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六百二十七章 黄道吉日

国潮1980 第六百二十七章 黄道吉日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1984年5月1日,国家电视台开播的新栏目《九州方圆》中,特地安排了展现深圳发展的歌舞节目。 因为就在节目播出的前一天,深圳的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先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 这个五一劳动节,同时也是宁卫民带着康术德重返马家花园的日子。 这一天的京城,天气是相当好。 阳光明媚,小风习习,槐树花开得一嘟噜一嘟噜的。 满大街都飘散着槐花的香味,飞舞着蝴蝶。 仅从这方面来讲,就是个适合去看房的黄道吉日。 要说这宁卫民也够爱臭显摆的。 存着炫耀之心的他,这天可并没有老老实实开车,带着康术德直奔马家花园所在的魏家胡同。 而是抖了个机灵,先一步奔了东四四条去看他买下的五号院。 结果如其所愿,他用皇叔的院子把老爷子给震了一把。 “这是你买下的院子?行啊,不声不响的替我办下来这么大的事儿,就够让我吃惊的啦。你小子居然还偷摸买了下一处了不得的院子,连住户都迁走了。” “嗯,真不错。内院、外院、影壁墙、垂花门、抄手游廊、屏门、后罩房,该有的都有了,这是大户人家才有的格局,平民百姓的四合院可没这么全乎。” “这房造的也好,门楼、影壁雕琢精巧,连砌墙的砖都是优质青砖。磨砖对缝,这么密实,既不怕下雨,也不招土鳖。好啊,这四合院太好了!你就是不修,怕是搁这儿一百年,这墙也不会倒。” “呦呵,你这房的台基尺寸可真是有点意思。还有这房脊用望兽,用的青红油漆,都不是普通人家的规制。看痕迹,当年廊下还是梁栋贴金彩画花草。这房怕是沾了皇气,是前清某位宗室贵胄的一部分府邸吧?” “值啊!怎么不值?这不是花多少钱能衡量的,何况你又不缺钱。这样水准的一个四合院,满京城能数得过来。这就跟古玩一个道理。一旦错过去,也许一辈子你也买不到手了。” “嗯,你的眼力不错,运气也好,福气更旺。我瞅你小子这命,怕天生就是为聚财而生的,你要是不发财,我都不知道还有谁能发财了……” 康术德的确是个识货的人。 在还不知道这院子的具体来历时,他已经慧眼如炬,看出了这房子的不同一般。 他也由衷的为徒弟感到惊喜,句句都说在了宁卫民的痒处。 所以这正如唱戏的碰上懂戏的票友,大厨遇到美食家一样。 宁卫民被师父这么一夸,可比听旁人说上一万句赞美都过瘾。 他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畅快极了。 “师父,您这下知道徒弟的本事了吧!不瞒您说,这院子可是道光他叔叔住过的。正经皇叔的府邸。” “回头等我把您的马家花园和我这个院子都修一修。到时候您愿意住哪儿就住哪儿。您想当财主就是财主,您想当皇叔就是皇叔。” “所以要这么说啊,其实您可比我更有福气哪。谁让您有我这么个徒弟呢?往后啊,您就等着跟我享福吧……” 这话宁卫民说得大气又豪迈,但有些聪明外露的彰显,也有些得意忘形的放肆。 这其实是最招康术德反感的。 要搁平时,他绝对已经挨上老爷子的数落了。 可今天毕竟有所不同。 正因为心里高兴,康术德非但没说出难听的话来,反倒还破天荒的点头表示认可。 “可不,这就叫缘分。原本我是怎么看你小子怎么烦,没想到咱们爷儿俩居然能成为师徒。原本以为我早已经丢了的,偏偏是你帮我拿回来了。看来无论人和人之间,还是人和这房之间,其实都有定数。这就叫命里该有终归有啊……” 由此可见,宁卫民这些事儿办的,是多么讨老爷子的欢心了。 当然,康术德这番颇有宿命感的言论,也确实是他有感而发的。 半个小时后,当他的两只脚终于再度站在马家花园西大门入口时,这种感觉甚至愈发强烈了。 今日故地重游,康术德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显得既兴奋激动,也有点茫然无措。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眼前的一切都似是而非,让他感到有些恍惚。 他从进京的第二年就跟着宋先生住在这里,直至住到建国后第二年。 在这里,他从十一岁长到了三十一岁,学到了本事,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可以说他的少年和青春期最重要的时光,就是和这里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弹指一挥间,数十年过去,街还是那条街,胡同还是那条胡同。 但他认识的人,和认识他的人,甚至他的老师、故旧、家眷、朋友,统统都已经不在了。 就连房子和街上的树也老了,变了许多模样,怎能让他不感到唏嘘? 在他的印象里,胡同东口的幼儿园,在四九年的时候,曾是溥仪生父载沣的临时寓所。 那位卖完王府搬过来,与他斜对面相处了两年邻居,晚年因疾病痛苦不堪,家里不接外客,常来只有大夫…… 还有花园子北边,紧挨着的什锦花园23号院,那曾经是吴佩孚晚年的寓所。 他忘不了1940年这位传奇军阀出殡的时候,队伍打这里经过,足足排出了数里远,引得京城万人空巷…… 他甚至还记得这座花园子的原主人,马旭初1945年结婚时的胜景。 因为娶了当时的伪北平市长余晋和的千金余益华。 马家在京城饭店举行婚礼,包下全北京的一百多辆出租车,且用黄绫子围路,轰动一时。 然后紧接着就是日本战败,余晋和被国民政府逮捕,后病死于狱中。 而这座宅院也就在宋先生的安排下,以极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一夜间落入了他的手里…… 再之后,就是北平解放,他因“运动”举家被遣返,无意中躲过了私房改造。 然后在老家苦熬了近二十年再孤身返京…… 这一切几乎被遗忘的尘封忘事。 今日反过头来再看,还真是如曹雪的《红楼梦》一样,那就是一场不甚真实的梦。 也正如孔尚任《桃花扇》里唱词一样。 “俺曾见金陵王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所以当宁卫民在把拴着院门大锁链子上的大锁打开后,等了半晌,又忍不住催叫了一声“老爷子,您怎么了?”。 康术德才因为徒弟的呼唤,从心头的迷茫中醒来。 正色凝神走进了这个曾经属于京城首富的,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干系的花园大宅。 迈过门槛的这一刻,恍然似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