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133章越陷越深

奋斗在苏俄 第133章越陷越深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13 20:38:3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谢罗夫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维克托,在他眼里,这个比自己还要年轻许多的年轻人,非常的出色,不仅有能力而且还非常的勤勉,而且,他对从事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似乎有一种常人难及的天分。

当然,人无完人,他的身上也存在一些缺点,最显著的一个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这个缺点有时候很要命,有的事情却又无关紧要,而在谢罗夫看来,这个年轻人身上的这个缺点,对于自己来说似乎不是一件坏事。

品格高尚、毫无缺点的人值得尊敬,但却不值得信任,这是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会秉持的观点。

而且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中,类似维克托这样好色的人可不在少数,像同样因为能力出众而受到关注的阿巴库莫夫同志,只要他人在莫斯科,而莫斯科恰好有舞会的话,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他是会参加的。而且这家伙不仅仅好色,还有点**,他家里收藏的名表、手工西装、意大利皮鞋可真是不少,以他的那点薪水,是支撑不起这种奢侈生活的。

还有菲京,那个看上去不苟言笑,严肃到令人生畏的家伙,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可要比维克托严重多了。维克托虽然喜欢睡女人,但被他睡过的几个女人好歹都是心甘情愿的,而菲京同志就不同了,他喜欢做的事情,是到那些特工培训学校里去睡女学员。

还有梅尔库洛夫,嗯,甚至还有贝利亚同志,谢罗夫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中担任的秘密工作,就是监控委员部的高级成员,所以,绝大部分人的事情都瞒不过他。如果说有谁的表现还算好一点的话,那就是克鲁格洛夫了,只不过那家伙的情况有点特殊。

所以说,所谓的生活作风问题本身其实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去评判了,在有需要的时候,不是问题的问题也会成为问题,而在有另一种需要的时候,是问题的... ...问题也算不上什么问题。

赶到贝利亚同志的办公室,与这位“名义上”的领导汇报了一番高加索方向的情况,又约定好了明天一早前往克里姆林宫面见斯大林同志,谢罗夫便离开卢比扬卡2号,接下来他还要去见见安排在维克托身边的线人,探听一下那家伙最近都在干些什么。稍后,他还需要去见一见两天前才刚刚返回莫斯科的赫鲁晓夫同志,总之,今晚他的安排很多,会比较忙碌。

在接到来自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通知,要求他返回莫斯科参加一场会议的时候,维克托刚刚完成对尼维地域驻军的巡检工作,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巡检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主要是前线战事较为平静,而且被揪出来的玩忽职守者并不多。

回转莫斯科的当天,天气很不错,持续了许久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有些羞怯的太阳总算是出来冒了个头。

维克托喜欢莫斯科的四月,因为这个月份对他来说似乎是温度最适宜的时候,天气不冷也不热,而且随着大地复苏,整个世间都有了绿色,不再那么死气沉沉了。

另外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进入四月份的莫斯科州,就算是进入雨季了,受道路状况的影响,不算是苏军还是德军,都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大规模的交战,至少不会爆发战役级别的交战。

老天爷可不会管你是法西斯还是**,一场雨下来,谁都免不了要受影响,所以,停战就成了交战双方的默契,大家趁着此后一个半月的时间,各自重新部署,补充装备,等到五月末雨季过去,再抡开膀子死磕。

回到莫斯科的维克托还不算完成了工作,他需要再跑三个部门:先去总政治部交接工作,主要是上报巡检的基本情况,并将玩忽职守的家伙们交给总政治部做进一步处理;再去总参谋部报道,说明自己的巡检工作... ...已经结束,从明天起重回岗位;最后就是去一趟内务人民委员部,报备自己的行程,说明自己已经完成任务返回了莫斯科。

直到维克托完成了前两个部门的报备工作,赶到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时候,他才知道谢罗夫已经从高加索回到了莫斯科。

......................

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维克托用一个比较闲适的姿势,安静坐在沙发上,在他对面的那张沙发上,穿着便装的谢罗夫,正在将一包香烟拆开。

或许是因为当初进入内务人民委员部,就是由眼前这个人运作的,其后的几次升职,也都是对方推荐的,再加上相处的时间比较长了,所以,维克托在谢罗夫的面前半点都不拘谨,这与在贝利亚面前的状态差了很多。

谢罗夫将手中的香烟拆开,递给维克托一支,自己也点上一支,这才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对于高加索方面军来说,所有叛乱的地区都在他们的后方,因而,一旦那里的暴动真的发生了,将会对方面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最直接的威胁。”

之前,两人谈得就是高加索地区的叛乱问题,按照谢罗夫的说法,那里的情况真的很危急,各种情报已经证实了一点,那就是高加索地区所有潜在的叛乱,都与德军的进攻有关,换句话说,叛军与德军之间是有所勾连的。

对于这一点,维克托是完全相信的,不过,他不相信的是,那些叛军能够真的与德国人紧密合作。

在战争爆发之初,西乌克兰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也将德国人当做了他们的解放者,与德国人合作,为他们提供情报、物资,甚至是直接参与德军作战的人着实不少。但随后不久,尤其是在基辅战役之后,那些德国人便撕掉了脉脉温情的伪装,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就在基辅城郊的... ...“娘子谷”,十余万犹太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乌克兰人被集中处决,死尸将整个深谷都给填平了。更不用说还有后来的东方计划,数不尽的乌克兰人被押运到德国充当免费劳动力。现如今,就连反苏反的最彻底的斯捷潘·班德拉分子,都有了与德国人反目成仇的迹象,活跃在西乌克兰丛林、沼泽中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不仅仅袭击苏联游击队,同时,也袭击德国人,他们与任何一方都不是朋友了。

而在高加索地区,那些形形色色的暴动组织,不可能没有从乌克兰人的命运中接受教训,他们对德国人的信任必然也是有限的。

“后勤保障的困难虽然是一个问题,”维克托将香烟点燃,吸了一口,说道,“但总好过在大战即将到来的时候,抽调大量兵力去剿匪要好的的。我的意见是,我们不妨做出与那些叛军和谈的姿态,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承诺,而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时间拖延的越久,对我们来说就越有利。一旦德国人对高加索地区的进犯被击退,那些叛军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说不定自己就会瓦解掉了。”

语气沉了沉,他又继续说道:“即便是他们的叛乱在拖延的这段时间里扩大了,只要我们能够腾出手来,相信剿灭他们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对高加索地区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谢罗夫的意见是立刻予以剿灭,他主张由高加索方面军抽调一到一个半的集团军,配合以高加索地区的边防军,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将高加索各地的叛乱肃清。

而维克托与他的意见不同,按照维克托的说法,在剿灭高加索地区的叛乱问题上,内务人民委员部所领导的边防军系统并不可靠,因为边防军的成员大都是高加索当地人,他们对叛军抱有同情心理。这一点,在之前的绞叛行动中已经... ...体现出来了,到目前为止,投靠叛军的当地边防军、警察可不在少数。

维克托认为,高加索地区的地势复杂,到处都是崇山峻岭、丛林深谷,那些本地的叛军熟悉地形,且能够得到当地人的支持,因此,要想在两个月内剿灭各地的叛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最好的应对之策,应该是先击退德国人的进攻,然后再腾出手来对付那些叛乱。

为了加强说服力,他甚至提出可以在高加索地区实行民族迁移政策,将涉及叛乱的少数民族迁移走,在失去了群众基础的情况下,那些叛乱是不可能持久的。

当然,维克托不知道的是,他所提的这些建议,实际上才真正是谢罗夫的想法,因为在维克托前世的那个世界里,正是谢罗夫本人主持了对高加索地区叛乱的剿灭工作,二战后对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迁移政策,也是由他来亲自领导执行的。

如今的维克托终归还是年轻了点,而且,前世他对苏联的历史了解也太少了,因此,他不知道民族迁移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提出和执行这项政策的人,会背负多么大的骂名。

当然,或许即便是他什么都知道,也根本不会在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