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 > 第486章 朱棣和朱棡的联合

大明皇长孙 第486章 朱棣和朱棡的联合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28 03:47:21 来源:笔趣阁SO

火炮的威力,对于从未感受过的城池来说,真的是难以想象。

虽然只有二十门火炮,但倭国城池低矮的城墙,根本是难以防御,很快就被打得一个叫七零八落。

还未正式的开战,丰前国的倭国将领,就已经完全的心惊胆战了。

只得以开始招呼麾下将士,开始进行一个防守。

散落的碎石,会导致明军的骑兵无法冲击,而倭国这边自然是打定了主意,绝对不会和明军进行平原战。

也就是这个时候,这些还没有跟明军打过交道的倭国武士们才明白,为什么当九州岛的城池在明军这边,如此的不堪一击了。

先前,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满,坚决不跟明军硬碰硬,而是在明军登岛之后,不断的催促各地的守护大名撤兵。

这件事情也引发了很多大名的不满,许多人觉得大将军这是在畏惧明军。

直到现在,大家才明白,明军的可怕之处。

“刀盾手,列阵,推进!”

随着军令的传达,一排排大盾竖起,缓缓的朝着倭国的城池开始不断的逼近,城墙上的倭兵,眼看明军已经抵达弓箭射程范围内,立即开始弯弓搭箭。

目前倭国的弓箭水平还是不错的,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的接近明军。

这是因为百年前,蒙元大军征伐倭国的时候,留下的遗产。

自从蒙元大军遭遇飓风而败,倭国这边的百姓,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打捞蒙元的装备。

弓箭和甲胃,是蒙元发展的巅峰,现在许多倭人武士上,都有蒙元甲胃的痕迹。

不过蒙元的甲胃倭人是不能拿来直接穿戴的,需要进行全方面的改造才可以。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那便是身材之身高的问题。

蒙古人的身材,向来就是膀大腰圆,身高平均是在一米七五,这是因为蒙古人生活的环境导致了他们身材身高。

而倭人呢。

以倭为名,自然就是身材矮小。

自从唐朝开始佛教传递,倭国对于佛教是至上而下极为信奉。

本来佛教其实是禁荤腥,不禁肉食。

是自梁武帝始,方不食肉。

这一条也传到了倭国。

便就是武则天开始摄政的那一年,倭国天武天皇颁布杀生禁令:“且莫食牛马犬辕鸡之肉。以外不在禁例。若有违者罪之。”

在这条禁令里,牛马犬猿鸡肉是不允许食用的。

吃素不吃肉,自然长不高。

因此倭人本就不高的身材,越发矮小了。

目前倭人的平均身高,大概是在一米四左右。

一个一米七五,膀大腰圆,身披铠甲的蒙古大汉,很难想象要多少个一米四的倭人武士去战胜。

也难怪忽必烈要两次伐倭了,如果不是飓风的影响,倭国哪有什么还手之力。

便是现在,明军的身高,普遍都是接近一米七的样子,这便是说要比倭人平均要高一个头,再加上强大的军备,在正面对抗上,倭人几乎是一触即溃。

弓箭给明军带来了一定的伤亡,不过比例很小,很快就压到了城门口。

城墙上倭人抛出早就准备好的石块,便也对明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在城墙攻防上,自然是守城的更有优势,即便是城门被打破,倭人依旧丢下了不少的遮挡物,如大石,马车之类,阻止明军的前进。

“倒是有几分小聪明。”

朱棣见此,冷声说道,随即下令将士返回。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付出大量的伤亡,才能夺取城门,显然明军不想承担这个损失。

倭国的城门没有大明这边城池宽敞,十多辆马车,加上乱石堵门,后面是早已经备好的倭国弓箭手,刀斧手,强行过去的明军,自然无法发挥,遭受砍杀。

用人命去填,便就显得很没有必要了。

是以退军之后,便就由辅兵推动火炮前行,刀盾手保护火炮手的安全。

火炮开路对于明军来说,是早已经轻车熟路的作战方式。

十多门火炮瞄准城门方向。

轰轰轰轰!

只是一轮齐射,城门下就被炸得那叫一个七零八落。

“继续,不要停,这些个倭人,我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少的东西可以放。”

晋王朱棡见此,大吼着下达着军令。

得到命令的火炮手,连忙装填炮弹,开始进行第二轮的齐射。

而在城墙上的倭人将士,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炮轰城门。

且在这个时候,倭人还要退开城门,以防止被炮弹所杀伤。

当第二轮火炮轰出的时候,丰前城城门下的障碍物,就被彻底的粉碎了,强大力道直接把一切掀开。

“骑兵,冲锋!

一声大喝,旗帜摇摆,是朱棣麾下的三千骑兵,直接对着城门后冲了过去。

当然,他们不是要直接冲进城内,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城门,而后把城门争夺下来。

晋王朱棡见此,自然不肯落后,摆手让麾下副官,立即安排自家的三千骑兵也一路冲锋。

六千藩王亲卫骑兵有多么的强大?

作为朱元章嫡子,他们的亲卫军是整个大明精锐中的精锐,每一个都是能够马上弯弓射箭的好手。

在古代,正规军的弓手的地位是很高的,属于高级兵种,可不是随便拿把弓就能上的。

在常规的印象中,好像弓箭手都是躲在刀盾手后面放箭打远程伤害,甚至于身体素质比之前锋的战士要弱上很多。

这是错觉,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在古代能用弓箭的,除了寻常的猎户之外,便是战场上的弓手了。

比之猎户自制的弓箭,战场上的弓手无一例外都是硬弓。

火器虽然已经在明军普及,但弓箭仍然是军中的重要装备,弓手的地位,也要比火统手来得高贵得多,包括在军饷上,弓手也要高出很多。

能够拉得起硬弓的弓手,至少都是身强力壮,腰力臂力都是远超普通将士。

目前大明的弓分上中下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