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九十四章 只有一个

顽贼 第四百九十四章 只有一个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白贻清最终没有拿走刘承宗要给他的运气。

他告诉刘承宗,甘州不是他的零丁洋,却像站在惶恐滩一样惶恐,希望刘承宗准他在甘州出家当个道士。

刘承宗心说白老爷这人还挺雅致,这是效法文天祥故事。

当年南宋灭亡,文天祥被张弘范所俘,张弘范让他劝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自己保护不了自己的父母,还要劝说别人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

张弘范一定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给张弘范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后来文天祥被押解燕京,绝食八日未死,王积翁告诉忽必烈,南宋所有大臣都不如文天祥,忽必烈就让他去劝说文天祥投降。

文天祥拒绝出仕,他说我的国家已经灭亡,本分是一死而已;假如皇帝宽容,让我以道士的身份回归故乡,往后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做个顾问,那也可以;假如立刻委任官职,不仅与其他亡国的士大夫们不能相容,还把自己平生志向与事业全部抛弃,我若是这样的人,重用我又有什么意义?

忽必烈寻思是个道理,但当时更早降元的大臣留梦炎觉得不对,妈了个巴子的你清高,说这样的话把我们这些主动降元还劝降旧臣的人置于何地,还当道士,去死吧!

留梦炎跟忽必烈说,你把文天祥放了,他回家就号召江南起事,到时候我们这些人怎么办?

文天祥最后就被杀了。

都是读过书的人,刘承宗一听白贻清的话,就明白他的意思,我可以投降,但我心里的坎儿还没过去,仕官暂时还不是我的心意,非要逼我仕官,那我只有一死了之;如果准许当道士,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我做个顾问也不是不可以。

刘狮子就觉得这人很聪明,就这么一句话,以文天祥为例子,就把好坏话都说了。

我要是不能容你当道士,岂不是气量还不如忽必烈那样的异族统治者?那你就当道士去吧。

甘州城内寺庙很多,率先进入城内的将领是张天琳,张天琳这人当兵以前几个兄弟都在寺庙做佃户,平生最恨僧人,所以从前在陕北是见到一座佛寺、就纵兵拆毁焚烧一座佛寺,所过之处任何寺庙都别想留下。

唯独翻越祁连山,在山北抢夺五部黄番首领塔合智克的兵甲战马,因为塔合智克是王自用的朋友,对元帅府也没有歹意,张天琳心里十分过意不去,这才做下约定,战事结束,一定给塔合智克一个说法。

他要报答人家,万万没想到,塔合智克可不希望跟他这样的人再有什么来往,就说我是信佛的,你要报答,将来张将军封候拜将,就为我修座寺庙。

张天琳寻思大丈夫不可改志,你让我修庙那是万万不能,我撑死以后不拆庙了,我看见的每座庙存留于世,都算你的功德。

张天琳这个人诚实守信,答应了塔合智克不再拆庙,他就真不拆了,但一码归一码,庙可以留,寺庙的地产、香火全部没收。

僧人说将军,地产香火统统没收,这就养不起僧人了。

张天琳鼓掌大悦,养不起正好,三条路摆在你们面前,要么充军、要么还俗、要么滚蛋。

刘承宗这人也没有礼佛或拜道观的习惯,进城后一直在巡抚衙门、城墙、街道之间晃荡,也没去过寺庙。

明白了白贻清的意思,他就跟张天琳说,白老爷想出家当道士,找个道观给他们一家放进去,张天琳说道观没有,寺庙行不行?甘州城空着不少寺庙呢。

刘承宗一听也很高兴,你拆庙小能手儿过天星眼皮子底下还能留下寺庙呢?他顺势就劝说道,不拆庙好,这些东西都是先民在建筑工艺上的智慧,可以留给后人的名胜古迹,既然你不拆了,以后就不要拆了。

他当即拍板道:“好,那就找个庙把白老爷放进去,回头修个真武大帝的塑像。”

白贻清一家六口就被放到大佛寺里去了,甘州的大佛寺是西夏崇宗永安元年修建的佛寺,规模非常大。

若正常年景,城内夜里也不至于太安静,但如今元帅军初下甘州,事情还未理清,正在执行宵禁,张天琳又把僧人都撵走了,那深远高墙,还种了不少树,甘州这个地方风又很大,一到夜里沙沙直响,鬼影重重阴森恐怖。

吓得白贻清成宿不敢睡觉,每夜都在寺庙厢房里点着没被兵搜走的小蜡烛和油灯,蜡烛两三根、油灯**盏,把屋里照得灯火通明,内心懊悔不已,枯坐等待天明。

白贻清心说,早知道你要给我扔到连根毛都没有的大佛寺,我就不拿文天祥吹牛了,直接要个二进院子在城里住着多好啊,在这鬼地方回头再把我吓得英年早逝咯。

其实对白贻清来说,出家不出家只是个借口,并不重要。

人家文天祥回乡出家,愿意做点事,可以号召江南重新起事;不愿再折腾,也能归隐道观不问世事,反正南宋已经灭亡了。

如今大明还没亡,白贻清不敢回乡,别说回乡了,他都不敢再踏进大明土地。

这么长时间他也想明白了,最开始想逃离甘州,是因为害怕元帅府甚于朝廷,毕竟元帅府是流寇、叛军,再加上海贼北虏的属性,糅合而成的政权,谁知道对故明官员会如何对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今见了刘承宗,大概也明白他的志向,可以说刘承宗给他带来的印象非常复杂,表面上这是个打心底里信奉兵强马壮者当为天子的霸道军头,但又不是一个盲目迷信武力的莽人独夫。

归根结底,白贻清认为刘承宗的外在表现是武夫那套,但内在逻辑却是士大夫那套东西。

他不是在用我兵强马壮理应做天子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否则不需要约束自己,而且在言语里,他对现在的大明充满不屑,却在说起朱元璋时言必称太祖皇帝。

白贻清通过和刘承宗的接触,认为这个人的观念是天下有变九州幅裂,神器所归必在有德,我有德,所以才兵强马壮。

而刘承宗认为什么是德?

不是他表现出横行天下的武力,而是重建秩序、保境安民、长治久安的能力。

这样的元帅府,对白贻清来说一点儿都不可怕,所以现在对他来说真正可怕的是丢失甘肃后暴怒的崇祯皇帝。

坏就坏在杨嘉谟殉国了,要是杨嘉谟还活着,崇祯爷肯定狠收拾杨嘉谟,也就撒了气;但杨嘉谟没了,他白贻清要是活着,回去能有啥好下场?不如先在甘肃当道士。

不过白老爷在大佛寺被吓得不敢睡觉这几天,倒也没有光念经壮胆儿,就像他跟刘承宗表达的意思一样,他更希望能以一个不出仕元帅府的顾问,在甘肃秩序重建中的发挥一点作用,办一些事。

四天时间,刘承宗在甘州每日下营阅操,回来就钻进巡抚衙门浏览甘肃在纸面上的情况,看得非常愉悦不能自拔。

甘州诸卫人口很少,合在一起一万多户,府衙的户口数目,是两万五千多口……但这个数据在刘承宗看来心惊肉跳,杨嘉谟在这个户口的基础上从甘州招走了七千二百军队,这也是甘州空有雄城却不能阻挡乱兵的原因。

这片绿洲上的青壮储备已经随着自己一场战役,被抽空了。

那现在甘州还有多少人?刘承宗不知道,他的军队到目前仅统计出城内有六百余户人家、总共一千六百口人,以老弱妇孺居多。

城外有多少人,他也说不好,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但他估计,乐观估计,最多两万人。

但是在农业上,仅仅官面上的数字就令刘承宗倍感振奋。

张掖绿洲是甘肃最大的一块绿洲,拥有最完善的水利系统,整块绿洲上灌溉水渠有一百一十多条,受灌溉的土地多达一百一十七万亩,总耕地一百五十多万亩,小麦正常亩产能达到一百二十斤。

并且甘州手工业的技术积累也很厉害,诸卫世代匠人很多,在纺织、造船、军工、煤炭、冶炼、建筑业都有非常强大的基础。

单是烧砖一项,万历二年甘肃上奏加固甘州防区,从三月初二干到九月底,烧出中砖七百六十八万块、大砖四百七十八万块、修造石条九千多块、烧制石灰七万五千石,包完东、南两面城墙。

等到第二年底,又用差不多相同用量的砖石料,使西、北两面城墙包筑竣工。

但这些纸面得来的好消息,对刘狮子来说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张掖绿洲此时此刻的情况,可跟这些公文上看来的东西相差甚远。

这不禁让他想起宋朝时,西军左厢副使、吐蕃首领折脯游龙钵去开封进贡,对宋真宗说的话:昔西凉府领县五,共两万五千六百九十三户,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二人,今有汉民三百户。

人,人是一切,没人还谈什么发展?

看着田地、水力、手工各项基础的公文,刘承宗能高兴到天上去;可是只要一想到甘州的人口,刘承宗就气得光想掀桌子。

自打进了嘉峪关,一路走来拿下半个甘肃,所获人口加到一块,还没现在刘承宗带的兵多!

尽管这种情况早就在他意料之中,这也是他早年间占据河湟却不敢向甘肃动手的原因,甘肃这个地方都是兵,打下来不难,难的是打下来没人。

这么多好地,就指望甘州剩下的这些人来种,不是他刘狮子分不分地的问题,一百五十万亩地,就这最多两万人,里头大部分还是拿不动兵器的老头儿和十四岁以下儿童,怎么种啊?

甘肃屯田的历史,从汉代就开始了,这个地方有丰富的屯田文化与屯田经验,但就算是唐朝的屯田兵,都没给到一口七十五亩地。

天宝年间,当时唐朝很重视屯田,战略是欲保秦陇,必固河西。

张掖屯田是一户七十亩地,土地国有,官府给农具、耕牛,其中六十三亩种粮,户均产粮七千八百斤,每户都能养出一个刘承宗这样的超级兵。

轮着刘承宗,战略得翻过来,欲攻秦陇,必固河西。

但他没人,让战兵去种地,那不可能;让降兵去种地,他也不敢干这事。

没人种地,就以如今天下这个没水的地方旱、有水的地方涝、不旱不涝闹蝗灾、闹完蝗灾就大疫的环境,放着二百万亩良田在甘肃绿洲上撂荒,刘承宗午夜梦回都得大耳刮子抽自己:我真该死啊!

刘承宗是没办法,一个人没办法了咋办?告家长。

一封求援信,在刘承宗的授意下快马加鞭传送肃南梨园堡,转送西宁府的老爹刘向禹手中。

第一是通报战况,了解河湟战局。第二是让老爹找人,寻找合适的路线,山里能走就走山路,山路不能走,就走关外。

要两种人,一种是有康宁、河湟乡官工作队经验的人,要三百个,每人配俩护兵,一共九百人。

第二种是会种地的人,一万户以下,不影响河湟种地的情况下,能找到多少就要多少,河湟管移民口粮和过冬口粮、甘州管安置分地。

要求就一个,入冬前务必抵达。

这封信送到西宁府应该很快,因为甘州纳入治下之后,塔合智克的五部黄番就在元帅府的统治之下,祁连山北麓西段和南麓就通了,需要考虑的仅仅是环境问题,那些小路大兵很难走,但是对传令兵来说不是问题。

毕竟往年陈钦岱在海北县剿匪,逮的就是走山路跑到元帅府境内的甘肃逃兵。

正当刘承宗为这事消耗心神时,白贻清白老爷在大佛寺关了四天,吓得心神不宁,给他交出了自己的成果。

整整九千多字的长信,将白贻清巡抚甘肃这三年看见的朝廷积弊,从屯田被大小将官侵夺,到水道被官府官家拦截;从转嫁税粮写到课上加课;从朝廷抛荒田地永不起科的规定,到官府一概追征,导致种子还没入土,田地已经在册,导致开荒百姓逃离。

一大堆东西写的很认真,刘承宗看得也很认真,看罢了才笑着抬头道:“白老爷,你说的这些问题过去有,但从现在开始没有了,它不存在,元帅府只有一个地主……就是我。”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