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下本儿

国潮1980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下本儿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普遍来讲,这个年代的国人,非但瞧不起厕所这玩意,连带着也瞧不起从事相关行业和工作的人。 什么掏粪工,扫厕所的,开粪车的,一概如是。 其实说起来,不外乎是因为我们当时的厕所的条件实在是差劲,只能用“臭名远扬”来形容。 究竟能差劲到一种什么地步呢? 能差到都不配被叫做厕所,只能以“茅房”称之。 这话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成分。 这年代的公厕,建筑标准多是“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 不但没有门,而且矮得如同猪圈,厕所顶部为防雨只加覆两层石膏瓦楞板,通风就是靠厕所上部,砖头错落磊搭留出的通气孔。 而京城百姓这时形容上公厕的感受,那是“一闻,二跳,三叫,四哭,五笑”。 大致的意思是,在胡同里找厕所根本不用看标志,“闻”着味儿就能找着。 进入厕所则污水横溢,屎尿横流在地上,一不小心摔一跤,一天浑身臭骚味。 所以只能“跳”着前进。 另外在夏日,厕所坑中的场面将会让人惊心大“叫”。 还有厕所里弥漫着的尿液氨气能呛得人眼泪直流如同“哭”状。 再加上便坑之间毫无遮挡,入厕的人们只能大眼瞪小眼,相对苦“笑”了。 公厕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共和国的对外形象,因为即便是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的公厕也比胡同的公厕强不了多少。 在很长的时间里,共和国境内的厕所,都是境外游客到内地抱怨最多的问题。 有一些海外游客甚至因为被旅游景点的公厕给吓着了,宁可中止游览,也得返回宾馆入厕。 真有紧急情况,不得不被迫“入乡随俗”,那简直能形成心理阴影。 许多外国人会因为内地的厕所没有隔板,只能用手抱头面向墙壁,来个“鸵鸟政策”。 为此,有些外国出版的旅游小册子,就会郑重提醒前往共和国的游客——“旅游出发前务必要在宾馆提前入厕,旅游途中不要喝过多饮料,以免使用公共厕所,那里是华夏最肮脏的地方。” 所以完全可以说,公厕问题的确是这个年代,我们对外难以示人的一块臭疮疤。 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共和国的贫困和落后,也折射出了我们国家的人民素质与文明发展水平的不足。 可要知道,还别看厕所这么脏臭,想上还不好找呢,因为数量也不足。 据资料记载,八十年代中期之前,全京城只有五千五百座公厕。 即便是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公厕不过二十多座。 居民区往往一片胡同才有一两个公厕,日常捏着鼻子排队上厕所那是常态。 像西单南侧的公厕前,排队的人少时几十人,多则二三百,天天如是。 不知情况的人还以为这是在抢购什么紧俏物资呢。 由此,也就有一个属于年代性的特殊现象。 去饭馆喝酒吃饭的老爷们,都爱去自己掌握地形的。 知道厕所去哪儿上,才便于走肾不是。 同样的,也有了那个人尽皆知的顺口溜儿——“老塔儿进城,身穿条绒,头戴草帽,腰系麻绳,喝瓶汽水儿,不会退瓶儿,找不着厕所,是旮旯也行……” 说实话,这表面上说的是乡下人进城后的入厕尴尬。 可实际情况上,由于男人的脸皮厚,还多少有点权宜的法子可想。 真正找不着厕所,最不堪其苦的人,其实是女性,与城乡之别的关系还不大。 现实里确实有国内的女同志因为出差,在大城市繁华地段找不到厕所,小便失禁尿了裤子的。 也有外国娘们因为内急,强忍过度,结果在归途中晕厥昏迷的。 所以说宁卫民建厕所这事儿,其实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住在广厦间,用着抽水马桶,不用为入厕问题发愁群体。 当然会鄙夷,会嫌弃,会心生憎恶感。 可对于每天都得上胡同里茅房的附近居民,或是走到此处急需解决内急问题的路人来说,那就是功德无量,胜造七级浮屠的事儿了。 别处不说,就说宁卫民家门口的扇儿胡同的要升级改造的厕所。 自打边大妈贴出街道告示的那天起,这就成了扇儿胡同各院各户,家家热议的话题。 无人不津津乐道,说街道办了件好事。 盼着这厕所早点修成,早点惠及大家的生活。 哪怕是明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会不方便,得去远处另寻他处入厕,可人们一样是心甘情愿,安心等待。 不为别的,因为现有的厕所实在太破了,早就到了不能不修的地步。 比方说,连个灯泡都没有,天一黑得打着手电筒才能上,就跟趟地雷阵似的。 尤其附近的居民又多,抽粪车如果五天不来,这里就能淤了,老鼠都能从粪坑里爬出来。 说句不好听的,这个厕所脏臭得能让人做噩梦。 其实大家都不图修成多么干净的地方,只要地面是平的,屋顶不漏雨,有个小亮光照明,别满处跑耗子,也就知足了。 这年头老百姓的眼界和见识,还真没法把厕所和“干净”二字联想在一起。 结果谁都没想到,所谓的“升级改造”压根就不是在旧基础上修缮,而是城建公司的大铲车直接开过来,扒倒了重盖。 就冲这一划拉,“呼啦啦”碎砖烂瓦的阵仗,扇儿胡同的居民就不能不受震动。 看在眼里谁都明白,这次街道真下本儿啦! 再接下来的几天,等运走了这些废砖,吸引居民们注意力的,就是厕所这块儿地基上,打线划出来的奇怪布局了。 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常规的厕所,一定男厕、女厕面积相当,有两个入口才是。 然而这次要翻盖的新厕可不是。 就一个门儿不说,而且里面的面积也不均等,居然划出了大中小三间。 弄得大伙儿这叫一个纳闷儿,怎么合计都捉摸不出个所以然来。 有人实在耐不住,跟施工的头头递烟,大致讨教了一下,才知道怎么回事。 合着今后正中的小间儿就是主要入口,小间儿的正面按洗手池、侧面墩布池,还要装大玻璃镜。 左边要大一倍的这屋是男厕,右边的大两倍的是女厕。 至于为什么这么安排,他也不知道,反正照做就完了。 这一下可好,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扇儿胡同的居民们都没法安定了,觉得街道太能胡来了。 一个厕所用得着装镜子吗?还装洗手台?这得花多少冤枉钱啊! 过去连个灯泡都保不住,能让孩子们给拿弹弓打了,这些东西不擎等糟践嘛。 就别说厕所就一个入口的问题了,臭气不全憋里头了?这还怎么散味儿啊? 于是居民们一股脑都找边大妈来了,让她跟街道李主任好好说说,赶紧“拨乱反正”。 千万别钱没少花,最后弄一个大家都不满意。 唯有面积问题,男子汉大丈夫们倒是无所谓的。 反正女人们喜欢就得了,而大多数人都怕老婆,怎么也不敢在这方面较真儿。 更蹊跷的是,对大家的意见,边大妈似乎是早有预计,她居然淡定极了。 也不跟每个人细说,只让大伙儿先回去等着。 很快就贴出了第二张告示,以文字对大家伙的各种疑问予以了解释。 为什么设一个总入口? 既能够节省空间,也便于安装门帘,做冬季保暖,夏季防止蝇虫乱飞啊。 为什么花钱增加洗手台、大镜子这样的设施? 那是为了便于大家的正装需要,有利于个人卫生健康。 至于会不会毁坏?会不会臭味难散?绝对不会。 因为街道这次,就是为了不白花这笔钱,能彻底杜绝旧日厕所脏臭问题,决定要雇请专人看护清理厕所。 甚至这告示上,就连面积切分不均的问题都说明白了。 “根据女同志在使用卫生间次数上比男同志多,而且用时长的现状。街道才决定翻盖的公厕无论是在面积上、还是坑位上,女厕都要比男厕大。这种比例将按1∶1.5建设。” 这一下,有理有据,相当科学啊。 官方说明直接就把大家伙的焦躁和担心给抚平了,那些闹腾的主儿再没话说了。 尤其是女性居民们,看了这么贴心的设计初衷。 背后里都说,街道可以啊,这是请来了高人设计的厕所吧? 当然,另一方面,期待着厕所能早入建成投入使用的心情,大家也是更急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