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28章 一份报告

奋斗在苏俄 第28章 一份报告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9 16:53:00 来源:ibiquge.com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索菲娅,维克托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后点了一支烟,吸了两口之后,起身走到南侧开窗的墙壁前,抬头看着墙壁上悬挂的大幅地图。

这是一份利沃夫地区的地图,属于行政区划图,上面仅有一些城市和村镇的位置,另外就是一些道路的标注,更详细的内容是没有的,很普通。

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丝灵光。

狠狠吸一口烟,他快步走到办公室东侧的角落里,打开密码保险柜的门,从里面取出一份折叠起来的牛皮纸地图,在办公桌上展开,仔细查看起来。

与墙上悬挂的那份地图相比,这份地图显然才是专用的地图,上面展示的是利沃夫地区的边防军部队部署情况,以及一些永备工事的构筑位置。

这种地图属于绝密地图,有编号的,持有者遗失的话,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

维克托嘴里叼着烟卷,站在办公桌边上,仔细的查看着桌上的地图。他所关注的,是利沃夫周边,准确的说,是利沃夫附近的两道防御工事。

这两道防御工事分别以俄罗斯拉瓦村以及斯特鲁米洛夫为中心,在帝俄时期,为了对付波兰人的反抗,莫斯科便在这两个地区修筑了永久性的防御工事。而在国内战争期间,波兰人占领了利沃夫,又对这两个地区的防御工事进行了翻修和维护,于是到了现在,这两处“几”字形的永久性筑垒地域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有些荒废罢了。

在维克托的心里,始终都没有忘记过一年多时间之后就将到来的那场战争,考虑到他短期内不太可能被调离利沃夫,再考虑到他的职务,如果不想在战争爆发初期就死掉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提前做出一些准备。

按照维克托的想法,一旦战争爆发,作为利沃夫地区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负责人,如果他直接就逃跑的话,估计即便是安全到了后方,也会被清算掉,毕竟国家安全人员临阵脱逃的话,惩罚要比士兵更加严厉。

可若是不逃跑的话,作为重生者,维克托很清楚在苏德战争初期,身为一名苏军中低级指挥员,生存的几率有多么低,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他娘的国家安全人员,以他的这个身份,一旦被德国人抓住,那就连作俘虏的机会都没有了,会被直接枪毙的。

所以,维克托的想法就是,在战争爆发之初,他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地点,指挥他能指挥的部队,象征性的做一番抵抗,然后便在局势彻底恶化之前,果断的撤退。

是的,维克托此时的想法就是在战争爆发之初,安全的撤到后方,以他国家安全人员的身份和职务,大可不必到一线与德国人死磕。重生而来的维克托也没有太大的雄心壮志,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在这个世界里度过一生。

那么,回归到一切的前提:他必须要在利沃夫地区做一些抵抗,然后才能想办法后撤。现在,可以用来抵抗的部队算是有了,接下来,似乎选择一个最佳的抵抗地点,便成了第一要务。

过去这段时间,维克托考虑过以利沃夫市区作为组织抵抗的战线,但是现在,脑子里偶然闪过的一个想法,令他改变了主意,他准备起草一份报告,向基辅方面提议,重新修缮并加固俄罗斯拉瓦、斯特鲁米洛夫这两处筑垒地域。

为什么选择这两处筑垒地域?很简单,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旧俄时期以及波兰统治时期的旧有工事,为筑垒地域的兴建提供了便利;第二,这两处筑垒地域背依维斯瓦河的之流——桑河,一旦战事不利,守军可以选择撤过桑河,并炸毁桑河上的桥梁,借以迟滞德军的进攻。

维克托非常自信,只要他能逃过桑河,再向东行进不到四十公里,进入沃伦森林,那么德国人即便是长了四条腿,也不太可能追上他了,因为对于沃伦森林的情况,他可是比德国人要更加的熟悉。

将地图仔细看了看,大概的内容记在心里,维克托将地图暂时收起来,放到一边,自己坐到椅子上,拿过一份信笺放在面前,香烟也点上一支,开始考虑这份报告应该怎么写。

类似这样的报告不是随意写的,最起码的格式是需要遵循的。比如说开篇先要分析边境地区的形势,借此来阐述两个筑垒地域修建的必要性。

要阐述这一点,那就必须拿德国人做靶子。考虑到目前苏德两国的友好形势,维克托要在报告中阐述德国人是威胁这一点,明显是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不过,作为利沃夫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负责人,维克托接触到的各种公务告诉他,莫斯科对柏林并不是没有戒心的,就像之前他接到的命令,要求配合工业委员会的人,将利沃夫一系列可迁移的工厂拆卸,连同设备、材料一起运往后方。这样的命令,足以说明莫斯科已经有了早晚与德国人开展的想法,现在苏德之间的蜜月,不过是塑料爱情罢了。

阐述完了筑垒地域修建的必要性之后,就是分析这项计划的可行性了,这方面的内容相对来说复杂一些,因为需要用到很多工程方面的知识,维克托需要安排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到两个筑垒地域进行考察,拿出一个大概的预算数字。

在苏联,修筑作为永久工事的筑垒地域是有相关标准的,这个标准主要沿用的是伏罗希洛夫在1928年提交的《我们需要建设筑垒地域》的报告中列举的一系列标准。随后这些年,军事委员会对这个标准做了多次修改,所以,筑垒地域的工事并不是谁想怎么修就怎么修的。

按照维克托的构想,要想让这两条筑垒地域连成一片可以互为犄角的牢固防御阵地,并在桑河对岸构建成一道足以对桑河大桥构成火力封锁的工事群,那么至少需要在筑垒地域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不少于400处永备工事,其中包括150座钢筋混泥土碉堡、100处炮垒以及更多可得到炮兵支援的火力点。

这无疑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可一旦建成的话,待战事爆发,利沃夫失守,后撤的苏军可以在撤离利沃夫市区不到四十公里的短距离上,便获得来自筑垒地域的火力支援。最关键的是,这两个筑垒地域构建成的防线,横亘在斯特尔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背依桑河,由此形成了一道利沃夫东方的牢固防线。如果苏军能够牢固的防守住这道防线,那么将有效阻截敌军试图由利沃夫方向,向基辅发功的攻势。

为了起草这份报告,维克托将手头的其它工作都丢到一边,利用将近一周的时间,先后三次前往俄罗斯拉瓦、斯特鲁米洛夫等地考察,不仅如此,他还从利沃夫的几所院校中,专门请来了几位工程学方面的专家,对整个工程项目做了详细的论证。

就在刚刚进入十月份的第一个周末,维克托将这份长达六十余页的报告,提交给了基辅,同时,还抄送了一份,直接送往莫斯科的内务人民委员会总部。

在提交这份报告的时候,维克托绝对不知道一点,那就是在如今的莫斯科,国防人民委员会内部,针对筑垒地域的修筑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正在激烈的争论中。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遵循马克思主义而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忧患意识一直都很强烈,甚至可以说,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本身是强盛于忧患意识,也是覆灭于忧患意识的。

正是因为这一份忧患意识,自从国内战争结束之后,为了防御下一次随时可能到来的侵略战争,苏联就在全国各地修筑以永固防御工事为主的筑垒地域,从远东到白俄罗斯,从摩尔曼斯克到黑海,防御工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而在这其中,最著名的一条无疑就是北起卡累利阿,南至黑海的“斯大林防线”了,这条被称为欧洲四大防线之一的漫长防御工事,从1928年开始修,一直修到1939年。之所以在1939年结束了修建,并不是因为修完了,而是因为随着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的回归,苏联领土东扩了,因此,随着边境的西移,这条防线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于是,从瓜分波兰开始,苏联高层就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继续将斯大林防线修建完成,并以这条防线作为国家防御的重点。另一种则是主张放弃斯大林防线的修建,在新的边境线上,修建一条贯通波罗的海与黑海的全新防线。

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还是源自于对德国人进攻的时间评估。主张前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德军对苏联的进攻不会拖太久,在1942年之前,这场战争就会爆发,所以,苏联没有时间修筑这么一条全新的防线了。

而第二种观点的主张者,则认为德国人只有在征服了法国和英国之后,才有可能对苏联发动攻势,因此,这场战争到来并不会那么快。

维克托这一份报告上交的时间,正好处在两种观点激烈对峙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