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四百九十章 宫廷奢华

国潮1980 第四百九十章 宫廷奢华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对不对?

“张大勺”听见这仨字儿就是一瞪眼。

宁卫民可没想到“张大勺”没往下说,反倒嗔怪上了。

“怎么着?你这就心急了?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少跟我来这套假招子,明着捧暗着催,你拿话稍打谁呢?我说的是废话吗?嫌我啰嗦啦?你想把买卖弄得是那么回事,想菜色味道比别家强,当然先得搞清楚什么是宫廷菜。搞清楚哪儿容易犯错才行啊。跟别人我还不说这些呢……”

嘿,确实。

刚才听了半天,宁卫民还真多少有点心急了。

就想赶紧直奔主题,得着到底怎么提升菜品档次的真经,所以才拿奉承当鞭子,赶羊似的暗中催了一道。

结果姜是老的辣,这老头眼里真不揉沙子,把他的这份小心思全被看破了。

得,这下尴尬了。

不用说,必须得赶紧打打马虎眼,端正态度才行啊。

否则这老头要是心里不痛快就此打住,那他肠子不都得悔青了啊?

“哎哟,张师傅,我当然明白您是为我好,哪儿会认为您的话没用呢?我呀,就是一毛头小子,老想学着沉稳,可老做不到。其实我心急,也是因为您的话让我看见的光明,才会见猎心喜。我错了,这个我一定改。您可别跟我一般见识……”

一边说着,宁卫民还就手递过一根“大中华”去,上赶着给老爷子点火。

见他如此的识趣,“张大勺”也不以为甚,就放了他一马。

“哼,知道好歹就行,那咱们接着往下说……”

“从民国开始,自打清政府倒台,宫廷御膳就一直是诱人向往的京城饮食内容。大宅门、大饭庄,争先聘请御厨烹饪。打着宫廷招牌的饭庄,近几年来更是名声大振,颇受官方宴请和外宾的青睐。”

“但可惜的是,别看宫廷御膳传入民间这么久了,但世人对什么是宫廷烹饪仍旧全然不知,相关的宫廷内情更无人知晓。以至于以讹传讹。流传在世间的大部分不是凭空想象的,就是妄自猜测的东西。更因为容易仗着这个噱头混饭吃,打着宫廷御膳招牌的厨师,也就越发的滥竽充数,想当然的胡来。”

“其实有关宫廷御膳,让人诟病最多,也是最容易让人糊涂的地方,不外乎两点。那就是宫廷菜究竟有多么奢侈华贵,以及到底好吃不好吃的问题上了。”

“有人说皇帝一顿饭一百零八道菜,皇后九十六样,皇贵妃六十四样。顿顿都是山珍海味。还分什么山八珍,水八珍,陆八珍。汇集天下名厨伺候。所谓‘天厨真膳,滋味万品’。哪怕做的再差,也比普通百姓的饮食强多了。”

“也有人说皇帝一辈子不出宫,顿顿都吃提前半天就做出来的温火膳,吃个鸡蛋就价值二两银子。实际上是冤大头,被底下人诓骗得很苦,根本不知道好吃不好吃。甚至有的人说,御厨的手艺都不行,就会做样子货。就如同你师父描述的那样,解放前吃仿膳,菜差不多都是一个味道。”

“对此我只能说,这些截然相反的意见,既便是许多人亲身体会到的,也是不真实的。因为全都是想当然的个人片面见解,无不是以偏概全的个人主观推论。所以我跟你得讲明白这些面到底怎么回事,是很有意义的。”

“你想啊,至少也得弄清楚宫廷御膳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争议。这些问题又是怎么造成的,你才能知道该怎么去操持你的买卖,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问题。你才有可能让你的宫廷菜既正宗又好吃,真正压过旁人去。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这番话太实在了。

这两个问题可不就是宫廷菜的核心吗?正是宁卫民百思不得其解,真正关注的重点。

于是真正体会到了“张大勺”的良苦用心,他的心里也就再没了嘀咕。

忍不住毕恭毕敬的又谢。

“张师傅,今天能亲得您的指点,实属我的造化。能结识您,真是我的福气。谢谢您不吝赐教,我洗耳恭听。”

礼多人不怪,何况真谢还是假谢,“张大勺”自然心如明镜。

老头儿心里宽慰,便同样不再端着架子拿腔拿调,坦言为其解惑。

“首先我得说,皇家的饮食生活奢侈虽然自古已然。有‘帝王一餐谱,百人数年粮’之说。但绝非一般人想象的那般,非山珍海味不得入口,什么贵吃什么。咱们前面说过,皇上无非也是吃米面肉菜之类。和百姓的区别只是由各地进贡来的,最好质地的罢了。而且每餐冷热、甜咸、荤素、干鲜一应俱全,以此达到营养合理搭配,膳食平衡。”

“山珍海味当然也有,可皇上就连普通的贡品,也不是一人独吞的。所有一切贡物,还要分给后宫,赏赐王公大臣、侍卫。而且既然是珍贵食材,就不能日日食用。也得留着特殊时节的重大宴请时使用。”

“从待遇上来论,后宫存有八个等级差别,这在明、清两代都是一样的。受《宫中则例》管控,生活费都有一定预算,清代由内务府提供。用专业术语来说,这叫‘空份’。妃子是个很重要的界限,妃以上,生活相对独立。妃以下,必须根据条例安排生活。”

“真正生活上算得上比较自由宽裕的,只有皇上、太后、皇后三人。他们的生活费不固定,但也要根据皇上最多,太后次之,皇后再次来安排。”

“饮食上的份例属于空份中的一部分。后宫的常例饭费,从五十两到十来两不等,份例越低,膳房越小,菜点越少,所用餐具也从金、银到锡、瓷不同。”

“皇上肯定最多,我还记得每日大概是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二只、鸡五只、鸭三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十九斤,大萝卜、水萝卜和胡萝卜共六十个,包瓜、冬瓜各一个,葱六斤,玉泉酒四两,酱和清酱各三斤,醋二斤。早、晚随膳饽饽八盘,每盘三十个。”

“另外,御茶房还要恭备皇帝每天用的茶、乳等。皇帝例用乳牛五十头,每头牛每天交乳二斤,共一百斤。又每天用玉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叶七十五包,每包二两。”

“至于清代皇帝用餐习惯,可并非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次用膳。早膳多在卯正以后,也就是早上六七点钟。晚膳在午、未两个时辰,差不多十二点至午后两点。另外,每天晚上在酉时,晚六点前后,还要吃些小吃或点心。”

“御膳房也不是每餐饭都到皇帝那里请旨。膳单是御厨们早已拟定好的,每天都要报送内务府。膳单上不但有菜名,还有所有参与烹饪人员的名单。内务府大臣签字画押后才能操作。皇帝有时候不爱吃膳单上的饭菜,可以单点,就叫‘添膳’,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饭食。负责制作‘添膳’的厨师叫做‘御前他坦’,并非固定,而是轮值。”

“说实话,给皇上做饭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主要是规矩森严,程序琐碎。像一道菜,刚配好料,就要经内务府官员检查,再呈送笔帖式对膳单,存膳底档。然后盖上龙袱,才能送往灶间。厨师做菜时,也有内务府派驻的灶上监视在旁监督。菜起锅,灶上监视要负责插验毒银牌。最后还得过打洗案大厨的一关。打洗案大厨都是资深御厨,菜品送过来查验,味道不正是要退回重做的。”

“所以实际情况就是,说皇上每顿吃一百零八道菜的纯属瞎掰。皇帝用餐,菜肴没有定数,少则十几道,多则二十几道,这还是连赏人的饭菜都算在内呢。要真做那么多菜,别看每天就两顿正餐,厨房的人就是再翻上一倍也不够用的。”

“而奢侈主要奢侈在了对人力和物资的浪费上。伺候的人多不说,由于皇帝的每日份例必要用掉,不能留到下一次。浪费情况也是相当严重的。鱼头、鱼尾,鸡头、鸡脖、鸡脚、鸡屁股,猪脆骨、猪棒骨、猪腔骨是全扔的。”

“蔬菜也一样,比如说用豆芽,不像宫外把根去了就行,那得两头儿掐。连头带根须全去掉,掐成粗细长短一样的条,才能保证样子齐整,火候均匀根根脆。炒一盘扔掉能有一盆。择韭菜也一样,就用上半段,不能只去泥和老根儿,短叶和细韭菜也去掉。同样扔掉一多半。葱只用下半段的葱白,酸菜只用菜心,其他也都扔掉。”

“说白了就是以老百姓的眼光来看,特别能糟践。而这些边角料几乎全被御厨和太监给卖到外边的饭庄去了。算是一种额外的收入补贴。不过能够沾这种光的,必须是得势掌权之人,一般的厨师、太监和杂役苏拉只能装聋作哑。”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烹饪也确实有好处。那就是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原材料新鲜度,和质量上乘。比如连金钩也是一粒粒挑选,个个不许带糠。这样的材料做出菜肴自然好吃。

“如果拿炒菜来说,宫廷菜和民间的区别是最大的。庄馆菜的勾芡、淋油技术都是化妆,做虚伪的品相。即使肉不新鲜,油放得少,炒得过火都能遮盖过去。可清宫不同,因为材料至为新鲜都不挂糊,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个五六成熟。在放入配料,然后加调味,迅速颠翻几下,断生既好。这种炒法,汤汁很少,表面不见油,炒青菜都不带变色的。叫做‘生炒’。口味好吃与否自然不用说。”

“最关键的是清宫里用的高汤也因此货真价实,种类繁多。清宫烹饪有个最具鲜明的特点,就是做什么菜用什么汤。御膳无论汆、熬、煮、炖,都不用清水,只用高汤。打个比方,做汆羊肝就用羊肝汤,做猪肘就用肘子汤,烩腰花用腰子汤。而且这些用汤都是多少斤的东西出多少斤的汤,成本相当高。熬出来后,还要用提清之法,把浓浓的高汤去油,弄得如同清澈的井水一般。这就是保证菜肴原味美的关键。”

“所以真正的宫廷菜,奢华是用一种相当委婉,又特别实际的方式来体现的。可以说端庄大气,堂堂正正。在体现食材本色的优势上,远非民间菜肴可比。在味道上,宫廷菜的特点也是追求纯正和浓厚的极致。”

“我们不妨用个实际例子来说明,比如说呈到御前的一盘羊肉炒白菜,看着普通吧?可白菜是嫩心,羊肉是鲜里脊,如果再用生炒的方式来烹饪。恐怕只要吃过这样的炒白菜,其他所有的炒白菜就味同嚼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