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六百四十五章 荣退

国潮1980 第六百四十五章 荣退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康术德没再拒绝宁卫民的好意,回头就跟玉器厂那头辞了工。 也碰巧了,厂里十几个老工人马上就要退休。 正好有个家里特别困难的主儿,天天跟行政科科长缠磨着,讲条件。 说自家有个“药罐子”老伴儿,退休后,工资降低两成,日子实在难过。 厂里要不能给他份兼差,他就不退,还要再干几年。 就这样,老爷子的辞呈等于是无意中替厂里化解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也帮了一个困难家庭的忙。 于是,连个过渡期都不用,老爷子隔了两三天,就直接荣退了。 而且行政科长还挺讲究,当月给老爷子开了一个整月的工资,等于白拿了厂子三十块钱。 老爷子呢,也不独闷儿。 就借花献佛,用这笔钱请行政科长,还有平日里厂里处得不错的几个人,一起下小馆儿吃了顿饭。 这就叫走的是面子,过的是人情。 所以哪怕他人离开了,在厂里留下的也尽然是有口皆碑的好评。 人们不是说老爷子工作认真负责。 热水、报纸,送得准点儿,信件、电话传达及时。 就是说老爷子为人仁义,不小气,还热情和气。 尤其那些通过老爷子牵线,给宁卫民做石雕的那些人,是最惋惜老爷子离开的。 因为康术德一走,他们虽然还有外快的活儿可干,可做出来活儿,却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存在传达室了,坐等着有人等来收了。 就得由他们自己送到煤市街街道的手工作坊去。 那不但得跑腿儿,还得跟生人打交道,看眉眼高低,怎么也不像过去那样便当了。 玉器厂是如此,扇儿胡同2号院的邻居们对康术德更加有心。 自打一知道康术德辞工的信儿,边大妈就牵头儿开始搞串联。 2号院几家邻居们如今都因为宁卫民富了,便集体出了一百二十块的份子。 在前门大栅栏的河南饭庄,也就是过去的老字号“厚德福”,包了三桌席请康术德的酒。 当天,除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米晓冉,扇儿胡同2号院的邻居们都聚齐了。 连边家、罗家的大闺女和他们两家的女婿都来了,而且个个穿着体面。 大家很是用心的打扮了一番,都把压箱子底儿的好衣服穿上了。 尤其宁卫民还特意带来了两瓶法国香槟酒助兴。 这让饭馆的经理都误会了。 还以为康术德是个什么特别有来头的大人物,这是大家在给他过生日呢。 于是经理亲自出马,建议应该席上添个寿面。 后来才知道压根不是这么档子事儿,竟然闹了一个笑话。 不用说,席间看着觥筹交错的热闹场面,喝着邻居们轮番相敬的美酒,康术德那是容光焕发,份外高兴啊。 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么一个普通人回家养老,居然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这年头啊,实际上大部分干部退下来都是人走茶凉的局面。 能明显感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的失落。 这么一比较,康术德当然就更是深敢宽慰,受宠若惊。 以至于酒席散了,他当晚都睡不着了,私下里直跟宁卫民念叨。 “哎,卫民。这怎么话儿说的呢,大家太客气了,这么兴师动众的,也太拿我当回事了。我受不起啊,这份人情可欠大了……” 没想到宁卫民哈哈一笑,心中早有计较。 “老爷子,这多好啊。这才叫亲如一家呢,也不枉咱们大家伙邻居一场。至于这人情啊,再大也不怕。咱对上口儿给还上不就完了。日子慢慢过,有的是机会。” “您别忘了,过两天咱爷俩还得津门走上一遭呢,回来得给大伙儿带点土特产分分吧。还有这夏天啊,我正琢磨着应该带您去哪儿避暑呢。” “嗯……要不这样吧,那些领导干部不都讲究去北戴河疗养嘛。我干脆包辆大点儿的汽车,把咱院儿的人都拉倒北戴河玩儿几天。这边大爷、边大妈、罗师傅、罗婶儿是肯定是能去的,至于其他人就看他们自己怎么倒班了。您觉着怎么样?” 那康术德还有什么意见,这主意忒好了,让他心里一下就舒坦多了。 这徒弟真不白教,懂事,还有本事。 哪怕他自己的亲儿子还在,恐怕办事儿也没有这么合他的心意。 别的不说,就说他只是表示了一下想回老家看看,除了祭拜一下祖坟,也想给妻儿扫扫墓这事儿。 没想到宁为民还真的说到做到。 如同头几天许诺的那样,这小子二话不说,把其他的事儿全搁下来了。 不但要亲自开车带他回津门,而且还准备许多礼物,备着让他送给有交情的乡邻故交。 这叫什么? 陪他荣归故里啊! 正所谓富贵不归乡里,犹如锦衣夜行。 要知道,二十年前,他可是从京城被遣返回原籍的,拥有的一切都化成了一场空。 老家的那些乡邻啊,光见着他是怎么落魄潦倒的了,还没见过他意气风发的模样呢。 如今他再回静海,是真的想让大家伙看看,京城就是他的宝地,他这个秋后的蚂蚱又活过来了。 即便是孑然一人了,他这个老绝户也不是晚景凄凉,老无所依。 没有儿子,他还能指着在京找到的好徒弟,照样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到了5月12日这一天,宁卫民就开着他的美国吉普车带着康术德从扇儿胡同小院出发,奔赴津门静海。 当天天气好得出奇,阳光明媚,小风徐徐。 气温说热不热,说冷不冷,正正好。 边大爷、罗师傅、罗婶儿还有上晚班的米师傅白天没事儿,一起出门来送。 眼瞅着宁卫民和康术德吉普车绝尘而去,就连他们都很是羡慕。 “哎,老康可是熬出来了,有个这么好的徒弟。不比儿子差。” “可不,老康多大的福分,坐着美国汽车上津门。” “哎,这还得说是缘分。你们忘了,当初这一老一小是怎么掐来着?看来,什么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 没错,这样的“仪仗”,已经相当于局长待遇了。 或许今天的人会感觉有点矫情,也没多大意思。 但对于康术德这一生来说,都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举动,非常重要的一行。 他的眼睛望着窗外,看着前门大街两边的商店在身后“嗖嗖”的驶过,是相当高兴。 忍不住便夸了徒弟两句。 “还别说,你这车开得倒是挺稳当的。没想到你小子居然能有这个出息,能天天开着汽车满城跑,连我也跟着沾了你的光了。行,照这个样子,咱们两天从津门就能回来。” 哪知宁卫民却说,“干嘛那么急着回来啊,不用。老爷子,我好不容易陪您出来一趟,什么五大道、劝业场、塘沽都去逛逛。什么起士林、登瀛楼、狗不理也都去尝尝。关键得玩儿痛快了,您高兴是第一位的。” 康术德听得心里熨帖,可越这样他越是摇头。 “别别,不能为了我,耽误你的正事啊。” 而宁卫民则说。“什么正事啊,伺候好了您就是我的正事儿。打个比方,就跟海峡对面似的。跟咱们紧张了那么多年,这不,那头也宣布放弃了对峙了。开始跟咱们讲和平了。我就发现越是正事儿,大事儿,就越不能着急,慢慢办呗。只有不急不慌才能办好。您说对不?” 然而这话却让康术德骤然一惊,“什么?你说什么?海峡那边又有什么新动静了?” “哟,您居然不知道啊,不应该啊?您这么着急打听宋先生的下落,不是最关心这方面消息的嘛。昨天的报纸,广播都有啊!《新闻联播》也演了啊,说最近两岸关系进入到新时期……” “嗨,我这为了今天动身,光收拾东西来着,昨天的报纸就没顾上看呢……这可真是的,耽误事儿嘛……” “老爷子,您别急,我车上有广播,我打开您听听,没准新闻节目就播呢,好不好?” “嘿,你这车还有洋喇叭呢,能听广播……” “那是,美国车嘛,我给您打开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