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远香近臭

国潮1980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远香近臭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3-28 01:04:00 来源:总裁文学

见大家反响热烈,张大勺当然高兴。

不过老爷子并不倨傲,马上就客气上了。

他对江四小姐说,“什么名家啊,您太高抬我了。我就是个做饭的厨子而已。把饭做好,能让大家吃得满意,翘翘大拇哥,我就知足了。”

“其实这道菜之所以少见,并非真的难做。最大的缘故无非也就是需要耐心法儿,比较费工夫罢了。大多数的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细模细样地准备,专心致志地去做。”

“但这道菜也的确吃功夫。无论原料的选择搭配,还是刀工和火候,要求都比较细致。更接近于府门儿和宅门儿的私家菜。”

“要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想如果您来做,多半是比我做的滋味更佳。今天我拿这道菜为您洗尘,纯粹是碰巧了,有点班门弄斧。您可别一味说好,也得给我好好挑挑毛病才是……”

江四小姐可没想到张大勺转脸就捧上了自己,也立刻谦虚起来。

“什么?我?您太看得起我了。我只是嘴馋好吃而已。勉强算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食客。哪儿能和您相比啊?我要挑剔您的菜,才是班门弄斧。虽然我也略通厨艺,但也就是家里随便做做的水平罢了。否则也不会连个餐馆也经营不好……”

“不,这话可不能这么说。您实在太客气了。”

张大勺断然摇起头来。

他是真正的饮食专家,尤其涉及到勤行上的道理,那一是一,二是二,绝不能打马虎眼的。

老爷子相当认真的说,“这好吃的人多数都会做,越是爱吃,越是会吃,要求就越高。私下里就越会在饮食上下功夫,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嘛。长此以往,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怎会没有几道独门的拿手菜呢?所以啊,真正的精细好菜,往往多出自于好吃者的私人府邸。庄馆里是吃不到的,也只有少数制作便宜的才能偶尔流传出来。”

“像‘潘鱼’,‘佛跳墙’,哪样不是足以传世的佳肴?即便是宫廷里也一样,否则乾隆和西太后也就不会非要弄专属他们自己的小厨房了,变着法从外面弄厨子进宫里来伺候。就说大家都听说过的芙蓉鸡片和眼前这道这柴把鸭子,本质上还就是宫廷里的私房菜。”

“您也一样啊,当年,吉士林的‘奶油栗子粉’不就是您的个人创造?老康早跟我念叨过这事儿。这个甜品那是相当令人惊艳,单就这一样东西来说,曾经都压过靠甜品起家的起士林去了。我也试着做过,对您的这份巧心思,我是佩服得紧呢。由此也足见您的烹饪水准。谁要说您不善烹调,怎么可能?我是不信的。”

“至于我们勤行的厨子,灶上本事是在于怎么用短时间置办出成套的、体面的官席来。我们最擅长的菜肴虽然好看也好吃,但都是冠冕堂皇的东西。菜肴的烹饪要求与细致的火候菜大大的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路数。我们讲究的是香软,要的是快捷体面,却失于鲜嫩,往往中规中矩显得死板。所以在酒楼干厨子,和去私人府上做厨子,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了,反过来也是一样。长处在鲜嫩的私房菜再好,却只宜于阔而细致的家庭待客。或者用于几位讲究吃喝的好友聚餐,对于官席却是不适合了。就是勉强用得上,也绝对没有好处。就是能做得好,也绝对吃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您想啊,官席一开就是两三桌,或十几桌几十桌,这种正式酒席,大宴宾客的场面,吃饭等于行礼,一举一动都有约束,耽误工夫是必然。偏偏细致的火候菜,吃的就是火候,一勺只可炒一盘,最多炒两盘,而且来了就得吃,连传菜都得小跑儿。过几秒钟,便过时不适口了。”

“所以啊,真正的精细好菜要是用于庄馆的客人,却是难有好评。您别看谭家菜的名声响亮,如今已经流于庄馆气了,变味了。要是当年,你让他办酒席,两桌就是极限,他还得提前准备个三五天。再多,他就是吐了血也弄不出来。是不是这个道理?”

“至于您,要是为了餐馆的买卖不好就妄自菲薄,恐怕还真想岔了。照我看啊,您那餐馆买卖不行,不是您的厨艺不高明,反而很可能是您的厨艺太高太雅所致。别忘了,好的厨师是需要懂得欣赏的食客的。而您的餐馆又是开在异国他乡,您能指望那些外国人吃明白您的精细菜吗?怕是曲高和寡难免,牛嚼牡丹是必然啊……”

张大勺的这番话,那是有理有据。

不但把私房菜和庄馆菜的区别给讲明白了,一下子就解开了江四小姐长久以来对于餐馆经营的部分疑惑。

而且他还专门提及江四小姐当年的得意之事,好好的捧了江四小姐一把。

那江四小姐还能不高兴吗?

“哎哟,谢谢您的提点,更谢谢您这么看得起我。要不说,行家还就是行家呢。果然见解独到,高明之至。今天听了您的这一席话啊,我才有点明白过来。好像真是这么回事。要不干脆这么着吧,咱们也别说谁指点谁,谁是班门弄斧了。武人以武会友,文人以文会友。咱们既然都是爱饮食和烹饪的人,就以菜会友。今天我沾光先吃您的菜,正月初五晌午,我也摆一桌宴席来回请您,您看如何?如不嫌弃,到时候,您也品品我的私家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话同样说到张大勺的心眼里了。

基于江四小姐的家庭环境很不一般,他确实有心想要见识一二。

盖因富有家庭的私有之菜,很少有外传的,而且都好,都有特别的烹饪法。

甚至往往会有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老爷子也盼着自己平淡的生活里能有点惊喜,很可能江四小姐就是给他惊喜的这个人。

不过尽管如此,对这段饭倍感期待的张大勺却不肯贪人之功。

他虽然接受了邀请,却也没忘了给宁卫民摆好。

“嗨,您要请客,我是求之不得。到了日子口儿,我是绝不会缺席。至于我这点见识呢,您要觉得有帮助,那是我的荣幸。不过啊,您要是都归功于我,我也要惭愧的。”

老爷子说着一伸手指向宁卫民,“因为说实话,这些见解,这些主张,也有这小子的功劳。原本我也没有想的这么清楚。说起来还多亏了这小子开了家主营宫廷菜的饭庄子,而且还想要在国外开分店。我们见天儿凑在一起没事就琢磨,用哪些菜合适,怎么干合适,这么一来二去的,这才有了这样的经验和共识。”

跟着老爷子还笑着为江四小姐指了指桌上的几样菜。

“哎,对了,这小子他也是个懂得吃喝的吃主儿。他自己琢磨出的菜色也挺有意思的,您看今儿这桌上的松仁玉米,蚝油生菜,这两道菜就是他的发明创造。如今已经成了他那个饭庄子卖的最好的几个菜之一,对了,那什么椒盐蘑菇,和鸭蛋黄焗南瓜听说在日本也很受欢迎。要说这老康真是收了个好徒弟啊,我可羡慕的很呢……”

确实,有别于当时大多数京城家庭大同小异的内容。

今天中午马家花园这一桌饭菜的规格可绝对称得上是顶尖儿的了。

因为除了京城人过年都要有的一些传统菜式,像“肉皮冻儿”、“芥末墩儿”、“豆豉豆腐”、“山楂拌菜心”、“米粉肉”、“清蒸鱼”、“清炖鸡”、“南煎丸子”、“葱爆羊肉”、“红烧排骨”、“家常带鱼”、“肉末雪里蕻”和“八宝饭”这些,今天的席面上还有好几道堪称独特新鲜的菜色。

张大勺亲手烹饪的柴把鸭子和蹄筋烧海参自不必说,都是味道极为绝妙的大菜,占据了桌子上最显眼的主要位置。

但另外还有两道极为鲜亮的素菜也同样很引人瞩目,令人耳目一新。

那就是宁卫民抄了未来餐饮业的作业,提前“发明”出来的松仁玉米和蚝油生菜。

别的不说,就说这年头的京城,蔬菜生产还没有完全打破季节的桎梏。

虽然京城从1984年就开始大力发展大棚菜,也在太阳宫和小汤山先后建立了引进外国蔬菜的“特菜基地”,就连外埠菜也从去年开始大力供给京城。

但对于广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这些还是杯水车薪。

作为普通老百姓,冬季仍然要以冬储大白菜为主。

能在冬天花大价钱买到不多的鲜货,也就是西红柿、黄瓜和豆芽罢了,聊胜于无。

所以从物质供给的角度出发,能在腊月寒冬见着这样的东西本身就不易。

这完全是得益于宁卫民和天坛公园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从温室大棚的供给链获得这些东西。

另外,也别忘了,松仁玉米和蚝油生菜也是经过大众口味检验,颇受好评的菜肴。

未来以全国范围来论,无论是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只要是大众餐馆,这两道菜基本都有,长期保留,而且点菜率还不低。

解放前,但凡全国各地有名有号的酒楼,不都都具备随时提供五十多种通用菜肴的能力嘛。

这么一看啊,这松仁玉米和蚝油生菜两道菜也等于进入新社会的通用菜单里了。

这就足以证明这两道菜的受众很广,绝对属于投大众喜好的口味。

那么自不必说,在张大勺的推荐下,江四小姐也去尝了尝宁卫民“发明创造”。

别说,这两道菜虽然味道直白了些,谈不上什么五味调和、精妙变化。

但确实很好吃,都带着甜口儿,而且还很解馋,吃了一口就想吃第二。

难怪那些年轻的小辈儿那么喜欢吃肉,对这两道素菜也趋之若鹜。

为此,江四小姐也不由对宁卫民刮目相看。

她一边让儿子也来尝尝,一边就想着要跟宁卫民搭话。

不过宁卫民此时可有点顾不上其他。

他正全神贯注地照顾着松本庆子。

一边给她布菜,一边为她解释她不明白的诸多问题。

不为别的,松本庆子毕竟是日本人,哪怕学了中文,能说不少的话了,日常生活交流没什么问题。

但对于古老华夏的人生哲学,却不可能全盘理解。

说实话,自从迈进马家花园大门这一刻起,她觉得她是掉进一个博大精深的洞里了。无依靠,无抓挠,松软的底使她越陷越深,这种感觉在任何地方都是从未有过的。

所以哪怕她坐在酒席中,也有太多的东西似懂非懂。

就像刚才张大勺提到“洗尘”二字,她就迷惑地问宁卫民是什么意思,是要洗澡吗?

这使得宁卫民嘴里的一口酒差点儿喷出来。

而后咳嗽了一阵,才能告诉庆子,洗尘就是喝酒,吃饭。

但松本庆子仍不解地问为什么明明是吃饭却偏要说洗灰尘,到了洗灰尘时能不能说吃饭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宁卫民也只好陪他慢慢绕,一点点的给他普及国人习惯的委婉表达。

后来见她光说不吃,又夹了一箸菜放到她小碟里。

松本庆子问是什么菜。

没想到米晓卉这丫头调皮,成心逗闷子,竟然插口说“这叫蚂蚁上树春不老”。

结果吓得松本庆子一个激灵,又瞪大了眼睛。

宁卫民察觉到她神色有变,赶紧解释说就是肉沫炒雪里蕻,没有什么蚂蚁的,只是叫这个名儿,你就放心吃吧。

那么可想而知,宁卫民这顿饭吃得半点也不容易,他基本上就不得闲,一直在关照着庆子。

所以江四小姐见到他这副“爱妻模范”的样子,也不好意思打扰,便转而去恭喜康术德。

“你这个徒弟真不错,不怪引得张师傅羡慕,确实有点儿本事。嗯,这两个菜都好。尤其这松仁玉米,颜色好看不说,做法也简便。这要是当年,把这道菜放到吉士林推出去,怕是又能成为一道引人效仿的招牌菜了。看来啊,咱们是都老了,这就叫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不知,你这徒弟愿不愿意把这两道菜教给我,也让我拿到美国去试试……”

要按理说呢,当师父的听人这么赏识自己徒弟,尤其又是江四小姐这样出身名门,见过世面的人,那就没有不高兴的。

可也不知道,是因了康术德还在生宁卫民的气,还是见不到他在自己的眼跟前就对松本庆子这么殷勤。

这老头儿此时听旁人夸这个徒弟,居然满是嫌弃和不屑,纯应了“远香近臭”那句话了。

“哼,什么不错啊。这小子最大的毛病就是没出息,你还看不出来吗?贪图享乐,意志薄弱,就不是做大事的人。要我看那,比你的儿子可差远了,你的儿子在海外拿了西洋建筑学的博士。这才是人才,不愧是你们江家的后人。你再看他,有什么真本事?也就知道谈情说爱,吃喝玩乐,懂点投机取巧的道道儿罢了。”

跟着老爷子甚至一皱眉头,居然忍不住甩食指敲响桌面,隔空嗔嘚宁卫民了。

“哎哎,你小子,那耳朵是摆设啊。你四姑姑跟你说话呢,能不能懂点礼貌啊?”

就这一下子,吓了宁卫民和松本庆子一跳。

这对爱情鸟儿立刻中断了他们的谈话。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国潮1980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