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180章谨慎

奋斗在苏俄 第180章谨慎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卷宗自然是给斯大林同志看,不过卷宗中只是简单陈述过程,像是流水账,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是体现不出来的,所以,维克托还需要做一番口述。

在他口述的过程中,斯大林同志会比对着卷宗,时不时的插口问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很容易回答,但有些问题却是不那么容易回答的。

比如说,他会在涉及到某个办案人员的时候,夸赞一句这个人不错,他是哪里人?之前在做什么工作?政治背景怎么样?等等。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维克托当然可以说:我不知道,那不是案情重点。而斯大林同志多半也不会为此而责怪他,但不责怪不等于心里没有想法。

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实际上,在工作中更是如此。任何职务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而权力的架构却永远都是金字塔形的。

什么叫金字塔形?金字塔形就意味着上层的某一个“坑”,往往对应着下层的若干个“萝卜”,而哪个萝卜可以进哪个坑,却是由更上层那个已经待在“坑”里的“萝卜”来决定的。

所以,对于下层的小萝卜来说,如果加深自己在上层大萝卜心目中的印象,而且得是好印象,就在于他自己的工作表现了。

在维克托看来,干工作最重要的不是事实上的成绩如何,而是在领导心目中,你做出的成绩如何,所以,他在做工作的时候,往往不仅注重过程和结果,还注重细节。

设想一下,如果斯大林同志交给他一个任务,他完成的很好,然后斯大林同志询问他一些工作中的细节问题,他却什么都说不上来,那么久而久之,斯大林同志对他会有一种什么看法?

毫无疑问,斯大林同志会认为他这个人其实能力不怎么样,之所以工作做得好,是因为他的下面有一些人才,于是到了某个时候,斯大林同志很可能就会... ...绕过他,从他的下面寻找那个更加合用的人才。

想想维克托是怎么从贝利亚同志的下面脱颖而出,并最终被斯大林同志提拔起来,分走贝利亚手中权力的?不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吗?而那些在仕途升迁过程中,最终被下属排挤下去的人,大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于是,注重工作细节的维克托同志,很完美的应对了斯大林同志的各种提问,甚至可以说从容、绰绰有余。

斯大林同志对维克托的这次远东之行非常满意,他又询问了一些关于远东方面军的情况,比如说阿帕纳先科同志与远东各边疆区党政部门的矛盾问题。

对此,维克托强调的是远东目前的特殊性,阿帕纳先科将军不仅要为西线战事“输血”,还要在远东建立牢固的防御,以扼制日本人对联盟的侵略企图,所以,他的霸道,他的独裁,都是符合目前局势需要的。

维克托甚至还提出,远东各边疆区的党委之所以与阿帕纳先科将军产生矛盾,是因为他们不能站到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想受到了地方主义的局限,这是不讲政治的表现。

阿帕纳先科在远东是不是很嚣张?是不是没有把边疆区的党委们看在眼里?是不是在搞一言堂?是,没错,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很明显的。

但!

斯大林同志支持他,国防人民委员部支持他,那么在这个问题上,维克托应该如何站位?难道他能在斯大林同志面前,以公允的角度,说阿帕那先科太霸道,他应该收敛一些?

不好意思,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公允那一说,公允这种思想是仕途第一戒,如果维克托在远东的问题上谈什么公允,那他就成了最不讲政治的那个人了。

但在偏向阿帕纳先科的同时,维克托也批评了远东方面军在冒进方面所犯的一些错误,这其中就包括了... ...对日本人的持续挑衅,他认为苏军不应该在远东搞出太大的动作,以免将日本的注意力从太平洋上吸引过来。

苏美英如今虽然是同盟的关系,但美国人在欧洲战场上的定位很明显,他们就是希望苏联尽可能的拖住德国人,并且在对抗德国人的过程中,流更多的血。

而国防人民委员部的立场也很明确,在太平洋战场上,他们也希望美国人投入更大的精力,流更多的血。

在任何国际事务问题上,摆在首位的永远都是国家利益,而不是什么所谓的保护自由世界。

从克里姆林宫离开的时候,天色已经蒙蒙亮了,维克托自己都有些吃惊,他这次竟然与斯大林同志谈了将近六个小时,这是他与斯大林同志私下交谈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暴雨不知道什么停了,但街道上却还有很深的积水。

车子驶到卢比扬卡广场对面的住所,才刚刚拐进胡同,维克托就看到一辆车停在自己占用的那栋小楼楼下,车边上,瓦连卡正背靠着车子抽烟。

这次前往远东,瓦连卡没有跟着一块过去,为此,这位年轻人还闹了点情绪。

车子行下,瓦连卡不等车上的司机下车,便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替维克托将车门拉开。

“委员同志!”等到维克托下了车,他又挺直身子,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维克托上下打量他一番,发现这小子也换上了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制服,便笑着问道:“怎么,人事调动的手续都办完了?”

“办完了,”瓦连卡笑道,“菲京同志亲自帮忙办理的。”

说到这儿,他又压低声音,说道:“萨芬娜同志的调动手续也办完了。”

维克托笑了笑,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中,素来不鸟贝利亚同志的几个人,果然都是一伙的。

菲京同志过去真的是谁都... ...不鸟,谁的面子都不给,别说让他主动帮别人办点事,就算维克托亲自找上门去求人家,人家都不一定搭理他。但是现在呢,一切都变了,菲京主动为瓦连卡和萨芬娜办理调动手续,可以看作是他对维克托的示好,这也预示着至少是在现阶段,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领导层是团结的,大家都是一路人。

“最近这段时间,菲京同志给好多人办理了调职手续,”瓦连卡接着说道,“嗯,除了这些之外,他还将咱们委员部的办公地点从2号楼搬走了,搬到了果戈里林荫道那边,紧挨着苏维埃宫站。”

维克托点点头,实际上这件事他知道,因为他还在远东的时候,菲京同志就给他打过电话,专门商量这件事,按照他的说法,他已经给谢罗夫同志打过电话了,但谢罗夫同志显然对这事不上心,只是让他找维克托商量。

实际上,维克托并不想从2号楼搬走的,因为果戈里林荫道那边离着克里姆林宫有点远,而且新的办公楼不仅老旧,还挨着一大片荒地——那片荒地就是原来的基督救世大教堂,35年的时候,大教堂被拆了,那片地就被规划成了苏维埃宫的修建地点。但直到现在,所谓的苏维埃宫也没弄出来,那里就留了一个碍眼的大坑。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菲京同志很顽固,他就是不想呆在2号楼里办公,一定要从哪里搬出去,最终,维克托也只能同意他的意见。

但维克托不知道的是,菲京同志的政治嗅觉要比他敏锐的多,这位学习经济出身,却被贝利亚招募到内务人民委员部,并在31岁时就开始主持对外情报工作的家伙,非常懂得如何求存。

在维克托前世的历史中,斯大林同志去世之后,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高级领导中,几乎没有几个人幸存下来,而菲京同志却是个例外,虽然他被踢出了情报部门,去一... ...个生产摄影设备的工厂做了厂长,但他却活下来了,而且在苏联解体之后,普京但任俄罗斯总统的时候,还专门在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门口上,为他立了一个雕像。

“既然委员部搬去了林荫道,那这里……”维克托停在小楼的门外,迟疑了一下,指了指楼门入口,说道。

“啊,在办理交割的时候,这里也被划到了咱们委员部,”瓦连卡开始还没明白维克托在问什么,不过他很快便反应过来,解释道,“据说是科布洛夫同志亲自下的命令。”

维克托皱了皱眉,随即又点点头。

他能想明白,为了这么一栋楼,科布洛夫不可能小家子气的把他轰走,那么做除了显示他的低级之外,没有任何用处。科布洛夫又不是小孩子,他要针对维克托的话,会找机会一下把他弄死,而不是找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来恶心他。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栋楼现在划归了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维克托也不会选择继续在这里住了,毕竟他还得防着对方会不会在这个事上做文章呢。

做人就得小心谨慎一点,不是维克托不知好歹,疑神疑鬼,而是他非常明白一件事——从今晚后,内务人民委员部与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之间的纠葛少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