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奋斗在苏俄 > 第110章 再会

奋斗在苏俄 第110章 再会

作者:懵懂的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9 16:53:00 来源:ibiquge.com

莫斯科西南远郊,姆特森斯克。

一架教练机划破白霭的天空,出现在无际雪原的上空。

超过零下四十度的高寒,令飞机的机罩蒙了一层冻霜,机舱内,维克托摘下厚厚的皮手套,用温热的手掌在机罩上抹了抹,蹭掉上面的一层冰霜,使他可以透过机罩向下方俯瞰。

看着无边无际的雪原上,大量苏军的坦克、车辆以及踩着滑雪板的士兵,正在快速向西移动,这是苏军的第10集团军,他们的任务是向布良斯克方向迅速推进,以保障向维亚济马地域德军后方包抄的第50集团军的左翼。

经过数月的艰苦作战,莫斯科方向的苏军,终于对德军展开了反击,貌似强大的德军防线,在苏军的全面反击下显得有些脆弱不堪,从加里宁格勒到图拉,德军绵延的防线将占据着优势的兵力完全分摊开了,从11月29号到今天,德军的整道防线完全崩溃,战线在短短几天内,便被苏军重新推回到了莫扎伊斯克防线附近。

教练机在空中盘旋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又返回了姆特森斯克的苏军前进机场。维克托从机舱内钻出来的时候,早已等候在不远处的瓦连卡急忙冲过来,将他从飞机上搀扶下来。

瓦连卡是在一周前才被送到莫斯科的,当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人找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了第16集团军的一名基层指挥官,正在莫斯科的后方休整,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也是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维克托也得到了萨芬娜的消息,她竟然去了第43集团军,成为该集团军直属通讯营的一名医护兵。维克托动用了一些关系,将她调到了内务人民委员部,做了一名后勤人员。

还有奥莉卡,她被调到了科洛姆纳,担任科洛姆纳工农民警总局的副局长,算是脱离了一线的战斗。

而且,由于开始全面负责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国内情报工作,维克托也得到了季阿娜和妮诺的消息,季阿娜所领导的特工培训学校已经彻底转移到了后方,她现在很安全。而妮诺原本就在莫斯科,且如今就在图拉,这次前来姆特森斯克视察,维克托就想着假公济私的与她见一面。

天气冷的厉害,尽管身上穿了厚重的大衣,但似乎也难以阻止寒气的入侵,从飞机上下来,维克托第一时间便钻进了车里,尽管吉普车里没有暖气设施,但总要比被风吹着好多了。

“上校同志,咱们现在就去图拉吗?”瓦连卡跟在后面上了车,一边将车子发动起来,一边问道。

“嗯,现在就去,”维克托点点头,随手拿过身边的一份文件,摊开在膝盖上,说道。

“好的,”瓦连卡打着方向盘,将吉普车在跑道边上转了个向,直接向北驶去。而在他们这辆吉普车的后面,还有一辆吉普车以及一辆搭载了十几名士兵的卡车跟着,那是维克托的警卫队,这种高规格的警卫队配备,并不符合他的级别,但因为他负责的工作比较特殊,所以,警卫力量也得到了加强。

姆特森斯克距离图拉不过三十公里,只不过因为大雪的关系,道路难行,所以,赶过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过这样也好,维克托正好可以借助这段时间来消化一下手中的文件。

自从接手了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对内情报工作之后,维克托就下达了新的命令,他要求各个方向上的情报部门,必须要按照他所指定的规则来安排各自的情报网络。而这些规则,就是从他在西方向上从事情报工作时总结出来的,即:不论是在敌后还是在苏占区,都必须设置以配了电台的情报小组为核心,以两人甚至是一人为潜伏人员的一线小组为辅助的,分布广泛的情报网络。

自从十月份第一批来自英美的援助抵达摩尔曼斯克之后,两个多月以来,苏军在电台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满足,尤其是电子管的短缺问题解决之后,苏联自产的电台也迅速补充到一线部队。

现在,作为掌控着情报工作的部门,内务人民委员部对电台的需求是能够得到优先补充的,而这也为维克托组建情报通讯网的构想,奠定了硬件上的基础。

眼下维克托所看的这份报告,就是各方向提交上来的情报通讯网络组建工作进度,是的,维克托下达了很严格的命令,要求各方向方的负责人每隔一周,便提交一次进度报告,对于那些进度不达标的,他会加强督促。

文件的内容并不多,而且各方向上的进度,基本能够令维克托感觉满意,因此,当他看完文件并做好批示的时候,图拉还没有到,但车窗外却又一次飘起了雪花。

维克托将文件放到一边,掏出一支香烟,点燃了,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享受的表情。

香烟是来自美国的“骆驼”,相比起呛人的马合烟,这种烟显然更符合维克托的口味——自从得到了英美的援助之后,苏军的后勤供应压力骤降,类似维克托这样的内务人民委员部高级官员,又恢复了过去的特殊供应。

作为一名重生者,维克托回想起前世的一些所谓“历史资料”,就会感觉有些好笑。

在前世的时候,他看到过一些评论,说是二战中美英对苏联的援助无关紧要,对战事的进展毫无作用,但现实是,英美的援助的确很重要,尽管他是站在联盟一方的,可事实就是事实,容不得否认。

不过话说回来,英美的援助也不是白给的,他们是以给苏联贷款的形式来推动的,换句话说,这是苏联买来的,只不过后付款罢了。而且,英美之所以愿意给予苏联援助,本身也不是为了联盟,而是为了他们自己,设想一下,如果苏联单方面投降了,缓过手来的德国人,还能让英国人安然在那个小岛上待着吗?

另外一个可笑的地方,就是关于德军的战败问题。前世维克托可是听到过不止一次,说什么德国人在莫斯科城下战败,是因为1941年这一场严寒的缘故,这是莫斯科140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它帮了苏联人的忙。

但现实是,这场严寒是在12月5号,也就是苏军对围困莫斯科的德军展开反击的同一天到来的,它随着一场北极圈内席卷而来的寒流悄然而至,为德军的溃退以及苏军的追击同时造成了麻烦。

德军真正崩溃的原因,是他们推进的速度太快,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后勤补给跟不上了,而苏军则占据着地利的优势,他们能够快速的从后方获得急需的补给。而造成这一战局的根本原因,大概可以总结为一点,那就是:大纵深战略本身就是闪电战的克星,苏军利用国土以及兵力的损失,终于将德国人拖进了持久战的泥淖,并且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车窗外的雪有越下越大的趋势,当车队进入图拉城的时候,簌簌而落的雪花已经如同柳絮一般了,密密匝匝的随风而舞。

图拉城在之前的战事中基本被全部损毁,整个城市内都看不到几栋完整的建筑,尽管此前撤离的市委已经重新回到了这座城市,但因为不知道战事会如何发展,城市的重建工作还没有开始。

维克托在市青少年宫找到了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图拉情报站,工程人员正在冒着大雪建设一个建议的雷达站,以监控随时可能对莫斯科展开袭击的德军飞机。

在简单的视察了一番雷达站的建设情况之后,维克托又去了内务人民委员部设立在图拉的总局,是的,那里才是他真正想去的地方,因为如今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图拉负责人便是妮诺。

内务人民委员部图拉局暂时设立在原图拉毛纺厂的一栋宿舍楼内,尽管这栋宿舍楼也在战争中遭受了轰炸,但主体建筑保存还算完好,不仅仅图拉局设在这里,图拉市委的主要部门也被安置在了这里。

宿舍楼有些残破的三楼,走廊最东侧一扇污迹斑斑的松木房门外,维克托看着门上斑驳的漆迹,先是整了整自己身上的大衣,这才扭头看了一眼满脸好奇表情的瓦连卡。

瓦连卡秒懂了他的意思,第一时间转过身,朝远处走了几步,这才背靠着走廊墙壁站好。

维克托伸手在门上敲了敲,房门发出嘟嘟的闷响,随后,门内有一个冷冰冰的声音传出来:“进来!”正是妮诺的声音。

伸手旋动房门上的把手,维克托推门走进房间,第一眼便看到了坐在一张简陋办公桌后面的妮诺,她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制服,正在那里低头看着一份文件,头上的宽檐帽遮住了她的眼睛。

“什么事?”听到门响的声音,妮诺依旧没有抬头,她仍旧看着面前的文件,随口问道。

维克托没有说话,他轻手轻脚的走到办公桌边上,伸手摘掉了妮诺头上的帽子。

直到这时,妮诺才霍然抬头,一张脸上写满了愤怒,但是,很快这份愤怒就变成了迷惑,随后又是狂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