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重生之似水流年 > 第52章 徐小倩的故事

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52章 徐小倩的故事

作者:苍山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4-17 00:32:01 来源:起点中文网

齐磊想正式参与家庭决策的想法,正式宣告破灭。

吃过早饭,齐国君俩口子上班去了,唐奕、吴宁也没过来疯。

齐磊坐在屋里,陷入了沉思。

这个事儿,还真不能由着老妈独裁!

在前世,齐磊没心没肺,父母自然也不会把家里的大事小情和他说,他自然也就不知道,父亲进塑料厂之前还有副食厂这个选项。

更不知道,唐爸因为拉上吴爸和父亲,而放弃了和药厂置换的机会。

三家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出现巨大的偏差。

其实,在齐磊重生规划之中,除了唐小奕、吴小贱不要因为那场意外再次受难之外,也有关于老爸、唐爸和吴爸的部分。

他希望老爸在塑料厂摄取经验,激发潜能。那时自己也大了几岁,也应该积累了一些财富,就可以帮助老爸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至于唐爸那边,只要他在放手塑料厂之后加以干预,使之放弃烟花生意就行了。

以唐爸的能力,在任何行业都能有所做为。

那么,十几年后的那场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而吴爸稍微麻烦一点。但是对于一个重生者,这些都在可以操作的范围之内。

他还真没奢望过,让三家的问题同时解决的机会会华丽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药厂,那是一个掘不尽的宝库!

————

尚北制药厂属于国营企业,始建于六十年代。

因为尚北就地处长白山余麓野生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的缘故,所以建厂之初,就注定了它是以中药为主的中成药生产企业。

在六七十年代,药厂曾经盛极一时,仅次于纺织厂,是尚北效益最好的国营单位。

只不过,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进口药和西医的“洋配方”蜂拥而至,使得药厂逐渐没落了,最后消亡在浪潮汹涌的年代。

倒不是药厂的产品落后,实在是大势所趋。

在那个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全面打开国门,扯掉遮羞布。引入西方市场经济思维的同时,也鼓励国人走出去。

不得不说,我党的这份魄力,古今罕有,成就了四十年后的大时代。

但,有利也有弊。

这同时也造成那个时代国人的极度不自信,甚至可以说是极度崇洋媚外。

二十年后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公知人人喊打,国民自信无比高涨的年代。生来就该爱国。

但是,齐磊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却是正好相反。

说的过分一点,崇洋媚外在**十年代那个时期,可能都不算是个贬义词。

精日、精韩、精米的遍地都是,恨不得非洲都比国内强。

你要站大街上喊一句,“米国有啥好?还得呆在我大中华!”路人的第一反映绝对不是你爱国,而是你没本事,出不了国才在这酸。

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那个时代,多少国内的大学生、精英人士,宁可去米国刷盘子也要出去。

多少在日韩打黑工,做着最低贱工作的国人,只要回来,那就是人上人。

那个时候,凡是国外来的就都是好的,无论是人,还是物!

哪怕是卖给你十倍、百倍的价格,那也是合理的。

那个时候,国家在积蓄力量,还未到勃发之时,不得不让国外的商品、技术裹挟着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冲进国门,大杀四方。

医药行业也是如此,西医大行其道,八十年代中医药则是被贬的一文不值,都快成玄学了。

至少在城市,已经没人看中医,更就没人吃中药了。

虽然有一部分中成药厂还有一些市场,但像尚北药厂这种以中药为主营的小药厂,再加上国企通病,简直一点活路都没有。

在齐磊的印象中,好像他刚记事那会儿,药厂就已经停产了。从上千人的大厂,变成了一个只剩看门儿大爷的国有负资产。

在尚北,连小孩儿都知道,药厂已经死透了。再年轻点的,都不知道尚北还有制药厂。

时至今日,以唐成刚的商业眼光来看,也就那块地皮还值点钱,不能和日进斗金的塑料厂相比。

也许只有齐磊这个开了挂的家伙才知道,在那个如同废墟的厂子,最值钱的绝不是地皮,最宝贵的东西正尘封在废墟中的某间办公室的保险柜里。

那是几张中成药方专利,真正的王炸。

而且,炸的不可光是一个尚北,一座小药厂的起死回生,而是未来二十年,驰名中外,拥有上百亿资产的的大型制药集团。

怎容错过?!

在前一世,大概就是九八、九九年的样子,齐磊记不太清了,一位很有眼光的外地商人全股接手了药厂这个烂摊子,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起初,所有人都是同样的态度,“药厂已经死了,不可能再有活路,谁接手谁就是冤大头。”

这位商人,显然也就是那个冤大头。

可是,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改制,再包装,几乎是枯木再造一般的重建。

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一个只剩破旧厂房、停产多年的国营药厂,就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且一飞冲天,无人可挡。

药厂不但活了,其中的一个龙头产品,更是成为全国治疗肝胆类药物的首选中成药。

销量连续居于全国肝胆类药品榜首,更被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确认为“年度全国畅销知名商品”。

又过了一年,药厂的三种中成药,又被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评为“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质量信得过好产品”。

药厂从活了,变成火了。

没过多久,浑然不知的尚北人又发现:药厂不但火了,而且还成了尚北市第一个迈过亿元大关的纳税大户。

它就这么成了尚北最大的企业,成了尚北的一张新名片,成了尚北人的骄傲。

从一破厂房到起死回生,从起死回生到享誉全国。

华丽转身,堪称奇迹。

在齐磊回到过去之前的那个时空,药厂更是今非夕比。

形成了拥有百亿资产,从药材种植、药品生产、包装、营销渠道全面发展,生产基地、种植基地遍布全国的大型制药集团,可谓风光无限。

这在尚北属于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人人都可以道出一二。

但齐磊万万没想到,这事儿还曾经砸到过唐爸的头上。

这让齐磊不由想起前世,小哥仨考上大学的家宴上,大人们闲聊,提起药厂时,三个爸明显有些唏嘘之态。

当时,齐磊还以为是因为塑料厂的生意不好,才发出那样的感叹。

那天,大人们喝了好多酒,醉的不醒人事。

猜想,也许和这次错过有关系吧?

但是问题来了,怎么才能不错过呢?

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让大人们相信一个孩子来自未来的判断,无异于让算命先生来卜算生意的吉凶。

尤其是唐成刚这样的成功商人,吴连山这种稳得不能再稳的长辈,还有老妈郭丽华这种独裁家长,根本连发言的机会都不给你。

就算说破大天,人家会听你一个孩子的吗?

咋搞?他发现重生也不是无敌,至少搞定爸妈这件事,就是洪水猛兽。

齐磊有些犯难。

然而,也许是老天眷顾,已经把齐磊送回了二十年前,便不介意帮他再解决一次难题,或者送来一个可以解决难题的小激灵鬼。

正当不得其解之时。电话铃响了,是徐倩。

拿起电话,还不等齐磊开口,那边就传来徐小倩同学并不算友善的问话。

“在干嘛?”

齐磊一听,气场不对啊!

啪的一下就把电话挂了。

那边徐小倩差点原地爆炸,他...他敢挂我电话?

结果还没爆发,电话铃响了。

是齐磊。

徐倩语气更不好了,“你是不是有病?要干什么!?”

只闻那边一声长呼,“呼,这回就对了。”

徐倩没懂,“什么对了?”

齐磊,“逻辑是这样的,你给我打电话,应该是想我了。所以,我说:喂?你说:在干嘛?轻柔的那种。”

“如果是我给你打电话,想你了,而你心情不大好,不想搭理我,你就说:你是不是有病?要干什么!?凶神恶煞的那种。”

“现在台词对上了,情绪也对上了,可以继续了。”

我噗!!

徐小倩直接就笑喷了,“齐磊,你有毒!”

她确实心情不好,坐在家里无所适从,稀里糊涂就给齐磊打了个电话,结果他来这么一出。

嚷嚷道:“谁想你了?要点脸行吗?本姑娘是心情不好,想找个人骂一骂!”

齐磊,“那不巧,我心情也不太好。”

“哦?”徐倩一怔,“那你先说。”

齐磊,“还是你先吧!也许你说完,我心情就好了呢!”

“去死吧你!”

沉默了片刻,咬牙切齿,“我、在、选、补习班,顺便悼念假期!”

齐磊一点都没同情的意思,冷冰冰来了一句,“多少个选项?”

“十一个……”

齐磊,“去掉十一个,选剩下那个。”

徐倩无语,“去掉十一个就没了。”

“没了就对了啊!你不是学习很好吗?还上什么补习班?给学渣留条活路行不行?”

“哈哈哈哈哈!”徐倩瞬间心情就好了,彻底好了。

给齐磊打电话,果然是正确的。

突然有些正式,又有几分羞涩:“齐磊,你和我想的不太一样。”

确实不一想,齐磊一次又一次在颠覆她的判断。

对此,齐磊回了一句,“不见面就想了?还说没想!”

“滚!”

徐倩受不了他了,“该你了,为什么心情不好?”

这边齐磊在沙发上动了动身子,让自己舒服一点,琢磨着应该怎么说。

最后,“不算什么大事,就是爸妈有点难搞。”

徐倩,“怎么难搞?”

齐磊,“这么说,现在我面前有三座大山。”

“一座是帝国主义独裁统治,不给说话机会。”

“一座是资本主义大资本家极度自信;不会听进去我说的话。”

“还有一座,是封建主义地主老财,稳如老狗,水火不侵,跟他说啥都没用。”

“我一个十六岁的小屁孩儿,要怎么才能推翻三座大山,说服他们去做一件看似不靠谱的事儿呢?”

“唉!”齐磊长叹一声老气横生,“革命事业艰难险阻,我辈任重且道远啊!”

没指望徐小倩能给他什么中肯的建议,就像徐小倩打电话来抱怨补习班一样,只是彼此的一种宣泄而己。

而徐倩认真地听着,心说,这算不算和齐磊交换了心事?

回归正题,却是冒出一句,“那确实挺难的。不过,也不是没办法吧?”

“嗯?”齐磊大感意外,耳朵坚了起来,“徐倩同志有斗争经验?”

徐倩咯咯的笑,也学着他的语气,“一般般吧,毕竟是老革命了嘛!”

随之正经起来,“也不算办法。不过,我妈教过我一段关于人系关系的处理方法,你要不要听?”

齐磊,“咱妈还有这本事?说来听听。”

“是我妈,和你没关系!”

“行行行,说吧!”

“嗯。”徐倩沉吟了一下,“我妈说过一个故事。”

“说,从前有座山,山下有官府的捕快拦路,不让百姓进山。”

“可是有一个采药人,必须要进山。”

“第一天,拦路的捕快是他的朋友,说了几句好话,卖了个人情就放他进去了。”

“第二天,换了个捕快,他不认识。于是他给了捕快一些钱,买通了捕快进山。”

“第三天,新捕快既不认识,也不收钱,于是他就卖惨,不采药就没饭吃。捕快看他可怜,也放他进山了。”

“到了第四天,捕快不收钱,不卖人情,也不心软。所有人都认为他这回过不去了,但是采药人还是顺利通关,进山了。”

齐磊听的皱眉,不由发问,“他是怎么进去的?”

徐倩,“我妈说,怎么进去的其实不重要,方法有很多,每个人的答案也不相同。”

“……”

齐磊有点迷糊,“那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个啥道理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