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唐极品纨绔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代以降第一贤君

大唐极品纨绔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代以降第一贤君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10-13 15:37:28 来源:奇书网

“走了,出发。”

张拯招呼了李承乾一声,率先出门朝外面走去。

见张拯起身,李承乾也几口喝完了粥,跟在张拯身后朝晋阳宫外走去。

出了晋阳宫大门时,张拯身后已经聚集了一大片乌泱泱的亲卫。

都是听说张拯今天要去与墨家巨子会面,闻风而动想要跟着去凑凑热闹的将士们。

原本守在晋阳宫门前的刘敬,看见张拯和李承乾这架势,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

张拯看刘敬的视线朝自己的身后看去,转身一看,见身后跟了这么多人也是被吓了一跳。

这是什么情况,下意识的朝李承乾看去,李承乾无辜的眨眨眼,一摊手表示和他没关系。

“干什么,都干什么,公子是去谈判不是去打仗,都跟着我干嘛,都找不到事情干了吗,散了,都散了!”

张拯朝将士们呵斥了一句,对陈瑀吩咐道:

“陈瑀,挑两百人跟我走。”

见张拯遣散了人群,刘敬的表情这才好看了一点,朝着张拯一拱手说道:

“张县男,请。”

张拯翻身上马,见众人隐隐将李承乾护在中间,对着刘敬回了一句:“劳烦刘大侠前头带路。”

一行人打马出了晋阳城往北而去,不一会儿,晋阳城高大的城墙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出了晋阳城,便是一望无际的汾河平原,平原上大片的农田荒芜着。

若是放在往年,现在这些农田里应该是一片热闹忙碌的丰收景象。

大唐北方的农作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主食的麦子,另一种则是作为辅粮的糜子。

原本在麦子秋收之后,农户们还要再种一茬糜子才能保证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而现在是十月下旬,本该是糜子收获的季节。

可惜的是,今年旱灾与蝗灾齐至。别说糜子了,就连作为主食的麦子都被蝗虫啃食殆尽,大唐三道颗粒无收。

一望无际的汾河平原上,星星点点的散落着一些小村落。

但是出城将近半个时辰,张拯没有在这些村子里发现活络的气息。

村子里的青壮应该是被官府征发做工去了,做工还能挣点儿口粮。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脸上布满了麻木与死寂。

对此,张拯也只有摇头叹息。

“已经很好了,放在前隋年间,这些老人只有被饿死的命运。”

一旁的刘敬听见张拯叹气,难得的安慰了张拯一句。

他是经历过隋末乱世的人,对于百姓的生活状态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大灾之年,大唐还没有饿死百姓,也没有出现多少流民,已经是很好的结果。

要是放在前隋时期,出现了这种大规模的灾荒,早就已经是战火纷飞烽烟四起了。

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张拯所提出来以工代赈之策,确实是利国利民之策。

“张县男,太子殿下,我们快到了。”

刘敬招呼了张拯和李承乾一声,放缓了马速,从官道旁的一条小路转了进去。

小路的尽头,一个不大的村子依稀可见。

这个村子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和张拯见过的其他村落一样。

依然看不见青壮,村口的墙根蹲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一些孩子在玩闹嬉戏,就如张拯第一次去到渭南的庄子上一般。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眼前这个村子,比起自家在渭南的庄子上的印刷厂还未开办起来之前还要更加贫穷。

渭南的庄子,穷归穷,起码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件虽然满是补丁,却能蔽体的衣服。

但是这个村子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年纪大小,大多都是光着身子,面容上布满了菜色。

只有一些身子已经在发育的女子,才有几块破布遮挡在** 处。

杂乱的马蹄声吸引了村子里所有人的注意力。

如此大规模的骑兵队伍进入到村子,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一些老人见到打马而来的张拯等人,忍不住缩了一下身子,似乎是回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往事。

直到看见在前方领路的刘敬下马走入了村子,这才用有些惊惧的眼神打量着来人。

见刘敬下马步行,张拯和李承乾自然不可能再骑在马背上,也翻身下马跟在刘敬背后走进了这个村落。

以张拯的眼神,自然能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一些普通的百姓,与墨家没有什么关系。

而李承乾看着这个村子的现状,则是有些怔怔出神。

以往在长安,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来到晋阳,他是宛如神明一般的储君。

这是他出长安以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大唐的百姓。

他从未想过,原来大唐百姓的生活状态竟然是这种样子。

这还是晋阳城郊,大唐最富裕的几个地方之一。

龙兴之地的百姓,生活状态尚且如此,那更偏远的地方呢,大唐更加偏僻的领土上的百姓,又是生活在一种什么样水深火热的状态之中呢?

李承乾抿了抿嘴唇,他想象不出来。因为这个村子,已经是他见过最贫瘠的地方。

张拯发现了李承乾的状态,但是张拯不打算出声打断他的思绪。

只有让李承乾细细的观察,用心去体会,他才会明白他身上究竟背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拯哥儿,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以后要成为像父皇那样,威伏四海使万邦来朝的英明君主,也必须要成为那样的君主。”

李承乾收回了视线,心情有些沉甸甸的,对着张拯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知道,那现在呢?”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张拯的思绪不由得飞回了几个月前,两个少年在东宫互诉理想,不由得反问了一句。

“现在我才明白,会为什么文皇帝会被史家称之为三代以降第一贤君。便是如今以父皇不逊汉武的功绩,仍然对太宗文皇帝推崇至备。”

李承乾的回答依旧没头没脑,两个人似乎在各说各的。

但是张拯明白,这是李承乾成长的标志,心中不由得有些欣慰。

李承乾口中的太宗文皇帝,说的是汉文帝刘恒。另外,刘恒也是李二的偶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