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 > 第529章 朱元璋的告诫

大明皇长孙 第529章 朱元璋的告诫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28 03:47:21 来源:笔趣阁SO

大明,坤宁宫。

朱英正在看着安南送回来的情报。

“好,果然是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废除喃字之后,往后安南这边算是逐渐的回到正轨之上了。”

在那一次辩驳之中,最后刘胜以国家利益的层面,成功的让胡季牦做出了让步,诏书顺利下达,安南举国废除喃字。

现在的效果肯定不会是很好,但随着时间的累积,自然会更加多的人来学习汉字。

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在于安南的科举。

当科举实行汉字的时候,安南全国上下的读书人,都必须是学习汉字才能参加。

犹如大明一般,每一个读书人的心思,九成九几乎都是在于仕途之上,即便是真正的文学渊博者,最初的抱负也必然是学有所成,以入仕途做官。

别看安南那边说的夸张,其实对于整个安南来说,九成九的百姓也是文盲,在当今的时代,几乎所有地方都差不多,废除喃字这样的事情,除了对读书人有影响外,百姓这边自当是很无所谓的。

反正不管你喃字也好,汉字也罢,也没人认识几个。

大致看上去,对于不认识字的来说,汉字和喃字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终归都是笔画结构。

“不过是撮尔小国罢了,其所行文字汉字喃字,于我大明又有何等意义。”

朱元章抱着小曾孙在怀里,顺口对大孙问道。

最近的朱元章除了上朝之后,很多时间都会来坤宁宫里带孙子玩。

如今已经是一个多月过去,搞了个热闹的满月酒后,小曾孙朱玉婷已经是可以自己爬行了。

伊伊呀呀,奶声奶气的叫声,加上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着实是让朱元章感觉自己的心都化了。

有道是老小老小,便是一连带上一两个时辰,朱元章都感觉不到累。

且朱玉婷特别黏朱元章,每回朱元章抱着的时候,总是笑嘻嘻的,这也让朱元章带曾孙的时候极为开心。

虽然是个女娃,但这可是朱元章的第一个曾孙,还是长孙所生,其中意义自然是不同。

听着老爷子的话,朱英心中很清楚,老爷子和其他朝代的皇帝般,对于这些小国心里头没什么概念。

传统的思想就是在于武力的控制。

主要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随便派个二三十万大军过去,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将其征服。

只是在财政方面,无法给予大明什么实在的好处,所以才会懒得说去征服。

当真要是有富得流油之地,早就已经归属到中原的统治之中。

“爷爷,咱们如若是动用武力去统治那安南之地,就是一个亏本钱的买卖,但是让安南逐渐繁荣起来,再行暗中控住,日后有机会收归大明,那就赚钱的买卖。”

“想来爷爷肯定没有关注到关于安南五万将士屯田的情报吧,按照最新安南的情报,目前我大明于安南屯田所产生的粮食,不仅是可以完全负担在安南的所有军饷。”

“甚至还有结余,按照统算,即便是再过去五万将士,也依然可以负担得起。”

“自去年夏粮之后,孙儿这边已经无须再去运送军饷承担了,反倒是和安南王室合作所开之钱庄,吸纳了安南大量的白银,如今当已有七百多万两白银入库。”

朱英笑着解释着说道。

安南的情报即便上是每月都有固定送达,朱元章对于这等小国不怎么上心,朝中政务繁忙,自然不可能说经常去看。

且安南这边的事情,基本上朱元章也是全权交由大孙负责,包括驻守在安南的将士所需要的军饷,在当初朱英的承若中,也不走国库支出,而是由朱英这边的群英商会进行承担。

当然,这粮食的产出,不仅是在大米之上,包括番薯等一些高产作物,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没有水稻那般要求的精耕细作,种植起来比较容易。

而目前大明在安南所拿到的土地,都是属于安南王都附近的肥沃之地,有现在这般的情况,自然也是正常。

只是初次听到这些的朱元章,不由得有些惊讶了。

他是真没想到,五万将士驻扎安南不仅没有让大孙多出负担,反而还赚钱了?

当下问道:“那安南当真是有如此的富庶?这怎么跟咱听使臣说的完全不同。”

安南朱元章是派遣过使臣去查探的,对于整体安南的情况,不说是十分了解,六分七分还是有的。

整体而言,安南也是个穷地方,大量的百姓吃不饱饭,也没什么衣服穿,怎的到了大孙这里,就好像变得富裕了起来。

还在钱庄里弄了七百多万两白银。

朱元章自然知晓那就是大明宝钞兑换来的,关于发行去安南的大明宝钞他自然知晓,那都是做了特殊的印记,和大明这边的宝钞有所区别,目前可不准许在大明流通,只能是在安南流通。

以巾帛制作的宝钞换取真金白银,这还只是与安南王室合作。

仅一年,且只相当于大明不过是郡县之地,就吸了七百多万两白银,这真是让朱元章难以想象。

这跟他心中的贫瘠小国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朱英便解释道:“倒也不能只看一面,安南整体穷困,但那些贵族的手中钱财也是不少的,而我大明将士可不需要去负责安南的百姓衣食住行,是单独开辟一地方。”

“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且占据肥沃土地,是以情况自当有所不同。”

两句解释,朱元章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就好比大明的江南一般,承担了大明几乎是一半的赋税。

安南的穷苦百姓,是安南王室需要负责的,大明的将士只管自己,自然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番话,顿时就让朱元章的眼界打开了。

按照这样的情况,其他的小国自当也是差不多的,终归有些富庶之地。

那么是否也可以按照现在安南模式搬照,同样派遣一些大明将士过去驻扎,不仅能够扩大大明的影响力,还能够有力的消除边疆隐患。

比如是现在的安南,有五万大明将士坐镇,自然不可能说还能发生出什么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如若有什么变化,首先就是这五万将士受到影响,即便是有所动乱,其发生所在地也是在安南境内,很难说影响到大明国内。

把战争控制在大明疆域以外,这对于大明国内的发展还有百姓的安危,都是一个极大的好事。

朱元章目光炯炯的看向大孙,朱英当然是心领神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