加轿车的时候,东边的天际处已经出现了一抹鱼肚白,夜里的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

从后车窗看着渐渐远去的那栋别墅,维克托突然不自觉的打了个激灵,在这一刻,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斯大林同志将谢尔巴科夫、夏坚科拉进这个局,是为了获得日丹诺夫、伏罗希洛夫等人的支持,那么,他又准备利用谁来拉拢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并获得他们两个人的支持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