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新三国策 > 关于新三情节的十点解释

新三国策 关于新三情节的十点解释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6-03 04:10:36 来源:69书吧

一石击起千层浪,自高顺战死之后,身为作者我所听到的批评声不绝于耳,这也难怪,每个读者心目中的三国人物都是不同的,笔者构勒的是属于他自己心中的人与事,争论难免,在此谨向勇敢说出自己观点的诸位反对的和赞同的读者致谢!

说说自己起笔之初的几点想法吧,与诸君共勉。

新野城高顺700士卒对曹兵30000众的由起:

1、凡军事战略的形成,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文中描述,高宠在第二次出兵攻打荆州之时,准备并不充足,当时刘表新亡,刘备集团和蔡瑁集团为争夺继承权问题展开互斗,刘备虽然初到荆州不久,但很快的利用皇叔的身份与清议士大夫打得火热,并收留了被高宠赶走的许靖、许邵等人,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以奉汉家为正统的刘备和正一步步抛弃汉统的高宠就象两个无法调和的对立面,矛盾只会越来越激化,他们和依附他们的抱着各自目的的人物之间的较量是一种信仰的战争,无论是高宠还是刘备都无法回避。

2、因此,在得悉刘备回师襄阳夺权之后,高宠、周瑜都敏锐的看到了其中的关健,他们做出的回应是迅速调集可能的兵卒,对竟陵、沔阳留守的关羽部展开围歼,这一阶段是荆州战事的开始,无论在兵力上、士气上和将领的才能上,人才聚聚的高宠军都占了上风,战役的结果是关羽兵败而亡,刘备冒险夺权的企图由此而失败。

3、刘备的逃亡。新三中刘备是牵线达成三家对抗江东的主要联络人物,在荆州、交州先后被高宠猛攻之后,刘备能够投奔的对象只剩下了益州的刘璋。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当时蜀中的状况,在刘焉死后,其子刘璋虽然继承了州牧的位子,但以州中大史赵韪为首的一部分实力派官员却并不买帐,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赵韪的兵马围攻成都,刘璋最后是依靠了东州兵(由司隶、南阳、襄阳一带迁入蜀中的百姓组成的流民集团)的帮助,才平定了这一次叛乱,史载赵韪的属下中就有大将甘宁,新三中因为甘宁已提前出现,故不作论。由此,刘备在这个时候进蜀,实力上虽然弱了一些,但对于刚刚即位处在困境中的刘璋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起码在赵韪势力没被平定之前,刘璋无力也不会说不让刘备进蜀的话来。

4、刘备的汉中逃亡路线。从汉中进蜀中确实有相当的难度,在写这一段时笔者也详细的参略了汉中地图,米仓道和金牛道都是史载的两条传统入蜀路线(阴平路线不提),建安六年天师道张鲁刚刚脱离益州的管辖,自立不到一年,在此之前刘璋遣大将庞义从巴西进攻汉中,结果惨败,正是由于这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才促成了汉中的短暂独立,作为一个新生政权,张鲁的影响和实力远没有后期那般的稳固,所以,在遭到张飞的突然又迅猛的袭击之后,张鲁政权可以说有点被打檬了,匆忙中张鲁误以为刘备有图谋汉中的意思,于是调集了所有的兵力聚拢在南郑要与刘备决战,这是不得己的举动,这时,刘备以孙乾为使陈述厉害,通过游说讲明借道通过的意思,这对于张鲁来说,仿佛是一头刚刚猎获食物的狼,突然发现有一头狮子也在窥伺着,顿时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待最后发现狮子不过是在身边溜达,这才松了一口气。

5、荆州战役的第二阶段。关于襄阳一带四下分兵的争论,许多读者都说以周瑜、徐庶的才能,一流统帅配一流军师怎么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此话虽然有些道理,但不免还是有以历史人物来揣度新三的嫌疑。事实上,在得到荆襄属郡暴动的消息后,高宠或者周瑜做出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派兵平叛,在这个时候如果任由各郡、县大乱是绝不可能的。有读者说可以募流民扩军嘛,试问在民众都持敌对不合作态度的时候,你就算是募兵又能够募到吗?联想一下史上刘备白帝城死后,诸葛亮派兵征讨蜀中各郡反叛的过程,大家就能知道其中的原因。

在这一时期刘备已西遁,高宠在以和平手段说服文聘近二万大军投降之后,面临的是镇压和平复属郡的反对势力,尽快恢复生产的任务,这一任务其实并不比战场撕杀来得轻松,在刘表励心图治十余年后,荆州百姓生活相当安定,他们从心底里对刘表政权是拥护的,其中不仅仅只有蔡、蒯、杨、习”等大户,还有众多的普通百姓,因此,刘琮势力(蔡瑁、向朗为首)虽然退出了襄阳,他们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民心站在敌方一边,我明敌暗,蔡瑁等人可以轻易从高宠新占地区获得重要的情报,包括兵力上的调动等等,而高宠一方却很难从曹军严密防守的宛城获得有利的情报,在这个时候,唯一的情报来源越女何宗的暴露是致命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何宗的死让徐庶一时丧失了判断事实的能力,可惜的是,许多读者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到了周瑜、徐庶是如何如何的有才干、有能力上,却没有去想一想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能力有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时却只能发挥一半或者连一半都发挥不出来(附一句,个人以为史实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来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已到达极致,正如运动员的成绩有高峰也有低谷一样,不能一直持继下去)。

6、高宠的交州策略。这是遭众多读者最为逅病的地方,大家认为高宠这个时候不应该南征,还是应集中精力经营荆州。在此,我重新解释一下,交州战事其实是发生在第二次荆州战役之前,当时,刘表、刘璋、士燮三家结成了对抗高宠的集团,高宠要想破除这个包围圈,首先的选择就是找一个突破口,交州地处岭南,交通不便,士燮的实力也最弱,其它二家不可能直接增援士燮,拿下交州,一是可以免除后方被攻的隐患,二是可以打击一下清议势力的气焰。基于这层意思,高宠命庞统、吕范领兵出灵渠,在交州战略中,要说唯一的问题就是庞统政治能力的不足,士燮是一个老江湖,庞统与之相比,军事才能自是出众,但比人心险恶、比政治反复还是差了点,加上士氏在交州经营六世,民心和根基都相当深厚,故此庞统失败既是出乎意外,也是情理之中。

7、高宠的南下。在庞统败后,高宠大惊之余,急往荆南寻医救治,这其实是作者最为担心的缺点。作为一军统帅,在重要关头离开是极为不智的,但许多读者也放过了批驳作者的这一过失,原因是什么,庞统是凤雏当然不能死了,所以高宠要去救很正常,其实不然。果然不是因为庞统是高宠精心树立的招揽荆州人士的一面旗帜,就算庞统再有才智,高宠都不能亲自去,而正因为初占领的荆襄动荡,高宠急需要利用庞统的影响来分化荆州地方上的反对势力,所以他才决定亲自去。

8、对周瑜能力的评价。周瑜在镇守襄阳之前,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独立的指挥过一场大的战役,孙策与高宠的争斗他很多时候是作为一个高级慕僚身份出现的,唯一的两次相对独立的战事是神亭岭撤退和乌程的未遂军事计划,这两次战役对于周瑜来说都是被动防御式的,都是在受到高宠的重压之后应急作出的反应。之后,周瑜在江夏战役中曾单独领兵长途行军,这只是一支偏师,真正在后面指挥的还是高宠。因此,新三中的周瑜我希望他的能力是在一步一步中进步的,直至迎来赤壁的辉煌,而不是一出场就无敌天下、百战百胜。

9、为什么是高顺会出现在新野,并不得不坚守城池。关于这一点,我只能说高宠麾下他是最合适担挡这个任务的人选。从史上和演义中反映出来高顺的性格已经相当鲜明了,我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枝陋笔毁坏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清誊。如前文所说,高顺的南归相当程度上不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这一方面是当时吕布虽死,貂蝉和吕姬被高庞所救,作为一个有忠心的属下,继续保护主公的妻儿是应该的责任;二是郁结在他心头的不甘,萧关之败严格来说不是高顺失败了,还是整个吕布军的溃败,对此,作为陷阵营统领的高顺对于直接的对手夏侯兄弟是有一种复仇的渴望的,这虽然算不得主要原因,但作为一个军人也是支持他活下去的一个动力。在笔者以为,高顺其实是一个标准的军人而已。

10、为什么要让高顺死。这个问题最难回答,网上三国诸文,往往杀敌人者多,敢让自己人死的几乎没有,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让一个军人战死其实对他来说,是一件相当尊严和荣耀的事情,现在是抗战60周年纪念日,联想及一大批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我们难道不应该崇敬他们吗?(个人最敬佩壮烈殉国的张自忠将军,在此默哀已示敬意!)

好了,不知不觉洋洋洒洒一大堆,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就算与诸君共勉吧!补说一句,大家来看新三,不就是喜欢他的特立独行,他的与众不同吗?如果新三和其它的一大堆书都一样,那就不是新三了,如果新三一味去迎合yy的口味,那些真正喜爱三国故事的读者一定会感到失望的,这也是我所不希望看到的。

晶晶亮

2005.7.1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