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巨头来了

国潮1980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巨头来了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3-28 01:04:00 来源:总裁文学

“什么?舅舅,您把股份卖了!您是说津门……您一手创办的胡姬花快餐厅?”

赵汉宇问。

“不会吧!您卖给谁了?为什么呀?难道……是快餐厅的经营出现了什么问题?”

米晓冉也问。

汪大东的这番话让米晓冉夫妻俩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从汪大东的口中听到这样的消息。

他们还记得当初一起陪着汪大东去津门实地考察的情景。

虽然在快餐厅开业的时候,他们没能莅临现场对舅舅表示祝贺,因为当时他们人已经去了美国。

但汪大东也极为兴奋地专程给他们打了国际长途,及时把开业时,店门前顾客队伍排出三百米远的盛况与他们分享。

而且之后一直给他们的消息就是餐厅经营非常红火,远超想象的受欢迎。

好像才经营了一年的时间,汪大东就回收的全部的个人投资,而且还开了一家分店。

所以说,这胡姬花快餐厅在他们的印象里,不但凝结了汪大东不少的心血,而且简直就是一只不断再下蛋的金鸡啊!

他们怎么想,也不明白汪大东怎么舍得卖?又为什么要卖?

要说是生意不好了,也不能说坏就坏,说崩就崩,没有这么个快法啊。

然而更奇怪的是,汪大东听他们这么问,居然颇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就好像正盼着他们跟他打听这个问题呢。

好像这是他值得炫耀,值得骄傲的光彩之处。

“看你们的样子,果然被吓住了吧。不过别胡思乱想啊。告诉你们,我之所以会把股份卖掉。既不是餐厅的经营出了问题,也不是我的脑袋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我拥有了一个更好的商业机会。一个可以真正大展宏图,把我看好的快餐行业快速做大的机会。”

汪大东终于为两个人揭开了谜底,敢情是这么回事。

因为在津门创办的胡姬花快餐厅大获成功,汪大东俨然成为了在大陆开办快餐餐厅的第一个外国人。

不仅在津门声名遐迩,让其名利双收,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消息甚至通过大陆官方媒体的宣传,被美国记者注意到。

而后再经过这个美国记者的报道,这个消息传到了美国快餐界。

之后同样引起了巨大轰动。

说实话,作为世界上快餐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商界并不缺乏具备战略眼光的人。

能看到共和国这个无限潜力,庞大消费市场的人,也绝非只有汪大东这么一个人。

实际上早在1975年,百事公司的总裁简道尔就确定了拓展共和国内地市场的投资战略。

当时,简道尔因为与时任美国驻京办事处代表的乔治·布什关系不错,且知道共和国没有奶酪售卖。

在来之前,出于朋友的关怀,他还特意在美国订购了一大块奶酪,准备给他们带过来,没想到还因此被共和国的海关误以为是卖奶酪的。

到了1985年,百事的汽水产品在可口可乐公司之后,已经成功进入共和国市场。

百事在华夏灌装厂已经获得初步成功。

于是刚刚收购了肯塔基的百事公司,为了进一步开发内地市场,把快餐业务也做起来。

简道尔就下令,在港城成立了肯塔基的远东地区总部。

1986年,简道尔还率领百事全体董事到访共和国,不但结识了伟人,并参与了美中商会的建立,这在当时的外资企业中前所未有。

其目的就是以港城为桥头堡,站稳脚步后,逐步向内地推进。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肯塔基在港城市场却遭遇惨败,美国人纯粹的快餐模式并不为华夏民族欣赏,起步就相当艰难。

到目前为止,费劲了力气,肯塔基在港城也只开了三家店铺。

而且几乎全部亏损,完全不成气候。

所以啊,既然连港城的市场都尚未成功,更别说内地市场了。

残酷的现实让简道尔明白过来,想要在华夏土地上顺利开展起快餐业务并不那么容易。

由于东西方文化和生活模式都存在大大不同,美国快餐要想顺利在华夏的土地落地开花,那就必须要用一个懂得华夏文化和市场特点的人。

也恰恰是这个时候,汪大东在内地获得成功,通过快餐挖到第一桶金的消息,传到了美国来。

要知道,1979年的时候,当时还在肯塔基就职的汪大东被美国肯塔基总部曾派往南加州担任区域经理,他可是出任过肯塔基的中层。

所以,汪大东在内地的成功等于给简道尔打出了一张明牌。

当简道尔获知这汪大东曾经是肯塔基的老员工的消息后大喜过望。

立刻让人想办法联系到了远在津门的汪大东,并且代表肯塔基邀请汪大东回到公司来,出任肯塔基远东地区总裁,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以共和国的全国范围为目标开发大陆内地市场。

开出的条件很优厚,不但给他高薪,合伙人待遇,保证完全不会干预他的经营决策,这充分展现了简道尔求贤若渴的诚意。

于是汪大东动心了。

他非常清楚,共和国是一个规模不亚于美国本土的庞大市场。

肯塔基又有完善的体系、供应链,和绝对的扩张实力和经营。

如果他答应这个条件,凭他对于内地市场的了解,以及成功经验,也许快则数年,慢则十年,他就能在共和国开办数十家,甚至上百家的肯塔基的分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和这样的宏图大业相比起来,他个人创办的胡姬花快餐厅当就没那么香了。

就这样,他在思虑再三之后,认为做这件事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有一定的把握。

就对简道尔提出两个要求。

“让我放弃自己的事业,答应出任肯塔基的远东总裁可以。但我上任后,一是要把肯塔基远东地区总部由港城移到新加坡。二就是要把新加坡的肯塔基的全部股权买回来,从此结束授权经营模式,不要再授权别人经营。这你能同意吗?”

对此,简道尔很是好奇,说,“开发内地市场,总部从港城移到新加坡不是反而离内地更远了?何况你把总部挪走,港城的店怎么办?我不是不答应,但希望你能有个合理的解释。”

没想到汪大东的理由居然还很充分,“你可能不清楚,其实肯塔基不是八十年代才进入华夏的。我在肯塔基工作时了解到的情况是,早在1970年、1971年,肯塔基就到过港城发展,但随后就陷入严重亏损,十几家店被迫关闭。1985年后卷土重来,再次进入,也只开了三家,不成气候,这样的市场,我们屡屡碰壁,一时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不如暂时忽略掉,尽量减少消耗。而且港人大多数是不会讲普通话,所以在港城也没有人力资源,对于我们在内地的经营完全没有帮助。新加坡就不一样了,那的华人讲普通话。到了内地,就能沟通,有助于我们在内地的发展。这样的话,表面上是搬得远了,实际反而近了。我可以直接把新加坡的模式挪到京城来,开第一家店的时候,稍加改进就好。用华夏人的说法,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汪大东斩钉截铁地说,“如果这两家事你不答应,那我不会回来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简道尔被说服了,决定无条件完全按照汪大东的意见来办。

不惜动用数百万美元,回收新加坡肯塔基的全部股权。

也就是说,大陆这边还没有什么实质进展呢,简道尔就要为了让汪大东满意,开始大撒巴掌的花钱了。

这无疑充分显示了简道尔的决心和对汪大东的信任。

于是汪大东再没有什么顾虑,很快就去跟津门的政府部门进行了协商。

为了不让胡姬花餐厅的经营和企业性质受到影响,他介绍了另一个美籍华人来接盘。

这个人叫戚钧富,也是他的老朋友,在国外经商三十多年,也有丰富的餐饮行业管理经验。

这样的话,在津门政府首肯下,汪大东以六十万美元的价格把自己的股份转给了戚钧富,就此功成身退。

然后重新又归于老东家的门下,成为了肯塔基的远东地区总裁。

目前他正在为肯塔基在京城疏通各路关系。

他打算把第一家肯塔基的店,就设在京城……

终于听完了汪大东讲述的始末究竟,赵汉宇和米晓冉此时才明白了汪大东做出如此选择的理由。

应该说,汪大东用这种方式退出是再好不过的了。

别看表面上他是以两年两倍利润的经济回报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餐厅,这已经足够惊人的了。

可如果考虑到此时人民币兑美元在黑市比例,实际上他是用两年时间赚到四五倍的利润。

那是真的赚得盆满钵满了。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一般人听到,也难免会替汪大东感到不舍,对他做出的选择是否明智存有保留意见。

“舅舅,胡姬花餐厅可是您一手创办的啊,每年又能赚这么多钱。就这么放弃了,您不觉得太可惜了吗?虽然肯塔基给您的条件是很好,可那说到底,也是替别人打工呀。会有您自己做老板威风吗?要是我的话,我可不会像您这么洒脱,说走就走,这么干净利索。面对您这也的处境,我恐怕会相当烦恼,不知该如何是好……”

像米晓冉就是这样的。

她委婉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她的想法让汪大东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他转头看了赵汉宇一眼,有意考教地问,“汉宇,你是怎么想的呢?也和晓冉一样吗?替舅舅可惜?”

“不,舅舅,我当然赞成你的选择。”

赵汉宇毫不迟疑的侃侃而谈,“我记得您经常对我说,在商业上,西方文化是一本万利,连锁经营。追求的是低风险和高效率。而且只承担财富,不承担事业。反过来东方文化是我的祖传秘方,我开店,只能我有,不能你有。而且讲究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这是文化上的一个很大的区别。而且也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区别,才导致华夏的企业极其缺乏商业竞争力。通常都是故步自封,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状况。很难创新发展,也很难壮大规模,也就没有可能诞生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品牌。”

“具体联系到这件事上,从您的个人角度出发,如果够继续经营自己的胡姬花快餐厅,虽然是很好,经济回报也不错。可这样新生的企业,各方各面都不够成熟。一切都需要您来亲自规划做决策,这样的工作肯定是很繁重的,进展也有限。我想您用了一年时间才开了一家分店。如果再开一家,可能还需要一年。”

“何况风险还需要个人来承担。现在胡姬花的成功是建立在内地市场空白的大环境下的,未来肯定会出现竞争对手。别的不说,肯塔基这样的国际快餐巨头不就要来了吗?很可能其他的快餐品牌也快来了。关键是这些跨国公司的商业布局都是有计划的,一旦计划出炉就不会轻易放弃。那么如果舅舅您拒绝肯塔基的招揽,未来,彼此就会变成对手。势单力薄,底蕴不足的胡姬花能否还能像这样创造出令人咋舌的利润就要打问号了。起码能肯定,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相反,换成您加入肯塔基的阵营就大大的不同了。肯塔基的内部管理方式已经非常成熟,而且相当科学。在内地只要开第一家,树立起旗舰,产生品牌效应,其他就好说了。在这个国际品牌倾斜资源大力扶持下,当然会使事情成功的可能最大化。到时候也许只需寥寥数年,您就能在内地开设几十家分店。无论从成本的角度,还是风险的角度,又或是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放弃一个不成熟的自主品牌,选择替肯塔基这样的国际快餐巨头在大陆内地打天下。这才是最优的选择。”

赵汉宇的回答,让汪大东相当满意,他忍不住为外甥喝起彩来。

“说得好,说的太好了。没想到你能认识得这样清楚,也不枉我一番心血。”

夸了几句,跟着他又对米晓冉进一步解释说,“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我为什么会这样的选择。别的不说,外资企业在京城开店没那么容易,得申请。想当初,我一直被制度挡在京城门外。去津门也有很大的原因是,那里才有国营企业愿意和我合作。换成肯塔基却成功申请下来了,而且是和京城畜牧局合作,这就是巨头的实力。”

“你要知道,在西方的管理文化中,只注重结果。这叫务实。在大陆内地则不然,我看到的很多内地企业领导,都在讲我去做了什么,结果呢?很虚的,很少有人拿得出令人振奋的结果。西方的文化不管你做了什么,而注重我投了多少钱,你回收了多少,我的价值变成多少了。这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区别。”

“别忘了,我是做快餐这一行的,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时间和规模。只有时间和规模才能给我利益,至于其他根本不重要。是老板又怎么样?压力大,回报却未必高啊。只要打工比自己开店划算。那我就会选打工……”

米晓冉一直在思考,听到这里她已经完全差不多领会了这其中的道理,脸色有点微微发红的说。“舅舅,我现在懂得了。您说的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吧、未必要争什么名分,还是拿到手里的经济回报最实惠。对吗?”

“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你要是能懂得这个道理,就已经超过许多人了。大陆内地的人太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总是在乎什么名头,没几个人能有这种认识。”

跟着他又顺势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说了这么多,想必你也能理解舅舅需要你帮什么忙了。为了尽快上手,尽早实现管理团队本土化,尽量缩减筹备的时间,我急需一些本地的有经验的帮手。我记得你在出国前,是在一家宾馆上班的吧?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给我?至于待遇上,肯定比国内企业优厚许多,如果我聘用他们,基本工资起码是二百元起步。”

汪大东的夸奖,让米晓冉的心情一下就好了起来。

再一听到这个底薪数字,她就更有信心了,毫不犹豫的答应。

“没问题,舅舅的忙我一定尽力。这次回来我本来就想请客和那些同事们聚聚的,到时候,我就用舅舅今天给我上的课来说服她们。”

汪大东听了米晓冉的保证,简直笑得就像个弥勒佛。

再一看表,时间也不早了,就邀请米晓冉和赵汉宇一起去餐厅用餐。

只是起身的时候,兴高采烈的米晓冉也不免心里一动,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哎,这么说的话,他……难道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明明自己有那么多的生意捞外快,却一直在外资企业上班?

这小子,居然有这样的心计,这样的见识吗?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国潮1980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