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四十章 庄浪卫

顽贼 第四百四十章 庄浪卫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从凉州发兵入庄浪河谷的是凉州卫指挥同知丁绍胤。

他受三边总督洪承畴之命,领军三千自凉州卫启程,出古浪峡,入驻安远驿城,遥遥监视庄浪卫城。

丁绍胤心里知道,三边总督对于在庄浪河展开重兵决战的信心不足,因此他做的也只是遥遥监视,并无进兵打算。

不过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夺回庄浪卫最好的时机。

因为就在他入驻安远驿城的第二天,已前出至武胜驿附近的塘兵传回消息,庄浪卫里的蒙古军队曾大举撤出城池。

但当时丁绍胤一方面因洪承畴的命令、另一方面担心是敌军的诱敌之策,并未立即发兵,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只能眼看那些鞑子兵一天天的城内运输辎重,庄浪卫驻军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直到兰州城被攻陷的消息传进甘肃,洪承畴才从凉州卫移至古浪峡,向丁绍胤下达进军命令。

但此时情况已经改变,根据塘兵的回报,此时庄浪卫城至少驻扎了六千军队,已经远远超出丁绍胤本部的能力,强行攻城,殊为不智。

好在洪承畴给这支军队的物资调派还算尽心,这三千人马都是凉州卫的旗军,配有战马九百匹、战车、火炮、兵粮都很充足。

敌众我寡,还据守坚城。

丁绍胤的想法是步步为营,首先确保己方不会因伏击而被歼灭,其次引诱鞑兵出城野战,再依靠更强的野战能力将之主力击溃,进而夺取城池。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奈何他慢慢悠悠率军靠近庄浪卫城,城里守军根本不上钩,对他的引诱无动于衷。

甚至哪怕他兵行险着,分出一个千户率旗军绕过卫城往南,城里的守军都不上当。

活像个铁王八。

崇祯七年的正月二十三。

天才刚蒙蒙亮,庄浪卫城北八里地的山坡上,凉州卫指挥同知丁绍胤的长子丁自珍率领塘骑遥望卫城,看着城南一支运入城内的车队,紧紧皱着眉头。

有塘骑上前报告道:“少将军,又是五百。”

丁自珍点头示意自己知道,摇摇头坐在石头上,盯着卫城百思不得其解,像是自言自语,也像在向随行人员索要答案:“十二天了,七支军队携车辆粮草进城,他们这是想干嘛?”

丁自珍不论如何都想不明白,既想不通调兵至此的目的,也想不通这样调兵的意义。

不论如何,庄浪卫城的守军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城头扎遍了军旗,每日换防的军兵也越来越多。

而且这些运粮队不是鞑子,从装束上看都是汉兵,刘承宗在河西称汗称霸靠的就是手上精锐三边老兵,这支部队的动向本就牵动人心。

面对这种情况,包括丁自珍的父亲丁绍胤在内,凉州军的军官都认为,元帅府此举只有三个可能。

要么是调集重兵,跟甘肃边军在庄浪河流域展开决战;要么是为了卡住甘肃军队,要直下关中;还有一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是那七支只有四五百规模的运粮队伍,是为了引诱他们。

但这个可能太低了,毕竟自家人知自家事,都是卫所世官,他们清楚自家旗军的能耐。

说世代守边的凉州卫旗军不能打,那是睁眼说瞎话,但卫所旗军确实在训练、装备、年龄等多个方面,跟精锐营兵存在差距。

至少在丁自珍眼中,并不认为刘承宗麾下的精锐兵团跟他们打,还需要使用诱敌这种小心眼子。

可是要说这不是引诱,又不合常理,因为丁自珍前天刚刚引一众家丁同千户率军越过庄浪卫南行,城中守军也无动于衷,甚至今天的运粮队连增援兵力都没有变化,依然还是五百人。

这让丁自珍这个仅十九岁的后备世袭武官嗅到一丝不同的气息,待他拿到自己想知道的消息,立即奔回凉州军位于河谷北方的营地。

回到营地时,父亲丁绍胤正在汇总塘骑在西南山地探查到的情报,推出简图上绘制的信息,道:“塘骑探查到在西大通河堡驻扎着一支番兵,只是还不知兵力数目,番人生于山地,又持有火器很是狡猾,伤我数名塘骑,不易接近。”

丁绍胤看上去并不为这事发愁。

因为凉州卫军官对庄浪河流域的地形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两山夹一河的地形,东边是朝廷的松山防御体系,西边是过去鲁土司的西大通河堡。

仗在这个地方打起来,西边山里比河谷更需要让凉州军警惕,就算不派人探查,只是猜,也能猜到山里会有伏兵。

就和朝廷会在松山设伏一样。

当然松山不需要设伏,在狭义上,西北的松山指的是与乌鞘岭相连的毛毛山,因山上松树茂盛而得名。

但在军事上,松山并不是仅指毛毛山南麓的松山堡,而是北抵凉州、宁夏一线松山冲边,西抵庄浪河,南抵兰州北城松山新边的防御体系。

这一体系以松山堡为中心,覆盖凉州路泗水堡,大靖路土门堡、大靖营城、裴家营堡、阿坝岭堡,芦塘路红水堡、三眼井堡、大芦塘城、小芦塘堡、索桥堡十座防御型城堡。

还有自北向南永泰营城、镇虏堡、保定堡三座驻扎军队的支援型城堡。

这一防御体系自建成之初,就是以十座防御城堡为前线,三座支援城堡为后援,两道边墙为阻拦,构成一道面向北方的弹性防御阵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相较而言,东山比西山的堡垒更加密集,驻军向河谷出击也更容易。

丁自珍抱拳道:“父亲,今天我看敌军又向庄浪卫增兵五百,他们该不会是想在河谷跟我们打决战吧?”

“微乎其微啊,我倒是希望在河谷决战。”

丁绍胤并不是因为在河谷决战对他有好处才这么想,他只是希望战争离自己的家乡远一点:“可惜洪军门棋高一着,元帅府如今只要图谋甘肃,不论翻山还是进谷,都是庸着,倒是兰州丢得可惜。”

话虽如此,丁绍胤还是摇头道:“当下还是要尽快诱敌,不论鞑子还是番子,我们是车营,在河谷作战不怕他们,拖了时间久了,人的名树的影,我担心军士们扛不住。”

丁自珍问道:“父亲是担心营啸?”

丁绍胤换换颔首,起身在案边踱步,叹息道:“刘承宗攻破五镇联军余威尚在,旗军太紧张了。”

丁自珍想了想,这才斟酌地问道:“父亲,孩儿今日有个猜想,接连七支军队入城,每支都是五百人……有没有可能,庄浪卫城里的鞑子兵已经跑了,城里只有这些汉兵,他们在摆空城计?”

丁绍胤反问一句:“鞑子跑了?”

“对,若依这三千五百汉军入援,他们不应当对我千余军士南行无动于衷,孩儿看过去憨汗用兵最会以势压人,每每发兵必尽全力以多打少,怎么这次却异常谨慎,里面多半有诈。”

丁绍胤稍加思虑,心里不太认同这个观点,不过并未打击儿子的积极性。

善于思考是好事,明年等长子年满二十,他就打算退休了,到时候这个指挥同知就要轮到丁自珍来做,什么都不敢想是万万不行。

不过他紧跟着就问道:“你的意思是,城中守将再用董卓故事,白日增兵夜晚偷跑出去?”

丁自珍重重点头。

“人出去容易,可你也看过车辙,十二日以来,七支粮队的车辆俱为重载,那些粮食可没出去,单以粮草计算,那城中存粮已过万石,却不添兵防守?”

丁自珍摇摇头:“这也是孩儿想不明白的地方,若城内有七千军队,必不会坐视我等南来北往;若城内没那么多军队,人跑出去容易,粮食却不能跟着跑……官军的粮草都不够,就算是憨汗,也不至于如此财大气粗。”

若是他不说,以丁绍胤老资历的将官,断然不会往这个角度去想,毕竟这种事太过冒险,正常人都不会往这个方向去想,只有赌徒才干得出来。

但丁自珍这么说了,丁绍胤便不免要往这个方向想一想,一想,这心里就坐不住了。

上万石粮草辎重扔在这座城里,没有足够的军队守卫,那意味着什么?

丁绍胤道:“既然事情是你提的,今天夜里你就不要睡了,过去死死盯着城中守军,若真有人出去,我们就把这首功夺了,城池总比车营更安全,何况还能让旗军吃几顿好的。”

车营的优势在于结阵后很难崩溃,正常军队打不过敌人就会跑,一跑就崩溃,这是因为跑比打更安全。

而结阵的车营,本身就比外面安全,除非不存在后援,但相对来说,一个完整的车营留给友军的救援时间也很充足。

他们的水粮足够脱离粮道支撑三十日,如果把战马杀了,还能再支撑十日。

当然很少有军队能撑到粮食一粒不剩才崩溃,但即便如此,车营的正常独立作战的时间也在二十日以上。

整整二十天,都够援军从嘉峪关跑过来了。

只不过让丁氏父子没想到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探查庄浪卫城虚实的时间,就在父子儿子正议论庄浪卫城是否空虚的时候,来自后方的急报打断了这次谈话。

来的是个宁夏塘兵,呈上急信道:“丁将军,军门急令。”

丁绍胤拆开书信的第一时间,就朝丁自珍看了一眼,让其不禁问道:“父亲,怎么了?”

丁绍胤合上书信长叹一声,转头道:“被你说中了,军门命我等速速进军攻取庄浪卫,元帅府六千降虏冲进松山,你自己看吧。”

丁自珍接过书信,就见信中称前天夜里,松山堡守军急报有六七千虏兵强攻松山堡,堡内有所防备,未能成功。

但当晚看见烽火的镇虏堡守备马培梁引军四百驰援,遭遇伏击未能结阵既遭虏骑强冲,守备中伏身死,当天夜里镇虏堡陷落。

尽管丁自珍先前对庄浪卫城的守军数目有所猜测,此时看见猜想被战报印证,还是吃惊地瞪大眼睛,吞咽口水道:“镇虏堡与兰州俱陷,恐怕保定堡也保不住了。”

随着这封急报,凉州军旋即拔营而起,推车携炮,向庄浪卫开去。

与此同时。

把总井小六站在庄浪卫城的城头,看着初升的朝阳伸出个懒腰,对部下吆五喝六道:“该换防了,把稻兄动一动。”

刚卸完粮食的河湟乡兵随即闻令登城,一个人拉着绳子,在城墙上走了起来。

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块长条木板,板子上立着五个身披旗军罩甲、头顶朱漆勇字盔的稻草人儿。

自从十二日前谢二虎随阿海岱青率永谢布营、喀尔喀营的蒙古军队潜越松山,把总井小六便每日带着稻兄提心吊胆的守城。

刘承宗不怕甘肃军,甘肃的将领还怕刘承宗,但对井小六这个河湟乡兵把总来说,他是真的怕正经甘肃边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万历四十七年,河湟出去的上一任祁土司祁秉忠为甘肃总兵,熊廷弼以其甘肃健将、麾下军队骁勇善战,奏请甘军援辽。

六千边军追随总兵自甘肃出发抵达辽东,于广宁一役因孙得功里通外奸,将位于后队的甘肃军暴露在前,以至尽数殉国。

六千甘肃军人,最终一个都没有回到家乡。

待到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这帮阵亡在辽东的甘肃人子嗣,继续跟着梅之焕日行百里向京师勤王,夜宿不进百姓家、身无分文,走了整整六百里才哗变,而且哗变后还是有一大批人跑到京师勤王。

而在这十二天里,井小六带六百乡兵从六十里外的红城子向庄浪卫运粮,头天走了,第二天部下就得歇一天,就这还是吃饱喝足。

如果他手下的六百乡兵能有甘肃边军对朝廷那么忠诚勇敢、吃苦耐劳,他就敢用六百打三千。

好在,井小六不知道甘肃的军队在怕什么,好像被他用空城计吓住了。

只不过随着呜呜的号角声在城头响起,目力极尽处的一片黑影向城关压来,井小六知道他的好日子结束了。

这一刻他自己也说不好心中是喜是悲,喜的是敌军来攻,说明谢二虎的战术成功了。

悲的则是因城中辎重,这一次他不能弃城逃跑。

井小六面容平静,转头环顾远方水墨画般的丹霞,目光最终看向初升的朝阳,他早就该是个死人了,在那年被官军劫掠一空的井家沟。

紧张兮兮的乡兵从他身旁跑过,道道烽火自身后冲天而起,他只是慢条斯理的从腰间摸出一把炒面,捏起一条肉干,稍加咀嚼混水吞了,这才紧紧攥住腰间刀柄,转身对前来问计的百总们抬起两根手指。

“两天,我们已经为大帅攻下松山一座堡垒,待战事得胜加官进爵不在话下,烦请诸位再随我守城两日,二十四个时辰之后援军不至,诸位大可提我首级献降求生,在此之前稍安勿躁。”

井小六看向五名百总:“跟他们干一场!”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