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不可阻挡

国潮1980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不可阻挡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19 20:06:52 来源:总裁文学

别看日本是一个弹丸小国,但因为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迅速崛起,快速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里。

不论是娱乐产业的发达程度,或是娱乐市场的开发规模,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

而且由于此时华夏内地的市场仍然受限于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对外开放的市场空间几近于无,无论娱乐业的发展程度还是市场价值都相当原始。

所以日本的娱乐行业也就牢牢占据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显赫位置。

成了亚洲独大,独领风骚的存在。

这一点,只要此时身处日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

因为你随便走在日本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演唱会和新电影的宣传海报。

日本各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总是有音乐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乐队在街头表演。

尤其是在东京,闹市区的剧场和电影院更是无处不在。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欧洲试验艺术电影和亚洲未知国度的电影远超巴黎和纽约。

甚至唱片和录像带的租赁业务都非常繁荣,提供相关服务的出租屋也满眼皆是。

再加上日本的文化版权方面发展相对成熟,管理也是最严格的。

综合考量,日本确实可以称之为文艺创作者的天国。

也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者一张音乐专辑能够在日本大卖,出品公司和主创人员由此获得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拿电影来说,不像国内仅仅是靠电影本身的拷贝或者票房收入来赚钱。

还有版权收入,原声专辑、录影带收入和宣传册、电影周边收入。

绝对是一本万利。

运气好的话,主创人员直接实现财富自由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也要承认,日本娱乐市场自有其特殊性。

目前日本电影公司的创作前景和生存处境,其实并不是很乐观。

首先,曰本是美国的小弟,它的电影市场是对美国完全开放的,美国电影要想在曰本得到上映许可非常容易。

刚开始这没什么。

六十年代时,曰本本土票房占票房总份额七成以上,电影公司大把捞钱美滋滋。

七十年代时也不错,基本保持了这数据,所谓的日本本土的“邦画”对海外引进的“洋画”就没输过。

各路制片厂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并且能够成熟的完成全产业链的生产,拍摄出了大量对世界电影产生影响的经典影片,可谓是日本电影工业化的巅峰期。

因此,这段时间也被日本电影人称作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

但等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有能力的电影人纷纷从大制片厂离开,自己成立制片公司,支撑日本电影工业几十年的大制片厂体系便就此逐步瓦解。

于此同时,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电影丧失了曾经无比强大的造星能力。

新一代的明星越来越多的出自电视演员和选秀偶像。

偏偏此时又遇到了美国开始了猛烈的文化输出。

美国电影电影业受到美国政府扶持,大制作商业片开始量产。

结果曰本电影业便由此盛极而衰,迅速走向了下坡路。

也就短短十年时间,曰本本土电影的票房就完败血崩了——三成不足,眼看就奔着四分之一去了。

说白了,日本电影受到美国大片的冲击,其实要远比港片更早。

而且曰本本土电影人还是实力不足,打不过美国的好莱坞模式。

除此之外,日本电影市场还有一点非常特殊。

最吃香的也不是真人电影,而是动画二次元和动物为主题的电影。

纵观八十年代,日本电影所剩不多的这点本土票房,其实一直都是靠电视剧和动画剧场版撑着的。

还别看曰本影院每年上映的电影,部数在一千部以上,但绝大多数电影都不是日本本土电影。

即便是本土电影,许多真人电影反而不会受到特别关注,无声无息间便在限定时间内下映。

就拿1986年和1987年来举例。

这两年的“邦画”票房冠军,一部是1986年东宝出品的《子猫物语》,另一部是松竹出品的《忠犬八公》。

而1986年,机器猫系列的《大雄与铁人兵团》位列本土票房第四位.

1987年,机器猫系列《大雄与龙骑士》的本土票房夺得亚军。

说白了,真能够为电影公司赚到钱的电影里,真人电影所占的比例也不具优势。

而日本电影行业的真实状况是,因为不是信息时代,这个年代的人还不能完全了解这些数据展露的行业特性。

在昭和最后的十年里,尚不能发现财富密码的日本大制片厂们,没被饿死就算好的了。

东宝和东映都是靠预售票的方式不停运转,大批组织观众来看电影,才勉强没破产。

日活是为了赚钱彻底不要脸了,瞅准了录像机日益普及,去拍可以满足男人特殊需要,在私密环境里“冲一冲”的“粉色电影”,才能保持继续培养影坛接班人的活力。

而松竹完全就是吃老本了,除了寅次郎的《男人之苦》系列,还有一部被翻牌过无数次的《忠犬八公》之外。

整个八十年代,基本没有为日本影史留下什么可圈可点的贡献。

像去年拍摄的《火宅之人》,几乎就是迫本社长最后的奋力一搏。

但可惜的是,结果不算坏也不算好,票房成绩刚过十亿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作为制片公司,同时拥有自家院线,松竹映画的确可以赚上一票。

但要是单纯从制片方的角度来说,如果单靠本土票房收入收回成本,那就是个小亏了。

这正应了华夏的那句老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勉强也就是个合格线吧。

所以说,要是这么一比较的话,原本在真人电影里,类型上就居于劣势的《李香兰》能取得这样的首映日票房成绩,那还真是一件让不少业内行家都出乎意料,大跌眼镜的蹊跷事。

于是,当无数剧评人、影评人愕然发现松本庆子的制片公司不声不响,竟然拍出了一部超级卖座的传记电影小黑马,瞬间目光就投注了过去。

很快,以支持电影事业发展为目标的《映画周刊》为首,多家文化性质的杂志报刊,就在上映的第二天刊登了《李香兰》的影评,想要就这部电影的热卖的现象予以客观的分析,探寻其中的缘故。

到了这一步,先不管这些影评家们找得着找不着合适的理由,看得透看不透真正的缘由,反正大部分人对于影片质量都给出了比较正面的评价。

有人甚至不吝赞美,称赞其为“今年来反应战争题材的最佳作品”、“一部电影道尽身为旷世红颜的辛酸”。

毕竟这边影片是高达十亿円的投资呢,在日本是顶级大片,对标美国好莱坞也是中等偏上。

尤其在大陆内地,全都是物有所值的增值消费。

无论是外景、还是道具、服装、演员造型,都是最顶级的,对于真实历史感的营造接近完美,水准未必就低于同时期在京城故宫拍摄的《末代皇帝》

而且由于事关个人的职业生涯,导演野村芳太郎和松本庆子这次也是拼了。

为了抓住这最后的一次翻身机会,这位老导演是拿出了浑身解数。

从拍摄到剪接,都是以无比慎重的态度,反复研究,过了好几遍脑子才采取行动的。

而松本庆子为了自己刚买下的制片厂避免重蹈覆辙,再度陷于倒闭的困境。

也从拿到剧本之日起,脑子里就一直在揣摩角色。

想得全是怎么把乱世红颜身不由己的凄凉感和柔弱美展现出来。

在这些综合因素下,实事求是的说,这部人物传记电影对比同类型电影,起码质量上也能打八十分,算是少有的精品之一。

在良好的业内好评下,更让人喜闻乐见的是,当这部电影被日本的妇团联送上许多电视台的电视新闻,一举成当下热门的社会性话题后,这部影片产生的社会效应仍然未就此止步。

因为接踵而至的,还迎来了日本政坛的几位女政治家的赞成和声援。

像刚刚出任社会党第十代委员长的土井多贺子,为了获取更多的女性支持者,就在《东京新闻》上专门撰文。

除了表示“日本应该彻底反省军国主义罪行,应该与华夏建立友好和平的新关系”之外,更主要的是以李香兰的遭遇结合当下日本兴起的女权运动,她也希望日本进口消除性别歧视。

无论在职场和教育领域,还是政治和商业世界中,甚至在家庭中,她认为日本女性都应该拥有更多的平等地位。

而这种由政治人物发声的呼吁,无疑于进一步扩大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力。

哪怕不免有日本政坛右翼分子发声反对,尽管也会有些大男子主义的支持者发文抨击。

但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无论评论是好是坏,最终哪一方获胜,都等于进一步为电影宣传的软文。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事不容忽略,那就是这部电影因为内容牵扯到太多李香兰的歌曲,其实也等同于一部歌舞片。

要知道,李香兰当年唱红的那些老歌,之所以会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具有永不褪色的特性。

经过重新编曲之后,哪怕拿到当下,由松本庆子重新演绎,也足够让人着迷。

尤其是宁卫民剽窃来的主题曲《请别走》经由邓丽君亲口演绎,凄婉美丽的旋律能直抵观众内心。

在影片结束时这首歌曲不但把故事内容烘托得足够感动,歌曲本身也因为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唯美印象,由此一举传唱开来。

尤其山口淑子本人,公开表示了对这首主题曲的喜爱。

他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不但亲口哼唱了几句,并表达了对邓丽君的肯定和感谢,还说希望有机会能与之同台演唱。

于是乎这首单曲的流传范围和速度也更上一层楼,不出意外的迅速冲上各大点播热榜。

毫无疑问,无论是这首单曲,还是整张电影音乐原声,大卖都已经成为必然。

至于最终能卖出去多少张,接下来也只能看金牛宫趁热打铁的本事了。

总之,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种种合力下,这部《李香兰》居然隐隐有了“风口上的猪”的态势,眼瞅着已经具备了现象级电影的特质,好像不进电影院看一次就落伍了似的。

那么老百姓就不可能不受影响,想看这部电影的人自然就更多了。

而只要看过,观众基本就没人说这电影的坏话。

女人当然是站在主观的立场上的,仅仅出于感同身受的伤感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就得维护这部电影的声誉。

同时,出于爱美天性,也有不少人喜欢松本庆子在电影里穿着打扮,喜欢她穿过的那些旗袍和珠宝首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至于男人也觉得挺好看,毕竟影片质量不拉胯。

且不说银幕上的松本庆子穿着各类旗袍有多么美丽和迷人。

仅说这么大的拍摄成本,连同一个小小道具带一个小小的配角就没有凑合的,真正拍出了史诗级作品的气魄,就像多年前日美合拍的那部《虎虎虎》。

刚刚看过《壮志凌云》的他们,其实早已经为日本多年没有像样的大制作电影而遗憾。

这可是日本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大投资制作啊。

要是太苛刻的批评,那日本电影公司不就只会沿着过去的老路走下去了?

如果只懂得精简成本拍摄小家子气的影片,又怎么和财大气粗的美国电影抗衡?

出于民族自信心,为了强大日本能拥有强大的电影产业,也必须得支持一波。

当然,这个这个……顺便也是为讨女朋友高兴。

敢说不好,女朋友怕是要翻脸啊!

就这样,《李香兰》在日本首映当天斩获了两亿九千四百万円的票房后,其口碑经过媒体的渲染和观影人群的口口相传,导致票房继续保持着良好态势上冲。

上映仅用去了七天的时间就以绝对的黑马姿态,拿下十三亿七千万円的票房,果然顺利突破十亿円大关。

那么眼看着上映了《李香兰》这部电影的电影院收益不断增加。

更多独立电影院终于坐不住了,纷纷拨通了松本事务所和雾制片厂的电话,主动联络要求为其排片的影院一时之间络绎不绝。

也是只用去了一周的时间,愿意上映《李香兰》的独立影院。

就从最初的七家增加到了三十五家。

于此同时,受电影热度影响,山口淑子的自传也在书店重新热销。

电影原声专辑和主题曲单曲则卖出了十几万张,比电影票卖得还好。

电影宣传册因为只印刷了五万册,居然已经卖断货了。

在私下交易里,原本三百日元的东西,居然有人喊价一千五百円。

如果是那条绷带——创意包装没打开过的,甚至能卖到两千円。

但最受欢迎的还是宁卫民利用松竹影城作为推广平台,每天在电影院里销售的华夏小吃、宫廷糕点和工艺品。

小吃和糕点是天天售罄,如果是周末,根本卖不到晚间场。

这次他让职工从国内带来的料器首饰、漆器、绢人、纸扇、小镜子、草编昆虫什么的,也都已经快卖完了,而且价格卖的还比在惠文堂书店要贵。

为此,宁卫民除了高兴,也有点后悔不迭。

早知道电影上映后促销能力这么强,他这次就该从京城弄一批旗袍来。

他相信以几十万円一件的价格,绝对会被哄抢,这是他的失策。

没错,其实电影这个行业来钱极快,回报率就是这么高。

只要能够火了,观众捧场,票房累积一天比一天多,周边也能卖疯了,其吸金能力足以令人咋舌。

就这样,《李香兰》电影票房,开始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向着二十亿円甚至更高发动凶猛的冲击。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国潮1980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