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国士 > 第二百八十八章 陈堪死了

大明国士 第二百八十八章 陈堪死了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0 20:37:51 来源:ibiquge.com

“朕也没想到,白莲教竟然会和建文余党联手。”

朱棣的脸色有些复杂,显然建文余党会和白莲教搞到一起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陈堪甚至还能在朱棣的眼底看到一抹忌惮。

不过一想到太祖爷就是这样起家的,陈堪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宗教的力量在于蛊惑人心,历史上利用宗教对群众进行洗脑,最后高举反旗的例子不在少数。

最典型的便是号称撞断大汉气运的太平道张角,以及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太祖爷朱元璋。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朱棣没法不忌惮。

心中的推测成真,陈堪若有所思的问道:“陛下,不知锦衣卫追踪的进度到哪一步了?”

朱棣皱眉道:“他们在京师周边的落脚之地,基本上已经查出了一个大概,但他们很狡猾,从不在一个地方多留。另外,现在暂时还无法确认他们的领头人是谁,朕怕打草惊蛇,便没有让纪纲对他们动手。”

锦衣卫的追查进度是严格保密的,但在场的三人都是朱棣最信任的人,所以他也没有隐瞒。

“陛下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在暗,朝廷在明,若是打草惊蛇,再想将幕后之人揪出来只怕就难了。”

道衍接过话头,继续说道:“凭森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

朱棣神色一喜:“还请姚师赐教。”

道衍微微一笑,转头看向陈堪:“陛下莫急,不如让陈小友先说说他的想法,说不定与贫僧的想法不谋而合呢?”

陈堪一愣,对上道衍那双看透一切的眸子,忽然有些心惊。

他敢肯定,道衍已经看透了他的算计。

方孝孺坐在一旁,抚着胡须面露思索之色,他似乎有些明白陈堪为何要让他大半夜将道衍和尚请来了。

朱棣也不是蠢人,当即催促道:“陈小子,你三更半夜把朕叫来,总不会是为了和朕闲聊吧?”

陈堪定了定心神,不去想为何道衍一眼便能看穿他的打算。

随后盯着朱棣道:“陛下,臣打算诈死......”

“诈死?”

朱棣忍不住惊呼一声。

陈堪点头:“不错,诈死,臣现在清醒过来的消息除了您和道衍大师与老师之外,便只有臣的管家和公主殿下知晓,臣的计划是......”

随着陈堪将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朱棣的脸色忽然变得精彩起来。

片刻之后,朱棣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陈堪,嘴角一抽道:“你小子就是个祸害,你知不知道这样要死多少人?”

陈堪面色不变:“陛下此言差矣,臣这叫以杀止杀,若是不能将那些藏在暗处的蛆虫一次性清理干净,大明迟早会被他们啃食得满目疮痍。”

“陛下,臣倒是觉得,这是一桩功德。”

朱棣和陈堪同时转头看向说出这句话的方孝孺,脸上同时露出惊奇之色。

这是一代大儒方孝孺能说出来的话?

见两人的目光看向自己,方孝孺不慌不忙的说道:“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哦!”

陈堪和朱棣同时点头,口中拖出一个长长的尾音。

而方孝孺,在说完两句话后,便微笑不语。

道衍倒是一脸赞同的样子,也不知道他赞同的陈堪的计划,还是方孝孺那句这是一桩功德。

朱棣脸上忽然露出笑容:“也罢,多的人朕都杀了,也不在乎再杀一些。”

朱棣轻飘飘的一句话,代表着一个即将震惊天下的大杀劫即将成型。

眼见自己的计划得到了三人的支持,陈堪转头看向道衍,一脸真诚的问道:“大师,小子自认这个计划天衣无缝,不知大师是怎么看出来小子心中的打算的?”

道衍双手合十,笑道:“陈小友三更半夜请老友将贫僧叫进城里,总不会是为了让贫僧来给陈小友做法事吧?”

陈堪悟了。

都说道衍和尚多智近妖,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多智近妖的问题了。

而是真正的未卜先知。

光是从一个方孝孺请他进城的信息之中便能推算出自己已经醒了,并且看透自己一切算计,这得要多恐怖的推算能力?

简直就是妖孽本孽。

陈堪毫不怀疑,若是将道衍放在后世,他一定会是数学界一座伟岸的山峰。

见他脸上露出明悟之色,道衍双手合十:“善哉,善哉。”

陈堪艰难抬起双手,回礼道:“如此,便有劳大师了。”

“清理门户,贫僧义不容辞。”

得到道衍的承诺,陈堪又看向朱棣的和方孝孺:“陛下,老师,成败在此一举。”

朱棣脸色肃穆:“朕绝对不会再容忍他们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

方孝孺点头致意:“好好休养身体,一切交给为师。”

......

......

第二天一早,一则消息火速传遍了京师,并急速朝着京师四周蔓延而去。

靖海侯去世了!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京师顿时陷入了一片叹息之中。

没想到,昨日才发生了两个姐姐联合起来争夺妹妹家产的事情,今日作为家产争夺风暴的中心人物就去世了。

许多百姓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在为那位少年侯爷扼腕叹息的时候,又忍不住将两位公主殿下揪出来咒骂几句。

而京师的百官,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表现各不相同。

曾受过陈堪恩惠的官员,不由得感慨上天的不公。

为何纪纲陈瑛这些酷吏不死,反倒是这样一个将百官的安危装在心中的少年侯爷英年早逝。

上天何其不公。

而和陈堪有仇的人,则是拍手称快,心中直呼死的好哇。

其中叫得最欢的便是左都御史陈瑛。

据说上朝前还特意喝了几杯米酒庆祝一下。

隆平侯张信神色复杂,说起来他和陈堪之间还曾有过一段恩怨,但后来双方合作一起做生意卖香水之后,那点小仇早就被他抛之脑后。

再者就是武阳侯徐景昌,听说陈堪去世的消息之后,仰天长笑:“善恶到头终有报。”

至于纪纲和李景隆府上,却是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并且,没有人在京师看见他们的身影。

陈堪死了。

这个消息迅速通过方孝孺的门生故旧辐散到整个江南地区。

帝国功臣,少年侯爷之死,牵动了各方的心。

朱棣下令罢朝三日,并诏令僧录事道衍大师姚广孝召集天下僧侣,为陈堪举行一场盛大的水陆法会以示恩宠。

可谓是极尽哀荣。

散朝之后,许多心有疑虑的官员来到了靖海侯府附近,想要确认陈堪之死究竟是真是假。

但是刚刚走到秦淮河边上,便看见迎风招展的招魂幡竖立在侯府门前,府上的灯笼也换成了白色。

隔着老远都能听见侯府之中传来的哭声。

百官不得不接受事实。

陈堪,那个曾经嚣张得不可一世的少年侯爷。

真的死了。

虽说早在陈堪被从城外抬回来的时候,御医就断言陈堪已经毒素攻心,大罗神仙来了也难救。

哪怕能保住性命,也很难再清醒过来。

但当陈堪的死讯确认的那一刻,还是有许多官员感到唏嘘不已。

从陈堪登上政治舞台直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一年半时间。

但就是这一年的时间,陈堪的所作所为,用耀眼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不仅轻轻松松将陛下最宠爱的小公主娶回了家里,更是不费吹灰之力从陛下手中拿走了一个超一品的侯爵。

这样耀眼的人生,本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大放异彩。

谁能想到天不随人愿,竟如此窝囊的死于贼人之手。

犹如彗星划过天际,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中午时分,朱棣散朝之后第一时间赶到了侯府。

已经哭成了泪人的朱月澜强忍着悲痛将朱棣迎进了府中。

朱棣这一举动,顿时又让百官由衷的感到惋惜。

没想到陈堪就算死了,帝宠依旧不减。

要是他还活着,那该是何等的得宠啊?

紧接着是吏部尚书方孝孺。

此时的方孝孺,仿佛一瞬间老了几十岁,一张老脸之上满是悲痛之色,原本挺得笔直的脊背也不知不觉驼了起来。

谁都知道,陈堪是方孝孺唯一的亲传弟子,更是他寄予厚望的衣钵传人,更是他从垂髻之年一手养大的孩子。

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怎能不叫人心痛。

随着朱棣和方孝孺踏进侯府,前来侯府吊唁的官员也越来越多。

他们大多都是曾经被锦衣卫牵连,又被五城兵马司从锦衣卫手中救出来的官员。

紧接着,就是陈堪的几个心腹下属,石稳、许远、张永、郑松、姚弛、陈安......

侯府人丁凋零,陈堪和公主殿下更是连个子嗣都未曾留下。

方孝孺只好将方中宪方中愈兄弟叫过来接待前来吊唁的官员。

最后联袂而来的是一群勋贵武将,以神色复杂的隆平侯张信为首,身后跟着一脸幸灾乐祸的广平侯李让和富阳侯袁容。

今日是陈堪死去的第一天,何时出殡,何时做水陆法会,日子都还没有定下来。

据说钦天监已经在皓首穷经,一定要找出一个适合下葬的黄道吉日,以及一块能够让陈堪来时投胎到富贵人家的风水宝地。

所以,今日赶到侯府的宾客还不算多,大多是一些与侯府关系不差的官员和勋贵。

而他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看陈堪最后一眼。

像一些身份地位比较高的官员或者勋贵,如茹瑺宋礼等六部尚书,朱能邱福等国公勋贵,基本上都要到水陆法会或者出殡那日才回来露个脸。

侯府正中的大礼堂,陈堪的棺椁停在正中。

一身孝衣的常宁公主已经哭得晕死过去好几次。

陈堪的师娘郑氏也是哭得老泪纵横。

礼堂之中刺鼻的檀香味和纸钱味道,让每个前来吊唁的宾客都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

棺椁还未封盖,陈堪神态安详的躺在棺椁之中,身上被一层黄色的封纸覆盖,只露出一张毫无血色瘦骨嶙峋的脸。

这是为了让前来吊唁的宾客瞻仰一下陈堪最后的仪容。

而过了今天之后,唯有在下葬之时,才会再次开棺供宾客瞻仰。

礼堂改成的灵堂之中,哭声越发凄惨,让每个前来吊唁的宾客都忍不住有些心有戚戚焉。

“陈兄,陈兄哇,小弟来晚啦......”

忽然,灵堂外传来一声凄厉至极的哭嚎。

一个身着国子监监生服装的青年踉跄着走进灵堂。

“陈兄啊,尔还有壮志未酬,怎能如此轻易离世?”

来人正是李彤,陈堪昏迷这些日子,李彤也不止一次来看过陈堪。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再来,就是永别。

见李彤哭得如此伤怀,郑氏将一沓纸钱递给他:“孩子,孩子,勿要太过伤怀,元生他命不好......”

“陈兄啊,贤弟无能啊~”

李彤趴在陈堪的棺椁边上嚎啕大哭。

其声悲鸣,堪称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瞻仰了陈堪的遗容之后,嚎啕大哭的李彤被侯府下人带往偏殿休息。

前来主持葬礼一应事宜的礼部官员看了看天色,又稍微等了一会儿之后,见已经没有人来吊唁。

便扯着嗓子大吼道:“封棺!”

随着棺材被合上,陈堪彻底的与世隔绝。

第二天,来到侯府吊唁的人少了一半。

第三天,除了与侯府交好的官员以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再来侯府了。

第四天,整个江浙一带都得知了少年侯爷陈堪终于还是没能挺过去,在十月初八这天嗝屁儿的消息。

第五天,钦天监在长江边上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据说叫什么玄武入水,陈堪的陵墓修在这里,不仅能转世投胎到一个好人家,还能福泽子孙三代。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陈堪没有子嗣。

第六天,随着水陆法会的消息传播出去,逐渐开始有各地的僧人朝着天界寺聚集。

第七天,陈堪去世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江南。

而陷入悲痛的海洋里的靖海侯府,也在第七天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他们是宝钞司的工匠。

今日宝钞司休沐,他们中有人家在京师,回到家中才得知那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侯爷没能挺过去。

于是自发的聚集到侯府门口,想要最后来看侯爷一眼。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