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八百一十三章 买版号

国潮1980 第八百一十三章 买版号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07 20:47:07 来源:总裁文学

宁卫民在商业合作上最擅长的一招,那就是扮演替对方考虑周到,主动承担大量风险的“实在人”。

哪怕大多数的人初见他第一面,往往惊讶于他年轻俊朗的外貌,会怀疑他的办事能力。

但只要谈话一开始,这些人很快就会被他的礼貌谈吐所打动,被他满怀诚意的条件所折服,很难拒绝他的提议。

就拿郑铭铭来说,哪怕对宁卫民贴身紧逼的谈判方式有些不满,可也对他开出的合作条件一样大为心动。

张嫱母女更是如此,两人无不被宁卫民亲善和气的态度和处事周全的礼貌打消了戒心。

尤其宁卫民还有一个相当体面的身份,广阔的人脉,常人难以想象的经济实力,和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

这就更让他在张嫱母女的眼中,成为了值得她们寄托希望的贵人,早就渴求相遇的伯乐。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内地音乐环境,还没有人拥有成熟的商业运作经验,更没有人有明确的造星意识。

哪怕是张嫱妈妈这样一个专业音乐人——国家大剧院的小提琴手,也仅以集体公演,视为个人事业的最高目标,出个人专辑想都不敢想。

可这些机会,宁卫民要想提供给张嫱,却实在太简单了。

他目前除了马克西姆餐厅的演出,很快还有天坛暑期书市需要张嫱参与演出。

而且还有把握帮助张嫱尽快录制第一张个人专辑,那张嫱母女还不大喜过望?

何况宁卫民还非常熟悉张嫱的嗓音条件和大致成名史,直接就为张嫱当面指明了最适合她的曲风——迪斯科。

并打算以此为基础,聘请专业的化妆师为张嫱的形象提供服务,找专人为张嫱编曲改词,并亲自负责找相关资料和歌曲给张嫱学习参考。

这就更是让张嫱母女为之信服,把他当成了张嫱的指路明灯。

不为别的,主要就是因为张嫱虽然沾了妈妈工作的光,较早接触到欧美音乐。

但无论是她,还是她的妈妈,对欧美音乐的风格全没有个清晰的认识。

对欧美明星的模仿也停留在肤浅的层次,喜欢什么就照搬什么。

而且几乎都是张嫱的妈妈用土办法帮张嫱硬追时髦。

还别看宁卫民的这点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和见识,放在网络时代也就是个基础常识。

可在这个信息传播不畅通的年代,却大大提升了他的咖位。

那是一出口就震惊了张嫱母女,解决了张嫱心中不知多少疑惑。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让张嫱耳目一新,醍醐灌顶的效果。

就连随便聊聊欧美乐坛的花边新闻都能把张嫱给听晕。

比方说,迈克杰克逊童年的哪首歌好听,麦当娜的曲风如何,卡朋特兄妹的人生际遇是多么凄凉,瑞典ABBA组合的《Dancing Queen》曾为瑞典国王大婚而唱……

自然而然,宁卫民就成了张嫱心目中的偶像。

一个吱吱冒油嗷嗷闪光的大腰……哦不,欧美流行音乐专家啊。

更别说,宁卫民还拿来一千块钱作为张嫱的生活补助,留下一个录像机和两盘欧美流行音乐的录像带给张嫱观摩。

同时他还答应张嫱妈妈,今后可以陪同张嫱参与任何演出活动,并且保证绝自己绝不会勉强张嫱去唱她不喜欢的歌。

如此种种,就更让张嫱母女把宁卫民当成值得信任的人。

让她们对未来生活即将产生的巨变,产生无限憧憬和想往了。

所以当宁卫民提出自己的诉求——希望三年内,由自己全权代理张嫱一切的商演和专辑录制。

张嫱妈妈毫不犹豫签约了,哪怕条款中还附加了防止违约的惩罚性条款。

专门写明,不经过宁卫民的允许,张嫱母女不能答应任何人在音乐方面的合作要求。

不为别的,任谁也不会想到张嫱出道既巅峰啊。

要按常理来讲,十八岁的张嫱一旦出人头地,怎么看,星途也不会只有短短的三年。

就这样,电音女王的合同到了宁卫民的手。

他轻而易举,拿下了早已经历史证明过的,张嫱最有商业价值的三年青春。

再之后,当然就是开始实施实质性的造星工作了。

一方面宁卫民利用职权,老实不客气先抽调了一个郑铭铭派来给模特服务的港城化妆师。

去为张嫱的舞台造型定妆,定穿戴风格,教她怎么穿衣打扮。

同时还安排张嫱和崔健的七合板乐队熟悉,一起排练,让张嫱选歌,练歌,熟悉舞台环境。

另一方面,宁卫民马不停蹄的联系出版社的熟人,找音像出版社的关系,联系录音棚,为出专辑做准备工作。

还别说,原本宁卫民有点担心的“准生证”这一关,居然比他想象中要容易多了。

一直和他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美术》杂志社帮忙牵线搭桥,介绍他认识了华夏唱片公司京城分公司的总经理冯朝年。

很快,对方就给了他令人高兴的回复,同意他个人出资为张嫱录制个人音乐专辑。

而且录音棚,人家也可以帮他联系,费用还有优惠。

不得不说,宁卫民是既沾了皮尔卡顿公司股东的光,也赶上好时候了。

敢情自1979年,国家批准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开始发行本土制造的盒带,共和国的音像出版行业就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仅当年太平洋公司就靠几盘民歌和美声的磁带收获了近千万的利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随后的四年里,内地便相继成立了三百多家音像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去追求利润。

结果庞大的内地市场不但容纳下了这么多音像出版社,而且还一直保持着渴求不足的状况。

不用说,这是个新兴产业,钱还好赚,所以音像出版社的管理模式就很松散。

通常情况下,音像出版公司都是自己去联系当红的歌手。

只要彼此商定好,就可以出专辑,并且大多都是翻唱。

也有演出团体为力捧自己麾下的主要演员,主动和出版社联系合作的。

总之,这年头要想出盘磁带,本身就比出书容易。

只要歌手有点名气,基本上是和音像出版社一拍即合的事儿。

演出团体即便要捧新人,如果肯自己出资,自负盈亏也不难。

难得倒是怎么保证有足够的歌曲专辑供应给市场,目前三百多家影像出版社最头疼的事,就是当红歌手已经录得差不多了,都在自己寻找合适的新人,并且紧盯电视屏幕和各大晚会。

所以宁卫民这样,要个人出资捧张嫱,而且一发行就定下二百万发行量的,虽然还属于绝无仅有的个例,可运作模式却已经成熟了。

音像出版社的合同样板都是现成的,只要宁卫民把管理费交了,再给三成预付款,这事就能启动。

其实作为音像公司一方的负责人,冯朝年只是好奇宁卫民怎么保证资金的供给。

毕竟售价五块五一盘的磁带,生产成本就三块钱呢,二百万盘就是六百万啊。

百分之三十的预付款加上管理费,宁卫民前期就得凑上二百,这对个人绝对是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

对此,宁卫民早就想好了策略,对冯朝年说,其实自己只是一些想捞外快的单位找来的代理人。

那些单位因为各自企业属性问题,不好出面,也不想出名,才委托他经办此事。

事实上,宁卫民还真不是骗,他拿给冯朝年的支票,也确实是集体企业的。

加上他在皮尔卡顿公司任职,自带的信用度,所以冯朝年很容易就相信了。

要问到底怎么回事呢?说破了也就一层窗户纸的事儿。

敢情宁卫民做磁带的钱实际上是皮尔卡顿公司、天坛公园以及坛宫饭庄给他出的。

他以预定工艺品的货款名义,替这三家单位做主,先把几十万不等的支票,分别付给了料器厂、工艺品厂。

然后他再拿这些街道厂的支票付给音像出版社。

这样的话,钱不就套出来了吗?

这就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好处。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国潮1980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