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142章密报东来

奋斗在苏俄 第142章密报东来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很多人都知道用人是需要技巧的,绝大部分人同样也知道,走仕途的人是真的需要能力的,不过,真正能够做到既有技巧又有能力这一点,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维克托也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员”,只不过前世的经历,让他多少具备了一些玩“办公室政治”的手段,现在,他正在将那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至于成效如何,还要边走边看。

将阿桑尼泽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面对面的交谈,整个过程不过持续了不到十分钟,而在这十分钟里,维克托前前后后透露出来的信息,无外乎那么几点:第一,他很信任阿桑尼泽,认为他过去做的工作很有成效,而且经验丰富。第二,他要提拔阿桑尼泽,将他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承担更重的担子。第三,这个岗位是新设立的,能做到什么程度要看他自己的本事。第四,乌克兰情报网处在阿玛诺夫的绝对掌控之下,而这个人是梅尔库洛夫同志任命的,他为人霸道,不太好相处。最后一点,作为对内情报局的新任局长,他是支持阿桑尼泽的。

好吧,有这么多的信息摆在面前,主要不是傻子,阿桑尼泽应该怎么去想?

毫无疑问,他会明白维克托的意思,那就是他对阿玛诺夫存有不满,但因为乌克兰情报网虽然有些问题,但始终运转良好,他没有理由直接对阿玛诺夫下手。所以,他阿桑尼泽去了之后,应该与阿玛诺夫展开竞争,打破其对乌克兰情报网的把控。

尽管能够明白维克托的想法与暗示,但阿桑尼泽却没有优先考虑同阿玛诺夫竞争的事情,毕竟维克托只是暂时回来领导对内情报局工作的,说不定过上一段时间,梅尔库洛夫同志就能恢复正常工作了。如果他过早的表明立场,且站到了阿玛诺夫的对立面,将来或许不好收场。

但阿桑尼泽... ...虽然有自己的小算盘,可他却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维克托之所以选择他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而这份缘因,可不是因为他能力出众,表现突出,而是因为他性格强势、脾气暴躁。

一般情况下,组织的任命原则是有选择的,在同一个部门中,如果部门正职性格强势,那么为他搭配的副职,肯定在性格上是比较柔的,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防止部门内正职与副职之间矛盾尖锐化,最终导致整个部门的工作不畅。

而维克托的做法,却是将两个性格同样强势、暴躁的人安排到了一块,如此一来,即便是阿桑尼泽不想与阿玛诺夫起矛盾,最多也就是在最初一段时间里选择避让、退缩,但若是时间久了,他肯定是忍耐不下去的,到时候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将不可避免。

一旦这两个人之间闹起了矛盾,并且闹大了,维克托这个对内情报局的局长,自然就有了直接插手的借口,他可以顺理成章的做出一些人事变动决定。如果阿桑尼泽足够听话,他就会将阿玛诺夫调走,将阿桑尼泽任命为正职,并由此多了一个亲信。反之,如果阿桑尼泽不听话,那么问题也很简单,他可以将两个人一块调走,换上一个真正听话的。

但不管最终怎么选择,作为对内情报局局长的维克托,都有了最大的回旋余地,他可以保证最终的结果完全符合他的心意。

所以说,作为一名下属,就要有作为下属的自知之明,永远不要想着去挑战领导的权威,因为他们很容易就能将你搞废掉,甚至知道你废掉之后,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现在,维克托只是拿乌克兰情报网做一个试点,如果这个计划可行,并且不会给情报网本身带来太大的影响,那么他将继续推行下去,直到他这个国内情报局的局长干不下去为止。

.............. .............

五月中下旬,除了哈尔科夫方向的惨败之外,莫斯科得到的方方面面的消息,显然都是负面的,都是令人不快甚至是绝望的。

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隆美尔所率领的非洲军团又一次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自由法兰西”被打的溃不成军,狼狈鼠窜,而英国人的局面也很糟糕,他们的士兵甚至已经出现了畏战的情绪,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德国人的部队与意大利人的部队是截然不同的。

而在中国战场上,为打通浙赣线,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摧毁中美战机所盘踞的衢州机场,日军调集重兵,发起了浙赣会战。而在敌后战场上,灭绝人性的“大扫荡”也相继展开,其所实行的“三光政策”令人不寒而栗。

太平洋上,日军最终夺取了马尼拉湾的美军据点科雷希多岛,迫使美军司令温莱特投降,而这也意味着日军的南进战略取得了绝大的成功,盟军的力量被彻底赶出了东南亚。

再回到苏联国内,在刻赤半岛上,苏军三个集团军被德军包围歼灭,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了一座孤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苏军在那里的坚守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了。丢失了塞瓦斯托波尔这个军港,对联盟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会影响到黑海舰队的运转,还将使得苏联空军丧失对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威胁,从而让这个欧洲第二大的油田重新恢复运转,并减轻德军在燃油上的短缺。

是的,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在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都受到了削弱,以至于一些态度暧昧的国家、政府,在立场上出现了动摇。

在这个时候,全世界都需要一场重大的胜利,来鼓舞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继续战斗的信心,而作为一名穿越者,维克托却是非常的清楚,这已经是黎明前的最后... ...一抹黑暗时刻了。

.................

莫斯科,瓢泼般的大雨笼罩着整个城市。

这是入夏以来下的最大的一场雨,因为雨势太急、太大,莫斯科市区内的多个地段都被雨水给淹没了,同时,莫斯科河水位暴涨,水面几乎已经与岸堤齐平了。

莫斯科市委在早上的时候就给民警总局、消防总局下达了命令,要求两个部门密切关注市区内的状况,以防出现险情。

卢比扬卡广场,一辆车身满是泥泞的吉普车冒雨而来,车子开的飞快,以至于在停下来的时候,整个车子还在大楼前滑出数米。

当车子停下来的时候,大楼入口处等候的四名“蓝帽子”士兵快速迎上来,将车上下来的一个人簇拥在中间,这个人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头上蒙着牛皮纸的头套,看不出长什么样子。而在他的右手里,还拎着一个黑色的皮制公文包,公文包的提手上,有一把手铐与他的手腕连接在一块。

一行人步履匆匆的走进2号大楼,而后从一楼直上三楼,这一路过去,竟然没有遇上任何一个人——今天内务人民委员部可没有放假,之所以没有遇到人,是因为十分钟前委员部便下达了命令,在这个时间段里,任何人严禁进出办公室。

三楼贝利亚同志的办公室内,包括贝利亚、维克托以及委员部人在莫斯科的3名委员在内,都在焦急不安的等待着,而同样等候在这里的,还有来自苏联科学院的六名专家以及斯大林同志的代表波斯克列贝舍夫。

今天之所以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是因为总参情报局昨晚得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来自于外交人民委员会的驻伦敦大使馆,而其中的内容,则是说“1号”得到的情报,已经通过驻伦敦大使馆的五官参赞送往了莫斯科,“头套”男的皮包里,就装着这份... ...重要的情报。

所谓的“1号”,就是总参情报局不久前才刚刚联系上的重要间谍,其身份除了维克托以及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少数成员了解之外,谁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人,包括谢罗夫也只知道此人是一名物理学家,在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头套”男很快被带到了贝利亚同志的办公室,当那个皮包被打开,维克托亲自从里面拿出来一份厚厚的文件袋。这个文件袋上,既有总参谋部的印章,也有外交人民委员会的印章,还有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印章。

看到维克托将文件袋从皮包里拿出来,原本还坐在沙发上的几名苏联科学院专家纷纷站起身,不由自主的朝前面凑过来,他们对文件袋中的情报渴望已久了。

是的,在这份文件袋里所装的,就是英国人在“爆炸铀”研究工作中所取得成绩,文件涉及到的各种数据、资料多达将近250页,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有了这些资料,科学院的物理学家们就可以在核武器研发的工作中,多一份参考资料,少走很多的弯路。

最重要的是,这份文件的出现,证实了核武器开发的可行性,它使得苏联政府对核武器开发的重视陡然间提升到了最高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