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唐第一世家无错版 > 第1245章不禁想到了那天这位程长史吹过的牛皮求票

    就像博学广闻,支持魏王李泰修撰《括地志》的鸿儒萧德言。

    此刻正坐在一辆马车中,掀起了窗帘一角,看碰上那边不远处的贩报人。

    他已经在马车里边呆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看到了不少的人围拢到了贩报人跟前之后。

    有些人先是拿起了《长安文集》打量了几眼,然后跟同伴低声交流几句。

    戳着报纸指点半天,最终将《长安文集》交还给贩报人,摇头而去。

    这一幕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唯一令他欣慰的就是,时不时会有一些人过来,一买就是好几份,甚至是十来份。

    想来这些人,必定也是知道《长安文集》上那些呕心泣血的大作的份量,这才如此采办。

    但是,大部份人,都只会在贩报人跟前驻足翻看之后就失望地摇头而去,这让萧德言实在是无法淡定。

    便招来了亲随吩咐了几句之后,很快,亲随快步来到了贩报人跟前。

    伸手掏钱买报纸,一面支愣起耳朵听着那些周围的读书人们的议论声。

    “……这样的文章,实在是太费脑子,老夫又不科举,只想读些轻松有趣的故事,罢了。”

    “呵呵,胡老说的是,我等商贾,就想看点能不费脑子的东西,这个还是留给那些读书人瞧算了。”

    “这必定是通古博今的大学问者才能够著出来的文章,可惜,如今我连《左传》都还未学完。

    哪有功夫为了看份报纸去翻其他典籍,还是算了。”

    #####

    不大会的功夫,这位亲随抄着一份《长安文集》归来,将自己听到的那些消息告诉了崔***。

    这位博学广闻的大学问者一脸黑线,整个人都不... ...好了。这特娘的都是些什么人?

    难道文章写得好,落到了这些市井百姓的眼中,反倒成了累赘不成?

    萧德言抖着手中的《长安文集》,气的浑身直哆嗦,白须直颤。

    “岂有此理,真是一帮庸人,天下正是因为有太多这样的庸人,才会致明珠蒙尘。”

    “还请老爷息怒,莫要理会那些见识浅薄的庸人。”亲随小声地劝道。

    “罢了,老夫也懒得跟他们计较……”

    萧德言愤愤地将窗帘垂下,想了想,又掀了起来,朝着那位亲随低声吩咐了句之后,这才催促着马车起程,不乐意再呆下去。

    而亲随在目送着萧德言的马车离开之后,这才快步又回到了贩报人的跟前。

    直接一口气买下了百份《长安文集》,让跟随在身边的杂役拿着,这才快步朝着萧府而去。

    不仅仅只是萧德言一人,还有蒋亚卿、谢偃、顾胤等一干魏王学馆的饱学之士、博学鸿儒。

    都在经历了差不多的情况后,怀着愤忿的心情纷纷解囊,几十份,上百份的买下来。

    毕竟程三郎那个粗鄙武夫所主持的《长安旬报》,上面的内容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胡编乱造。

    上面的话,满篇全是谄媚阿谀之词,要不就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故事,也就后边连载的那《三国演义》还算得有点意思。

    就这种,他们顶多上茅房的时候,拿来打发时间的玩意,居然都能够卖得那么的火爆。

    而若是满篇尽是精彩纷呈,代表着大唐文学界最顶级水平的《长安文集》却连卖都卖不掉的话。

    那岂不是太不给他们这帮饱学之士,博学鸿儒面子了?所以不管出于什么样的... ...心理,他们也都多少买上一些。

    或者是拿来赠送友人、弟子,又或者是是搁在家里边生霉起灰,也比卖不出去,要好得多。

    不过他们能够买走的终究只是少数,更多的则是那些诗书传家的世家大族,指使着人手,将那些不怎么受长安百姓们欢迎和热捧的《长安文集》买下。

    毕竟大家看好这位魏王殿下,而魏王殿下也很乐意与他们结盟合作,再加上这《长安文集》,本就是双方合作的产物。

    自然不能让这位魏王殿下失去信心,所以,有了别有用心的世家大族出手。

    这六万份《长安文集》,也总算是在一天之内一扫而空。

    已然焦急地在魏王府中等待了整整大半天,就连那猪油酥都顾不上吃的魏王李泰。

    在听到了《长安文集》总算是被销售一空的好消息后,那颗悬了差不多一天的心这才落了回去。

    不过,不论是管家李公公,还是魏王李泰,都没有默契地没有去提加不加印的事。

    毕竟,从上午一直卖到了临近黄昏时分,这才堪堪销售一空。

    这样的成绩,实在是不足以与那每期的销售都在十来万份的《长安旬报》相媲美。

    #####

    长孙无忌稳坐在案几后边,跟前,摆放着那二十八名新科举子的名册。

    此刻,这二十八名新科举子,皆已经进行了吏部铨选,现在,结果已经摆在了他的跟前。

    一干吏部的大大小小官吏都集中在此,小心翼翼地面对着这位这段时间脾气不太好的长孙吏部。

    长孙无忌一脸淡然地将那一份份的结果拿起了,仔细地审阅之后,提笔在上面写下几句,然后搁到了一边。

    一... ...旁的吏部官员恭敬地取过来之后,仔细地看罢长孙吏部给出的批示,再交到相关官吏的手中。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份份地吏部铨选经过官员之后,离开这个房间,发往相关的衙门。

    而一直到了最后那几份,长孙无忌这才看到了辛茂将、任雅相、上官仪以及吴乡寿的铨选结果。

    长孙无忌草草一扫,这四个的铨选结果,想来,吏部的官员们都很有默契,让这四个的铨选结果,显得很是一般。

    而在铨选授官的提议上,吏部侍郎给出的建议,辛茂将可为县令,而任雅相可为县尉,至于上官仪可为士。

    而那位成绩在这四位寒门士子之中最差的吴乡寿,甚至连成为士的资格也没有,直接落选。

    这样的结果,在大唐而言,并不鲜见,但也不是没有。

    大唐的科举,那只是考试,考完试之后,吏部仍旧有着极大的权力来左右最后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