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海市蜃楼

国潮1980 第四百一十六章 海市蜃楼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18 23:19:29 来源:爱上中文网

有人说,感情上的苦恼都来源于人的幼稚和不理性。

其实不是这样的。

因为哪怕是成熟的、理性的情感,也一样会有苦恼。

最现实的例子,就是远嫁海外的米晓冉。

毫无疑问,与不太把她当回事的宁卫民相比,深爱着她的赵汉宇才是真正的良配。

更何况,赵汉宇优秀的家世还能为她在海外求学创造便利的条件。

那么既然发现自己的单相思的恋爱是错误的,米晓冉能够毅然决然的转身离去,与另一个更珍惜自己的人携手共度一生,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但不得不说,这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看着很美好的。

遥远的异国,终究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天堂。

当米晓冉怀揣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提着好几箱子的行李,踏上飞去异国的航班,来到了美国最发达的城市——纽约。

并且成为一个小有资产的华人家族新成员,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那些相当陌生的婆家人。

这其中的苦与乐,以及所经历的文化差异和观念冲撞,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到,才能说得清楚。

米晓冉绝不会否认她初到此地时,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极好。

事实上,从她坐上飞机靠近舷窗的那一刻起就兴奋得不行。

十几个小时的漫漫长途,她一点也没敢睡,而且她的手始终与赵汉宇搅缠一处。

因为她怕这是一个梦。

尤其是当飞机最终降落在肯尼迪机场的一瞬间。

仅从舷窗上往下望了一眼,她就感受到自己心“砰砰”直跳。

要知道,那正是夜幕降临的时候,她的眼前是一片五光十色的灯海。

真是像文学作品里的描述完全一样,宛如大海一般的那种宽广,宛如璀璨的星空一样的辉煌。

和国内顶多就一线灯火情况大不相同。

想想看吧,对于一个第一次见到这样差异的人,还能不震撼吗?

米晓冉看到的这一幕,简直成了她一生中难忘的情景。

就如同当年坐船来到纽约的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对自由女神像肃然起敬、顶礼膜拜。

她也把在空中看到的一片灯海,视为自己美国梦开始的象征。

这天,是赵汉宇的大哥赵汉章亲自开车来接的他们。

当米晓冉坐上豪华的卡迪拉克轿车,她首先就惊讶于汽车设备的高级,座位的舒适程度。

在京城她坐过几次小汽车,可比起“凯迪拉克”感觉就完全不同。

京城的大多数汽车,没有空调,只能收听广播,甚至连腿都放得不舒服。

而这种真正的高级汽车给人的感觉是,宽大、平稳、舒适、流畅,不时还冒出一般香气。

等到汽车开始平稳的高速公路,纽约的长岛像一座海市蜃楼,灯光闪烁,通体秀明般地展现在米晓冉眼前,她更感到眼界大开。

不用说,80年代初期的美国,经济水平当然和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和国窘然不同。

这一年,我们国人年平均收入为七百四十二元人民币,而同时期的美国人均年收入是一万八千美元。

这一年,美国99.5%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超过90%的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超过50%的家庭拥有两台或以上的电视机。

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

实事求是的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早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

反过来看,我们的共和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艰难跋涉中。

所以无论是高速运转的城市、忙碌的美国市民、林立的摩天大楼,满大街的好车、名车。

还是上下四五层的立体交叉公路,拥堵的公路上望不尽的车灯。

那都是米晓冉连想象都想象不出的,自然看得眼花缭乱,无比惊奇。

再之后,当来到赵家位于长岛的别墅,身处在方方正正的红砖绿瓦下。

赵家的广阔的花园、全自动的车房、巨大的带壁炉的客厅、侍候家务的佣人、带浴缸的卫生间,以及十六道山珍海味的酒席,又让米晓冉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精神冲击波。

在她的心里,或许只有大地主刘文彩才有可能拥有这样的住宅。

这样一来,当她欣喜地发现赵汉宇的父母,竟然是以非常和蔼的态度的对待她,似乎对她颇有好感时。

尽管生活还充满许多未知性,但她已经十分确信幸福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自己的美好生活即将从这里开始,从这一刻开始。

只可惜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她的想法很快就发生了转变。

因为这是毕竟客乡,她住得又是婆家。

仰人鼻息的处境里,方方面面有着太多让她不适应、难融入,却又不得不委屈自己的障碍和限制了。

首先就是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人所共知,在美国,公共汽车往往只在市区行驶,离开市区稍远一点,就没有公共汽车了。

即使有,也是一两个小时才来一班车。

所以如果再美国没有汽车,又或是不会开车,那就等于人缺了一条腿,极为不方便。

然而想考驾照,除了学开车以外,还必须先有一个合法的身份才行。

以米晓冉的处境,填过婚姻注册表交给赵家的律师。

那还得过三个月才可以拿到临时绿卡,过一年后,才会有正式居留权。

当然了,同样因为身份的问题,没有工卡,想打工挣钱也是不可能的。

这样一来,米晓冉唯一能干的事儿,也就是去上语言学校学语言,强化一下英语水平了。

但可惜的是,由于赵家是在长岛的富人区,她去上学的地方也很远。

不但一去一回不方便,需要让赵汉宇接送,要浪费他大量的时间。

关键是美国的华人大部分还都讲潮汕话和粤语。

本来语言学校里懂汉语的老师就不多,即使有,人家也不会讲普通话,写的也都是繁体字。

甚至就连赵家人的情况都是这样的。

所以米晓冉简直成了两头不靠了。

她不但得补英文,还得狂学粤语,进展还缓慢,学的吃力极了。那还能不难受啊?

但更让人难受的还是身份上的低人一等。

这话一点不夸张。

尽管所有美国人对“社会等级”这个词深恶痛绝,张口闭口都宣称他们的国家不存在等级差异,他们这里是民主平等的天堂。

但金钱主导一切和白人至上的优越感其实是一直是并存的。

所以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肤色的角度出发,从共和国来这儿的人全都是垫底儿的,最不受尊重。

米晓冉才初到语言学校,就感受到了这其中的滋味。

因为她所到之处,但凡见其为东方人模样,长毛洋人便总要问她。

“日本人?还是新加坡人?”一旦答“NO!”。

对方还会锲而不舍地继续猜,“那是从港城来的吗?哈哈……从宝岛来……”

“NO!CHINA!”,

对方顿时大惊失色“怎么可能?你的国家不是非常贫穷,文明素质不高吗?你怎么可能来自华夏内地?”

更让米晓冉伤心和感到无力的,是看人下菜碟儿哪儿都如是。

这种情况即使是在赵家也是一样。

就因为米晓冉的家里没有任何给予她经济帮助的可能,永远需要赵家反哺。

而大嫂林玉珍的娘家是搞塑料玩具的小老板。

米晓冉哪怕再拼命去讨公婆的喜欢,也比不了大嫂的地位。

像家里每逢重要的事儿,公婆都只会跟长媳商量,米晓冉连知情都没份。

甚至就连家里的佣人也只把林玉珍当成说话算的主家。

米晓冉在他们的眼里不过是个走了运,嫁进赵家的大陆妹而已。

佣人们表面的客气下,内心的敷衍和轻视都是掩盖不住的,时时会流露出来。

所以米晓冉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等,什么也干不了的干等,等着拿到合法的身份。

只有到那时,她这些叫人头疼的处境,才会迎刃而解,一切都可以重新打鼓另开张。

可惜她又算错了。

很快,身份是拿到了,她也去考下了驾照,公婆甚至给她买了一辆旧的二手车。

但这个时候公婆又催促她和赵汉宇要孩子了。

认为她上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如今后就在家帮大嫂管管家事,专心相夫教子。

这才是真正让米晓冉恐惧的地方。

她可不想千里迢迢来美国,就安心做一个不拿钱的保姆,给赵家生许多的孩子。

今后自己一切自由皆无,一举一动都要看赵家人的眼色。

更大的危险还在几年之后,女人都会老的,不老男人也会腻烦的。

一旦失去赵汉宇的感情,她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资本可以追求幸福。

可她白吃白喝白拿白用人家的,又有什么权力去反对呢?

于是只能是先答应下来微笑敷衍着,慢慢等待改变生活状态的机会。

为此,她心里难以避免的产生了一种自己作价把自己给卖了,退无可退的哀伤。

在1982年最后的三个月里,她在赵家的生活彻底失去了乐趣,好像这里是一个陌生的星球。

她特别想家,渴望回到京城家中我那安全、温暖的小床上。

而此时,她来美国才三个月的时间。

她非常清楚,摆在她面前的可不是几个月,几年来计算的时间。

于是她害怕了——面对着残忍的距离,和比距离更残忍的时间。

总算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语言水平有了些长进,交往的朋友也多了。

这让米晓冉在美国的生活方便了一些,也习惯了一些,但思乡之苦却丝毫不见好转。

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她收看三大台的早晨新闻和晚间新闻,却只看到两条有关祖国大陆的消息。

而她所思念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爱抚,朋友们的友情,而是整个文化——与她有关的一切。文化上的隔绝远远超出语言上的障碍。

她想去了解、接受和适应,然而又本能地拒绝和抵制。

这种感受,没有亲身体验的人也许是很难理解的。

甚至由于国际长途必须得用电话大楼的专门电话才能接通。

米晓冉唯一的排解思念家人的方式,也只有写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家信。

然后就是发呆、胡思乱想。

渐渐地,思念和渴望转成了一种潜意识。

她常常梦见亲人、朋友,早上醒来便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也许这就使她养成了一起床便冲进淋浴房的习惯,似乎要把所有的空虚、困惑用水洗掉,然后拿起书包就去教室上课。

但好在深爱她的丈夫赵汉宇,又给她带来了一个迎接新生活的契机。

在她不断的有意诱导下,赵汉宇收了玩儿心,也不打算帮家里管理生意,他开始找工作了。

终于在除夕前一天,他凭着自己出色的学历,得到了一家金融贷款公司的聘用通知,年薪两万美金。

于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在京城除夕晚八点,也是纽约除夕的早七点的时候,

与米师傅、米婶儿和米晓卉一家三口守着彩电,吃着年夜饭大不相同。

身在纽约的米晓冉,根本顾不上对家人的思念,正用尽解数在床上痴缠着丈夫赵汉宇,索要她的新年礼物。

“求你了,亲爱的,过了今天,你就跟家里说好不好?无论如何,你可一定得坚持咱们的决定,好不好……”

“好的好的,你放心,无论如何,我去曼哈顿上班一定会带上你的。我也希望尽快变成二人世界。不骗你,房子我都已经开始让经纪人去找了……”

赵汉宇的回答让米晓冉多少安了心。

可说实话,这个春节对她而言,恐怕是最艰难的一个春节。

因为赵家人绝对不会轻易就让他们按自己的心意去生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