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学附加卷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学附加卷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1:20:50 来源:蚂蚁文学

皇叔朱载堉搞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探索和创新,结合过往经验的应用,多好用不见得,也就是能用的程度,效率和后世的蒸汽轮机当然不能相提并论,后世的用在大型船舶、发电厂的蒸汽轮机的热效率能达到60%以上,而皇叔朱载堉这台轮机,怕是连5%都很难做到,而且极不稳定。

朱翊钧可以清楚的解释清楚其中的原理,比如高压蒸汽、安全阀,定子叶片的对蒸汽的加速原理,高温高压高速,经过了转子叶片后变成了高温高压低速、在定子叶片降温、降压,蒸汽膨胀再通过叶片速度自然提升。

但是让朱载堉完全搞清楚其中的逻辑,进而更加科学的设计,那是为难皇叔。

不过也是惊世骇俗的奇迹之物了,因为往复式蒸汽机,玩了两百多年,到三胀式蒸汽机时,热效率也不过8%,而这台神奇的蒸汽轮机的效率已经接近5%,极其恐怖。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候,也不是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和设计,都是一种经验主义的实践。

朱载堉的蒸汽机工作时间短、使用寿命低,高温高压的蒸汽,对蒸汽轮机的损害是极为致命的,材料学需要突破,才能适应高压高温,动辄400°、500°的高温、高压蒸汽,脆弱的叶片很容易就会坏掉。

次日朱翊钧就收到了皇叔朱载堉的奏疏,短命的蒸汽机,如何增寿?朱载堉使用了一种奇怪的思路,减轻高压锅炉上的安全阀重量,降低温度和压力,降低对叶片的压力,将400°以上的高温,降低到200以下。

虽然会进一步牺牲效率,但是使用寿命立刻就可以延长到了足够实际应用的地步。

“皇叔厉害啊。”朱翊钧朱批了朱载堉的奏疏,这不是说朱载堉放弃了对高压高温的探索,只是践履之实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让蒸汽机来实际应用。

往复式蒸汽机的原理非常简单,蒸汽输入,推动活塞,活塞带动曲柄,曲柄带动飞轮。

而往复式蒸汽机就是让高压蒸汽从两头输入气缸,左右推动活塞,而实现高压蒸汽左右进入气缸装置,是连接飞轮的滑阀。

滑阀通过滑阀杆连接飞轮,飞轮转动,滑阀左右活动,蒸汽从左右两边进入气缸之内就可以实现了。

最大的技术难点是密封,滑阀室和气缸都有连杆连接飞轮,而滑阀室和气缸都需要密封的技术。

往复式蒸汽机相比较蒸汽轮机,最大的问题,就是密封的困难,既要连杆进进出出,又要连杆处密封,不让蒸汽泄压,这就是朱翊钧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各种各样巧妙的思路出现在了朱载堉的案头,但凡是有用的意见,就会被朱载堉采纳,并且发下去一笔赏银,火力提水这个话题,在重赏之下,开始高涨了起来。

京师各大杂报开始报道朝廷的重赏,并且寻找能够火力提水之人。

烧不了煤就烧银子,这就是朱翊钧的解决方案,烧银子真的有用,朱很快就有了收获。

“陛下,元辅先生说准备好了,请陛下前往。”冯保俯首说道,实验的场地在全楚会馆,在宝岐司整理农书的朱翊钧听闻,合上了农书,站了起来。

这个装置来源于《民报》,并不是蒸汽机,但也是一种取水装置。

民报,一个喜欢报道各种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儿的杂报,报道了一种自流水装置,这种装置不是不需要做功的永动机,而是可以更加简单的取水方式,也是响应朝廷的号召,此物一出就引得了坊间的热议。

朱翊钧赶到了全楚会馆,张居正在门前恭候,而门槛已经全部拆除,在游七的带领下,朱翊钧来到了九折桥的水池边。

装置很简单,一个风箱加一根管子,风箱本来吸气的入风口,连接上了管子,伸进了人工湖之中。

游七站在风箱旁,得到了张居正的首肯后,游七开始抽动风箱的拉手。

“出水了。”朱翊钧看着出风口变成了水管,笑着对张居正说道。

游七选择了停手,而水流并没有停止,仍然在不断的流出,而后水流变小,水停止了流动,当游七再次拉动时,水再次流出。

而此时的大明首辅张居正,愣愣的出神,九折桥旁的柳树已经发芽,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湖面上荡出了涟漪,他已经试过了许多次,这不是道术,是万物无穷之理。

很简单,管子内的气体被抽走了,所以水被吸了上来,利用的是大气压强。

大明有一种汲酒器,长杆空心,长杆的顶部有一个气孔,将汲酒器放入酒中,摁住气孔,就可以把酒提上来,而后松开气孔,酒就会流入杯中,也是用的大气压强。

游七带着皇帝和首辅,来到了自家水井面前,将管道伸入了井内,第一口井很快就抽出了水,但是第二口井却没有。

“第二口水面到地面,超过了三丈,但凡是超过三丈,都不能抽出水来。”张居正开口说道。

按照大明和泰西的共同认知,自然厌恶真空的基本原理,超过三丈也应该能压出水来,但,不行就是不行。

大气压强也是有限度的,只能把水压到三丈高左右。

三丈这个深度,就是压水机,抽出水的极限距离,这不是说这种装置没有用,相反它非常有用,能够极大的方便百姓们的生活。

它的应用场景,可以在低于三丈的井内使用,这是一个便民的神奇发明。

风箱稍微改一改就是一台压水机,涂上桐油,能用几十年,里面的活塞和水管上有一个皮垫盖板,空气只能从下往上流动,不能从上往下流动,当然密封比较差的话,可以先倒上去一点水,增加密封性。

“发明此物的工匠在何处?”朱翊钧看完了实物,连连点头,真的是一种巧妙的提水方法,虽然三丈的高度有限,但还是能够实际运用的。

张居正就是这样,他怕有人蒙蔽圣上,就自己先来试试,毕竟嘉靖年间,有假道士欺骗道爷,被缇帅陆炳给点了,陛下年龄幼冲,若是被骗了,张居正这个帝师,负首要责任。

张居正践履之实的发现,这东西有用,应用场景有限,但确实很好用,能够极大的方便百姓的生活。

朱翊钧看着面前做好的压水机,就是止不住的笑意,虽然这个东西不能解决矿山提水的问题,矿山的底层是极为复杂的,水面高度也超过了十丈,所以还是得搞蒸汽机。

可任何一个生民好物,都是朱翊钧需要留意的。

张居正让游七将匠人带到了陛下面前。

“草民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朱翊钧打量着面前的人,是个中年男子,根据民报的报道,这个男子是外城的木匠,名叫刘三刀,在朝廷下旨寻找火力提水的方案时,他动了心思,风箱既然能抽风,那是不是能抽水?

这一试,还真的试了出来,但是他也不知道找谁去说这件事,就寻到了民报。

“免礼,免礼,你没能解决问题,这五十万两拿不到了,但是朕赐尔三等功赏牌一枚、白银一千两、国窖一瓶,特加赐精纺毛呢一匹,格外加恩。”朱翊钧让冯保将自己的赏赐拿了出来。

三等功赏牌为铜制作,一千两的赏银,足够刘三刀改变自己的阶级了。

“草民叩谢皇恩。”刘三刀大喜过望,就一个简单的想法,居然获得如此恩赏,着实是让他出乎预料的惊喜,日后跟儿子孙子吹牛,他刘三刀,也是见过皇帝的人了。

刘三刀只要把功赏牌摆在家里,那城中没有游坠敢上门滋扰,拿着功赏牌,跑到顺天府衙门,说自己为大明立过功,顺天府衙门就不得不谨慎对待,因为这个刘三刀真的见过皇帝。

朱翊钧和刘三刀聊了很久,问了问他家里的情况,几口人、孩子多大了、怎么想到吸水的、是怎么找到民报的等等,直到刘三刀离开朱翊钧仍然是满脸堆笑,对张居正说道:“民报的笔正是何人?”

这里面有个关键的发声平台,民报。

朱翊钧很喜欢看民报,就是和百姓息息相关之事,里面有很多的趣事,这个民报没有任何党派的成分,朱翊钧很是好奇,这到底是谁在办这个报。

杂报,可谓是鱼龙混杂,各个笔正各怀心思的发表着各种奇怪的社论,可谓是群魔乱舞,而这份民报,从来不涉及朝政,专门挑有趣的事儿刊登。

刘三刀找到民报的时候,民报没有贪功,而是据实报道,难能可贵了。

“焦竑和他的老师耿定向所筹办。”张居正俯首说道,杂报是一种鼓噪声势和风力舆论的重要手段,张居正肯定细心留意,背后都是什么人,早已经一清二楚。

而这份民报,是耿定向和焦竑所筹办。

“就是上次在燕兴楼,得罪了孙继皋,险些没能报名会试的焦竑?”朱翊钧对焦竑的印象深刻,这个学子在南京崇正书院就舌战群儒,而到了京师,更是变本加厉,直接把孙继皋给骂了。

孙继皋这个状元郎,总是在挨骂。

“正是。”张居正回答道。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人如此、家如此、国亦如此,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张居正很欣慰能看到民报、看到焦竑、看到民报奉行的标准,行之者一,信实而已,据实报闻。

这真的太难得了。

孙继皋作为前科状元在士林里人脉极广,焦竑得罪了方丈,那肯定是拜不了佛了。

但是焦竑现在是全楚会馆门下,自然没人敢过多的为难。

“孙继皋就没办个杂报来?”朱翊钧满是好奇的问道。

“办了。”张居正一言难尽的说道,孙继皋作为复古派里的古墓派,怎么可能不办杂报?

“办得怎么样?”朱翊钧一边向九折桥而去,一边询问孙继皋的杂报。

“赔的入不敷出,去岁十二月份宣布休业,关门大吉了,他们那套复古之说,在士林里其实广受追捧,但是多少有些无趣,买的人少,只靠他们自己人支持,这就赔钱了。”

“这件事和精纺毛呢有关。”张居正解释了一下其中的逻辑。

其实孙继皋的杂报本来也可以继续维持下去,只要孙继皋背后的势要豪右不停的给钱就是了,但是最近势要豪右们的关注点,看向了精纺毛呢,这孙继皋自然断了炊,无以为继,只能停了。

“狗粮断了?”朱翊钧沉思了片刻问道。

张居正满是笑意的说道:“狗粮断了。”

狗粮这个名词已经那是第二次出现了,第一次是谈国子监反对算学的时候,张居正对陛下这些精准而有趣的词汇,已经见怪不怪了。

“得亏他没有放屁,否则朕亲自拿了他的狗头。”朱翊钧甩了甩袖子,大明有些个底线是不能碰的,如果孙继皋编排出类似于倭寇也是人的说辞,那朱翊钧只能亲自动手清理蛀虫了。

张居正看着陛下的背影,就是摇了摇头,陛下不是开玩笑,是真的能做出来。

他略微有些走神,在思索归政后的问题。

陛下已经十五岁了,明年大婚就到了亲政的年龄,他已经切实考虑退休的问题了,但是好像退不得。

不是说他要摄政,而是大明朝仍然需要他。

陛下亲政后会做什么?

会大清洗。

这是张居正可以预料到的事儿,陛下振奋大明的决心远比他想象的更大!

陛下的抠门只针对于奢靡,该出手的时候,五十万两白银赏给工匠改良工艺,朱载堉不要的时候,皇帝选择了加钱,五十万的赏金仍然不变,选择了加赐给朱载堉,五十万的真金白银还是要砸。

这只是一件小事,陛下亲政后,一定会对反对新政的复古派,尤其是古墓派展开一轮血腥的清洗,这是毫无疑问的,任何人阻拦新政的结果就是物理意义上的死亡。

这是陛下的决心,陈友仁,一个胡说八道,诋毁大明京营,诋毁戚继光的人,皇帝选择了亲自动手杀人,这就是大明皇帝的选择。

所以张居正退不得,他要是退了,这天下就会进入一个高压的状态。

就像是人要理发、要修剪指甲一样,庞大而臃肿的人员架构,必然会选择性的优化掉一部分,但是在优化的过程中,总不能脚疼砍脚、手疼砍手、脑袋疼砍脑袋吧。

谭纶的激进就像是脑袋疼砍脑袋一样,而陛下的激进很容易因为局势的发展,变成手疼砍手的局面。

有些事一旦开始,根本不会受任何人的控制,连皇帝都控制不了,最后酿成一场波及整个大明的滔天大祸。

张居正十分惆怅,美好的退休生活,渐行渐远。

朱翊钧又在帝师家里蹭了顿饭,详细的说了下关于会试之事,大明三年一次的科举马上考生就要入院了,这是遴选人才。

“先生,要不要加个算学的附加卷,考的好与差,不影响金榜题名,也算是试试。”朱翊钧试探性的说道,算学的好坏,可以判断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朱翊钧打算找一点能干的人出来,种田、采煤、清丈、还田、稽税等等全都需要算学的人才。

“臣以为善。”张居正从袖子里抖了抖,抖出来一份算学的考卷,他其实也在犹豫,但是陛下既然说了,那就直接添加到会试之中就好了。

一共十二道题,六十分,一道题五分,按步骤给分。

附加卷的确不影响金榜题名,但是影响这个学子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皇帝的侧目和器重,对于一个臣子而言,那都是登天长阶。

科举对于进士们而言,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朱翊钧让张宏拿过来一套附加卷笑着说道:“朕也有一套,先生看看?”

朱翊钧在审张居正出的试卷,张居正在看皇帝出的试卷。

“陛下,这个太难了。”张居正看完了几道题,立刻倒吸一口冷气,缓解了一下大明的小冰川气候,皇帝太激进了,陛下这套卷子,出现在考场上,哪怕不是四千举人,三千五百人零分了。

“这不是很简单吗?”朱翊钧十分确信的说道:“就是旁通堂的水平,顶多有两道题是明理堂的水平,怎么就难了呢?”

“先生这套题实在是太简单了,朕这个小孩子都会做,拿来考举人,这不是在寒碜举人不读算学吗?”

张居正明白了,陛下完全知道自己试卷的难度,就是为了为难举人,陛下在羞辱人这方面的功力,张居正非常认可,日后青史论断,万历五年这一科,大半学子,算学考零分,怕是要被笑话几千年。

“朕以为用朕这套吧。”朱翊钧看张居正的表情,就知道张先生已经洞悉了自己的目的,那他也不藏着掖着了,就是摆明了要羞辱贱儒,不是想要违抗朝廷明旨,不肯学习算学吗?要么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对权力产生企图心,要么,就听从朝廷政令,认真执行。

这就是朱翊钧的目的。

“陛下圣明。”张居正选择了答应,考的难点也没关系,能筛选出一批遵循朝廷政令的臣子来,又因为不影响金榜题名,所以即便是教育资源差只能学四书五经的学子,也能有一个较为公平的考试环境。

朱翊钧酒足饭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全楚会馆,继续捣鼓自己的往复式蒸汽机了。

在会试之前,朱翊钧捣鼓出来了一个奇怪的机器,热气机,或者叫斯特林发动机。

它一共两个气缸,一个是热腔,另一端为冷腔。

朱翊钧点燃了油灯,热腔开始加热,热腔内的空气膨胀推动活塞,活塞推动连杆转动,连杆转动的时候,带动冷腔活塞压缩,将冷却的空气推入热腔之中,如此循环往复。

这东西结构极其简单,而冷腔泡在水里的水冷。

当热腔和冷腔的温差越高,则速度越快,兵仗局还专门用了一个镂空设计,冷端的气缸并不规则,用失蜡法铸造而成,里面有很多孔洞,水可以进出,专门用于冷却冷腔温度。

热气机转了起来,而且转的很快,但是仍然不实用,就是个玩具而已。

想要热气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还不如等朱载堉发明的蒸汽轮机工程应用靠谱,朱载堉的蒸汽轮机虽然有各种缺点,但也比朱翊钧搞出的这个热气机要好用的多。

热气机对密封的要求,要比往复式蒸汽机和蒸汽轮机要求高得多,否则负责做工的气体会在加热的过程中逐渐损失,最后停机。

密封和润滑是一对矛盾,强调密封,就不能强调润滑,强调润滑,就能能强调密封,而热气机既要强调密封,也要强调润滑,这就造成了热气机很难应用。

朱翊钧盖灭了油灯,继续研究自己的往复式蒸汽机去了。

朱翊钧捣鼓着往复式蒸汽机,而王谦、张嗣文、焦竑、顾宪成等人来到了贡院门前,进入了贡院之中准备考试,他们信心十足。

去年临近年关的时候,顺天府就会变得热闹起来,除了过年的喜庆之外,便是入京赶考的学子陆续到京,参加万历五年的会试,上元节这天所有参考的考生都已经入京,基本也都会到午门外,看鳌山灯火。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入京赶考的学子除了在京有房的大户之外,都会住在会馆之中,因为到了这段时间,客栈的价格会大幅度涨价,而且朝廷也没有官舍,各乡商贾就开始筹建各种会馆,全楚、全晋、全浙会馆就是如此应运而生,以地域为主的同乡结党,就变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儿。

举人入京非常忙碌,要走亲访友、要递交名帖拜访名人雅士、要参加各种诗会,若是中式,那就是同窗了,若是拜在同一个老师门下,那就是同师,这都是避免不了的人情往来。

有的举人,甚至拿着地方老师的书信,找到朝中的名人雅士投效,这种投效对彼此都有好处,名人雅士笼络朋党,而这个举人,在名人雅士的指点下,更容易金榜题名。

二月初七,大明皇帝下旨任命主考官,今年的总裁是吕调阳和申时行,而任命同考官十八名,这十八名同考官就是阅卷之人,若是能投效到同考官的名下,那就会有一点优势。

这优势便是考官们的风力舆论,比如今年的同考官大部分都是隆庆五年的进士,他们都是张居正的门下,要是在试卷上,浓墨重彩的讨论权豪的积极作用,很容易就被罢黜了,但是把握到了风力舆论,就把握好了考试的风向。

二月初八这天开始入贡院,到了二月初九早上,考第一场,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

到二月十二这天,考第二场,论、诏诰表、判语,论就是讨论对出的题目进行解读议论;诏诰表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写出相应汉诏、唐诰、宋表,判语,对下级递呈上来的公文,所下的批语;

到了二月十五日这天,就是考第三场,考策问,就是给一段材料做阅读理解。

第一场最为重要,一共要写七篇,都是用八股文写的,贼难看懂,难看懂的原因,是没有逻辑,有些遣词造句,很难准确把握其意义,用大明学子的话说,这玩意儿就是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一点用处都没有。

在成化年间之前,大明的科举并不用八股文,如果看历代状元的卷子,就会发现,大明初年状元们,写的文章并不是那么晦涩难懂,到了成化年间之后,八股文才成为了定式。

王谦、张嗣文、焦竑、顾宪成等人交了策问卷,以为已经考完了,结果又发出了一张卷子。

“是算学!”顾宪成看着卷面,就是一阵头晕眼花。

所有人都在猜测算学一定会加入科举,没想到万历五年没有任何预告的直接开考。

顾宪成只觉得阵阵眩晕,他的算学极差,若是考算学,必然落榜无疑,当他心灰意冷的查看算学试卷时,上面一行字,让顾宪成重新燃起了希望。

附加算学卷,会试取士后再行公布。

这就代表说,算学卷不答也不影响今年的科举进士名额,这让顾宪成重新燃起了希望,当他开始兴致勃勃的答题时,才发觉,这些试题的可怕之处。

一道不会。

度数堂、旁通堂、明理堂,国子监这三个算学堂,是度数旁通的国策之下,建立的三级授课学堂,会试卷中,都是旁通堂的难度起步。

顾宪成就没有研习过算学,他会才怪,胡言乱语写了一通,草草交卷了事。

张嗣文和焦竑是好朋友,两个人对算学都很热衷,讨论着最后两道题的解法,而王谦满脸笑意,得亏没听父亲的话,自己从皇庄买了教科书,学习过算学,否则这次,怕是要难堪了。

的确,附加卷不影响进士,但是附加卷影响皇帝对这个学子的态度。

多少进士一辈子都只能在殿试的时候,见一面皇帝,若是这个皇帝懒一点,甚至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一面,如此博圣心的关键时刻,王谦很庆幸自己的算学还算不错。

顾宪成想跟王谦打招呼,但是王谦根本没拿正眼瞧顾宪成,直接就坐上自己的车驾,离开了贡院。

王谦打开了车窗,看着张嗣文和焦竑眉飞色舞讨论考试的时候,重重的叹了口气,合上了车窗。

他是很羡慕张嗣文和焦竑的友谊,张嗣文不打算从政,考进士后他想进皇家格物院,而焦竑更想去勾稽所。

王谦知道自己是个摸爬滚打的世俗红尘人,就没有凑这个热闹了。

热气机或者斯特林发动机转起来不难,但是想控制转速功率等等,就很难了,烧开水,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介质是水,而热气机的介质是气体,也是要转化为热能的。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