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183章情报战

奋斗在苏俄 第183章情报战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清晨,淡淡的薄雾弥漫在枝叶泛黄的林地间,林荫道的水泥地面上,尽管没有下雨,却依旧一副湿漉漉的样子。

路边的便道上,穿着一件宝石蓝色制服风衣的维克托,单膝跪在便道排椅上,好奇的观察着一只在排椅椅背上爬行的甲壳虫。这是一只拟步甲虫,它已经受了伤,缺少了一只腿,爬行的时候一瘸一拐的,很艰难。

艰难的爬到排椅椅背边缘,甲壳虫震了震翅膀,陡然飞起,结果,还没飞出去多远,便一个跟头扎进了路边的草丛里。

虫没了,没得看了,维克托将跪在排椅上的腿放下来,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水气弥漫中,他转身朝不远处的小楼走去。

跟随在他身侧,与他相隔十多米远的六名警卫也跟他着朝小楼的方向移动,直到他进了楼门,六名警卫才分散开。

十几分钟后,维克托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楼门口,这一次,他没有继续闲逛,而是直接步行去了不过两百米外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办公楼。

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情报部门,已经基本构建完整,对外情报局的书记处、组织局已经组建起来,整个部门现在拥有3个局、2个处、2个特别部以及16个职能部门。这些机构领导着联盟设在海外的154个情报机构,在册人员超过七万。

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维克托真正主抓的,就是一个局、两个处以及一个特别部,它们分别是书记处、秘书处、组织局以及情报分析特别部。

情报分析特别部在整个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总部机关中,算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了,其内共有情报分析人员超过400人,它汇集了联盟内最好的密码破译专家,同时,还与苏联科学院存在合作关系,随时可以调动科学院的各方面专家参与情报分析工作。

... ...因为人数过于庞大,却从事的工作也比较特殊,因此,包括对外情报局的情报分析特别部在内,还有对内情报局的情报分析特别部、反间谍局的情报分析特别部,都不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总部大楼内办公。

菲京同志征用了同在林荫路的原工联办公大楼,将这三个部门以及技术设备局安排到了那边。

相比起对外情报局,对内情报局的机构更加庞大,这其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便是对内情报局有一个庞大的线人体系。

自从维克托接手对内情报局的工作以来,这个线人制度不仅没有压缩,反倒开始急速扩张。在他的要求下,各地的线人体系开始采用严格的登记制度。

过去梅尔库洛夫同志负责相关工作的时候,只是对线人采取了名册制度,也就是将线人登记在册。而维克托提出的要求,是不仅仅登记名册,还要求登记相关线人提供的情报信息。

说具体一点,就是要求掌控线人的情报人员,必须按年月日以及线人名册,将某位线人在某年月日提供的情报信息登统下来,以备上级部门随时可能到来的抽查。

针对反间谍局,实际上维克托更想将这个部门纳入对内情报局的工作范围,让它单纯成为一个行动部门,说白了,就是根据对内情报局获取的情报线索,再安排反间谍局去办理具体的案件。

但他的这个想法没有得到谢罗夫和菲京两位巨头的认可,原因很简单,反间谍局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中就是一个大局,即便是划归了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之后,它的很多职能也是与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某些部门存在交叉的。

比如说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政治保卫局、工农民警总局、刑侦总局,甚至是边防军系统,都承担着一定的反谍报工作,如果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将自己的反间谍局自降一格,那么其原... ...有的部分职能,很快就会被夺走。

换句话说,从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分离出来的那一刻起,它与内务人民委员部之间的斗争便已经开始了,在很多工作上,不管是谁退一步,对方便会进一步,所以,谁都不能退。

维克托所做的工作,就是将反间谍局与对内情报局之间的联系,调整的更加紧密一些,从而使得反间谍局能够得到更多来自情报上的协助。

但这种做法又在对内情报局中引起了一定反弹,因为对内情报局也有属于自己的行动部门,他们与反间谍局之间也存在着职能的交叉,同样一个案件,在对内情报局首先获得情报的情况下,他们当然不愿意拿出来与反间谍局共享。

于是,不仅仅是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与内务人民委员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作为领导,维克托要协调好这些与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也真是足够头疼的。

当维克托赶到自己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门口已经有一个人等候在那里。

此人身材微胖,一张圆脸上偏偏留了络腮胡子,让人看着感觉有些滑稽。

不要看着人长的滑稽,但本事却不小。他叫安东?安东诺维奇?塞梅诺夫,有过在德国留学的经历,是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通讯工程系的高材生,拥有硕士学位。

不过就因为这个经历,他在去年的时候,险些被当做德国间谍给毙了,多亏贝利亚否决了对他的死刑判决,从这一点上说,贝利亚同志还是做过一些好事的。

如今,塞梅诺夫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技术装备局担任负责人,主抓通讯设施的技术改进工作。

把钥匙交给索菲亚,让她将办公室的房门打开,维克托微笑着对安东说道:“怎么样,银松林那边的工作有... ...进展了吗?”

“报告委员同志,已经做好了设计,现在就只剩具体实施了,”安东晃了晃手中拿着的一卷图纸,说道,“我向你汇报一下方案,如果你觉得没问题,我就安排人去布置。”

维克托点点头,对刚刚打开门的索菲亚说道:“去给安东同志弄杯咖啡来。”

“好的,”索菲亚应了一声,转身走开。

办公室内,维克托请安东在沙发前坐下,看着他展开手中的图纸。

这是一份3层别墅的建筑结构图,其中有很多地方用红色的圆点标注了图标,维克托知道,这些圆点都是准备安装窃听器的地方。

所谓的“银松林”,是位于莫斯科河河湾处的一个小岛,处在莫斯科河与小运河的交汇处,面积三百余公顷。

此前,美国人看中了那个地方,希望能将那个岛划给他们,用来充当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所在地。

苏美之间自从30年代建交以来,其大使馆一直使用着一栋帝俄时期的二层小楼。过去,苏美关系不睦,双方往来较少,所以,美国驻莫斯科的大使馆人员也不多,那栋二层小楼也算够用了。

但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苏美英三方结成同盟,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人员暴增,使得原来那栋小楼完全不够用了,到现在,就连哈里曼大使的办公室,都只有二十来平方。

所以,哈里曼已经向外交人民委员会提交了三次申请,要求苏联政府将银松林岛划给美国大使馆——是的,是整个岛都划给他们,用来建造新的大使馆。

美国人之所以索要整个银松林岛,其根本原因并不是那里风景好,而是那个岛足够大,且处在莫斯科河中央,从岛到大河两岸都有一段距离。

另外,如果在岛上兴建一栋四层以上的建筑,那么在建筑顶端设立一个岗哨,就可以监控到... ...方圆近两公里范围内的情况,因为那一带建筑比较少,所以不用担心受人监控或是监听。

尽管是同盟国,但苏美之间的情报站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双方都很谨慎,更何况是在大使馆的问题上。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莫洛托夫同志领导的外交人民委员会一直都在拖延这件事,他们甚至给哈里曼提供了另外若干种选择,但美国人就是铁了心了,非得要那个岛。

幸运的是,在上个月,安东领导的技术设备部门取得了突破,他们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微型窃听器,大小相当于半个火柴盒,有效信号传输范围却高达五英里。

这种窃听器看上去像一枚大扣子,不仅信号传输半径大,而且非常坚固耐用,它防水、防震,甚至可以在涂抹了特种粘胶之后,使用气枪打出去。

在经过了反复的测试,确定了可靠性之后,外交人民委员会接受了哈里曼的要求,将银松林岛批给了美国人,允许他们在岛上建设新的大使馆,并且向他们保证,苏联政府不会在岛周围的莫斯科河两岸,构建任何建筑物。

斯大林同志将在美国大使馆中安装窃听装置的任务,交给了维克托所领导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情报部门,具体负责执行的,就是对内情报局。

这个任务有点艰巨,因为大使馆的设计图以及施工监督人员,都是美国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