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唐第一世家无错版 > 第861章你可是锦衣玉食的王爷不是饥寒交迫的可怜人

程处弼回过了头来,看到那位吓得手足无措的货郎,不禁有些不太好意思。

将那根扁担塞回了货郎手中,又随手搁下了两文铜钱道。“行了,这算是方才吓着你的赔偿。”

货郎呆愣愣地看着这帮子贵人又打马而去,抄起那根失而复得的扁担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继续他的货郎之旅。

看到李恪那张仍旧不太理解的表情,程处弼策马前行,冲他得意地挑了挑眉。

“贤弟你可还记得竹筒饭?”

李恪顿时想到了在骊山上品尝过的美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星子道。

“我知道,那味道特别的好,而且还散发着一股特有的清香味道。

不过处弼兄,这不是我们的关注点好不好?”

程处弼没好气的道。

“你还好意思说我,我让你关注的是竹子,结果你关注点是在饭上,你可是锦衣玉食的王爷,不是饥寒交迫的可怜人好不好?”

“你想一想,这么粗的竹子,中间剖成两半,那就可以作为两个盛具。

至于筷子,直接拿竹子一削,就可以解决。”

“如此一来,不需要前来品尝美味的百姓们自带碗筷,又还能够有物廉价美的餐具。”

李恪听了此言,不得不服气地朝着程处弼翘起了大拇指。

“还是处弼兄你的脑子灵活,居然这样的办法都能够想得出来。”

“一根丈许长的竹子,足够做几百上千副筷子,也可以做出几十个竹筒碗。

小弟觉得只需要三五千根竹子,就算是来上两三万人,也可以解决问题。”

#####

李泰正在魏王府旁边的一处院落里,坐在一间布满书籍典卷的屋子之中。

他的两旁,则是几位大名鼎鼎的大唐饱学之士、博学鸿儒。

此刻,这些年纪至少四十出头,甚至是须发皆白的七十老翁,都... ...就《括地志》的一些问题向李泰禀报。

而李泰虽然其他方面不咋样,但是至少在文学这一块,还是很有造诣。

虚心地听着这些学者的禀报,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对这些学者的工作表达了欣赏和支持。

“……这《括地志》编撰至今,已然也有些日子了,幸赖诸位的鼎力相助。”

“诸位先生之功,小王定然不忘,有劳诸位先生继续,争取早日将《括地志》编撰成书……”

鼓励安抚了这些学者一番之后,李泰在萧德言的陪同之下离开了屋子,二人并肩前行。

面对着这位年近七旬的长者,李泰的态度十分地恭敬,自己奉父皇之命,主持《括地志》的编撰。

那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实际操作中,则是以这位博学广闻的萧老先生为主。

萧德言陪着他朝着院落外行去,李泰不失时机地询问一些学术上的问题。

对于这位态度恭敬,且又尊师重道的魏王李泰,萧德言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推荐下,【 \咪\咪\阅读\ \\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等到二人才刚来到了前院,就看到了魏王府管家李公公快步而来。

李公公看到了萧德言就在一旁,按捺住了禀报坏消息的念头。

倒是他这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萧德言识趣地停下了脚步与李泰告辞。

等到萧德言离开一段距离之后,李公公这才将那份手诏递过去。

“殿下,这是陛下的手诏……”

李泰不禁面带疑惑地接过之后摊开,只扫了两眼,就感觉到自己的脑子一嗡,整个人都快要气炸了。

“岂有此理,当本王是什么,当本王的《长安文集》是《长安旬报》那样的破烂不成?”

看到李泰那张圆滚滚的胖脸上,再一次浮现起了怒意,管... ...家李公公努力地埋低了脑袋。

“殿下还请息怒,请殿下慎言……”

李泰涨得发紫的圆脸紧紧地绷起,回头扫了一眼这间院子,闷哼一声,这才努力地挪动着圆滚滚的身形继续朝外行去。

登上了那座肩舆,李泰那双几欲喷火的细缝眼,死死地盯着手中的那份手诏。

手诏里边的内容一点也不复杂,就是父皇告诉自己,即将要在月底之前发行的那一份《长安文集》上。

宣传太子殿下为了大唐的百姓食肉艰难,而在东宫重地饲养阉猪百头。

结果发现这种阉猪不但性格温顺,且无普通成年猪的腥膻味道。

而且按照过去的饲养之法,一年下来,圈养能够增重一百六七毫不吃力,哪怕是放养下来,一年也能够长到一百二三十手。

用来烹饪之后,其滋味之美,甚至不逊牛羊,而且猪肉能够烹饪的菜肴花样更多。

不论是煎炒烹炸还是炖焖……都能够成为一道道的美味佳肴。

所以太子奏请了父皇,父皇同意在八月二十八日,在长安东西两市举办太子赐百猪以馈万民品尝。

又是在宣传太子的仁德和大方,又是在给太子提升声望……

李泰烦燥地狠狠将那手诏合拢,闭上了双眼,此刻,这架肩舆,已然抬入了府中,来到了李泰最喜欢呆的书房前。

下得肩舆,步入了书房,李泰就狠狠地将手诏甩在案几之上闷哼了一声。

“去,请蒋先生过来一述。”

#####

同样与萧德言等人呆在那个院落里边编撰《括地志》的蒋亚卿得到了消息之后。

便离开了小院,朝着魏王府赶过去,他虽然有学问方面,不及萧德言、苏勗这样的老一辈。

但是,才四十出头,正值年富力强的他,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

而且他是由长孙无忌举荐过来的,对... ...于这位掌控欲十分强烈的赵国公的野心十分清楚。

所以,他投到了魏王李泰麾下之后,一边做着编撰《括地志》的工作,一边则是努力地在魏王李泰的跟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学识与谋略。

不负重望地得到了魏王李泰的赏识,之前,太子殿下不在长安,在骊山避暑之机。

正是他向魏王献策,用财帛收买了不少的东宫属官,以作打算。

可是谁也没有想料到,太子李承乾居然会腿疾尽愈,那一场声望浩大的入城仪式。

非但让李承乾一扫颓势,而且还凭借着赠书之举,在朝在野都赢得了极大的声望。

这让魏王殿下不禁有些心灰意冷,不过好在,魏王在长孙无忌的相劝之下,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