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新三国策 > 第一百五十三章 风云变幻

新三国策 第一百五十三章 风云变幻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6-03 04:10:36 来源:69书吧

69书吧 www.69shu.cc,最快更新,多多支持收藏!

建安六年二月七日,积雪尚未消融,已在西曹掾、宜城太守向朗麾下谋得行军主记职位的何宗秘密送回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荆州牧、镇南大将军刘表遇风寒,病情加重,极有可能在近日内离逝。

最近的一年来,刘表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竭力想维持整个家族的稳定,然而最终他还是败下阵来,外有虎视眈眈的高宠,内有野心勃勃欲取而代之的刘备,任刘表如何谋思戳力,也不能逆转衰亡的时局。

争夺未来统治权的角力逐渐由暗转明,支持刘表长子刘琦的刘备集团与支持次子刘琮的蔡瑁、张允、宋忠等豪族势力开始剑拔弩张,眼见着只等着刘表气一咽下,双方即要撕破脸皮开打。

夹杂在两派势力中间的,是以蒯越、文聘为首的中间力量,他们既不愿意让刘备这个外来户掌握荆州的实权,又不想让多年的劲敌蔡氏独霸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左右整个局势变化的关健。

荆州已不再如往日般平静。

建安六年二月十日,金陵城外,夹江道。

数百条蒙冲战舰整齐有序的排列在龙藏浦入江处,舰上大约千余名高宠宿卫营士卒身着牛皮的软甲,手持木盾刀枪,形成一道道环绕着船舷的灰黄色盾墙,在盾墙的上头,是一丛丛闪着锋利光芒的利器。在战舰主桅的最高处,一面刺着扬州牧“高”字的刺绣青边大纛迎风飘扬。

出征——,尽管死亡会随之相伴,但也是男儿立功的地方。

在一个个士卒的炽热眼神中,闪动的是对战场的无限渴望,他们渴望的是有一天带着满身的伤疤回来,向心爱的人细细炫耀每一道伤痕的来历。

乱世求生,唯有勇士才能活得更好。

“宠帅无敌!”凌统持刀振臂高呼,他已代替雷绪接任了宿卫营统领。

对于这个脸上带着一道长长伤疤的年轻统领,宿卫营的士卒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千余人的呼喝就象一道响彻睛空的轰雷,在天与江的交接处回荡,激起一**旋流,高宠这个名字在江东士卒的心目中,早已不单单是统帅。

得到刘表将死的消息,敏锐的高宠一下子嗅出了隐藏在平静表象下的潜流,在与徐庶、鲁肃、陈登、顾雍等一干重要官员商议之后,高宠决定再一次亲征荆州。他的身体已近痊愈,蛰伏等待了将近一年的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回到热血沸腾的战场上去。

随同他一同西行的,文官方面,有军师徐庶、司金校尉刘晔;武将方面,除了上一次返回募军的太史慈外,还有校威将军徐盛、偏将军朱桓、裨将军凌统和中郎将高顺,这五支军队总兵力加起来达到了一万二千人。

鉴于这一次西征的对手刘备并非膺手,战事极有可能连绵日久,高宠在斟酬再三之后,决定让张辽和赵云继续驻守淮南,他们的首要任务除了训练骑卒之外,他们将与广陵太守陈登一处,加紧构筑沿淮水的守御防线。

淮南的九江、庐江两郡现在已是屯田千倾的富庶之地,如果让曹操占据这两个地方,则进可威胁江南、退可保汝南、谯郡,在战略上就赢得了主动权。

如果说攻取荆州是为赢得与曹操相抗的资本,那么守住淮南就是为将来的北伐奠定根基,这两者的重要性是相等的,以张辽、赵云为大将,陈登为参军,加上鲁肃在金陵坐镇,基本可以确保长江以北的安全。

东阳方面,清剿黄盖残部的任务由朱桓转交到了平东校尉贺齐手中。

贺齐会稽山阴人氏,自归降之后,随朱桓转战建安、乐平等地,连破反叛的越族诸部,建安六年正月,因战功拜平东校尉。

就在高宠积极筹备再次西征之际,皇叔刘备也在竟陵加紧谋划夺取荆州实权的既定步骤。

沔阳城外十五里,黄草坡。

一处根本引不起人注意的乱荒坡,在这一日迎来了两个特殊人物。

征东将军皇叔刘备和裨将军行军司马魏延。

魏延在抵御高宠二次西征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抢眼,第一次在荠州口追杀得高宠只剩单人独骑落荒而走;第二次与周瑜数番激战,最终迫使周瑜不得不遁入深山,险险全军覆没。对于魏延的才能,病重中的刘表没有眼力来发掘,而一直希望培植亲己势力的刘备则早早的瞄上了忧闷中的魏延。

为慎重起见,刘备先是派伊籍、简雍等亲信谋士对魏延旁敲侧击,在确定魏延有动摇的苗头后,刘备和魏延各自以狩猎、巡营的名义秘密见了面。

临时搭起的军帐内,松火被两个各怀心志的身影遮挡住,他们的背影映射到帐上,显得高大又清晰。

“文长,汝屡败强敌高宠,惜刘表竟有眼无珠,不识大将之才,今若归我麾下,备当倚为重用,并拔一军为将军所驱,如何?”刘备的声音充满着诱惑,和他脸上的亲切笑容一样,透着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魏延紫膛色的脸庞上一阵抽动,显然刘备的话击中了他的要害,在蒯越帐下,虽然得到了提拔,但裨将军的位置并不能令他满意。

“皇叔需要我做什么?”魏延没有正面回答刘备的询问,在沉默半响之后他问道。

“其实很简单,就是——反戈一击,兵取襄阳!”刘备沉声说道。

“谋反——,皇叔要我背叛州牧大人?这述难从命。”魏延变色道。

这时,刘备丰腴的脸上露出莫测的笑容,他道:“文长,据襄阳传来的消息,景升兄已时日无多,我准备辅佐大公子刘琦继任州牧,而你也知晓,襄阳的实权一直掌握在蔡氏一系手中,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废长立幼,让蔡氏所生的二公子刘琮继位,那刘琮乃一不到十岁的幼童,何能打理州务,若让蔡瑁、张允之辈得逞,那荆州事务还都由他们说了算,备思来想去,为使公子刘琦顺利继任,唯有兵谏一途耳!”

“这——,没有蒯公的命令,擅自发兵是杀头的大罪!”魏延犹豫道。

“蒯异度虽有万千机谋,但终究是文人脾性,这些年不及蔡瑁得势就在于此,今若兵谏成功,想异度也不会怪罪。”刘备笑道。

“只是若皇叔弃竟陵回兵襄阳,一旦江夏高宠军趁机进袭,荆州一样复无存矣!”魏延道。

“备果然没有看错人,文长之能荆州众将无人可及,不过请放心,在谋攻襄阳之前,我会令二弟关羽谨守竟陵,不让高宠军前进一步。”刘备道。

魏延咬牙道:“好,从今日起,我魏延就是皇叔你的部下了,刀里来,火里去,决不皱一下眉头。”

襄阳的蔡瑁、张允一向看不上自己,蒯越自身难保,江东的高宠在几番撕杀之后,早己结下深仇,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魏延思来想去,也只有投奔刘备一途。

“明日一早,文长你先让开沔阳防线,待我亲率兵卒与你会合后,一道兵发襄阳。”刘备高兴的握紧了拳头,沉声说道。本来,魏延军的驻扎地夹在竟陵与襄阳之间,目的就是阻挡刘备有可能的异动,现在成功说服魏延之后,通往襄阳这一路将再无阻扼。

建安六年二月十一日寅时,在病榻在苦苦挣扎了多日的刘表终于撒手西去,蔡瑁、张允遂公布刘表遣命,由次子刘琮继荆州牧。

十二日辰时,得到消息的刘备随即而动,在竟陵宣称拥立刘表长子刘琦,并传檄荆襄诸郡,檄文称刘表长子刘琦生性慈孝,表早有托后之意,蔡、张素来拔扈,公布让刘琮继任的遗诏根本不是刘表本意,完全是蔡张两人伪造遗命,为排斥异己而为,故此,已弱冠成年的刘琦比尚是童子的刘琮更合适当这个继任者。

鼓唆刘表长幼两子对立,从而混水摸鱼,早就心怀异志的刘备蓄劲而发。

十三日,刘备留关羽率一军驻守竟陵,亲率三千士卒奔袭襄阳,行至沔阳,裨将军魏延不战而降,并反戈一击,将完全没有防范的蒯越囚禁了起来,随即并吞蒯越部众。在这之后,魏延为刘备军先驱北上,在他的迅猛攻势下,沿途诸县纷纷闻风归顺。

两日后,魏延先锋进抵襄阳外荆山脚下,都尉王威率部抵抗,被魏延斩杀,当晚,惊惶失措的蔡瑁、张允携刘琮等一干亲信弃城逃往宜城。

十七日,刘备率部入襄阳,檄立刘琦继荆州牧,鉴于刘琦年纪尚轻,刘备同时以叔父的身份代理州务,在这一篡夺过程中,立下大功的魏延被刘备提升为武卫将军,并继续率部进迫宜城。

同日,得到消息的周瑜率军进攻竟陵,关羽兵少,据守城池不出,周瑜以霹雳车炮攻城垣,数度砸开缺口,先锋黄忠趁势袭城但均被关羽部属阻挡。

正在周瑜踌躇是继续攻还是另觅突破方向的时候,有兵卒来报,高宠抵达夏口,虽然早在七日前就率军西上,但由于长江中浪大风急,逆流而上船只行进不快,等高宠到达时,已被刘备抢了先手。

二月十八日,高宠紧急召集周瑜、甘宁、李通等众将商讨形势发展。

江夏议事厅。

“前方战况如何?”一身戎装威风凛凛的高宠坐定正中,目光炯炯的扫视着侍立的众将,大声问道。

左首周瑜大步踏出,如实禀道:“竟陵战事胶着,汉升滞于城下已二日,至今没有进展。”

“敌方守将何人?”

周瑜道:“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我本欲乘刘备兵发襄阳的机会,一举打破荆州军布下的锁链防线,不想关羽如此可恶——。”

高宠站起,一掌拍落到挂在他身后的地图上,大声道:“要取荆州一味强攻是为不智,现在荆州分崩四起,刘备虽然率先发难拿下了襄阳,但并不表明他就已经成了荆州的主宰,我们的当务之急除了要在战场上取得硕果外,还要运用一切手段,去多多争取那些对刘备的所作所为反感的刘表旧属,只有一步步的孤立刘备,才能为彻底击败他奠定基础。”

周瑜、徐庶、甘宁等人听罢,脸上皆露出敬佩的神色,经过一年多的沉积之后,高宠在考虑问题时的角度更加全面,他的目光已透过战场,看到了更深的一层。

周瑜点头道:“蔡瑁、张允被刘备打得狼狈不堪,实力大减,已不足为虑,现在荆州军中,最有实力的是江陵太守兼水军都督文聘,文聘麾下拥有接近二万的士卒,其中一万水军堪称精锐,若此人归附刘备,则我军要拿下荆州难矣,而若文聘能降归我军,则不仅可凭空得到二万士卒,还能得到在江陵屯积的粮草和辎重,那样一来,再北上取襄阳易如反掌!”

“文聘与我数次交手,彼此都存有相当的戒心,要说服恐是不易?”高宠叹道。

“宠帅,要让文聘归降其实不难,我军何不来一个双管齐下:一面集结重兵压迫竟陵、沔阳的刘备军北退,争取拿下华容、当阳诸县,切断江陵与襄阳之间的联系;另一面再遣一个合适的人选前往江陵说降,想文聘在兵困无助的情况下,当会归降。”徐庶谏道。

高宠击掌大喜道:“军师以为何人可担此重任?”

徐庶微微一笑,大声道:“颖川徐元直可。”

高宠一怔,摇首道:“军师自荐去当说客似是不妥,倘若文聘不肯,军师境地危矣,我纵再想让文聘归降,也断断不能用军师的性命去冒险!”

徐庶目光迎上高宠,一揖道:“宠帅此话差矣,为军师者,当以己力替主分忧解难,昔日张良为高祖谋策,每每见难而上,今庶之才虽不能与张良比,但心志如一,望宠帅勿再拦阻!”

见徐庶言话如此坚定,高宠知道再劝恐怕徐庶会以死相谏,遂无奈道:“军师既心意已决,我不能挡矣,明日,我将亲率大军兵取竟陵、沔阳,为军师游说张势击鼓!”

“宠帅知遇之恩,庶纵舍了一身皮囊也无法报答一二!”徐庶眼眶通红,道。

“好,来人摆酒!军师,盼再见之时,你我尤能如此把酒言欢,击筑高歌!”一边说着,高宠一边持起侍从刚刚倒满的酒樽,一饮而尽,眼见此情此景,在旁的周瑜、甘宁诸将也是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