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归隐老朱气炸了笔趣阁 > 第三十章 安邦定国之妙计!大明银行!

第三十章安邦定国之妙计!大明银行!

“银行?”

“这是何物?”朱标问着。

蓝玉也是好奇问道:“这东西,可以解决国库缺钱?”

在他们的概念中,根本就不知道‘银行’是何物。

听不懂啊!

朱标望着楚轩,等待解释。

蓝玉甚至主动起身,给楚轩到了杯茶,而后坐下,一脸期盼的等着楚轩的下文。

若是能够解决国库缺钱之事,那可是大功绩。

当然,前提是不能加税。

天下初定,若是加税,会引起剧烈影响。

楚轩详细的说道:“这银行,主要目的就是聚拢资金,做放贷盈利之用!”

“大明国库,现在不是缺钱嘛?”

“我们可以想办法,让江浙世家,诸多大商人将钱财放置在我们这个‘大明银行’之内!”

他开始说道江浙世家和诸多大商人的情况。

因为前元采取的是包税制度。

既一个地区,每年定一个合适的税款。

比如江浙地区,一年订下二十万两。

而这个地区官员,多出身于本体世家子弟,就是当地人在当地当官。

他们知道,每年需要对朝廷交纳的税款是多少后。

再去下面收税,车马税,人头税等等。

各种苛捐杂税,随便他们想怎么订,就怎么订。

哪怕收上来二百万两,也只交二十万两给朝廷。

故而,像是刘伯温、宋濂这样的人,都曾经怀念过元庭,其主要怀念就是元庭的包税制。

一是世家有钱!

二是商人有钱。

因为包税制度,从而导致官商勾结。

诸多大商人根本不需要交什么税,从而极为有钱。

诸如沈万三这等大商人,便是靠着与官府关系好,在前元时,每年只需给官员送钱,而不用交其他税。

每年贿赂的钱财,对比交税,那就是九牛一毛。

虽然如今大明建立,但商税依旧是三十税一,商人还是积累了大量财富。

“按照你这般说!”

“我们让江浙地区的世家,以及富商们,将钱财存入我们大明银行?”

蓝玉问着,细细思索着。

这一想,好像当年作战,打到江浙等地时,当地富商确实有钱。

最典型的是盐商出身的张士诚,可以说是巨富。

朱标不由得说道:“只是建造一个银行,未必能够让他们,放心的将钱财存入进来啊!”

他寻思,按照楚轩之意。

大概会有几十上百万两。

存入大明银行。

可是这么多钱,那些世家富商,能放心存进来吗?

“殿下,大明银行,既是大明朝堂来做担保!”

“短时间内,必然可以聚集数百万两纹银!”

“前宋一年岁入五六千万贯,等同五六千万两,到我朝,虽不及前宋繁华,但聚些数百万银钱,问题不大!”

楚轩接着说道:“世家和商人都有钱,可以从商人开始!”

“陛下不喜商人!”

“此举,针对商人,想必是能够成功的!”

他再度举例说道:“其实殿下不知,这寺庙道观,还有个最赚钱的生意!”

“温汤利!”

“这又是何物?”朱标问着。

蓝玉也是一脸懵逼。

楚轩轻笑道:“温汤利,是佛门寺庙放贷,给的利息!”

“比如,你作为商人,来寺庙中,无论是灵隐寺也好,鸡鸣寺也罢!”

“寻常时刻,为七成利息每月,既商人本月借一万两,下月还一万七千两!”

“温汤利,则是每逢佛节,借钱利息,降低到五成,既为温汤利,是给商人们的恩惠。”

这话一出,蓝玉率先震惊,感慨这寺庙抢钱呢!

他忍不住说道:“难怪和尚们,各个吃得油光满脸,合着都在放黑贷呢!”

朱标脸颊一颤,不好言语。

因为父皇也做过僧人,碍于身份,他不好明面吐槽佛门贪利。

而楚轩却是正经说道:“无论佛门道观,还是钱庄!”

“但凡放贷出去,每一个放出去的利息,都没有低于五成的!”

“而存钱进去,每年需要交一成利,既存钱,还要亏损。”

存十万两,每年扣一万两。

要不了几年,本金就没了!

楚轩作为穿越者,自也是明白佛门,道观,钱庄的手段。

否则,佛门哪来金座佛像,道门哪来的金丝道袍。

“而我们大明银行!”

“收取钱财后!”

“一则,我们不收存钱的人利息,既存十万两,多少年后,依旧是十万两!”

“二则,我们开放额度,有多余钱财,便借贷给商人,收取三成利息。”

楚轩叙说着自己的想法,不时感慨自己心黑。

这要换成前世,收百分之三十利息,妥妥的黑贷。

可在大明,对比钱庄、寺庙,那已经是大善人了。

“我们银行的聚拢钱财!”

“有个民间绝对无法媲美的优势!”

“那就是,我们是朝廷官方,以朝廷的信誉作保!”

楚轩轻笑着说道:“自古以来,集资借贷等事,皆是民间私人举动。”

“如钱庄这般,要么利息极高,要么有着店大欺客的情况。”

“如寺庙那般,更是如吃人肉,喝人血!”

“而若是我大明朝廷,开设‘大明银行’”

“存钱不收利息!”

“借贷只收三成利息,天下商人,必将蜂拥而至!”

“朝廷的信用和能力,可不是私人势力,能够相提并论的。”

这番话语落下。

朱标极为震惊,细细思索,还能有这种操作?

他震惊的同时,也不由得感慨,钱庄和寺庙是真黑啊。

借一万两,一个月后还一万七千两。

而大明银行,朝廷借一万两,无息贷款。

商人找大明银行借款,一万两,一个月后还一万三千两。

这对于习惯了高利息的商人们而言。

岂不是,天降甘霖?

朱标和蓝玉仔细思虑,结资放贷这些事情,历来都是钱庄寺庙在做。

而朝廷从未曾做过。

以朝廷信用作为担保,甚至以自己和父皇信用作为担保,天下商人必将蜂拥而至!

在古代,天子和太子的信用,几乎是无价之宝。

只要不是这两人有问题,别说大明银行收低息了。

就是与寺庙钱庄一样收高息,都会有大把商人,愿意将钱财存进来。

此前的朝堂,还从未曾想到过这一层啊!

白白为了没钱而困扰了!

这确实是个办法!

...................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