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唐第一世家无错版 > 第868章即便是那几张破纸本王也花了差不多1000贯求票

    程处弼坐在那里,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一扭头,看到了不远处的邓称心与程发和程达正在解剖着去汤泉宫外抓回来的野兔。

    正在进行着摘除阑尾、胆和脾脏的手术,等到他们三人练习完毕。

    这些为大唐的医学生们的技艺精深奉献出自己身躯的兔子,将会被用来烹饪诱人的美味,而它们的毛皮,也会被撑开之后晒干保存。

    到时候会交给工匠硝制之后,指不定就会成为一匹温暖的兔皮围脖,又或者是兔皮帽子。

    回到了骊山,又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每天的日子是那样的泛味而淡然。

    程处弼只能在每天与太子李承乾的吹牛打屁,还有跟程发、程达以及邓称心打牌中渡过。

    在这样乏味的日子里,程处弼觉得和自己烧烤的本事倒是与日俱增。

    就在刚刚午睡了一番的程处弼站起了身来,准备审查这三位弟子解剖有没有问题的当口,一名宦官领着李恪的护卫头子李静捧着一封书信步入了程处弼的小院。

    李静呈过来的李恪的亲笔信,而信中的内容,让已经在渡假行宫中已经消磨度日近半个月的程处弼眼前一亮。

    书信中,李恪先是自我吹捧了一番,程处弼一脸黑线地径直一目十行地扫着。

    直到翻到了第二张信纸的末段,终于看到了正经内容,信中李恪告诉程处弼,

    经过工匠们的不惭努力,终于将油墨的品质提高了一个档次。

    #####

    另外就是程府的纸样也在修改了艺流程之后,品质也获得了一定的提高。

    良品率已然可以达到九成以上,不会像过去那样,次品率达到三分之一。

    另外就是,经过... ...了那么长的时间,铅活字的储备已经超过三千余枚,已经可以应付《论语》的印刷。

    相信用不几天,就会有进行试印本送往骊山汤泉宫。

    另外,信中李恪还询问了程处弼,正经版的《三字经》你到底什么时候给小弟,小弟也好交给那些工匠们进行试印。

    程处弼看到了这,不禁有点脸红,看来自己还是太懈怠了,回到了骊山之后,自己整个人都过于放松。

    居然把这件正经事给抛在脑后,忘得一干二净。

    不过好在,程处弼终究是沉稳之人,面不红心不跳地摸了摸鼻子,朝着李静微微颔首。

    让那已经做完了手术的程发先领李静去吃点东西,又叫来了邓称心让他备下笔墨纸砚。

    程处弼看到准备好一切之后退到了一边静立的邓称心,又看了一眼那已经研好的墨汁。

    “你起来做甚,赶紧坐回去,我说,你写。”

    “公子,这样不太好吧,对方毕竟是吴王殿下,让小人给殿下回信,会不会显得太不尊重吴王殿下?”

    “……”程处弼一想到自己的简体字童趣体书法艺术,不由得心中大恶,瞪了一眼邓称心道。

    “行了,我说你写就是。”

    师尊有命,岂敢不从,看到公子那乐意的表情,称心立刻的顺风又顺水的怂了,老老实实地听着公子叨叨,他则负责落笔于纸上。

    不多时,一封写给李恪的书信便已成形,程处弼打量了下称心的书法。

    “嗯,不错不错,小伙子很有前途,不过还有进步的空间,好好加油。”

    称心不由得一喜,用力地点头道。“公子教训得是,小人一定会继续努力。”

    “嗯,还没完,我念... ...你写。”

    “好的公子……”称心再次提笔,看向程处弼,就听到了程处弼的口中开始吐出三个字。“人之初,性本善……”

    这是程处弼幼年的时候,旧社会读过私塾的爷爷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会了程处弼。

    光不是让程处弼背诵,还告诉他三字经中包含的一个个故事和道理。

    那时候爷爷最喜欢听他背诵《三字经》,也很乐意向周围的老邻居们显摆自家乖孙儿聪明,小小年纪就能背诵《三字经》。

    后来,爷爷过世之后,遗物中,就包含着一本爷爷亲手抄录的《三字经》。

    偶尔思念他老人家的时候,程处弼总会把它翻出来,看看着那熟悉的字迹。

    仿佛又看到了爷爷在灯下,戴着老花眼镜吃力的抄录的模样……

    “公子,公子?”

    邓称心抄录了一会后,公子的声音却突然暗哑了下去,半晌没有再开口,这让邓称心不禁有些惶然。

    “没事,嗯,我们继续吧……”程处弼吸了吸鼻子,朝着邓称心颔首示意之后,继续背诵着那已然铭刻于心中的短文。

    短短一千余字的三字经,却也让邓称心抄得手疼。

    接过了邓称心手抄的三字经,程处弼认真地修订着,一些不适合出现在当下的故事和词句自然会做出修订和删改。

    一千多字的三字经,删删改改下来,最后只剩下了堪堪千字左右。

    程处弼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让那邓称心重新抄录一遍。

    “三公子,这东西小人怎么觉得跟千字文有些类似?”

    程处弼忍不住看了一眼机灵的邓称心,果然是个聪明人,满意的地点了点头道。

    “不错,这也是... ...跟千字文差不多,用以开蒙的书籍,它的名字就叫《三字经》。”

    “小人感觉比千字文更好读,也好记。”邓称心两眼放光,满意脸心悦诚服地道。

    程处弼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他倒是知道一些关于《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普及知识。

    这三本书合称为“三百千,又叫《三家村》。算是华夏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

    甚至可以说家喻户晓也不为过。而“三百千”之中,又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是正经的那种,绝对不是粗口合集。

    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和文学素养等多方面来慨括。

    《千字文》的要求更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

    而《千字文》成文于南北朝时期,至于《三字经》则成文于南宋末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