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国士 > 第十八章 君子朋而不党

大明国士 第十八章 君子朋而不党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5 21:20:58 来源:ibiquge.com

陈堪勉强扯出一个笑容。

他现在不确定朱高煦只是单纯的念旧情打算保举自己做官,还是说在已经准备开始在棋局上落子,为自己争储做准备。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陈堪还没有那么慌。

但如果是第二种,那就太可怕了。

夺嫡啊,光是想想都让人手脚冰凉。

纵观古今中外整个封建王朝史,参与进去这种事情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从龙之功,听起来倒是好听,但那意味着将九族的性命全部压上了赌场。

陈堪可没那么大的魄力。

更何况,陈堪还是穿越者,他清楚的知道,朱高煦并不是最后的赢家。

押宝朱高煦,那是找死啊,自己这才刚死里逃生。

所以,婉拒了哈。

“王爷说笑了,草民暂时没有出仕的想法,一来,草民年纪尚幼,二来,学问也还未学到家。做官之事,还是过几年,等我和老师再学几年学问再说吧。”

“那什么,草民吃饱了,就先告辞了,殿下请自便。”

说完,陈堪朝朱高煦一拱手,转身就要离开。

“站住。”

朱高煦的声音响起,陈堪脚步为之一顿。

他回头道:“殿下,还有什么事情吗?”

朱高煦道:“本王让你走了吗?”

陈堪老老实实的摇头:“没有。”

朱高煦皱眉道:“你真不愿做官?”

陈堪道:“不是不愿,只是打算缓几年再说,原因刚才草民已经和殿下解释得很清楚了。学问学不到家,即便是草民有做官的念头,草民的老师也不会同意的。”

朱高煦没有接话,只是盯着陈堪,似乎在判断陈堪所言是真是假。

他不说话,陈堪也不敢走。

所以,两人一个站着,一个坐着。

雅间内的气氛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行吧,既然如此,本王也不想勉强你。”

半晌之后,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陈堪可以离开了。

陈堪如释重负,朝着朱高煦再度拱手。

出了聚德楼,陈堪加快脚步朝大通街赶去。

才刚刚进门,师娘郑氏便迎了上来,道:“元生,老爷在书房等你。”

陈堪点点头,来到书房门口轻轻敲门。

“进来。”

方孝孺的声音传来,陈堪推开书房的大门走了进去。

“老师,您找我?”

方孝孺正在低头看书,见陈堪进来。

头也不抬的问道:“你今天去见高阳郡王了?”

陈堪有些诧异,朱高煦来找自己的事情这么快就传出去了?

似乎是听见了陈堪的心声,方孝孺继续道:“想什么呢,不是高阳郡王所为,是为师自己的消息渠道。”

陈堪恍然,方孝孺好歹也是大明士林的领袖,消息灵通一点,倒也很合理。

遂拱手应道:“是,学生被高阳郡王殿下半道上给截了去。他说,他愿意保举学生做官,学生拒绝了。”

“嗯,你拒绝他是对的,往后少要和他往来。”

“是,学生谨遵教诲,老师可还有其他事情吩咐?”

“没有了,你出去吧。”

陈堪弯腰行了一礼,正要退出房门。

方孝孺突然开口道:“对了,在大狱中,你送了为师一首诗。为师没有那么好的文采也做一首同样的诗送给你,便送你几个字吧。”

说着,随手从桌子上取来一张纸,提笔,蘸墨,挥毫。

陈堪回首,走到方孝孺身旁。

静静的看着方孝孺落笔。

顷刻间,六个大字跃于纸上,形若游龙,翩若惊鸿。

“君子,朋而不党。”

方孝孺的字,士林中千金难求。

看着纸上的君子朋而不党六个大字。

陈堪心中了然,这便是方孝孺为他定下的政治方向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双手合拢,行了一个正经的儒家揖手礼。

诚心诚意的感谢道:“学生陈堪,多谢恩师栽培。”

“去吧。”

将字递给陈堪,方孝孺对他充满了期待。

陈堪恭恭敬敬的伸出双手接过,又恭恭敬敬的退出了书房。

......

齐泰与黄子澄被处决的消息并未在百姓之间掀起多大的风浪。

但对于大明官场来说,所造成的影响却不亚于一场大地震。

齐黄二人之死,对于大多数投降了燕王的底层官吏来说,所造成的威慑力足以让所有人都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建文朝的旧臣之中,齐泰,黄子澄,练子宁,铁铉,方孝孺等人都是拒不投降燕王的顽固派。

其中方孝孺,因为被陈堪道德绑架,不得不向燕王低头,得以改变身死道消的结局。

而练子宁因为有方孝孺为他求情,虽然还是不愿投降,但也得以免死。

只是被褫夺了官职,遣送回家。

铁铉则是还在济南固守,不过方孝孺的劝降信件已经在去往济南的路上。

而且朱棣承诺过方孝孺,就算铁铉拒不投降,济南城破之时,也会留他一命。

齐泰和黄子澄可就没那么好命了。

方孝孺也不会去为他们求情,只会恨他们为何不早死四年。

原因很简单,两人与方孝孺一直政见不合。

不仅政见不合,两人曾经还仗着朱允炆的信任,颁布了许多看似合理,实则误国误民的政令。

方孝孺和练子宁都知道那些政令不合理,奈何朱允炆对齐黄二人深信不疑。

反而怀疑方孝孺和练子宁阻挠他们的政令是别有用心。

气得方孝孺和练子宁一个自请贬官,一个干脆不问政事。

齐泰和黄子澄他们是忠臣,这毋庸置疑。

但他们也是误国的庸臣,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正所谓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但书生误国,却是速度极快。

朱允炆在齐,黄二人尽心尽力的辅佐下,短短四年,天下便成功易主。

本来朱允炆若是听方孝孺的,这场战争早就赢了。

就算听练子宁的,晚一点也能赢。

若是听他们两人的,则早晚都能赢。

偏偏朱允炆选择听齐黄二人的。

不仅让君王丢了江山。

还让方孝孺不得不为了天下百姓接受了朱棣的胁迫,从此背上贰臣之名。

方孝孺心中如何能不恨?

别以为大儒就不会有小心眼,孔子还诛少正卯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