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六百五十九章 高低深浅

国潮1980 第六百五十九章 高低深浅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这三杯冰激凌,影响真是不小啊!”

听到这儿,宁卫民忍不住由衷赞赏。

“不瞒您说,刚才我听见‘吉士林’这仨字儿我就忍不住想乐。心说您这朋友也太小心眼了。就因为一顿饭没吃痛快,真就能记人家起士林一辈子的仇儿啊。”

“开个饭馆,老是软面条似的往人家起士林身上靠,不靠着人家就跟站不住似的。不但偷学人家的法子,挖人家的人,还要蹭热点,硬沾人家的光。故意引人误会他是人家起士林开的分店。大概是吃定了人家远在津门没法跟他计较啊。这忒有点欺负人了。”

“可听到后来我就不这么想了。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咱有一说一,您这位朋友,这位李爷,尽管人品不大厚道。好投机,也贪了点儿。可他善于琢磨,善于学习,还能够步步为营,商业才能不容小觑。要不马家花园那么多的人,怎么就他能借着马家孙少爷爬上来了呢?”

“他可绝不是靠运气,不是靠一个好机会,就改变了自己命运。他是精于算计,有着清醒头脑人。懂得怎么正确使用身边有限的资源。而且还有见地,懂得高档客人吃饭,需要综合性的体验感。重要的不在于吃什么,而是怎样吃。像钢琴和电唱机就是让我佩服的妙招。很值得我借鉴和学习啊。”

“公平来说,这也是本事啊。放在任何时代背景下,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像他这样白手起家的。也不是任何一家效仿旁人的店铺都能做的像模像样,后来者居上的。哪怕是行商世家的人,能把买卖干成他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宁卫民对李立的倍加推崇,却让康术德不禁笑了。

“我就说嘛,你和李立很有几分相似。就冲你的这些话,看来确实是懂他的。可见你们还真是性情相投的同一种人。那老小子要是当面听见你这么捧他,怕是要乐得找不着北了。你说的全都是他的得意处。他可从不把攀附巴结,还有偷师挖人什么的,当丢人的事儿。他自己还到处显摆呢,说假的要把真的干趴下了,那假的也就成真的了。他就要做第二个便宜坊。”

宁卫民也不禁笑了。

“可我觉着,这位李爷真的很了不起啊!就冲他学起士林学得这么到位,把本应该让外国人赚走的钱,赚到他自己兜里了,这也算是打破了某种垄断。难道不好吗?”

“这件事,即便谈不上为国争光,起码也是于国于民有益的。比起那些嘴上说的漂亮,怎么为国争光,然后一跟外国人做买卖,就节节退让的主儿。我看这样的人物,才是真英雄。”

“至于商业道德的问题,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条,还是无信不立。这位李爷的手段虽然有点下三路,可毕竟不触及根本,顶多是玩玩擦边球。小节有亏,大节无碍。”

“哎,老爷子,那后来又怎么样了?我还真想亲眼看看这位李爷呢。他的下落您知道吗?应该还在世吧?”

宁卫民的话原本是让康术德听得频频点头的。

然而这最后的几句询问,却又似乎触碰到了老爷子的遗憾,使之深深叹了一口气。

“我这个朋友啊,结果可能比我好,也可能不如我,实在说不好啊。即便这老小子还活着,恐怕这辈子我们也见不着了。说句大实话,找他比找宋先生还不易。天知道他现在何处安身立命呢。只能盼着他吉人自有天相了……”

“这又是怎么话说的?难道他不在国内了?”

宁卫民从老爷子话里听出了更多的意思。

果不其然,还真让他说着了。

“嗯,不在了。李立啊,靠经营这个吉士林,不但发了财。而且还近水楼台先得月,顺带解决了自己的婚姻问题。这小子,居然从雇请的女招待里,挑了个最漂亮的白俄姑娘当老婆。听说还是个什么伯爵的女儿。”

“还别说,那白俄姑娘不仅年轻漂亮,也是真能生养。连着给李立生了两个儿子。那俩混血的小孩可是长得很漂亮的,比李立那尖嘴猴腮扇风大耳朵的模样强多了。为这个,李立那叫一个得意啊。他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一手拉着一个儿子,带着他的洋太太,全家在东安市场里招摇显摆。”

“后来闹金圆券的时候,李立听了我的话,偷摸藏了不少的大洋和金条。即便吉士林的买卖一样大萧条,店里人可罗雀。可他个人财产,还真没怎么伤筋动骨。京城解放之后,他还一直出任吉士林的总经理。甚至一度还想开过分店。”

“但到了1956年,社会形势有了巨大变动,对他大大不利。除了国内工商行业面临着改造之外,主要是那时候咱们邻国,也要求咱们政府停止对俄国侨民提供工作和生活帮助。甚至最后要求强制驱逐俄侨。李立当然舍不得老婆孩子,于是做出了举家前往苏联的决定。”

“那个时候我已经先一步被遣返回静海老家了,是收到了李立从京城寄来的一封信,我才知道这件事的。但我给他回信,就再没得到回复。从此也就彻底没了联系。现在想想,李立走了虽然没赶上后面的运动。可毕竟是异乡漂泊啊。谁能说他去了苏联就会得到更好的待遇呢?人哪,最后还是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啊!”

宁卫民看着老爷子唏嘘感怀的样子,也不免后悔,觉着自己问了不该问的。

于是赶紧宽慰,“老爷子您放心吧,这位李爷是顶精明的主儿,而且又是干饮食业的。以他的能耐,那是最容易在海外扎根的。您想想,哪儿的人,他也不也得吃饭啊?就您这朋友,学西餐都能学的这么好,那反过来,用咱们的中餐糊弄几个洋鬼子,又算什么事儿啊?是不是这理儿?”

别说,这话倒真管用。

康术德听了,很快就把伤感放下了,又谈起了正经事。

“嗯,你这话说得不错,而且也恰恰正是我想告诉你的。恰才,为什么我要跟你说这吉士林的事儿啊?就是因为希望你明白,有老祖宗的底子在,饮食之道,咱们是有绝对优势的。咱们学西方人的经营之法容易,可他们学咱们的烹饪之术却难。”

“刚才你不是说嘛,海外的假中餐,咱们华人是不吃的。可咱们这儿的假西餐,有不少,也让外国人很喜欢。那就因为烹饪手段有高低深浅之别啊。咱们的人做西餐,很多菜式确实是改良。因为西餐比起中餐,烹饪手法太过浅薄了。中餐厨师几乎一看就能明白。于是通过西餐中做的方式,或是中西合璧的方法,无论口味还是烹饪技术都超过了原型。”

“就像起士林发明的罐焖牛肉和奶油杂拌,那无疑是两道让人难忘,非常经典的招牌菜式。不但咱们国人爱吃,外国人也爱吃。甚至随着起士林的厨师去别处做主厨,还把这样的菜式,普及到了全国各地。”

“与之类似的还有不少呢。像当年撷英番菜馆的铁扒比目鱼和牛肉空心粉,并不止国人的口碑好,外国人也都认这两道菜。撷英的甜品也很有特色,其中以车厘冻和杨桃冻最招女孩子喜欢,好多女学生和外国职员的眷属都会专门跑去吃。价钱也不贵,套餐无非六毛、八毛、一块二。比六国饭店的西餐,要便宜十倍。”

“还有咱们五一节去马家花园那天,你请我去的森隆饭庄。其实那家店,过去也是开在东安市场里的,还是中西餐兼营。不过由于老板是半路出家,临时为了赚钱现攒和的西餐,本土味儿是特别浓。”

“比方说,森隆过去卖的意大利通心粉相当有名。火候掌握的好是因为都是中餐厨子做的,而且上面还撒了一层金华火腿。就为这个,连真正的意大利人,都夸那儿的通心粉好吃。”

“还有咱们俩上次点过的那道罗汉大虾,过去是叫做两吃大虾。虾的头半段用番茄酱干烧,后半段拍扁,铺上青虾泥,蘸上小面包丁,过油炸了盛如盘子。那就是森隆独有的中西合璧菜式,用咱们的干烧烹饪法加西餐的面包炸。”

“但凡吃过这道菜的人,无论中外都是记忆深刻,赞不绝口。可你说是中餐还是西餐?其实什么都不是,就是个四不像。但这重要吗?禁不住吃客就是爱吃啊,点这道菜的人之多,胜过一切流言蜚语!所以说,比起沿袭原版,其实好吃才更重要。而这一点,往往也只有咱们中餐厨师才能做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