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商业扩张

国潮1980 第六百七十四章 商业扩张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1984年6月下旬,整个京城的主旋律就是“建设”与“发展”。

6月12日,什刹海风景区第一期整治工程竣工。

6月15日,万泉河综合治理工程竣工。

同日,京城第一座农民集资兴建的田野公园——稻香湖天然公园,在海淀区苏家坨乡建成。

6月20日,京城首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饭店,总共投资七千二百万美元,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档旅游饭店——长城饭店开业了。

6月30日京城旅游公司和港城卢堡张氏合作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京伦饭店竣工。

而长期以来被视为资产阶级娱乐活动的高尔夫球和保龄球,也在月底因为被正式承认为比赛项目而合法化,获得了准许进入共和国的资格。

五十铃等多家著名日本公司则在此期间正式公布了对华合作的消息。

为此《每日新闻》在日本国内大力呼吁,“日本经济界应该以前所未有的诚恳态度对待来自共和国的问询。”

同样是这段时间,鉴于国内经济政策的大变化,京城还真的刮起一股“公司热”。

因为许多单位都认为,有了价格双轨制这个前提。

只要组织起公司,发挥各自在搞物资方面的优势,管理经济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乱不乱是一说,有什么弊病也甭考虑,反正先成立的总归有甜头。

于是公司林立,甚至今天还是某某处、某某办,明天就换成了某某公司了。

一时间“成立公司”俨然成了治疗“经济问题”的“特效药”。

而对于皮尔-卡顿华夏总公司来说,这段时间一样是搭乘时代大势,使其商业版图急剧扩张的良机。

首先,长城饭店实际上也是皮尔-卡顿华夏总公司继入驻建国门饭店后,开办专营店的第二家涉外饭店。

由于这次商洽沟通得比较充分,而且长城饭店的建筑面积又较大,足有八万三千平米。

所以和之前皮尔-卡顿公司创办的几家专营店大大不同,此次公司的投入相当不菲。

不但以每年四十万的价码在这里租下了二百四十平米的商业面积,而且还不惜血本花了二十万元做装修。

基本上把长城饭店的服装专营店打造成了京城最大、最豪华、服装款式也最多的旗舰店。

至于长城饭店的专营店,开业测试效果确实也不错。

首周七天,哪怕长城饭店还没有完全住满客人的时候,就创造了十二万元的销售记录。

绝对是目前皮尔-卡顿华夏总公司麾下所有专营店里表现最好的一家。

由此可见,宁卫民所建议的入驻涉外饭店的销售方式,真是一本万利又容易复制的商业模式。用这一手来赚钱实在太容易了。

为此,等到了6月30日这天,皮尔-卡顿运营部经理邹国栋,又开始着手进行京伦饭店专营店的装修工作之时。

坦白说,这个时候,他已经感受不到什么业绩上的压力了。

不为别的,有建国门饭店、长城饭店、以及首都机场这几个成功的例子在先,皮尔-卡顿的专营店几乎开一家成一家,就没有不赚钱的可能性。

他们只要坚定不移,按照既定策略继续走下去就好。

另外,几乎与此同时,同样是由皮尔-卡顿本人投资的,马克西姆餐厅的大众普及版“小兄弟”——美尼姆斯餐厅,也在马克西姆的隔壁“安家落户”了。

马克西姆在法文和英文里面都是最大的意思。

而美尼姆斯就是一个强烈的反差,意为最小。

按照皮尔-卡顿先生本人的解释,有了最大的肯定要有一个最小的,所以美尼姆斯就等于是马克西姆的姊妹餐厅。

在经营策略上,这种区别更加显著。

美尼姆斯餐厅的是主打法式便餐和简餐,提供很多法国经典的家庭式菜肴,同时兼有咖啡和酒吧。

因为更接近老百姓一般的饮食习惯,以及消费水平要比马克西姆餐厅低一个档次。

其实更容易被广大的消费群体所接受和理解。

所以美尼姆斯餐厅正式开业后,有效的解决了原先马克西姆餐厅客源较少的问题。

它的价格让法餐不再显得那么高高在上,吸引了许多老莫、新侨饭店的常客,“转移阵地”前来捧场。

可以说,虽然不如廉价的“义利快餐”那么火爆。却也是顾客盈门,掀起了一股吃法餐的时尚热潮。

一向只知道改良版俄国菜的国人,不少人自此开始转变喜好,变得推崇口味纯正的法餐。

京城的西餐业就是由此开始转变风向的。

老莫和新侨饭店这样早已存在了多年的俄式大菜,面对降落京城不过两三年的法式大餐。

居然被动摇了根基,不再每餐必是满座儿,而且日益呈现出“人老珠黄”的颓势。

还有,皮尔-卡顿公司的模特培训业务,也在最近全面铺开,完全占据了国内领先地位。

由于锦绣东方模特大赛的社会影响。

大赛之后,“模特”一下子就成为国内最时髦的词汇之一,成了“新兴事物”的代表。

社会上各阶层对服装表演都特别欢迎,随后不仅在各地以舞台演出的方式出现,还再度走上了电视屏幕。

在《九州方圆》的节目中,第一次采用模特走台为歌曲伴舞。

这天马行空之举,让本来用于推广展示的服装产品,由此丧失了本质意义,演变为演出道具。

这种时代环境下,全国各地成立模特队简直成了风潮。

仅仅京城一地,由纺织局系统内部的各个单位成立的模特队,就有好几家。

基本上是参照了文艺团体的建制,属于事业单位,由国家出钱把这些演职员养起来。

那师资力量怎么办啊?

除了各单位千方百计招来资料照猫画虎,唯一公认的正统和渊源就在皮尔-卡顿了。

于是在纺织局的批准和牵线搭桥的促成下,皮尔-卡顿华夏总公司和位于玄武区太平街北口的中央芭蕾舞团达成合作协议。

商定由皮尔-卡顿公司出资二十五万元,由中央芭蕾舞团出办学教室,双方再各出一部分师资力量,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服装模特表演培训学校。

而这所合办的模特学校名字,就以模特大赛为名,注册为了“锦绣东方舞台表演艺术培训学校”。

基础形体的老师自然暂时抽调芭蕾舞团的老师担任。

而专业台步的教练,则由曾经登台参与过皮尔卡顿的正式演出,接受过正规外教培训的那些模特来担任。

这一下可好,那些曾经为皮尔-卡顿公司演出过的男模再合适不够了。

他们不比女模特,是服装表演的主流,在行里相当尴尬,没那么多演出任务。

所以在走上t台感受到人生的高光时刻后,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回归平庸的生活。

小部分人如同宫海滨那样,一直在办模特私教培训。

而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宁卫民又替宫海滨他们提前打了招呼,做了点铺垫。

结果在一众高管的呼吁下,总公司这边干脆出了一万五把宫海滨的私教班给“诏安”了。

当初跟宫海滨一起合着干的几个人,不但每人分了好几千,而且一下都成了有旱涝保收收入的培训教练了。

每天昂首阔步走在“芭蕾舞团”里,鹤立鸡群一般,那是如愿以偿,顾盼生姿啊。

对他们来说,吃二百块一个月的死工资虽然比单干收入要低不少,可身份却是天壤之别了。

从此之后,他们才算具备了长期吃这碗饭的资格。

至于皮尔-卡顿从中获得的好处,更远远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模特大赛主办方和培训学校投资方的双重身份,带给他们的,是掌管行业审美的话语权,以及相关的权威性啊。

要不怎么学校还没核定出具体的课程和收费标准呢。

只把成立学校的消息一见报,无数打来的电话、信件,就让“中芭”的传达室应接不暇了呢?

这些来电和来信的人可没有纺织局系统内部的正规团体,但却来自于全国各地。

除了一些想成为模特的个人,还有一些小单位成立的表演队。

他们无不把皮尔-卡顿创办的学校,视为能获得专业知识的唯一选择。

都想来京城通过参与正规培训,得到在这个行业里上进的机会。

这就叫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没办学校的时候,谁也想不出来,社会上的非专业表演队居然已经变得这么多了。

简直如雨后春笋。

ps:病还没好,视个人情况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