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新三国策 > 第四十六章 广陵陈登

新三国策 第四十六章 广陵陈登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6-03 04:10:36 来源:69书吧

69书吧 www.69shu.us,最快更新

建安二年八月末,我在衡阳短短的休整了五天,便领着徐庶、刘晔、甘宁、陆逊和慕沙并西进主力一万人回师豫章,为巩固荆南三郡,我留下赵累守桂阳,李通守零陵,黄忠镇衡阳,并以桓阶为功曹,总领三郡事务,巩志为劝学从事,主要负责举贤任能,选拔人才为我所用。

刘表还是基本上同意了陈翔、王粲与我谈妥的和议条件,派到桂阳、零陵的官员分别是从事祭酒韩嵩和别驾刘先,那刘先乃是零陵人,他的外甥即是我那日见到的在戏水的周不疑。

桓阶见我如此信任于他,甚是感动,昔日在张羡手下时,虽然也得到了重用,但毕竟只是作为出谋划策的谋士。李通听说我让他留守零陵,老大的不愿意,迫得我最后没办法,只好向他透露出有意期望取道灵渠南下交趾的想法,让他在零陵勤练兵马,并多派斥候打探交趾动静,为进军南海、苍梧、合浦、九真诸郡作准备,李通这才大喜而去。

虽然华歆在信中措辞委婉,但字里行间分别流露出豫章现在面临的重重压力,时不予我,进军荆南虽然开拓了我军纵深和回旋的空间,但由此也耽误了巩固豫章、拓展东境、北上淮南的宝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曹操不仅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在经济上用任峻等人的建议,也开始兴屯田之举,广聚钱粮,在军事上破张邈、败吕布,讨张绣,不权巩固了豫、兖州的地盘,扩张的势头也是迅猛无比。

而孙策在逐步平定了境内的贼寇作乱后,在江东三郡的根基已逐渐稳固了下来,下一步必将锋芒西指,其意图很明显一是渡江北上取袁术淮南膏地,二是循去岁孙贲、周瑜旧路西攻豫章,从而打通征讨荆州的道路。

队伍一路东行,将士们西征已有大半年了,早已是个个归心似箭,快到达庐陵城外时,慕沙与随我出征的庐陵将士已然控制不住,泪湿衣襟,将士百战回,亲人已不在,这是何等的悲哀和伤痛,祭祀过死去的亡灵后,我本想多陪着慕沙几日,并详细的听取一下郑浑对移民开垦屯田的设想,但豫章斥候送来的军奏却让我不能平静下来。

“广陵太守陈登来访!”这份军奏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吸引我的是上面的这一行字。广陵陈登,我自占豫章以来,除了袁术遣使来要粮之外,与江北的诸路豪强并无联系,只不知这一次陈登前来有何要事?

我心里不由得有些忐忑,慕沙瞧我神情不太自然,打起精神问道:“夫君有事?”

我支吾道:“噢,没——。”

喜怒不形于色,我还是年轻达不到那样的境界,慕沙一眼就看穿了我心中藏着事。

慕沙神情忧郁,说道:“商时纣王有雄才大略,却因宠妲已不理国事,致小人得道,终致国灭,将军切不可因儿女私情而误军中大事,如此则慕沙万死也不能抵其罪矣!”

当初迎娶慕沙,半是喜欢她爽直的个性,半是为时势所迫,其中有些政治婚姻的意味,至于感情虽不至于没有,但也是很淡的,直到这次她随我出生入死、千万里征程,我们的心才渐渐靠在了一起,在攸县的那晚,我们彼此把第一次交给了对方,绵绵相思、万里水长相互的感情也与日俱深。

听了慕沙的这番话,我有一种想紧紧搂住她的冲动,我道:“庐陵初定,诸叛部恐又反复,你又病体虚弱,切不可过度操劳,统兵平乱之事我留伯言在庐陵,由他掌管即可,内政诸事也可交与郑浑处置。”

慕沙靠过来,轻抚着我的胸口,道:“我知道在夫君心里,我也许永远都比不过她,但是——,我要让夫君知道娶我不是个错误。”

我的心在发悸,不由自主的将慕沙紧贴在胸膛上,陆缇的事慕沙必是从陆逊那里知道了些,她是个绝顶聪慧的女子,我的这一点心思她又怎会瞧不出来。

陆缇与慕沙,谁是我的最爱,我不知道,面对慕沙无悔的付出,我不能不为之感动,陆缇——,唉,也许只不过是我的单相思,在陆缇的心里,应该是济世救人的职责更加重要些吧,现在,眼前的这个人才是我要珍惜和爱护的。

在庐陵歇了一宿,我依依辞别慕沙,与刘晔、甘宁、徐庶并一干将领率四千军南下豫章,剩下的庐陵部的军卒交由陆逊代为统领,继续扫荡在临川、建安、延平一带负于顽抗的费栈叛军余部,伺机开拓疆土,力争比孙策先一步抢占山越所居之地。

物华天宝,人文会萃,豫章虽然不是我的故土,但我却把它当作了第二故乡,这里是我立命举事的地方,这里有我朝夕相伴、患难与共的朋友,太史慈闻知我回来,飞马从石印山前线赶了一宿,抢在我进城之前迎上了我。

“少冲,你可想死我了!”太史慈红着眼睛,狠狠的锤了一下我的胸口。

我也有些感动,道:“子义兄,你辛苦了!”

我这话倒不是客套,正因为有太史慈镇守在石印山一线,孙策才没有冒然兴兵来犯,若是换作旁人,恐怕单是一个孙辅就抵挡不了,所以,我虽然不曾与太史慈结拜,但这一声却也叫得出自肺腑。

这时,华歆与顾雍、刘基、仓慈等一众留守豫章的官员也出来迎接,在他们身后是一大群听着消息早盼着亲人回来的豫章百姓,亲人相见自是一番难以抑制的激动,寻着亲人的眼里流着喜悦的泪水,没有找着的则在一旁黯然神伤,独自涕泣。

华歆比以前消瘦了不少,额角上也显出了几道皱纹来,顾雍倒还是好样子,一付沉着若定的样子。

正待迎前叙别故情,在华歆身后忽闪出一人道:“早闻将军仁心敬士,爱民如子,今一见果然不虚,元龙佩服之至!”

我仔细观瞧,见说话之人看上去年纪在三十上下,体形甚是欣长,只是面容消瘦,想是风尘仆仆远道南来所致,挂在脸上的除了疲乏外,还有一丝自信的笑容。

我向华歆投去探询的目光,华歆会意朝我肯定的点了一下头,悄声道:“陈太守带来了北方的重要消息!”

这时城门口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叫喊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我无暇享受庆祝的喜悦,陈登究竟带来了什么消息呢,我一时猜测不出。

在华歆肃、顾雍诸人的促拥下,我急匆匆的赶向议事府邸。

待各自坐定,我沉声道:“我与太守素昧平生,不知此来是为何事?”

陈登道:“将军可听闻袁术在淮南称帝之事?”

我大声道:“此等逆汉篡位的不道之举,天下早已昭昭,宠又岂会不知。”

陈登听我如此一说,诡然一笑,道:“将军可知,镇东将军费亭侯曹公联合江东孙策、徐州吕布、吴郡陈瑀,共同讨伐淮南之事?八月中,镇东将军费亭侯曹操遣议郎王誧以诏书拜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使与吕布及吴郡太守陈瑀共讨袁术。”

说到此处,陈登的眼神从我脸上似不经意的掠过,曹操孙策联合讨伐袁术,这并不出我意外,我也知道陈登还没有说到关健之处,便淡淡道:“袁术无道,逆天行事,所图不轨,又暴行殄物,致民不聊生,众诸侯伐之乃应天之举,理所当然。”

陈登忽近前一步,大声道:“将军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孙策嫌会稽太守职位太低,以张纮为使持方物,求请为吴侯,加扬州牧,领江东六郡事。”

我脸色一变,这半年多来,我一直留滞在荆南,对于中原的消息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若是真如陈登所说,孙策领了扬州牧,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攻庐江、九江、豫章这三郡了,对于我来说,这绝不是个好消息。

在陈登面前,我努力压抑住心中的震动,我微微一笑,不动声色道:“此事机密,陈太守如何得知此事?”

陈登见我不为所动,脸上神情略有些失望,答道:“张纮为广陵人,与吾旧时同师,取道北上往许都时,曾留广陵一晚,吾留之,纮夜饮酒醉,吐言故得之。”

听陈登这么一说,我知道他说的应是不假,在我忙着拓展地盘的同时,孙策也没有闲着,在取得朝廷认可这件事上,他比我先走了一步,江东人才济济,不乏有见识的谋士,从这一点上不是偏远的豫章可以比的。

我长身而起,大笑道:“扬州牧?即便孙策属意又如何,大汉天下十三州,诸雄并起势强者亦不过拥一二,以曹公之督智,我想是不会轻易将一州之地拱手送于素有野心的人的。”

陈登亦自站起,睥笑道:“我闻将军起于布衣,本以为乃一豪杰之士,今见之,方知不过是一匹夫耳,如此可知传言之谬!”

陈登此话极是无礼,自从我被天子授了破贼校尉后,还没有人敢与我这般说话,我嗔目而视,拔出佩剑一怒斫下,顿时将案几一角削落地上,华歆、顾雍此时也皆脸色惧变,而甘宁、黄忠更是忿然拔出佩剑,只待我一声令下,便要擒了陈登。

陈登却是毫无惧色,笑道:“将军方才之言差矣,今将军与孙策分占江东,已势成水火,前尚能苟安者,不过因外有袁术、刘表要胁,内有山越作乱耳,袁术踞江淮米粮之地,不图自强,却思篡位自立,虽拥甲十万,已尽失人心,故天下欲树汉室威望者,莫不并力伐之,今曹公合吕布、孙策、陈瑀征江淮,以军力论当无不胜,唯有碍者是岁大荒粮草不足,恐无法久持……。”

说到激昴处,陈登声音开始高吭起来,大声道:“故吾为将军计,将军当遣使许都,与曹公约攻伐计,然后北渡江,并与联军由南北夹攻术,如此则江淮可下,将军既能博取拥护汉室之佳誉,又可取淮南之地拓根基,何乐而不为?”

参加曹操联合出兵讨伐袁术的行动,确实是个好主意。

单就我现在面临的形势,如果不参加联军渡江北上,等到联军打败了袁术,吞并其势力,并瓜分江淮沃土,到那时我再要想与“杨州牧”孙策相抗,取胜几无胜机,况且,对于两淮我也并不是没有想法,如果能夺取豫章对岸的庐江郡的话,进军中原就有了一块跳板。

不过陈登远道南来,不会是只为了我这种陌不相识的势力传递信息,一定是有所图谋,只是陈登的目的是什么,我一时尚猜不透。

我淡然一笑,回坐问道:“太守此番恩义,宠先谢过了!”

陈登听我此言,肃然道:“将军既有心言谢,登确有一事望能得将军之助。”

看陈登神情凝重,我问道:“太守有事请讲!”

陈登道:“吴郡为孙策所占,然吴郡太守实是陈瑀,乃登之从兄也,今瑀等欲待孙策率军北上之时阴袭其后,现已潜结泾县大帅祖郎、吴郡大帅严白虎等,以为内应,将军若能为外援,两相夹击,则事必成矣!”

孙策进攻吴郡时,吴郡太守是许贡,而不是陈瑀,陈瑀的这个太守估计是新近从许都取得的,我知道陈登陈瑀虽是徐州豪族,但在吴郡一带多置田亩资产,如今孙策占了吴郡一带,必是触动到了他们的利益。

见我沉吟不语,陈登又道:“古人曰:敌之敌,乃友也。今将军若能允之,许都曹公处登可代为传言,必教孙策小儿不遂。”

九月初,豫章的天气透着夏末的微凉,更有了点点秋的意境,豫章的街市还是我离开时的样子,只不过多了几分喧闹和繁华,南迁避乱的流民、匆忙赶路的商贾、出征回来的勇士,构成一幅幅水*融的水墨山水画,人处其中,如在画卷。

要精心呵护这所有的一切,我必须审慎的筹划每一步,不能出现任何的疏漏。

我在床上转辗反测,几乎一夜没睡,思考着昨日与诸将的一番商议,后来索性下床撩开帐门,门前的松火还在“噼啪”的作响,一旁守卫值夜的两名亲兵见我出来,悄悄的递上御寒的外衣,我投过去一丝赞许的目光,忠于岗位、兢兢业业正是作为一名亲兵的操守,尽管周鲂去了,但这支精锐之师的精神并没有被摧垮,可惜的是,要再想找周鲂那般忠勇职守的护卫统领实在不易。

对于陈登的游说我没有当即表态,只是说过两天后给予答复,听到我的回答陈登脸上流露出一丝失望的表情。

陈登离去后,我召集徐庶、刘晔、顾雍、华歆、太史慈、甘宁诸将商议陈登提出的讨伐袁术、并与陈瑀暗中结盟对抗孙策的两项提议,对于与陈瑀陈登结盟,众人倒没有多大的分歧,这一件事对于豫章来说,多一个盟友总是好事。

对于出兵北伐,大家却有着不同的意思,从武将的言语中,我看到太史慈、甘宁诸武将脸上流露出北伐袁术,建功立业的渴望。

“术欺汉室,忠义之士皆啖之,若北伐淮上,吾辈当为先锋!”太史慈言话掷地有声。

“今袁术为御强敌,尽起江淮之兵于寿春、历阳,庐江郡兵力空虚,我军正可乘而夺取,子义兄若挥师渡江,宁愿撑舟楫乘之!”尽管远道征程的疲惫还挂上脸上,甘宁却信心十足。难得这一次太史慈、甘宁同仇敌忾,不让我再次为难谁来当先锋的问题。

顾雍还是一脸肃然,不苟言笑,他缓缓说道:“去岁年中豫章收谷五十万斛,十二月将军西征荆南,耗去约二十万斛,今岁遭费栈乱起庐陵,豫章半壁良田被毁,补种晚矣,有上万百姓流离失所,需库仓赈济以度日,忖度救援谷粮不下十万斛,加之江淮灾荒,携家南渡之民亦有数万众,用粮只怕不少于十万斛,如此府库之余粮剩者仅十万斛,兵出无粮自慌,望将军慎之!”

许靖、仓慈、刘基等留守诸史也出言附合顾雍之见,从生计、民力、人心各方面阐明自已的立场,诸将众口不一,听着截然相反的争执,我也有些举棋不定,向大家看去,唯见徐庶与刘晔二人自始至终不发一言,听任着众人的争论。

我将目光投向刘晔、徐庶,两人却似有了默契一般,一个正襟端坐如枯木老僧,一个似笑非笑沉吟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